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

傅友德和沐英仔細聽完藍玉的講述後,都認爲可行。便照着他所說的方略佈置下去。

一個時辰後,漢軍又開始發起進攻。這一半時辰內,傅友德將所有輜重車改裝成盾車,爲了防範那些手榴彈,盾牆做的有一仗多高,之後還掛附着沙袋。臂力大的漢軍兵士在十步之的距離時,固然有可能將手榴彈投過一仗多高的盾牆。但要讓手榴彈越過盾牆,剛好掉落在躲藏在盾牆後的人羣之中那就全憑運氣了。估計後世現代的手球運動員也沒這麼精準。

如此一來,這盾車就笨重無比,自然是無法迅速推進。但這無關緊要,只要讓自己兵卒衝鋒之時,漢軍火器無法傷害到他們就行。傅友德就要以這緩步推進之法破漢軍之陣。除此,他已知道漢軍相當多火器是和自己一樣的土銃,並不能射穿銃盾。於是還讓參加這次近攻的步卒儘量帶着銃盾上陣。

吳軍的號角聲中,四堵一仗多高的盾牆從四面向上慄的漢軍陣地緩慢移動着,吳軍再一次發起了進攻。

此前,魯某已經發現那些特製櫓車在營寨外的兩丘坦原上,遠遠的進行着移動和佈置,心裡已是明白八九分。於是他讓火繩槍手做好準備,不再裝填散彈,而是換裝成直徑接近一寸的大號實體鉛丸。

不同上次,這次盾車掩護的吳軍隊列進入五十步範圍內時,魯某才下令開火射擊。還是在那熟悉的砰砰火繩槍聲中,一顆顆粗大的鉛彈彈丸向盾車疾射而去。

一名吳軍的百夫長蹲在盾車的車廂上,從只有兩個拳頭大小的望孔中向外望去,以口令中不停的指導着推車兵卒調整前進方向。

有盾車保護,他和其餘吳軍兵士一樣不再對砰砰的火繩槍聲感到恐慌。在此起彼伏的火繩槍槍聲中。櫓盾後掛着沙袋突然激噴出一股砂礫,他身後的一名兵士哎喲一聲應聲而倒。砂礫從那破口之中不斷的滲漏出來。

“怎麼回事,他發病了嗎?”百夫長高聲問道,而後他就發現周遭兵士驚恐的表情,那名兵士臉上嵌着一顆鴿子蛋般大小的鉛彈,大部分都已沒入骨肉之中,這兵士眼看活不成了。

百夫長立刻明白了怎麼回事,開始驚恐起來,漢軍的銃彈居然連這樣的盾牆也能射穿!

“砰砰”,在飛梭的彈丸疾射下,不時有吳軍兵士倒下。每個吳軍兵士都心驚膽戰的內心祈禱着厄運不要降臨到自己頭上。

盾車繼續向漢軍陣地推進,高大的櫓盾後是黑壓壓的吳軍兵士,他們手持弓弩,上好彈藥的銃炮,以及大刀長矛各式冷兵器。只待接近漢軍,便用弓弩銃炮從櫓盾上預留的射擊孔中攢射他們。而後刀盾手長矛手齊齊衝出,殺入壕溝之中,將他們斬盡殺絕。

又一名吳軍銃手被穿盾牆而過的彈丸射中腹部,另一名吳軍兵士從他癱軟的身體上接下正要滑落的盞口銃。此時將官們開始呼喝道:“停止前進,準備射擊”。銃手們跳上盾車車廂,三下五除二打開盾牆上被沙包堵着的射擊口,而後將銃筒探出架在上面開始點火。弓弩手們也憑着感覺,對櫓盾那邊開弦齊射。

此時吳軍的盾牆距離漢軍的壕溝不到十五步距離。在吳軍緩慢行進不到百步的時間,漢軍火繩槍手已前後射出了六輪。此時又是槍聲大作,打的櫓盾木屑砂礫四處飛濺。有的銃手剛點好銃尾的捻線,就被一枚穿盾而過的粗大鉛丸貫飛在地。

吳軍的火銃陸續射擊,直打的飛沙走石,終於將漢軍壓制的擡不起頭來。期間,漢軍的此輪火繩槍也已放完,開始用木銃,土銃進行還擊,但還擊了十幾炮就被魯某傳令喝止了。因爲這些對吳軍的櫓盾壓根沒什麼用,純粹是浪費彈藥。

乘着這個時機,大股大股的吳兵從盾車之間鑽了出來,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向漢軍迅猛殺去。衝在最前面的人都是吳軍之中百裡挑一選出的精悍之士。他們單手在拒馬上一撐,藉着助跑的衝量一躍就能越過半人高的拒馬。

漢軍長槍兵成排的梨花槍齊齊刺出,這些梨花槍大多數甚至沒來得及點燃那嚇唬人用的煙花。衝在最前列的吳兵,不斷有人被反覆捅刺的長槍刺倒在地上。

但這不能阻擋住所有吳兵越過拒馬,不一會壕溝與拒馬之間已經滿是吳兵,後面的吳兵還在源源不斷的攀援拒馬而來,拒馬和盾車之後也是黑壓壓一片的吳軍兵士。

魯某臉上閃過一絲異樣,對令兵說道:“是到了斷的時候了,點火!”不一會,壕溝的溝壁上冒出了白煙,仔細看。原來這溝壁上探出許多很不顯眼的竹筒,白煙就是從這些竹筒中冒出來的。

壕溝中,漢軍火槍手來不及再裝填火繩槍。操起手榴彈和土銃向吳軍招呼過去。手榴彈還沒炸響,土銃的火捻還未燃盡。一些吳兵就已衝入壕溝之中,與漢軍廝殺在一起。

噗一聲,一名吳軍百夫長的鋼刃貫入一名漢軍長槍兵的胸膛,迅速抽出後又向另一名漢軍火繩槍手當頭劈去。對方略微偏了下頭,鋼刀嗤一聲斬入這漢軍兵士的肩甲,刀鋒直抵肩胛骨。但是那漢軍兵士抱在懷裡的瀏陽木銃突然炸響,漢軍兵士被木銃巨大的後座力貫倒在地,同時那名吳軍百夫長整個頭顱被轟成一個爛西瓜。

轟,轟,轟。突然,漢軍陣地周遭不斷傳來巨大的爆炸聲,一股股爆炸產生的煙雲沖天而起,瀰漫的黑煙遮蓋住了整個陣地,整個大地都在震顫。後方的傅友德如同掉落到冰窟裡一般。漢軍竟然在陣地周圍的地下預埋了炸雷。那他們是怎麼引爆的?

不斷有吳軍的櫓盾車被掀翻,那些拒馬也被崩飛到兩三仗高的空中,落下後又砸死砸傷一片。至於吳軍兵士那就更不用說了,雖然黑火藥的威力還不至於讓他們屍體支離破碎屍骨無存,但居於爆炸點周遭的兵士也不可能生還的希望。

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十八章 混戰第十七章 入城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十七章 入城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十七章 北歸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十九章 堅堡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九章 歸義伯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六十章 伐周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二十章 毒計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十八章 混戰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
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十八章 混戰第十七章 入城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十七章 入城第六十六章 定鼎華夏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三十二章 燙手山芋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十七章 北歸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十九章 堅堡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二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九章 歸義伯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三章 夏日之劫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六十章 伐周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九章 商路,從朝歌到盤龍城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二十章 毒計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十八章 混戰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