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

李密已得知南方隋軍北上的消息,而且也明白那名義上屬於自己的龐大地盤一夜之間已不受自己控制了。他窩在滎陽的府邸之中,一連數天不出門,即使各類緊急軍情稟報,他也不接不閱。

堂中,李密仰脖又咽下去一盅酒,搖搖頭嘆氣說:“呼啦啦一聲,樓就倒了。昔日手握百萬雄師,如今只能困於一城…”

此時一名侍衛親兵入得堂來,小心翼翼稟報說:“啓稟主上,左長使魏徵求見。”李密想也沒想,悶哼一聲道:“不見。”說罷又喝起自己的悶酒。

過了一會,門口傳來一陣嘈雜之聲,李密大喝道:“誰人敢在堂前喧譁……”。他話音未落,魏徵已經自行闖入堂中,見到杯盤狼藉的一桌酒菜和醉醺醺的李密,就已然明白怎麼回事。

他眉頭一皺,上前說道:“主上,都什麼時候了,隋軍馬上要合圍滎陽了,這你還在這喝悶酒,你可不能自暴自棄啊。”

李密先是沉默片刻,突然將酒盅一摔,吼道:“那孤能怎麼辦?還有能怎麼辦!杜伏威已經取了青徐,江南隋軍大舉進兵黃淮。即使他們還未攻佔之地,也都和咱瓦崗軍不是一條心了。孤再往後退,能退到哪去,哪個地方還能讓孤放心?所以孤決心就帶着這五萬瓦崗將士在這滎陽城中與隋軍拼個魚死網破。也能在青史上留下一筆。”

魏徵連忙說道:“主上萬萬不可做此打算。就算您有這般決心。那五萬兵將又有多少願意憑白將性命丟在這滎陽城中,還落個叛賊之名?”

李密眼睛一撇魏徵說道:“聽長使此言,可是有什麼好的謀劃了。”

此時,魏徵才正色說道:“屬下正是爲此事而來,昨晚爲屬下瓦崗前途思慮一宿,想到唯一一個能解我瓦崗之危的法子。所以今日趕早就來覲見主上了。”

“那快說予孤聽聽。”李密眼中露出一縷希望之色。

“如今唐王李淵已在晉冀一帶發展壯大,兵強馬壯,河北英雄皆歸心於他。我們可以先行北投李淵,求得喘息之機,再做其它打算。”

李密聽魏徵說完,臉上頓時浮現出失望而又揶揄的表情,連連搖頭說道:“我還當長使想出了什麼好法子。你說的這個,孤也曾有過考量。但長使應該知道,這李淵至少名義上已經重新歸順了隋朝朝廷,他敢收留我們嗎?這是其一,其二是我投到李淵麾下,豈不是成了他的臣屬,孤好歹是十幾路反王之首,至少曾經是的。說句實話,我投李淵還不如投降楊廣算了。後者好歹還是個正統的天子皇帝。”

魏徵呵呵一笑說:“主上這兩點都差矣。這李淵敢不敢收留我等,屬下不敢保證。但屬下可以肯定的是他兒子李世民會接受我們。屬下和這李世民曾有過結交,此人胸懷大志,樂於網羅天下豪傑,急於擴張自己勢力。且這一年多來他在唐軍之中屢建奇功,獨當一面。肯定可以自行做主收留我等。

其二是,我們投靠唐軍當然比投靠隋軍要好的多,因爲前者爲了對抗隋軍,急需擴充實力,他們需要我們,而後者不一定能看中我們。而且楊廣生性多疑,難保他不會對主上下黑手。最重要的是,我們投奔唐軍,日後還有機會重新自立。”

李密沉吟片刻說:“如長使所言,這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了。那這事就這麼定了。長使看派誰去聯絡唐軍更好。”

魏徵哈哈一笑說:“這個包在屬下身上,不瞞主上。屬下爲了抓緊時間,幾日前就已派出信使。聯繫駐軍河北的秦國公李世民。這兩日信使就應該返回。”

……

晉陽城唐王府內。李淵正在閉目養神,他回想着自己從長安東返後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這一年是他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年,感覺時間是那麼長。回到河東之後,首先攻滅掉進犯佔據晉陽的劉武周,接着又滅掉宋金剛,向東跨過太行山脈後擊滅了竇建德,迫降涿郡羅藝。當下,除了受突厥庇護的樑師都外,可以說唐軍已經統一整個黃河以北的地區。而在這個征戰過程中,他的三個兒子可以說是居功至偉,而其中軍功最大的是他的次子李世民。

令兵的呈報之聲讓李淵張開了雙眼。“啓稟唐王,秦國公今日從河北大名發來急信,請主上過目。”

李淵將那手書接來一看,兩條眉毛擰在一起,自言自語說道:“什麼?李密要來投我?”對於李淵而言,這可是個難以做出的決斷。收留李密無異於再次與隋廷公開翻臉,但現在唐軍也確實是用人之際,李密手下那些文臣武將還是有不少能用的,比如那個魏徵,李建成與李世民就多次給自己提起過此人。而且李密還帶着五六萬瓦崗老兵,所以自己收了李密,自己的實力無疑又會增強不少。

李淵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於是吩咐侍從喚來自己兩個在身邊的兒子李建成,李元吉,以及老臣劉文靜,裴寂前來商議。

不多時,四人來到李淵的書房,聽李淵的簡短事情述說後。劉文靜先開口說道:“其實這個事很好決定,就看主上未來志向在哪?”

“此話何解?”李淵不解的問道。

劉文靜深吸一口氣說:“若主上只是想做個大隋天子腳下的唐王,自然是不能收留李密這人的。但主上還胸懷大志,有問鼎九五之意,當然要收下李密的五萬大軍。現在問題的關鍵是,主上對這個問題想好沒有。”

一席話讓李淵語塞了。劉文靜問的這個問題,他早就應該給自己做出答覆。但這一年多來,他故意迴避這個問題,不去想它。大業十三年,他從晉陽起兵之時,確實有問鼎天下之志。攻克大興長安,掃平關中後,他這個信念更強烈了。但是隨後,楊廣突然帶着一支雄師從江都返回東都洛陽,並且一路之上連戰連捷。

楊廣四出詔令,傳檄而收關中,巴蜀,梁州這些本已降服於唐軍的郡縣。後又大軍壓境迫使自己退出關中,再次承認東都朝廷。他就沒再想這事。

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六章 登基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十章 洗腦所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一章 亂襲第四十章 韃盡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章 卻月陣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二十章 毒計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二章 刺董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
第四十五章 幽州邊騎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六章 登基第六十三章 引狼入室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六十二章 血戰獅子堡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十章 洗腦所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二十三章 王公公不見了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九章 歸義伯第十一章 亂襲第四十章 韃盡第三十八章 鶴與螳螂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六章 卻月陣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十六章 直線進軍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二十章 毒計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二章 刺董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