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崢嶸(二)

“你真的有把握那兩個傢伙會及時前來救援?萬一那兩個王爺恨你不識擡舉,按兵不動怎麼辦?咱們可就這五千來號人馬,兩個強攻,也就耗乾淨了…….”牛頭山上,王二毛對程名振的佈置,約略有點擔心。把隊伍拉到牛頭山上紮營,完全是程名振臨時起意,事先沒有跟任何人商量,包括他這個生死兄弟。

“秦王乃當世人傑。太子也是一方豪雄!我不相信,他們會把意氣之爭放在國事前面!”程名振笑了笑,言語中很是自信。“況且弟兄們當年都是吃綠林飯的,平原上作戰,未必是尉遲敬德對手。一旦退到山中,主動權就未必在他了!”

“你準備繼續往山裡邊退!”王二毛大吃一驚,瞪着眼睛問道。

“當然,不過不是現在。打起來,咱們給尉遲敬德一個驚喜,撿到便宜之後,立刻就跑!”程名振笑了笑,低聲迴應。

自從兩年前利用米籌推演的方式,勸說太子建成放棄了急於求勝的打算,繼續執行裴寂制定的穩紮穩打的策略之後。他的眼睛就從沒離開過太原前線。兩年來,唐軍和劉武周軍的每一場戰鬥,都通過邸報和各種渠道瞭解得清清楚楚。這次之所以敢把洺州營弟兄拉到牛頭山上,遠離主力,也是建立在對敵人瞭解的基礎之上。可以說,劉武周、尉遲敬德等人不瞭解洺州營的虛實,他自己卻對劉武周軍上下,包括尉遲敬德本人的性格、用兵習慣,揣摩得清清楚楚。

程名振以旁觀者的角度看起來,劉武周軍和唐軍之間的所有戰鬥,除了宋金剛輕敵冒進兵敗身死那場惡戰之外,其餘的部分,敵我雙方都沒犯太大錯誤。劉武周軍之所以被逼得節節敗退,並非失利於疆場上,而是由於國力與大唐相差太大的緣故。經過長時間的消耗,如今這支兵馬已經是油盡燈枯,很難再保持住當初的犀利。

而劉武周軍之所以拖到現在還遲遲沒有覆滅,完全是因爲尉遲敬德的個人作用。此子武藝過人,戰場感覺敏銳,曾經多次在關鍵時候隻手擎天,力挽狂瀾。但此子身上也有個非常大的弱點,就是心高氣傲,過於相信自身的能力,不能跟同僚形成有效配合。如果利用這一點將他誘出汾陽城來困住的話,支撐着劉武周軍的最後一根木頭也就沒了,大廈當片刻而傾。

以前的戰場上,太子系兵馬是一個點,秦王系兵馬是一個點,逼得劉武周苦苦支撐,勉強還能達成一個平衡。但洺州營單獨擺上戰場後,第四個點就出現了。對方想結束目前的困境,只能從第四個點上想辦法。

這是一種賭博,賭劉武周君臣不甘心失敗。如果賭贏了,則整個局勢豁然開朗。如果局面不利的話,洺州營大步後退,追與不追,對劉武周軍依舊是個兩難的選擇。

只是,這個計劃太冒險了。不僅是在戰術上,而且在戰場之外,也會引發另一場危機。王二毛敏銳地看清了其中關竅,皺了下眉頭,繼續提醒道:“以一個區區總管的身份,讓太子和秦王兩路大軍都圍着你而動,即便打贏了這仗,恐怕你也會落個輕敵冒進的名聲。”

“那也沒什麼壞處!”程名振看了他一眼,笑着反問,“不是麼?”

“你這傢伙!”王二毛推了他一把,憤憤地責罵。程名振私下裡打的鬼主意他多少想明白了,夠狡猾,的確無愧他當年九頭蛟的名頭。

“沒辦法的事情,木秀於林,風必催之!”程名振狡黠地笑了笑,目光中多少有些無奈。

雖然已經做了大唐的高官,過去的經歷卻在兄弟二人身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記。由於長時間兵力都處於弱勢,所以行軍打仗,他們不吝於行險行奇,而由於經歷了太多的背叛於出賣,在爲人處事時,他們兩個又處處謹慎小心,寧可官升得慢些,財發的少些,也不願意捲入無謂的爭端。

還留在洺州營旗下的大多數弟兄,心態也跟程名振本人差不多。特別是隱藏在魏郡那場“大搬遷”陰影下的貓膩被揭開之後,大夥在暗罵太子系人馬卑鄙之餘,對朝堂中風險有了更貼切的認識。許多看到雄闊海。伍天錫等人建功立業,全身血脈被燒得火熱者,心境瞬間冷了下來,慢慢開始思索究竟哪種生活更適合自己。

但洺州營不可能一直遊離於權力爭鬥的漩渦之外。最近兩年,試圖將其納入麾下的人,不僅僅是太子一個。秦王、齊王,甚至朝野中某些世家大姓,也通過種種方式,不斷向程明振這個當家人示好,希望雙方在私下裡達成某種默契。短期之內,程名振還能找到一些蹩腳的藉口推脫,那些人也不敢把他怎麼樣。但時間久了,卻難免會得罪越來越多的人。

“自污未必是好辦法。誰都不傻,不會被一些小伎倆騙得太久!” 默默思索了片刻,王二毛低聲說道。“如果實在沒有辦法的話,我寧願咱們跟秦王共同進退!”

“的確,相較之下,無論在哪國層面,太子殿下都差秦王遠甚!”點點頭,程名振對王二毛的話表示部分贊同,“但秦王行事過於狠辣,你我這個時候投效於其門下,恐怕將來也是個當棄子的命!”

“那倒是!”王二毛笑得有些悻悻然。“秦王麾下兵強馬壯,有秦叔寶、羅士信、程知節等人在,咱們這些小魚小蝦,永遠不會太被人重視!可繼續拖延下去,最後也是個麻煩。畢竟你我還做不到徐茂公那步,能給大唐帶來七個郡,數百萬人口!”

“所以我想借着這個機會,直接送給陛下一份厚禮!”程名振笑了笑,滿臉疲憊與無奈。

“陛下……..?”王二毛的眉頭擰成一個疙瘩,花費了好長時間才理解程名振話中所指。“你是說陛下會注意到咱們,還是陛下會體諒到咱們的難處?最近我聽人說,陛下可是…….”

“道聽途說的事情,最好別當真!”程名振警覺地四下看了看,迅速打斷了王二毛的話。“我覺得傳播謠言的人別有用心。如果陛下連一點決斷力都沒有的話,就不會有現在的大唐了!”

“倒也是!”王二毛聳聳肩,然後低聲長嘆。“誰知道謠言是從哪裡傳出來的。當年李家在太原起兵時,秦王不過二十歲吧?!咱們兩個二十歲時,可沒那麼大本事!”

程名振會心地笑了笑,沒回答王二毛的話。對方今天所提起的那些流言,他隱隱約約也聽說過一些。據底層將士們私下轉述,當年李家準備起兵“清君側”時,現在的大唐天子,當年的家主李淵,心裡很是猶豫。幾乎就錯過時機,功虧一簣。而太子建成也是個沒有半點主見的傢伙,根本給李淵提供不了任何幫助。虧了秦王李世民,看到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從大義、形勢和天命三個角度慷慨陳詞,終於促使李淵下定了決心,並且親口對秦王承諾,“此番如果化家爲國,將把江山社稷與之。如果不幸中途事敗,則全家共赴國難!”

秦王武藝高強,心思敏銳,氣度恢宏,遇事勇於承擔,表現出來的風采的確令人心折。但一個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少年,卻能比在官場上打了一輩子滾,親朋故舊無數的李淵更有遠見,對大唐建立的決定作用更大,這話,無論出自誰人之口,程名振都不敢相信。這也是他不願接受秦王拉攏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他眼裡,一個爲了大業連自己父親都捨得詆譭的人,無論如何也不值得自己以性命相托。

此外,朝廷關於那次“大搬遷”過程中,自己陽奉陰違的舉動的處理方式,也令他對李淵很是佩服。很顯然,那是李淵在聞聽略陽公兵敗後,一時衝動而發出的亂命。但在發覺那是道亂命之後,李淵並沒有一錯到底,堅持搬遷計劃。也沒有爲了帝王顏面而治陽奉陰違者的罪。而是順水推舟,給了被強行遷徙入河東的百姓不少好處,並且通過給陽奉陰違者加官進爵的方式,變相承認了其自己的錯誤。這當中所表現出來的處事能力和心胸氣度,着實令人擊節讚歎。

“如果尉遲敬德不肯上當呢?或者他擔心劉武周獨立守不住汾陽,護主心切,主動放棄這個誘人機會?”思索了片刻,王二毛不再於洺州營倒向哪股勢力方面浪費精力,把目光又集中在眼前戰事上。

“即便龜縮不出,他們也守不住汾陽。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程名振輕輕搖頭,以易地相處的心態來揣摩對手,“這是他們唯一的翻盤機會,我估計尉遲敬德無論如何都要試一試。如果他真的龜縮不出的話,那正好,我乾脆繞過汾陽,直接撲向馬邑。縱使他對我再不瞭解,咱們原來的老本行是幹什麼的,多少也有點兒耳聞吧!”

第4章 浮沉(二)第2章 紫騮(七)第3章 東門(四)第3章 飄絮(五)第1章 秋分(七)第4章 恩仇(七)第3章 朝露(九)第3章 飄絮(五)第3章 故人(三)第4章 騰淵(七)第2章 紫騮(三)第4章 采薇(二)第2章 黃雀(七)第4章 采薇(四)第1章 城南(十)第4章 功賊(四)第2章 紫騮(六)第3章 東門(七)第3章 賭局(七)第6章 功賊(六)第2章 逐鹿(五)第1章 冬至(六中)第2章 紫騮(五)第2章 西顧(四)第3章 東門(三)第3章 飄絮(三)第3章 折柳(六)第4章 功賊(二)第1章 冬至(七)第3章 朝露(三)第1章 問鼎(九)第4章 騰淵(七)第3章 賭局(一)第3章 東門(十)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鶯柯(二)第3章 東門(四)第4章 采薇(二)第4章 騰淵(四)第1章 秋分第4章 功賊(四)第2章 紫騮(一)第3章 東門(三)第1章 問鼎(八)第1章 賭局(五)第4章 功賊(一)第4章 騰淵(一)第3章 朝露(九)第1章 秋分(三)第4章 騰淵(八)第3章 飄絮(四)第4章 紅塵(三)第2章 逐鹿(一)第1章 秋分(五)第2章 崢嶸(四)第4章 紅塵(五)第3章 飄絮(七)第3章 故人(三)第2章 鶯柯(五)第4章 恩仇(三)第2章 西顧第3章 飄絮(七)第1章 冬至(六)第2章 逐鹿(一)第2章 紫騮(六)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西顧第1章 冬至(二)第2章 崢嶸(二)第4章 騰淵(六)第4章 恩仇(二)第3章 東門(七)第1章 城南(七)第2章 黃雀(六)第4章 恩仇(二)第2章 崢嶸(四)第1章 秋分(六)第1章 賭局(一)第4章 騰淵(五)第1章 秋分(四)第3章 朝露(三)第2章 紫騮(一)第4章 采薇(五)第4章 恩仇(六)第4章 騰淵(五)第1章 城南(十)第4章 騰淵(四)第2章 逐鹿(五)第5章 功賊(五)第1章 冬至(七)第3章 賭局(四)第1章 秋分(五)第2章 鶯柯(二)第3章 浮華(六)第5章 功賊(五)第2章 鶯柯(五)第4章 騰淵(五)第1章 賭局(五)第2章 黃雀(三)第3章 東門(四)
第4章 浮沉(二)第2章 紫騮(七)第3章 東門(四)第3章 飄絮(五)第1章 秋分(七)第4章 恩仇(七)第3章 朝露(九)第3章 飄絮(五)第3章 故人(三)第4章 騰淵(七)第2章 紫騮(三)第4章 采薇(二)第2章 黃雀(七)第4章 采薇(四)第1章 城南(十)第4章 功賊(四)第2章 紫騮(六)第3章 東門(七)第3章 賭局(七)第6章 功賊(六)第2章 逐鹿(五)第1章 冬至(六中)第2章 紫騮(五)第2章 西顧(四)第3章 東門(三)第3章 飄絮(三)第3章 折柳(六)第4章 功賊(二)第1章 冬至(七)第3章 朝露(三)第1章 問鼎(九)第4章 騰淵(七)第3章 賭局(一)第3章 東門(十)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鶯柯(二)第3章 東門(四)第4章 采薇(二)第4章 騰淵(四)第1章 秋分第4章 功賊(四)第2章 紫騮(一)第3章 東門(三)第1章 問鼎(八)第1章 賭局(五)第4章 功賊(一)第4章 騰淵(一)第3章 朝露(九)第1章 秋分(三)第4章 騰淵(八)第3章 飄絮(四)第4章 紅塵(三)第2章 逐鹿(一)第1章 秋分(五)第2章 崢嶸(四)第4章 紅塵(五)第3章 飄絮(七)第3章 故人(三)第2章 鶯柯(五)第4章 恩仇(三)第2章 西顧第3章 飄絮(七)第1章 冬至(六)第2章 逐鹿(一)第2章 紫騮(六)第4章 浮沉(四)第2章 西顧第1章 冬至(二)第2章 崢嶸(二)第4章 騰淵(六)第4章 恩仇(二)第3章 東門(七)第1章 城南(七)第2章 黃雀(六)第4章 恩仇(二)第2章 崢嶸(四)第1章 秋分(六)第1章 賭局(一)第4章 騰淵(五)第1章 秋分(四)第3章 朝露(三)第2章 紫騮(一)第4章 采薇(五)第4章 恩仇(六)第4章 騰淵(五)第1章 城南(十)第4章 騰淵(四)第2章 逐鹿(五)第5章 功賊(五)第1章 冬至(七)第3章 賭局(四)第1章 秋分(五)第2章 鶯柯(二)第3章 浮華(六)第5章 功賊(五)第2章 鶯柯(五)第4章 騰淵(五)第1章 賭局(五)第2章 黃雀(三)第3章 東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