第3章 賭局(五)

也許是被裴寂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也許是迫於自家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兩日之後,洺州營正式宣佈易幟,全營上下四千餘衆和澤地裡依附於洺州營而生存的五萬多男女老幼集體走出鉅鹿澤,投靠大唐。

這個結局當然不能令所有人滿意,特別是一些希望在戰爭中把程名振推上更高位置,自己也隨之水漲船高的強悍之徒,簡直對程名振的“軟弱”失望至極。但轉過頭去,看看澤中百姓們歡天喜地收拾箱籠準備搬遷的身影,和大多數士卒們臉上的雀躍之色,這股不滿又慢慢消了下去。

久戰思安。亂世已經持續的時間夠長了。士卒和百姓們肯在洺州營陷入困境的情況下,還不離不棄地跟到現在,已經付出的足夠的。大夥不能再奢求他們什麼,誰也沒資格再奢求他們些什麼。大夥在起兵之初,所求不過是一條生路而已。如今李唐已經是天下實力最強的諸侯,搭上這輛順風車,未必能混到位及人臣,謀個下半世平平安安應該能保證。

老江湖裴寂也非常瞭解士卒和百姓們的需要,在達成協議的當天,就大筆一揮,將夾在太原和上黨兩郡之間的一塊巨大地盤畫給了鉅鹿澤出來的百姓屯墾。大唐國的授田令和洺州營當年在平恩一帶的屯田令有很多相似之處,並且更加詳盡完善。代表百姓接受大唐授田的幾個鄉老憑着過去的經驗,不用裴寂做太多解釋,就明白遷徙之後大夥即將過上什麼樣的日子,一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隨後,裴寂又趁熱打鐵,就近從自己的軍營中調撥出一部分鎧甲和輜重來武裝洺州營,至於洺州營的士卒數驟然從數萬“降低”到了區區幾千的緣由,老大人哈哈一笑,揭過不提。

安置完了普通士卒和百姓,裴寂又開始着手解決洺州營各級文武的出路問題。他打算留着這路奇兵對付竇建德,所以也不準備將大夥強行打散。直接在職權範圍內拿出一堆從四品到正七品的空白告身來,讓程名振、王薔等人根據屬下官員的實際才能斟酌填寫。這一下,相當於給洺州營文武官員每人各升了三級。王薔、伍天錫、雄闊海三人直接升到了四品將軍,其他如王飛、段清、張瑾等人做了從四品將軍到正五品郎將不等。就連杜疤瘌、郝老刀這些已經歸隱江湖的老人,每人也都混了個遊擊將軍、懷化司階等虛銜,這輩子繼續高升恐怕沒什麼指望,但俸祿待遇卻可以一直拿到駕鶴西去的那一天。

唯獨對於程名振,裴寂沒有像對待王德仁和王君廓兩個那樣直接舉薦官職。而是將其具體履歷、能力和在河北南部各地的影響力做了一番總結,附在向李淵報喜的奏摺後,快馬送到了京師。

大唐皇帝李淵正爲裴寂屯兵河東,大半年遲遲無所建樹的事情而煩惱呢。見到奏摺,搖了搖頭,笑着對宋國公蕭瑀說道:“朕早就說過,玄真不是領兵打仗的材料。但他本領豈是常人能及?這下,竇建德該上火了。時文,你說咱們該怎麼給竇建德火上澆點油呢,也省得他天天老想着算計朕!”

蕭瑀接過李淵信手遞來的奏摺,粗粗瀏覽的一遍,臉上立刻綻滿了笑意,“裴公幹得不錯,直接在竇建德心裡紮了根刺。臣素聞程名振在襄國等地很得人心,竇建德奪了他的地盤,咱們又將他和數萬無家可歸的百姓收了過來。這等於我軍沒到,人心已經從竇建德手裡拿了一半兒。況且依附於竇建德麾下那些江湖豪傑本來就首鼠兩端,發現我大唐敞開懷抱接納窮途末路之客,心中肯定會暗生比較之意。”

“嗯!”李淵點點頭,手捋鬍鬚,顯然對蕭瑀的分析非常贊同。

“臣猜裴大人的意思……”舉舉奏摺,蕭瑀繼續諫言,“之所以不推舉程名振官職,想必希望這個人情由陛下來做!”

“對,玄真就是這個意思。他沒直說,是在給自己留後手。”李淵笑了笑,輕輕搖頭。裴寂的奏摺除了爲國薦賢之外,還包含着不願被朝廷懷疑結黨營私的一層意思在。作爲相處了多年的老上司,李淵對此猜得極爲通透。而裴寂之所以急着自我剖白,恐怕與最近朝廷重新啓用秦王有關。怕秦王以“私授官爵”爲藉口藉機報復他上一次的算計。這老東西,真是越老越成精了。

“裴大人未必是留後手。”作爲同僚, 蕭瑀跟裴寂二人之間的關係處得一直不錯,笑了笑,低聲替對方解釋,“依臣之見,他不希望陛下給程名振的官爵授低了。否則起不到動搖竇建德軍心的效果。而四品以上官職和超品顯爵,就不在他權力範圍之內了……”

“時文是說,玄真想給程名振求個封爵?” 李淵聞言,眉毛登時一跳。大唐立國之後,對於前來歸附的各地豪傑,官職給得很寬鬆,將軍、大夫之位車載斗量。最忙碌時刻,有司甚至連印信都來不及準備,用木頭雕一個塗上點漆就拿來充數。但可以傳給子孫的封爵,卻給得相對吝嗇。除了裴寂、長孫順德這些肱骨重臣外,很多身經百戰的將領,不過纔給了個開國子爵的封號。如果程名振一歸附就授予爵位,恐怕會令很多人兩眼冒火。

“哪怕是千金買馬骨,陛下也得把樣子做足!” 蕭瑀輕輕點頭,微笑着說道。

“千金買馬骨。這樣,我大唐的爵位也拿得太容易了!”李淵皺着眉頭,心裡好生捨不得。看看蕭瑀那堅定的模樣,又苦笑着說道:“算了,算這小子有福吧。好歹他也是將門之後不是?說不定老夫跟他父親還有舊交呢!”

“陛下可以授他顯爵,但不授太高官職。這樣,別人有話恐怕也說不出來!” 蕭瑀想想,低聲補充。

“嗯!”李淵輕輕點頭,“此事就交給你去辦。怎樣讓他知道朕的愛才之心,又能激他爲朕效力,全交給你。擬好了聖旨後,朕直接用印就是。不必再通過朝議了,否則肯定要費些口舌!”

蕭瑀再次輕輕點頭,接受了李淵的委託。然後猶豫了片刻,低聲說道:“近來言官那裡對裴大人勞師在外,久而無功之舉多有非議。既然裴大人已經完成了當初對陛下的承諾,陛下不如就將他召回來吧!”

“縱橫捭闔,乃玄真所長。衝鋒陷陣,玄真的確不行。”李淵笑着搖頭,“可讓誰去替代他呢,算起來,他把王君廓、王德仁、程名振三個強捏到一起,也對劉武周組成了一條堅固防線。”

“陛下當年讓太子領兵扼守河南至京師的要道,是爲了防止瓦崗軍趁火打劫。如今李密帶領瓦崗軍南下討伐宇文化及,短時間內不可能分出兵馬來犯京師。所以,不如將太子調往河東,將剛剛養好身體的劉弘基將軍調往弘農,澠池一線。劉將軍也是個百戰老將,前一段時間雖然經受過一番挫折,但只要他重新振作起來,足以守住我大唐門戶。”

“哦!”李淵爲人精明,略一皺眉就明白了蕭瑀這番安排的深意。秦王世民最近迫降了西楚,手下新得到一羣驕兵悍將,實力再度大漲。而太子建成卻因爲對手是王世充和李密,一直沒什麼建樹。眼下裴寂新替大唐招攬的三名豪傑當中,除了王德仁資質比較平庸外,其他兩個都堪大用。建成這個時候調到河東去,剛好可以將王君廓和程名振二人招攬於旗下。

想到此節,他笑着說道:“可這樣一來,澠池那邊就空虛了。弘基是個勇將,擅攻不不擅守。而我大唐目前暫時還騰不出手來經略河南!”

“陛下的意思是!”蕭瑀一時沒能明白過味來,看着李淵的眼睛追問。

“世民上次進宮來,曾經跟朕說起一些事!”李淵不與蕭瑀的目光相接,只顧看着自己的手掌。這雙手,已經不再像年青時那樣堅硬有力。曾經長滿老繭的地方,隨便用紙一劃,都可能出個口子。手心如此,手背也是如此。

幽幽地嘆了口氣,他繼續道:“世民說起當年我們一家在遼東時的事情。那時候他年紀還小,朕卻一直將他帶在身邊。讓他看李仲堅怎麼訓練士卒,看劉弘基怎麼打仗。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事情都跟昨天才發生一樣!”

蕭瑀沒法插嘴,只好陪着李淵幽幽地嘆氣。手心手背都是肉,在強力削弱秦王的羽翼之後,李淵果真又心軟起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非逼着裴寂做個惡人呢?

“他走了之後,朕就想啊。朕這些年,一直把他當個將軍來培養。長子守業,老二負責爲李家開闢新的天地。當年,朕就是這麼想的。這麼多年下來,朕跟建成、世民父子三人也是這麼做的。很多事,其實不怪他,是朕親手安排的。呵呵……”一邊說,李淵一邊輕輕搖頭,眼神裡邊充滿了寂寞。

“建成心地醇厚,會是個繼往開來的好皇帝。而在我百年之後,大唐也需要一個鎮得住天下的大將軍王。朕前段時間一句敲打過世民,相信他也明白朕的苦心。現在,朕想趁天下還沒平定的時候,多給他們兩個些鍛鍊機會”

“陛下看得很遠!” 蕭瑀終於能插上一句嘴,苦笑着恭維。

“所以啊,朕覺得世民調往弘農、澠池一線更爲合適些。弘基雖然資歷夠,畢竟剛剛從西楚被放回來,寸功未立。一下子就委以重任,恐怕將士們心裡會不服!”李淵笑了笑,自顧說道。

後半句話純屬自己給自己找理由了。劉弘基被俘之事,責任根本不在其本人。但作爲臣子,蕭瑀不想過多的參與到李家內部的權力爭鬥中。想了想,低聲附和,“陛下之言有理。就讓劉弘基爲副,輔佐秦王坐鎮弘農吧。讓太子親自去河東,接替裴大人。”

“嗯,這麼久沒見玄真。朕還真覺得心裡空落落的!”李淵笑着點頭,然後轉過身去。一幅巨大的輿圖就掛在他書房的牆壁上。如畫江山,瞬間盡收眼底。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章 騰淵(七)第3章 東門(三)第3章 東門(八)第4章 騰淵(八)第3章 飄絮(五)第3章 浮華(三)第2章 鶯柯(七)第1章 問鼎(九)第3章 賭局(一)第2章 黃雀(二)第4章 恩仇(三)第3章 朝露(四)第2章 鶯柯(八)第4章 騰淵(二)第4章 采薇(二)第1章 故人(二)第3章 朝露(十一)第1章 冬至(二)第1章 問鼎(六)第1章 問鼎(九)第2章 黃雀(七)第2章 黃雀(二)第3章 朝露(五)第3章 飄絮(六)第2章 紫騮(二)第3章 朝露(五)第1章 問鼎(八)第4章 騰淵(四)第2章 鶯柯(三)第2章 西顧(四)第4章 浮沉(五)第3章 朝露(八)第2章 紫騮(四)第1章 問鼎(一)第3章 東門(十)第1章 城南(三)引子第1章 冬至(三)第3章 賭局(四)第4章 賭局(七)第4章 恩仇(七)第4章 恩仇(二)第2章 紫騮(二)第1章 秋分(三)第2章 西顧第2章 黃雀(三中)第1章 問鼎(一)第4章 恩仇(七)第1章 秋分(六)第1章 問鼎(二)第3章 折柳(四)第2章 紫騮(七)第4章 浮沉(五)第2章 黃雀(四)第2章 西顧第1章 賭局(五)第2章 紫騮(六)第3章 朝露(九)第3章 飄絮(七)第1章 秋分(四)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賭局(二)第3章 折柳(四)第3章 朝露(三)第1章 冬至(二)第2章 鶯柯(七)第2章 鶯柯(八)第1章 賭局(三)第1章 賭局(四)第3章 飄絮(一上)第1章 城南(九)第4章 功賊(三)第3章 賭局(六)第3章 東門(七)第3章 朝露(一)第3章 朝露(一)第2章 西顧(四)第3章 折柳(五)第2章 鶯柯(五)第2章 紫騮(七)第3章 東門(三)第1章 冬至(七)第2章 紫騮(八)第4章 騰淵(八)第3章 浮華(三)第4章 紅塵(一)第5章 采薇(六)第4章 采薇(四)第5章 采薇(六)第4章 浮沉(一)第1章 問鼎(一)第2章 黃雀(一)第3章 飄絮(三)第2章 逐鹿(四)第3章 朝露(七)第1章 故人(一)第1章 問鼎(九)第3章 朝露(五)第4章 采薇(二)第2章 黃雀(一)
第4章 騰淵(七)第3章 東門(三)第3章 東門(八)第4章 騰淵(八)第3章 飄絮(五)第3章 浮華(三)第2章 鶯柯(七)第1章 問鼎(九)第3章 賭局(一)第2章 黃雀(二)第4章 恩仇(三)第3章 朝露(四)第2章 鶯柯(八)第4章 騰淵(二)第4章 采薇(二)第1章 故人(二)第3章 朝露(十一)第1章 冬至(二)第1章 問鼎(六)第1章 問鼎(九)第2章 黃雀(七)第2章 黃雀(二)第3章 朝露(五)第3章 飄絮(六)第2章 紫騮(二)第3章 朝露(五)第1章 問鼎(八)第4章 騰淵(四)第2章 鶯柯(三)第2章 西顧(四)第4章 浮沉(五)第3章 朝露(八)第2章 紫騮(四)第1章 問鼎(一)第3章 東門(十)第1章 城南(三)引子第1章 冬至(三)第3章 賭局(四)第4章 賭局(七)第4章 恩仇(七)第4章 恩仇(二)第2章 紫騮(二)第1章 秋分(三)第2章 西顧第2章 黃雀(三中)第1章 問鼎(一)第4章 恩仇(七)第1章 秋分(六)第1章 問鼎(二)第3章 折柳(四)第2章 紫騮(七)第4章 浮沉(五)第2章 黃雀(四)第2章 西顧第1章 賭局(五)第2章 紫騮(六)第3章 朝露(九)第3章 飄絮(七)第1章 秋分(四)第3章 朝露(三)第3章 賭局(二)第3章 折柳(四)第3章 朝露(三)第1章 冬至(二)第2章 鶯柯(七)第2章 鶯柯(八)第1章 賭局(三)第1章 賭局(四)第3章 飄絮(一上)第1章 城南(九)第4章 功賊(三)第3章 賭局(六)第3章 東門(七)第3章 朝露(一)第3章 朝露(一)第2章 西顧(四)第3章 折柳(五)第2章 鶯柯(五)第2章 紫騮(七)第3章 東門(三)第1章 冬至(七)第2章 紫騮(八)第4章 騰淵(八)第3章 浮華(三)第4章 紅塵(一)第5章 采薇(六)第4章 采薇(四)第5章 采薇(六)第4章 浮沉(一)第1章 問鼎(一)第2章 黃雀(一)第3章 飄絮(三)第2章 逐鹿(四)第3章 朝露(七)第1章 故人(一)第1章 問鼎(九)第3章 朝露(五)第4章 采薇(二)第2章 黃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