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登基

臨近拂曉時分,一隻百餘艘戰船的船隊正向鄱陽湖出水口處駛來,正是幸文才和陳榮統領的漢軍後軍水師。

幸文才與陳榮站立船頭,警惕的注視着湖面上的一舉一動。

“文才,你說若這是朱元璋繳獲了皇上的玉璽印信後所設的圈套,我們該怎麼辦?”陳榮滿臉憂慮的問着。

“應該不會,我反覆覈對過那幾名信使,他們不應該是朱元璋派出的人。如果萬一這真是圈套,那我們也認了。我們已經算是給皇上盡到忠了,這種情況下我們降了朱元璋怎麼也說的過去吧。”

陳榮聽了這個答案,滿意的點了點頭。

很快,打頭的幾支大船已靠近了湖嘴。天色已經微白,南邊湖岸上依稀傳來銃炮之聲。

南湖嘴的五座吳軍大營中依舊激戰不止,槍聲砰砰做響,只不過此時燧發槍手們裝上了刺刀,和其餘漢軍兵士們一起開始散兵做戰,追殺潰兵的吳軍。

當吳兵剛開始向後奔逃時,最開始放銃放炮又退到後面的銃炮手們有的還沒裝填好彈藥,有的剛剛裝填好。他們被亂軍一衝,頓時不知所措。沒上好彈藥的將傢伙事一扔,撒腿就跑。上好彈藥的將藥捻點燃後,胡亂開火,沒打着敵人,將自己人誤傷一片。

幸文才滿臉興奮的對陳榮說:“這事應該錯不了了,你聽,打的還挺熱鬧,似乎雙方都投入不少銃炮。我們還是乘着吳軍混亂時刻,加速通過湖嘴退入長江吧。”

陳榮立刻吩咐下去,全軍加速前進。誰知當他們的船隊剛剛一半穿過湖嘴時,岸上的廝殺聲銃炮聲已然消逝了。幸文才自言自語道:“難道張定邊已被吳軍擊退了?”

陳榮猛的一拍他的肩膀,指着岸邊興奮的說:“文才,你看。我軍將南湖嘴的吳營攻佔了。我還以爲張定邊只是騷擾吳軍一番,吸引住他們注意力,讓我們脫困。沒想到直接攻破了吳營,看來我軍實力尚存。”幸文才擡頭一看,南湖嘴的五個軍營果然飄蕩起漢軍旗幟。

十幾艘漢軍戰船很快靠了上去,幸文才與陳榮下得船來,與張定邊和陳理相見。

二人見到陳理叩頭便拜,他們心裡已然清楚,漢國如果還能存在下去,面前這個十二歲的小童當是漢國國主無疑了。陳理連忙將二人攙扶起來,說道:“二位將軍不必多禮,此地非久留之地,我們還是趕快上船撤離吧。”

等人員剛剛上到一大半時,爬在桅杆上警戒的兵士突然高喊起來:“北岸有大批敵船來襲,警戒!”。

夏越對陳理和諸將說到:“吳軍來襲,我軍還有不少兵士沒有上船,請皇子和諸位速速先行離開。這裡由末將來斷後,只需分我幾條小型戰船即可。”

張定邊看了一眼陳理,陳理毫不猶豫的決斷說:“也只有如此,幸陳二位將軍,你們分配幾條小型戰船給夏將軍指揮,其餘已經裝載好兵士的船隻速速離開。”

……

南湖嘴與對岸的湖口隔着三四里寬的水面。黎明時分,南湖嘴大營中火光沖天,銃炮齊鳴。北岸湖口的守將卻認爲很可能是南湖嘴大營中的彈藥庫走水失火爆炸所致,而且他也不敢在未弄清原委之前,擅自將北岸的大軍調離去支援南營。

於是他一邊派快馬向涇江口的朱元璋本部大營急報,一邊派出十餘隻走舸小船渡湖前來打探消息。這些走舸小船渡湖之後很快就發現確實是漢軍襲營,連忙返航稟報。北岸守軍這才發兵救援。

此時,八艘漢軍的小型快船卻迎着旌旗蔽天的百餘艘大小吳軍戰船而來。吳軍水兵在鼓號聲中迅速做好了戰鬥準備,船上的銃手,弓弩手,火炮手,投石機,牀弩都做好了準備。

那八條漢軍快船在距離吳軍船隻百步時突然調轉了方向。就在吳軍以爲他們要逃時,漢軍船上騰起一陣白煙,傳來密集的發銃之聲。

甲板上的吳軍,無論是弓弩手,銃手,還是操駕火炮,牀弩,投石機的兵士,都有中槍倒地者。吳軍戰船甲板上頓時一陣騷亂。兩百步這個距離,只有投石機和牀弩以及強弓硬弩能夠做到,但這種距離,還是水面上攻擊小型活動目標,用投石機和牀弩無異於大炮打蚊子一般困難。

只有弓弩手做出即時反擊,但在這種極限距離下,這種不是以陣列齊射形式的拋物線擲射很難形成密集攢射的效應,再加上漢軍甲板上人員並不密集,燧發槍手都躲在船舷後填裝彈藥的原因。很難給漢軍造成實際殺傷。

八艘漢軍快船在湖面上,如同靈鼬戲蟒般戲弄着衆多的吳軍戰船。銃炮之聲不斷響起,雙方周旋一炷香的時間後,南湖嘴的漢軍兵士早已登船離去,八艘快船這才撤出鄱陽湖,駛入長江之中。

漢軍船隊進入長江之後,溯水而上,在德化城的北郊江岸將另外千餘漢軍和他們護送的陳友諒遺體接送上船後,繼續向長江上游的駛去。

船隊經過廣濟時,陳理向張定邊問道:“此城可爲我們所有?”

“啓稟二皇子,此城駐有我軍一千餘人,本是做爲東征大軍與後方的通信驛站中繼之所。”

陳理點點頭說:“我看此間兩山夾一江,廣濟城北面就是大別山餘脈山麓,南邊對岸的江岸就是隔絕江西與湖廣的幕阜山脈山崖,此處正是屯兵扼守長江水道的第二佳選擇。我們應當在此屯守一隻重兵並加強工事防禦。”

張定邊面帶讚許的說道:“沒想到二皇子如此年齡就有如此見識,看來這是天佑我大漢。我這就吩咐下去。”

旁邊的劉虎卻扣扣腦袋,有點疑惑的問道:“那第一選擇應當是何處。”

陳理說道:“當然是江州,也就是朱元璋所稱的九江府。只可惜,我們現在暫時要把它讓給朱元璋一段時間了。”

……

陳理否決了諸臣大修陵寢的請奏。陳友諒的遺體被葬在武昌城西城牆內的蛇山腳下。陵墓上方就是建在蛇山山峰上能俯瞰大江的黃鶴樓。

武昌城中,一處道觀所改成的府邸宮院內,陳理完成了他的登基大典。

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六章 卻月陣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十九章 堅堡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二十章 毒計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六章 卻月陣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十八章 混戰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十七章 入城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十章 陰謀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二卷 長平公主
第六十六章 恐怖的營嘯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三十四章 橘子洲之會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六章 卻月陣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二十章 當機立斷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五十八章 人間蒸發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二章 霸王之擊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十九章 堅堡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二十七章 以死報君王?第二十章 毒計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二十一章 私訂終身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二十章 生擒崇伯虎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四十章 絞肉機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六十四章 龐統之死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五十三章 特種作戰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六章 卻月陣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四十五章 河灣血戰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二十章 新政與城守營第十八章 混戰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章 兵部尚書張定邊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十七章 入城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一百零二章 滅魏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十章 陰謀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二卷 長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