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智取歷陽

杜伏威來不及細想,因爲對方有近千騎這樣的輕騎飛馳而來。杜伏威畢竟是身經百戰,轉戰千里的反王。他的驚懼轉瞬即過,立刻鎮定心神,高聲吩咐道:“全體弓弩手準備,槍兵上前,成防禦騎兵陣形。“

這上募兵是杜伏威軍中百裡挑一,配置精良裝備,由杜伏威親自訓練的精銳之師。在杜伏威的號令下,迅速的變換陣形。手持近四米長槍的槍兵挺槍在前排成數列,弓弩手在後開始彎弓搭箭,刀盾手護住兩翼。

一絲冷笑浮現在杜伏威的嘴角,因爲他看清楚了這支騎兵太“輕“了,雖然人馬俱甲,但卻都是穿着並不厚的皮甲。這皮甲用普通箭矢就能輕鬆射穿。所以他認爲這些騎兵雖快,但會在衝入本方陣列之前就被射成刺蝟。

但是事情的發展遠出於他的意料之外,對方還沒馳入己方弓弩手的射程範圍,就放出了第一輪箭矢。眼看着漫天而至的箭雨,要想變換陣形已經來不及了。杜伏威只能空吼一聲,強勁的箭矢從空中紛紛疾射而下,軍陣之中大片大片的槍兵和弓弩手倒下。

杜伏威只能忍受着傷亡,咬牙切齒的等對方再靠近些加以還擊。終於對方進入了四十仗之內,這是己方弓箭手的最大射程,杜伏威將懸於空中的手狠狠的揮下,他的弓弩手們紛紛射出復仇之箭。

誰料到,這些輕甲飛騎看到飛來的箭矢,在呼哨聲中突然齊齊的向左右散開,奔馳而去。這一輪箭矢完全射空。分開的輕甲飛騎以極快的速度向杜伏威軍陣兩翼抄去,並在奔馳中繼續向對方不間斷的射擊。

杜伏威一看,這樣下去只能被動挨打,甚至有被包抄合圍的風險。但是己方兩千上募卒只有三百騎兵,離厲陽城還有近十里地的路程,跑是肯定跑不過對方的,這時他心裡才慌的亂作一團。

旁邊一個親衛提醒說:“將軍,我們身後三裡處有一座小城名爲和縣,我們可以在那裡暫避。“

杜伏威當即下令,全軍後撤到和縣據守。上募軍訓練有素,得令後迅速有序的以撤退防禦陣型向和縣撤去。在離和縣還有一里地時還是被飛騎追上,猛烈的箭矢再次襲來。飛騎在上募軍左右後三面來回穿插,並刻意保持着距離,不斷的用飛矢殺傷對方。等杜伏威逃入和縣時,他已損失了三四百人的上募兵,這得虧是有精良甲冑防護的上募兵,若是換成杜伏威的其他普通兵士,全軍覆沒的可能都有。

和縣本身有五百駐軍,加上杜伏威入城的一千六七百上募精兵,面對洶涌而來的隋軍,勉強能將此城看守住。和縣現在已經四門緊閉,城外一千飛騎在四周不停巡弋警戒。片刻後,陳俊已經帶着八千隋軍步兵也來到和縣城下。將和縣團團圍住,開始分處紮營築壘。那一千飛騎卻不知什麼時候在和縣外悄然消失了。

不過此時杜伏威已經沒什麼好擔心的了,他心裡清楚最多再過兩個時辰,西門君儀就應該帶着從歷陽各縣各營調來的兩三萬大軍前來增援了。所以現在他只要堅守和縣一兩個時辰即可。但是他現在擔心的是僅有一千上募卒的厲陽城是否能守住。

wWW•ttκǎ n•CO

厲陽城外,從東北方向行來一支軍旅,有騎兵五百,步卒兩千,打着的卻是杜伏威軍的旗號,到了城下便開始叫門。城樓上的守軍不敢怠慢,連忙報告上峰。一個頭領樣的人探出腦袋問道:“城下的兄弟,請多擔待,當下有隋軍來襲。我等務必小心謹慎,因此要多問幾句,你們是哪部分的,駐紮在何方?將領是誰?來歷陽何干?可有印信?“。

城下,領頭的一個軍官不耐煩的說道:“我們是前衛郎將李子通部,駐紮在六合,奉李子通將軍命,前來支援歷陽城。請速開城門!“

城頭上的開口喊到:“兄弟,以前沒見過你,能否將印綬給我等一看。“

城下馬上回應說:“我們是前些時日才投六合李子通的淮北義軍,你們自是不認得。但印綬不能離手,可以進城給爾等觀之,你將城門打開,不用擔心,就我和我的一些親兵入城。“

城頭上的遲疑片刻,又喊道:“那你讓大隊人馬退後一些,我給你放下吊橋,打開城門。“

那將領用手勢示意後,除了他和身邊的二十餘名親兵,其餘人馬齊齊後撤了近百餘米。厲陽的吊橋這才緩緩落下,而後城門被徐徐打開。

那將領帶着二十多個親兵策馬而來。城頭的那名頭領此時突然覺得哪裡不對,卻又一時說不上來。當對方的馬蹄踏上吊橋時,他才意識到,對方的馬匹,還有兵器似乎過於統一,這不應該是農民軍有的特徵。那些馬匹都是清一色的黑馬,騎兵雖然都穿着各色服飾,頭戴斗笠,但卻人人手握一把相同制式的精鋼打造的三尺橫刀。

“不!不能叫他們進來,快把吊橋拉起來,把門關上。“這名頭目驚呼起來。但是已經晚了,夏越和他的二十餘名親兵已經策馬加速衝過了吊橋,殺入了城門洞。

城樓上的兵卒拼命轉動絞盤,將吊橋緩緩吊起,但兩名最後面的背嵬衛已經各自揮刀向粗大的吊索砍去。粗如鴨蛋的吊索被鋒利的鋼刀齊齊削斷,吊橋再次沉沉的摔落在地上。

後方的隋軍步騎也迅速的蜂擁上來。城洞內與夏越一起衝進來的二十名親兵開始和城門口附近的近三百賊兵奮力搏殺起來。

這些賊兵均是杜伏威的上募精兵,戰力也是非凡。但卻奈何不了二十多名背嵬衛,夏越和背嵬衛先是將城洞中試圖重新關閉城門的上募兵衝倒,而後跳下馬來,十多人持刀立盾守在城門洞處,後面十個人取了弓箭,彎弓搭箭對着賊兵不停射擊。

“速速斬殺他們,否則來不及了“一名上募軍頭目一邊高喝道一邊挺刀揮盾殺了上來,衆兵也一擁而上。他們不顧飛射而來的箭矢,與最前方的背嵬衛戰在一起。

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五章 奪宮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一章 廢太子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十二章 家宴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七十章 燕雲腹地第十章 立威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十二章 易主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四十章 坑俘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十一章 亂襲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二十章 毒計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三十八章 返京
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二章 九尾狐之旗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五章 奪宮第五十章 曹操的援助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第八章 卻月城與沌口吳營第一章 廢太子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七章 淮南反王杜伏威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十二章 家宴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七十一章 兵臨成嘟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七十章 燕雲腹地第十章 立威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搏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十二章 易主第四十一章 東線戰場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二十二章 洪武西征第四十章 坑俘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十八章 通濟渠口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七章 流民通道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十一章 亂襲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十五章 即刻登基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十章 智取歷陽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二十章 毒計第十四章 巧婦有米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二十八章 消失的吳三桂第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十一章 要槍不要炮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四十六章 洛口決戰第二十一章 原形畢露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三十八章 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