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

滾滾硝煙遮蓋下,雖然傅友德什麼也看不見,但他知道這次進攻又失敗了。只是他不知道形勢比他預料的還要糟糕。

攻擊其餘六處漢軍據點的吳軍也同樣遭受到地雷伏擊的厄運。漢軍營地周圍一圈的地面上,屍橫遍野,一片狼藉。連傷兵的嘶聲哀嚎都少有,只剩下不少精神失常者的瘋言囈語。

待煙塵散去時,一條長達近兩裡的軍陣赫然出現在傅友德的視線中。他們在兩丘間的坦原上展開,左右兩端都抵到山丘的山腳之下。

軍陣雖長,卻只有幾面旌旗迎風招展。在有節奏的鼓點聲伴隨下,整個軍陣緩緩向前推進。傅友德明白,漢軍的真正主力來了。這是漢軍的一個整編國防軍軍團,還加強了千餘名內務軍的火繩槍手。

傅友德看看身後剩餘的兩萬人左右的部隊,咬咬牙高聲喝道:“傳我軍令,全軍出擊!與漢軍決戰。”而後,他又吩咐令兵速去給藍玉和沐英傳令,讓他們調兵來中路支援。

不久漢軍軍陣就已推進到吳軍軍陣不到兩百步處,傅友德看的真切,那漢軍軍陣只有幾行縱深,這麼單薄的兵力,只要吳軍能撕開一個口子,左右衝殺就能將漢軍軍陣撕碎。

吳軍弓弩手再次箭矢齊發,射向漢軍軍陣。只是他們無論是箭矢還是氣力都在剛纔的大戰中消耗的差不多了。射出去的箭矢相距之前綿軟了許多,射程自然又是縮短了些,幾乎夠不到百餘步之外的漢軍。

從南到北,漢軍的成列的燧發槍手的槍膛裡騰起一柱柱白色濃煙,伴隨着連串如同爆竹般的脆響,一列密集鉛彈向吳軍軍陣橫掃而來。居於前列的漢軍兵士幾乎無人能倖免,即使那些拿着銃盾的兵士。

看着成排倒下去的兵士,傅友德急紅了眼,他狂吼起來:“傳我軍令,全軍全速前進,我們進能生,退只能死。”吳軍的軍陣在漢軍射擊之下頓了一頓,但馬上又開始移動,而起速度加快了許多。其中兩千騎兵在傅友德授意下,已經從陣列後衝上前來,向漢軍迅猛殺去。

傅友德突然發現己方的“箭雨”停了,只有間斷稀稀拉拉的一些零星箭矢射出,怒喝道:“弓弩手爲什麼不攢射了?”

負責弓弩手的守備上前戰戰兢兢的應道:“啓稟大人,此前連番大戰,箭矢都近窮盡,兒…兒郎們的氣力也都用盡,拉不滿弓弦了。”

衝上前去的吳軍馬隊已排成一線,亮晃晃一片的馬刀在空中揮舞着。隨着漢軍的又一輪密集排槍,兩三百騎連人帶馬被射倒在地。

吳軍馬隊頂着漢軍的三段排槍輪射,終於在損失近半後衝到距離漢軍陣列不到二十步處,只要兩三息時間就能殺入漢軍陣列,屠戮這些他們恨之入骨的火槍手。

但是緊接着漢軍燧發槍手的最後一輪射擊,兩千名火繩槍手步上前來,齊齊發銃。兩千銃用兩三息時間全部打完,而且他們打的還是散彈。濃密的硝煙下,滿是馬屍人屍和嘶鳴的受傷戰馬和哀嚎的傷兵。

後方的步卒也已衝至距漢軍不到四十步處,見到如此景象,每個人心裡都是說不出的恐懼,前面的那一排只有數列的漢軍軍陣在他們眼裡無疑就是殺入機器。

他們硬着頭皮在傅友德的帶領下又向前進了十步。漢軍排槍再次響起時,吳軍軍陣後也開始騷動起來,不知何時一支爲數千人左右的馬隊繞到吳軍陣後開始突擊,他們是漢國防軍的手槍騎兵。在快馬疾衝之下,手中鋼刀斬倒一名又一名吳兵。

傅友德狂吼一聲,揮舞起大刀向衝到近前的幾名漢軍騎兵斬去。兩方糾纏廝殺到一起。這傅友德是一名悍將,刀舞的像風輪一樣,一名漢騎一不小心就被其斬落馬下,另幾名也是近身不得。

傅友德的親兵也回過神來,向傅友德聚攏而來。這幾名漢騎左手抽出腰間的燧發手槍,陸續開槍,傅友德還沒弄清怎麼回事,當胸就中一槍。鉛彈貫穿他的明光胸甲,射入了胸膛。

此時,整個吳軍軍陣不可逆轉的全面崩潰,向東狂逃而去。漢軍燧發槍手們上了刺刀,和手槍騎隊一起全面追擊潰兵。

擊潰傅友德部後,騎軍繼續追擊潰軍,剩餘漢軍重整隊列,隨後就將從南北兩面趕來的藍玉和沐英兩支吳軍援軍擊潰。在幕阜山與羅霄山脈相接的這條“走廊”曠野上,殘存的數萬吳軍已嚇破了膽,丟棄了所有輜重,戰旗,盔甲,向東一路奔逃了一天一夜。藍玉和沐英竭盡全力纔在一百多裡外的上高縣控制住潰兵,遏制了潰敗之勢。

漢軍騎隊也順勢以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萬載縣縣城。當他們策馬衝入城中時,朱元璋的縣官縣吏還不知道前線發生了什麼事。漢軍騎隊比吳軍跑的最快的潰兵還快一個多時辰。萬載縣的位置恰恰位於這條“走廊”的中心點上。

夜幕降臨下來,上高縣城內城外都是潰敗下來的吳軍兵士。城內的民房都被佔用完了。很多兵士早就找不到原來的隊伍,藍玉和沐英一時間也來不及重新整編部隊,這些潰兵就如同乞丐般東倒西歪的聚集在城中街道之上。一些被鉛彈鉛子所傷的兵士這時才感覺到傷痛難忍,痛苦的呻吟哀嚎起來。整個上高縣一片瀟殺景象。

藍玉,沐英清點人數,發現十五萬大軍已十去七八,如今只剩五萬餘人,這人數還是算上那些被槍彈所傷的兵士。按照日常經驗,他們很難存活下來。

傅友德敗亡的消息很快傳到朱元璋那裡,青筋在他腦門子上突突只跳。最終他按捺下怒氣,追封了傅友德爲明德公。隨後赦令藍玉和沐英二人帶着現有人馬固守上高,將漢軍防堵於上高以西,同時侍機奪回萬載以及撓掠湖湘。

經此一役,朱元璋雖然說不上元氣大傷,但也是傷筋動骨。若他還是一意要與陳理這樣耗下去,那名無疑最得利的是張士誠,方國珍這些人。當然還有北邊虎視眈眈的元廷王保保。

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二十章 毒計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八章 買賣人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一章 廢太子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十章 陰謀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十二章 家宴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二章 浮海洲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九章 平英布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五十章 血戰第四十二章 大結局(全書完)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
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十七章 天下未亂蜀先亂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十五章 煙花與火海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二十章 毒計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四十二章 馬超來投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八章 買賣人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一章 廢太子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十章 陰謀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十二章 家宴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二章 浮海洲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九章 平英布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一章 說破美人計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五十章 血戰第四十二章 大結局(全書完)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六十三章 大捷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