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虎雛 (十二)

“結陣,結陣,刀盾手上前,長槍兵跟在刀盾手身後。四排橫陣!”不光獨眼狼孟凡潤一個人知道此戰到了最關鍵時刻,重甲營指揮孫大頭,同樣是個明白人。

其他應邀前來劫殺漢軍的綠林綹子可以退,唯獨太行內八營絕不能退。他們是北方整個綠林道的菁華,也是整個北方綠林道的臉面。呼延大當家父子三代臥薪嚐膽,才使得內八營有了當前這種規模。才使得太行山二十七大寨,數十小寨的英雄豪傑心甘情願地追隨在同一面大纛下。如果內八營被一夥新兵給打殘了,整個北方綠林聯盟,也必將分崩離析。

此外,作爲二當家獨眼狼的鐵桿,他一定會在劫難逃。呼延大當家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粗鄙昏庸,卻牢牢地做了十年太行山總瓢把子。此刻病得行將就木,纔給了獨眼狼孟凡潤和他這些人可乘之機。萬一呼延琮哪天突然又痊癒了,並且正好拿住了衆人損兵折將的把柄,山寨裡頭空出幾把交椅,掛起幾十顆人頭,便是必然!

“結陣,大夥趕緊結陣!山寨養大夥多年,看的就是這一天!”

“結陣,戰馬怕長矛。把陣結嚴,頂住他們!”

“頂住,頂住,二當家在看着大夥!”

……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孫大頭人品雖然不堪,手下卻也網羅了七八個心腹爪牙。在他們的努力約束下,重甲營好漢們硬着頭皮向前,搶在自家潰兵衝動中軍之前,在其必經之路上組成一道鐵牆。

“嗖嗖嗖——!”沒等重甲營把方陣列穩,緊隨其後的神射營,已經對空發出數百支羽箭。精鋼打造的箭鏃映着火光,掠過大約四十步距離,將潰退下來的頭目嘍囉們,射翻了整整一大片。

“哎呀——!”“娘咧——!”“缺八輩子德的傢伙,你朝哪射呢?!”“楊蛋蛋,老子做鬼也跟你沒完!”

哭泣聲,責問聲,咒罵聲,交替而起。被射翻在血泊當中卻又沒當場死去的嘍囉們,手捂傷口,眼睛瞪着羽箭來臨方向,目光裡充滿了仇恨。陸續退下來的其他綠林好漢們,則被血淋淋的先例鎮住,不得不暫且停下腳步,站在傷者和死者的屍體旁,衝着神射營的將旗大喊大叫。

騎槍方陣與逃得最快的這批人之間,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衆人身後,也還有數以千計的同夥可阻擋騎兵的馬蹄。本以爲今晚一定能平安脫離險地,誰料想到,在最後一刻,卻遭了自家人的毒手!

“重甲營前三十步,無論是敵是友,凡是進入者,格殺勿論!”被罵做羊蛋蛋的神射營指揮使楊斌,面色卻絲毫不爲袍澤的死亡所動。狠狠揮了一下鋼刀,大聲喝令。

“重甲營前三十步,凡是進入者,格殺勿論!”

“重甲營前三十步,凡是進入者,格殺勿論!”

“重甲營前三十步,凡是進入者,格殺勿論!”

……

副指揮使胡琳,隊將李季等,帶領各自麾下的弓箭手們,扯開嗓子,大聲重複。同時用力將手中的角弓左右擺動,示意潰退下來的山賊們繞開自家中軍,向兩翼分散逃命。

射殺潰退下來的綠林同道,絕非他們的所願。但如果任由這些傢伙繼續沒頭蒼蠅般亂跑,衝動了重甲營剛剛組成的軍陣。此戰大夥將輸得毫無懸念。故而,兩害相權,他們只能取其輕!

這個一念之仁,不知道救了多少綠林同夥的性命。擠在羽箭覆蓋區域邊緣,罵罵咧咧的大小嘍囉們,迅速領悟了胡琳等人的暗示。調轉身形,一邊詛咒着楊斌的祖宗八代和下三代,一邊向兩側鼠竄而去。

“神射營,挽弓,前方四十步,預備——放!”指揮使楊斌,依舊是那幅冷冰冰模樣。拖着長聲,再度命令麾下弓箭手們潑出一片死亡之雨。

這一輪無差別覆蓋,只傷到了十幾個慌不擇路者。其餘大多數綠林好漢們,都本着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原則,避開了自家中軍,撒腿向兩翼繞行。

轉瞬間,重甲營的方陣前,就空出了一大片區域。潰退下來的人流到這裡自動一分爲二,比剪子剪開的布匹還要整齊。而緊追着潰兵而至的漢軍騎槍方陣,則“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拖着呼嘯,一頭衝進了綠林神射營的最佳攻擊範圍。

“前方四十步,預備——放!”楊斌深吸一口氣,第三次發出覆蓋射擊命令。用那麼多綠林同夥的性命,他想換取的,就是這一刻。當數百支鵰翎呼嘯着騰空的剎那,他彷彿看見,無數古代名將同時向頷首而笑。

慈不掌兵。只有對自己人下得了狠手,才能更狠的對待敵人。五百名弓箭手的一次齊射,足以在四十步遠的位置上,射出一條十丈長,半丈寬的死亡陷阱。任何踏入這個陷阱中的人,無論武藝高低,都必將被亂箭攢身,死得慘不堪言。

然而,這一切,卻只存在於他以往的經驗和現在的假想。五百支羽箭如願落進的指定區域,攻擊範圍的寬窄和長短也合乎他的預料。然而,卻沒帶來多少死亡。

就在羽箭騰空而起的剎那,方陣中有數名老兵齊聲喊出了兩個字,“舉盾!”。騎在馬背上的其餘將士,迅速將木製的盾牌託了起來,斜着擋在了自己的頭顱和身體前。

“篤!篤!篤!篤!篤!篤!”箭落如雨,砸在盾牌上發出和尚敲木魚般的聲音。急速狂奔而來的騎槍方陣被砸得輕微顫了顫,從箭雨下一衝而過。

漠北馬跑得雖然不快,但也是馬。

跨越半丈寬的距離,對於已經加起速度的漠北馬來說,所需也不到一個彈指。五百支破空而來的的羽箭,一大半兒都射到空地上。剩下的一小半兒要麼被盾牌所阻擋,要麼沒有射中人和馬的致命部位。當箭雨過後,整個方陣中除了十七八個運氣差到了極點的倒黴蛋外,其餘皆安然無恙。

即便這十七八個倒黴蛋,也沒有盡數倒在當場。受傷的人只要有一口氣在,就不會主動墜馬。否則,結果無異於自殺。而草食動物在數萬年來對抗捕食者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天性,也令受傷的戰馬只要還跑得動,就不會脫離隊伍。而是盡力跟在同伴身側,寸步不離!

“保持隊形,後排加速補位。受傷者自己向前快跑,儘量靠向兩邊,找機會自行脫離!”按照平素的訓練要求,隊伍中的百人將,十將們,大聲提醒。

“保持隊形,後排加速補位。受傷者自己向前快跑,儘量靠向兩邊,找機會自行脫離!”隊伍中的老卒帶着新兵,將命令不停地重複。

每個人都知道該怎麼做,但是,卻沒有一個還活着的人主動從隊伍中離開。

勝利就在眼前,這一刻,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對主將寧子明同樣有信心!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騎槍方陣繼續向前,彷彿剛剛經歷的羽箭攢射,根本沒給自己帶來任何傷害。

三十五步,三十步,二十五步。碗口大的馬蹄,幾乎就要踏上了攔路者的頭頂。

“舉弓,再射!再射,然後自行射擊!”太行神射營指揮使楊斌的嗓音已經變了聲,殘忍中透着瘋狂。

他還有機會,漠北馬跑得慢。他麾下的射手還能進行第二次覆蓋,甚至第三次!不過是區區兩百騎兵,不過是一夥剛剛放下鋤頭的莊稼漢。他就不信,對方的反應會一直像剛纔一樣及時,他就不信,對方能像傳說中的百戰虎賁一樣,始終直面死亡!

無須他的督促,弓箭手們盡最快速度,不停地朝騎槍方陣傾瀉鵰翎。半空中,落下來的流矢亂如飛蝗,無窮無盡,一刻不停。

一匹戰馬跑着跑着,忽然悲鳴一聲,轟然而倒。

隨即,又是一匹,兩匹,三匹……

鮮血開始在騎槍方陣的正前方,正中央,乃至側後方飛濺。

整個方陣,迅速變得不再齊整。特別是承受羽箭最多的第一排,被射得犬牙差互。寧子明的認旗,也被射得千瘡百孔。

然而,已經跑出速度的左二都隊伍,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再停下來。哪怕他們已經只剩下了一百六七十人,哪怕對面攔路者已經嚴陣以待。他們依舊“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地向前移動,正對着攔路者的頭頂。

變了形的巨石,依舊是巨石。

殘缺不全的槍陣,依舊是槍陣。

一百六十餘幹騎槍,一百六十餘匹戰馬,一百六十多名漢子。“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地冒着箭雨飛奔向前。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地奔向對面的敵軍。

忽然,所有馬蹄聲都消失不見。

騎槍方陣從箭雨中衝出,與攔路者迎面相撞!

剎那間,血肉橫飛,地動山搖!

第三章 颶風 (三)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七章 鹿鳴 (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五章 逝水 (六)第一章 初見 (一)第五章 迷離 (七)第十章 奪帥 (二)第九章 萍末 (八)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撲朔(一)第一章 傳說(五)第七章 國難 (三)第七章 治河 (九)第七章 國難 (五)第四章 耕耘 (四)第八章 三生 (五)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七章 國難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五章 求索 (四)第九章 萍末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四章 歸來 (九)第四章 虎狼 (二)第六章 綢繆 (八)第七章勁草 (七)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一章 問道 (七)第九章 萍末 (七)第一章 初見 (一)第六章 紅妝(一)第七章 國難 (五)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一章 傳說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二章 蓬篙 (七)第七章 國難 (三)第九章 暗流 (二)第四章 饕餮 (三)第十章 宏圖 (四)第九章 萍末 (三)第十章 易鼎 (五)第三章 抉擇 (一)第一章 傳說 (一)第一章 家國 (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二章 重逢 (八)第五章 黃雀 (六)第二章 風雲 (二)第七章 塵緣 (二)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八章 人心 (九)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三章 衆生(二)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八章 崢嶸 (八)第一章 家國 (二)第六章 破繭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七章勁草 (七)第七章 治河 (十)第六章 紅妝 (二)第八章 烏鵲 (二)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一章 磨劍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七章 仕途 (二)第二章 霜刃 (六)第九章 奪帥 (八)第三章 收穫 (八)第十章 宏圖 (八)第五章 短歌 (三)第四章 答案 (一)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三章 颶風 (九)第九章 奪帥 (八)第十章 宏圖 (四)第六章 疾風 (三)第八章 人心 (九)第九章 長纓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八章 崢嶸 (一)第八章 雄關 (五)第六章 君王 (七)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雛 (三)第十章 奪帥 (二)第四章 虎雛 (二)第五章 求索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四章 虎雛 (五)第十章 宏圖 (一)第四章 歸來(一)
第三章 颶風 (三)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七章 鹿鳴 (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五章 逝水 (六)第一章 初見 (一)第五章 迷離 (七)第十章 奪帥 (二)第九章 萍末 (八)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撲朔(一)第一章 傳說(五)第七章 國難 (三)第七章 治河 (九)第七章 國難 (五)第四章 耕耘 (四)第八章 三生 (五)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七章 國難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五章 求索 (四)第九章 萍末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四章 歸來 (九)第四章 虎狼 (二)第六章 綢繆 (八)第七章勁草 (七)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一章 問道 (七)第九章 萍末 (七)第一章 初見 (一)第六章 紅妝(一)第七章 國難 (五)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一章 傳說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二章 蓬篙 (七)第七章 國難 (三)第九章 暗流 (二)第四章 饕餮 (三)第十章 宏圖 (四)第九章 萍末 (三)第十章 易鼎 (五)第三章 抉擇 (一)第一章 傳說 (一)第一章 家國 (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二章 重逢 (八)第五章 黃雀 (六)第二章 風雲 (二)第七章 塵緣 (二)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八章 人心 (九)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三章 衆生(二)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八章 崢嶸 (八)第一章 家國 (二)第六章 破繭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七章勁草 (七)第七章 治河 (十)第六章 紅妝 (二)第八章 烏鵲 (二)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一章 磨劍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三)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七章 仕途 (二)第二章 霜刃 (六)第九章 奪帥 (八)第三章 收穫 (八)第十章 宏圖 (八)第五章 短歌 (三)第四章 答案 (一)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三章 颶風 (九)第九章 奪帥 (八)第十章 宏圖 (四)第六章 疾風 (三)第八章 人心 (九)第九章 長纓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八章 崢嶸 (一)第八章 雄關 (五)第六章 君王 (七)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雛 (三)第十章 奪帥 (二)第四章 虎雛 (二)第五章 求索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四章 虎雛 (五)第十章 宏圖 (一)第四章 歸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