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

李特在流民大營正中的校場上佈下香案,迎接前來宣詔的御使。

不久他就看見一行人馬從營外向內行來。看衣着那爲首者必然是御使無疑,後面跟着一名甲冑鮮明的將軍,再後面則是百十餘騎,其中一大半是身着烏亮鐵盔鐵甲的騎兵,即使馬匹身上也全身披掛着這種精良甲冑。

李特迎接上去,畢恭畢敬的說:“涼州李特恭迎御使前來宣詔。”那御使下馬施禮說道:“將軍手下部屬可否到齊,本使需要一一對詔封賞。”

李特回道:“御使放心,我等早有準備,現在我流民營大小頭目一百七十八人,本人親族三十六人全部聚此聽詔。”

御使點了下頭,對李特說道:“除了對爾等討伐叛賊趙廎的有功之臣封賞外,天子還有直接對營中流民宣講的詔告。我等要先行宣讀這份詔書。”

李特一愣,馬上反應過來對御使說道:“御使有所不知,這流民營容納的流民數量極其龐大,有十萬之衆。所以不可能將他們集中起來聽取詔書。不如將天子對他們的詔告以張貼榜文的形式向他們公佈。”

“這些流民絕大多數不能識文斷字,單單以榜文的形式宣詔不妥。但是也沒必要將人都集中起來,我等自有辦法。“御使笑着回答說。

李特心想,這裡是自己的地盤,對方就這麼百十來號人,即使有心搗鬼,又能玩出什麼花樣來?如果自己堅持阻撓對方,會得不償失。於是口上應允道:“那就請御使自便行事。“

御使對着夏越使個眼色,夏越對四十餘名斥候下令說:“助御使爲流民傳詔!“

他身後早有準備的四十名斥候轟然應諾後,兩人一組策馬在大營之中飛馳,四散而去。李特也對身邊的李流耳語幾句後,李流匆匆離去,他是去組織人力跟着這些宣召的斥候。

這些斥候在流民大營之中四處張貼榜文,並高聲宣讀。榜文詔告的內容大意是【一討伐趙廎的有功之臣皆有封賞。二流民可憑自己意願決定在蜀地安家還是返回涼州。三願意留蜀地者須服從朝廷委派的官員管理,以家庭親族關係爲依據分衆在指定地點聚居,開墾荒地,所開荒地皆爲開墾者所有,開荒前三年免除所有稅賦,且朝廷提供賒貸以購置農具物資。四願意返回祖籍地者,朝廷委派的官員組織結營護送。五昔趙廎之亂中,流民帥中因被矇蔽或脅迫而從賊者皆赦免。】

待這樣的宣詔進行了一時片刻之後,詔告的內容就傳到了李特等人的耳朵中。他對朝廷的這個決定倒是很意外,沒想到司馬遹竟然願意流民留在巴蜀。但是這詔告卻沒提他和李氏家族的安排。

李雄去氣沖沖的來到李特身邊,小聲對李特說道:“兄長,此詔對我們滿懷惡意啊!“李特心裡也直覺這裡有問題,但卻說不出具體哪裡不對。疑惑的望了李雄一眼,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李雄接着說道:“父親應該知道我們因何才能在遠離故土的巴蜀之地立足,不就是因爲以我李氏家族爲尊的氐族部落流民嗎。再加上其他各族各部前來依附的流民,我們纔有了能割蜀自據的實力。現在,司馬遹雖然允許流民留在巴蜀,但他卻要以家族爲單位來分而治之。那不是就將我們打散了嗎?而且分割的各部還要聽命於他司馬遹委派的官員。這就是故意要架空我們啊。“

李特聽了此話,本來眯着的眼突然瞪的溜圓,狠狠的說道:“確實如此,待會看他們怎麼安排我們,反正只要我不爲這益州之主,今天就一不做二不休。做掉這些人,直接反了。“

李雄回道:“兒子早就準備好了我氐族三千兵卒,埋伏在周圍營帳之內,只要父親一聲令下,就能一擁而出將他們剁成肉醬。“

……

“涼州李特接旨”隨着爲首的御使一聲高唱,李特率李流,李驤,李雄等親族齊齊在香案前跪拜接旨。

御使開始一板一眼的宣召;【天子詔曰:因涼州李氏父子討賊有功,拜李特爲宣威大將軍,封武亭侯,拜李……。另徽李氏父子諸人進京任職!欽此。】

這最後一句話讓李特騰的火起,他失態的從地上一躍而起,指着御使喝罵道:“豈有此理,我氐族民衆骨肉相聯,豈能容你等割裂我們,將我族衆撒於四方。“

御使現在已閃到夏越身後,早有心理準備的夏越對李特厲聲喝道:“李特!你這是要謀反不成?“

李特哈哈大笑說:“既然司馬氏對我等薄情寡義,那就休怪李某心狠手辣。“說罷他就拔出佩將,一腳將身前的香案踢翻,喝了一聲:”殺!“發出叛亂指令。李雄已抄起一杆鼓槌敲起校場邊上的一面大鼓。向埋伏於周邊營帳之內的三千氐族兵甲發出攻擊信號。

夏越身後,十仗開外的五十騎鐵浮屠瞬間就發起了衝鋒。與此同時,夏越將一支響箭射向空中。

李特身後的其他流民營的首領見狀紛紛向四周散開,躲避爭鬥,卻遭受到從營帳中涌出的氐族兵甲的攔截殺戮。

這是李雄下的命令,李雄認爲朝廷已經下了允許流民在蜀地安置的詔令,那麼控制這些流民的招數就不靈驗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這些流民帥和頭目直接殺死,就能吞併掉他們的部曲。

李特等人看到鐵浮屠來勢兇猛,紛紛向後閃避。十幾名李氏親族和親兵涌上前來,各挺兵刃,冒死阻擋鐵浮屠。也就十幾息的時間,這些李氏親族和親兵就變成了屍體,而且還是很難看的屍體。有的是被鐵浮屠的烏茲鋼斬馬刀切掉頭顱或攔腰斬斷,有的是被戰馬直接撞倒,踩成肉泥。這種慘烈的場面,饒恕數度經歷沙場廝殺的老兵也驚懼不已。

但就這十幾息的時間,最先從周圍營帳之中衝出的兵卒已經護住到了李特,李流等人的身前。李特等人提到嗓子眼的心這才放下來,隨着時間推移,會有更多兵卒殺至,將對方全部斬殺。

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二十章 毒計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九章 堅堡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二章 刺董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六章 登基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五十章 血戰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九章 歸義伯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三十章 陣戰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八章 臨安驚變第二十章 毒計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九章 堅堡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二章 刺董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六章 登基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五十章 血戰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九章 歸義伯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三十章 陣戰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五十八章 反向壕溝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