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

沉默許久的夏越這纔開口說道:“所以我們不能等聖上的決斷纔有所行動。我們出來時,聖上已經考慮過這種情況。他對我們交代過。如果形勢發生大的變動,我等與羅使君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商討後做出安置他和這些流民的決斷。某認爲,應令李特帶着氐人流民重新返回他們之前居住的地方--雍涼交界處。因爲自齊萬年之亂後,雍涼已經沒有戰亂,這些流民再沒理由滯留在巴蜀之地。羅使君認爲如何?”

羅尚聽了這話,馬上應道:“夏將軍說的有理,不如我們這就引軍入蜀,督促李特將流民遷徙回關中。”

……

十幾天後,羅尚率領的萬餘梁州兵和兩千禁軍從巴西郡進入蜀地綿竹。這裡正是李特流民武裝的大本營所在。三軍在流民營之外十里處紮下大營寨後不久,李特就親自來拜見羅尚等人。

宴會上,酒過三巡之後,李特多次表示願意爲朝廷看守益州。羅尚默然不語,他手下的廣漢太守辛冉卻笑着明知故問的問李特哪裡人氏。李特驚訝的說:“辛太守難道不知特是何方人氏,特和這些流民兄弟都是從雍涼一帶遷徙而來,都乃涼州或雍州人士。”

辛冉這才捻了下鬍鬚說:“具本官所知,當初是因爲齊萬年之亂,李兄才帥本部族人糾合其餘躲避戰亂的流民來梁州就谷,後來才進入蜀地。如今這齊萬年已然伏誅,涼雍之地再無戰亂。而且現在陛下親封的涼州刺史張軌將涼州治理的井井有條,正是百廢待興之時。李兄何不帶着鄉親迴歸涼州,保一方太平呢?”

李特這才聽明白辛冉的意思。沉默片刻,對辛冉還有羅尚等一圈官吏抱拳說道:“既然諸君做如此建議,李某定當仔細斟酌,如果是天子的決定,某務必執行。但某還是需要等到天子頒發的詔令才能行事。”

夏越,陳徽兩人對視了幾下,正要說話,羅尚卻搶先說道:“既然李兄如此說,我們再多等幾日,等來天子的決斷不遲。”

……

這日中午,羅尚在營中酣睡方醒,令兵對他說李特之弟李驤在帳外恭候多時。羅尚眨巴了下眼,說了句:“見。”李驤進入大帳之內,二話不說,讓隨行的人擡出兩個大箱,箱子打開,具是奇珍異寶。李驤對羅尚扣首說:“此乃我兄長託我交付於使君的,以答謝使君爲我流民仗義執言之恩。”

羅尚也不客氣,揮手示意自己的親兵收了下來,而後才慢悠悠的對李驤說道:“本官能做的也就是爲你們拖上一拖,若是今上不同意,最終你們還是得返回涼州的。”

那李驤說道:“如此,使君已是幫了我等流民大忙了。待日後我等流民安頓下來,還有重謝。”

原來,這李驤和羅尚是老相識了,大軍入蜀途中,李驤就帶着幾車金銀珠寶守在蜀道上將羅尚截住,交了他這個“朋友“。

另一個大營帳之中,夏越與陳徽正聽取着秘密斥候的情報。當下的李特不僅沒有做任何遣返流民返回雍涼的準備,反而在蜀地四處,通過各種手段收買其他流民羣體的人心。其中包括傳播謠言恐嚇其餘流民,說朝廷要重金懸賞一些流民帥的人頭,以給其他流民團體輸送糧資,以及承諾向朝廷上奏力保這些流民不被遣返涼州等來拉攏人心。一時之間,衆多流民向李特的流民營聚攏,有近十萬人之多。

“看來,這李特是打算反了,可惜這種時候羅尚還在貪圖錢財,他不知道自己已經命懸一線!”陳徽對夏越嘆道。夏越反而沒說話,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這讓陳徽起了好奇之心,他向夏越問試探着問道:“我們是否要現在勸羅尚對李特動手,如果再晚,只怕要釀成大禍。”

“不必,聖上的詔令不久就應該到了。我們不必急於這些時日。我絕對相信聖上的決斷。”夏越還是氣定神閒的說道。

片刻後,夏越注視着一隻在空中飛翔的鴿子,自言自語說:“這是最後一隻鴿子了。”他從洛陽衛城鴿房帶來的五隻鴿子,每隔幾天就放出一隻,向司馬遹及時傳送他在前方收集到的情報信息。

終於,傳遞詔令的御使千辛萬苦抵達蜀地的梁州軍大營。在羅尚再三詢問下,御使透漏了詔告的內容【因討趙廎之功,拜李特爲宣威將軍,其弟李流爲奮武將軍,其餘親族有功者皆封侯。】羅尚等人愣住了,這隻有封賞,怎麼沒有明令遣返流民?

羅尚拉住御使的衣袖問:“詔告只有這些?“那御使很肯定的回答:”只有這些。“羅尚無奈,疑惑的回到自己帳中。此時御使纔對一旁的夏越悄聲說道:”聖上還有密詔!“

……

羅尚坐於大帳之中正思量着詔告內容的怪異之處,門外卻進來了夏越,陳徽二人。他剛要說話,一道劍光襲來,羅尚的人頭落地之時,面孔還保持微笑欲言的表情。

大營中傳來陣陣鼓聲,將校們一聽就知道是中軍大帳集合的信號,紛紛向大帳聚攏而去。等人到齊了,卻沒見刺史羅尚,出來的卻是統領禁軍的夏越和陳徽。

夏越和陳徽身後還有一大羣人,都是跟隨御使從京城洛陽趕到蜀地的待任官員。這些人故意比御使晚幾步,所以剛剛纔到。

只見夏越將手中血淋淋的一物置於案几之上,大家一看竟然是羅尚的頭顱,都驚懼不已。此時,夏越身後的御使纔開始宣詔,說【羅尚貪圖錢財,受流民賄,壞江山社稷,當誅。任潘滔爲新的梁州刺史,以夏越暫領都督梁州諸軍事】

衆將不敢怠慢,聽完詔令後齊齊參拜新的刺史和夏越。夏越立即按詔部署下一步行動。

……

李特在流民營中已聽到自己被拜爲宣威將軍的事,但卻還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和這些流民。他心裡想;【誰他孃的稀罕宣威將軍這個虛名,反正這益州之主自己是吃定了,如果洛陽那個皇帝老兒不給,憑自己實力也能硬取!】

就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李流慌慌張張的跑進來說:“大哥,皇帝的御使來咱們這宣詔了,我們要不要親自去接旨?“

李特警惕的問道:“他們來了多少人?“

“不多,加上御使還有百十名護衛的騎士。“

李特點點頭,對李流耳語幾句,讓他如此佈置,而後整理自己衣冠,這就要親自去接旨。

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一章 廢太子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十七章 瀏陽炮
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五十七章 蛇吞象式的戰鬥第五十七章 獅子堡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五十章 靜待時機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四章 殿斬奸臣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十七章 計取江陵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六十五章 奇兵襲鎬京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一章 廢太子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三十七章 蜂擁入城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八十三章 奇兵進河洛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二十四章 頓兵龜山第三十九章 劉邦之死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三十六章 大戰帷幕開啓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十七章 瀏陽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