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

大漢帝國陳朝三年深秋,武昌城對岸,漢水河口處,龜山南麓與漢水之間的山林中悄然間多出一座小城。

這座城的名字叫卻月城,因爲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表麾下大將黃祖就在此築過一城,名喚卻月。現在,它當然是陳理在這個時空中新建的系統城池。

城池內的各項設施已經升級到啓蒙時代高級。這意味着陳理可以生產相當精密的機械,早期工業產品。還有適合火炮作戰,跨洋航行探險,包括克拉克帆船在內的各種風帆戰艦。

現在,那些中小型槳帆戰艦還有維京戰船在一些特定場合可能還有用,但以後對於漢國而言,正常的水戰攻擊主要是依賴火炮,而它們無法當做重炮的作戰平臺。

當下,漢國還沒有出海口,風帆戰艦並不適合在無風時,從長江江面上逆流而上。所以現在城中高級船塢主要生產的是大型槳帆戰艦。說是大艦,但體格相對於之前漢國打造的那些高達數仗,能與城牆齊平的巨型戰艦還是差遠了。

陳理認爲後者充當流動的水上堡壘,攻臨水城池的樓車還可以,用於水上交戰就不合適了。尤其是在這火炮時代來臨的時刻。實際上,鄱陽湖之戰已經很說明問題。

軍營中這個時代生成的兵種有君王近衛兵,燧發槍兵,手槍騎兵,炮兵,戰艦水手。所有兵種都是以熱兵器爲主戰武器,其中系統之前獎勵給陳理配備長短兩支燧發槍的兵士就是近衛兵。

……

大漢陳朝四年初冬,一艘巨型樓船在衆多漢軍戰船的簇擁下從漢陽城出發溯江而上。不多時,一座營壘赫然展現在船隊上衆人眼簾中。

這裡就是沌水的入江口沌口,這座營壘卻不是漢軍的營壘,而是吳軍所有。多年前陳友諒兵敗應天,朱元璋乘勢攻佔九江(江州),江西各州縣後,又派出一支船隊溯江遠航至沌口,屯兵此處,在漢國腹地插下一顆釘子。到陳友諒兵敗身死鄱陽湖,都未將其拔除。

這座營壘的日常補給是依靠徵掠周邊村莊小鎮以及吳軍從江面上運來的糧草補給維持。從這件事側面也可以看出,爲了擡高朱元璋,被《元史》吹噓爲同時期水上第一強師的漢軍水師實際上連其都城附近的長江水面都無法控制的住。陳友諒造的那些超級巨船真的只能當空國出戰的超級運兵船或流動營寨來用。根本無法依靠它們來獲得制江權。

如今,陳理親自率師前來當然是爲了拔掉這顆肉中刺,眼中釘。船隊裡並沒有玄月城船坊造出的新型蜈蚣炮艦。六艘蜈蚣炮艦都被派往漢陽和武昌的江面提防吳軍水師來援。本來陳理是打算將它們派往廣濟江面扼守江道,但考慮到廣濟要塞,炮臺都還剛剛開始建造,廣濟江面又過於狹窄不利於炮擊作戰,就放棄了這打算。

雖然沒有新型蜈蚣炮艦的助力,但是陳理所率領的這些傳統戰船上都臨時裝載了玄月城工場打造的利炮。這些利炮分爲射速極快的子母鷹炮和威力極大,射程極遠的加農重炮。

……

鎮守沌口軍營的是吳軍大將吳良,他在這座大營已經待了三年有餘。剛開始,他每年春節才能迴應天探親一次,到近兩年,眼見沌口軍營營建的越來越固若金湯,完全沒有被攻破的可能,索性就將家眷從應天接到了沌口。

這日,他剛巡視完軍營兵士的操演回到府中,就有親衛令兵從後面追了上來:“報!…稟報將軍,長江江面上發現大批敵船。”

吳良聽了這話沒有驚,反而喜出望外。他哈哈大笑着說:“陳友諒死了,武昌城來年就會被主上拿下。老子本以爲這幾年日復一日營建這兵寨的氣力就這樣白費了。沒想到現在漢軍自己找上門來了送人頭送功勞,這次本將非要讓他們崩掉一口牙不可。速速去通知各部,整軍備戰!”

不久,號角聲,戰鼓聲在沌口大營中陸續響起。營中的萬餘吳軍兵士嫺熟的整軍列隊,奔赴各個陣位,顯然這些日常都已經操演的爛熟。

高達五仗,寬兩仗的寨牆上分佈着一溜的口徑約五寸,青銅鑄造,名爲碗口銃的喇叭口土炮。寨牆的四角還有四個高達近十仗的高臺,上面各安置兩門巨型回回炮(配重式投石機)。

炮手們十幾人一組奮力轉動着絞盤,上着機臂。回回炮旁邊堆放着準備發射的彈丸,有裝着火藥袋猛火油用於引火的火罐,有專門用來砸破木質船舷的鐵球,還有攻擊人羣的兜裝碎石,也有投擲後延遲爆炸的震天雷。

單兵弓弩手們在號令中列隊走上城頭,沿着城牆一字排開後蹲伏在牆垛之下。大批單兵火銃手和矛兵列隊進入環繞兵寨的壕溝之中,以此來狙擊登陸或靠近城牆的敵軍,他們手裡拿着的是一種稱爲盞口銃的大口徑火門槍。其形狀就是碗口銃的縮小版。

營寨內,拒馬鹿角被佈置的滿地都是。寨牆的牆根處站滿了手持刀槍兵刃的吳軍兵士,萬一有漢軍能衝上牆頭,他們就會涌上城頭與之肉搏。

吳良滿意的看着這一切,已經憧憬着漢軍屍橫遍野的景象。

……

江面上的船隊,隨着中心樓船上的一通旗語。四艘運兵船從船隊中駛出,在沌口上游三裡處靠岸。放下一千名燧發槍手和四千名普通漢軍兵士。

wWW¸ тTk án¸ C〇 旗艦樓船之上,陳理用千里鏡看到兵士們已安全登陸後,對左右問道:“各戰船是否各就各位?”

“啓稟聖上,各戰船已發回旗語,均報告說各自已拋錨停泊在預先指定的陣位上。”

“好,傳我軍令,先用加農重炮齊射,打掉吳軍營寨上的那四個角樓!”

在望樓上觀察的吳良已經知道有漢軍從營寨上游登陸,不過他對此並不擔心。壕溝裡的銃手和城牆上的弓弩手以及碗口銃會讓他們全部葬身寨牆之下。他關心的是敵船何時正面抵近營寨。

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九章 歸義伯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二十章 毒計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十九章 堅堡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十七章 北歸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二章 刺董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八章 反圍剿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六章 天興軍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五章 奪宮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十二章 易主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十二章 易主
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九章 歸義伯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二十章 毒計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十九章 堅堡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四十四章 全力追擊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十七章 北歸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二章 刺董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八章 反圍剿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六章 天興軍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五十九章 情況有變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五章 奪宮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十二章 易主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十二章 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