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心 (一)

齊州,暴雨初晴。

渾黃的河水,帶着不知哪裡衝起來的樹枝石塊,像沸騰般,咆哮鼓盪而下。一次又一次,拍打着堤壩,發出悶雷般的聲音。“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聲聲急,聲聲敲得河堤搖搖欲墜。

大大小小的漩渦,沿着堤壩邊緣席捲而過。就像地獄裡魔鬼張開的大口。無論什麼東西落入其中,都瞬間被吞得不見蹤影。

如此險惡的態勢下,通常是不會有人膽敢再靠近河堤的。且不說稍不小心就可能滑進水裡頭,被捲去東海喂龍王麾下的蝦兵蟹將。即便人走得再穩,僥倖沒有滑倒,萬一腳下的河堤倒塌,下場也是萬劫不復。

然而,今天的情況卻有些特殊。陽光剛剛刺破了烏雲的阻攔,便有三萬多民壯,推着獨輪車,扛着鐵鍬和扁擔和草編口袋,浩浩蕩蕩朝河岸撲了過去。緊跟着,數萬條手臂齊齊揮舞,用泥沙將袋子填滿,用獨輪車將填滿了的袋子推上河堤,然後一個挨一個碼過去,頃刻間,就讓原本搖搖欲墜的河堤,長高、變厚了半尺有餘。

“起……落……起……落……”

“起……落……起……落……”

滿是泥濘的堤壩上,一排精壯的漢子齊聲喊着號子,將手中的大沙包,繼續填到堤壩最單薄處,加寬,加高,加固。

有個別地方,河水已經順着蛇鼠鑽出來的孔洞向外噴涌。三五個身穿火紅色號衣的滄州軍士兵率先撲上去,用木板死死頂住出水孔。數百名訓練有素的民壯緊隨其後,砸下木樁,繫住繩網,然後用沙包和石塊,堆出一座座堅固的堡壘。

熟練,專業,且有條不紊。從濮州、博州到齊州,數百里險情,一寸寸排除下來。早就令參與治河的士兵和民壯們,煉出了銅筋鐵骨和火眼金睛。先派出一小股精銳,站在河岸附近粗粗一望,就能判斷出最危險的地方在哪。然後豎起旗幟,吹響銅笛,轉眼間,就能發現的問題,傳遍全軍。

接下來,便是規劃、調度和臨場指揮了。雖然河水不是敵軍,但治河搶險,所需要本事,其實和領兵作戰差不多。都需要主將料敵機先,並且身先士卒。都需要士卒悍不畏死,且令行禁止。都需要將士們上下齊心,衆志成城……

約莫一炷香時間過後,臨近拐彎處的三里長河堤,總算被加固到了一丈寬。大大小小沙包,就像數萬名英勇的士兵,肩膀並着肩膀,手臂貼着手臂,直面沸騰的河水。而先前囂張霸道的黃河水,在整齊如軍陣般的沙包前,終於一敗塗地。調轉身形,偃旗息鼓,灰溜溜地朝下游奔去,期待着能在下游某個位置,尋找到新的突破口,給人間製造更大的災難!

“呼,總算擋住了!”柴榮丟下指揮旗,朝運送草編袋子的馬車上一趟,四腳朝天。“他奶奶的,要是像先前那種雨再來上一場,老子這一百來斤兒,恐怕就得直接填了窟窿!”

“填窟窿也輪不到你,有符昭序文呢。他胖,一個上去能頂倆沙包使!”鄭子明笑着抹了一把臉,從滿是泥漿的嘴脣下,露出滿口的白牙。

“胖,再胖還能胖過你鄭節度?別人都是越累越瘦,只有你,越累越上膘!”工部侍郎符昭文如同個泥巴團般滾了過來,很沒尊卑地往柴榮身邊一靠,撇着嘴道。

“我是累胖了八十斤,你是累瘦了八十斤。結果,鄭某卻依舊胖不過符兄一條大腿!”鄭子明涅斜着眼磚頭,反脣相譏。“唉,這人比人,真是氣死人啊!”

“你……”符昭文在汴梁時,就恨別人拿自己癡肥說事兒。頓時舉起拳頭,就要給鄭子明一個教訓。然而,看看對方那一身虯結的疙瘩肉,又豁不出去手疼。只能恨恨地朝自己身邊的車廂板上錘了一下,低聲道:“呸,老子是讀書人,不跟你個兵痞一般見識。等……”

話音未落,車廂板卻因爲負擔太重,被壓散了架。直接將三人丟到旁邊的水坑裡,滾得滿身都是泥漿。

“哈哈,哈哈,哈哈哈……”鄭子明第一個跳起來,指着符昭文,笑得前仰後合。“說你胖,你還不高興,如何?本來我們倆人時還好端端的,你往旁邊一倒,車就垮了!”

“胡說,哪裡。哪裡是符某一人之力,太子,太子殿下肯定也有份兒!”符昭文無臉反駁,只好拉柴榮當墊背。

“好,好,是我,是我!”柴榮脾氣和性格,都被當年剛剛離開汴梁時開朗了許多。點點頭,笑着承認。隨即伸出一隻手,“子明,拉我起來,哎呀,原本想歇一歇……”

“你呀,天生就是勞碌命!”

“勞碌就勞碌吧,反正,再苦再累也要拉着你們。”

“行,誰讓你是太子呢,算我們欠你的!”

三個全身上下都滾滿了泥漿傢伙,你一言,我一語,在水坑旁肆無忌憚地鬥嘴爲樂。,不是熟悉的人,誰都想不到,這就是大周朝的太子殿下、七鎮節度使和工部侍郎。

而不遠處,潘美、陶大春、李順兒等將領,更是放任不羈,居然當着數萬人的面兒,就揭開了葛布做的罩衣,從土坑裡捧起雨水,直接朝各自的光膀子上撩。

正所謂什麼將帶什麼兵。其餘滄州軍士卒見潘美等人都袒胸露背,也大咧咧地揭開衣服,用河水及雨水,擦洗身體。一年多來的艱苦勞作,令每個人的骨架,都比當初從滄州出發之時,又粗了小半圈。因爲伙食油水足,作息時間安排得當,每個人的皮膚,洗乾淨之後,都像棕色的綢緞般,在太陽下泛着暖融融的光芒。

“就弟兄們這身子板,這肉皮子,嘖嘖,絕了!等哪天治好了黃河,殿下不妨帶着他們,光着膀子回汴梁走一遭,絕對讓汴梁城裡那些未成親小女娃娃,一個個看得連眼珠子都捨不得挪!”符昭文天性詼諧,冷不防,大聲提議。

“那可不行,到時候,豈不是半個汴梁的光棍漢,都要以孤爲敵!”

“爲敵就爲敵,反正冠軍侯驍勇善戰。有他在,誰敢跟咱們齜牙?”符昭文笑了笑,話語若有所指。

按輩分,他算是柴榮的叔伯小舅子。所以在協助柴榮治河之餘,對汴梁城內的風風雨雨,都分外關心。而自打柴榮除外治河這一年多來,汴梁城內,也的確發生了許多充滿玄機事情。不由着他不時刻提醒柴榮,早做提防。

以柴榮的智慧,豈能聽不出符昭文的話裡有話?但是,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他卻不想把太多心思,都花在朝堂中那些無謂的爭鬥中。

皇帝郭威的妃子們,在這一年多來,依舊未能產下只兒半女。迄今爲止,依舊無人能威脅到他的皇儲之位。通過治理黃河,柴榮在朝野的聲望,以無人能阻擋的速度,節節拔高。而除了鄭子明這一條臂膀之外,趙匡胤、高懷德、潘美、陶大春等少壯派將領,已經都成長了起來,每個人拉出去都可以獨當一面……

有了這些依仗,柴榮又怎麼會在乎汴梁城內的那羣垂垂老朽如何對自己百般詆譭?隨他們說去吧,反正天下百姓都不是瞎子,吐沫也淹人不死。況且,義父郭威如今春秋鼎盛,並對他信任有加。根本不不會被流言蜚語所動!那羣老朽折騰得越歡,恐怕越會適得其反!

第五章 草谷 (八)第四章 撲朔 (七)第四章 饕餮 (八)第五章 草谷 (七)第九章 萍末 (一)第五章 黃雀 (四)第九章 長纓 (十)第八章 三生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三章 父子 (四)第二章 風雲 (三)第六章 紅妝 (三)第六章 疾風 (四)第二章 風雲 (七)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八章 烏鵲 (一)第七章 鹿鳴 (八)第四章 答案 (一)第三章 父子 (五)第三章 衆生 (一)第五章 迷離 (三)第四章 歸來(五)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五章 短歌 (八)第九章 奪帥 (四)第六章 破繭 (十)第四章 撲朔 (八)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七章 仕途 (五)第一章 問道 (三)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三章 衆生 (五)第三章 收穫 (四)第十章 易鼎 (二)第九章 長纓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七章 塵緣 (三)第二章 謀殺 (八)第四章 饕餮 (六)第一章 家國 (六)第六章 疾風 (二)第六章 綢繆 (一)第八章 崢嶸 (八)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三章 抉擇 (四)第十章 餘韻 (二)第一章 傳說 (一)第十章 餘韻 (一)第三章 收穫 (四)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一章 傳說 (八)第一章 新春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一章 問道 (六)第七章 鹿鳴 (五)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三章 颶風(七)第四章 虎狼 (一)第二章 謀殺 (四)第四章 耕耘 (四)第二章 蓬篙 (六)第八章 麋鹿 (六)第三章 抉擇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一章 新春 (三)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二章 款曲 (八)第九章 萍末 (三)第八章 人心 (五)第三章 收穫 (六)第三章 父子 (四)第三章 衆生 (三)第一章 磨劍 (二)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十章 狂風 (四)第二章 風雲 (三)第二章 款曲 (七)第六章 紅妝(六)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六章 君王 (四)第四章 饕餮 (七)第三章 颶風 (五)第七章 治河 (十)第九章 奪帥 (六)第十章 狂風 (四)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八章 崢嶸 (三)第九章 奪帥 (九)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四章 歸來(一)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三章 抉擇 (五)第二章 謀殺 (二)第二章 款曲 (二)
第五章 草谷 (八)第四章 撲朔 (七)第四章 饕餮 (八)第五章 草谷 (七)第九章 萍末 (一)第五章 黃雀 (四)第九章 長纓 (十)第八章 三生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三章 父子 (四)第二章 風雲 (三)第六章 紅妝 (三)第六章 疾風 (四)第二章 風雲 (七)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八章 烏鵲 (一)第七章 鹿鳴 (八)第四章 答案 (一)第三章 父子 (五)第三章 衆生 (一)第五章 迷離 (三)第四章 歸來(五)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五章 短歌 (八)第九章 奪帥 (四)第六章 破繭 (十)第四章 撲朔 (八)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七章 仕途 (五)第一章 問道 (三)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三章 衆生 (五)第三章 收穫 (四)第十章 易鼎 (二)第九章 長纓 (七)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七章 塵緣 (三)第二章 謀殺 (八)第四章 饕餮 (六)第一章 家國 (六)第六章 疾風 (二)第六章 綢繆 (一)第八章 崢嶸 (八)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三章 抉擇 (四)第十章 餘韻 (二)第一章 傳說 (一)第十章 餘韻 (一)第三章 收穫 (四)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一章 傳說 (八)第一章 新春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一章 問道 (六)第七章 鹿鳴 (五)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三章 颶風(七)第四章 虎狼 (一)第二章 謀殺 (四)第四章 耕耘 (四)第二章 蓬篙 (六)第八章 麋鹿 (六)第三章 抉擇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一章 新春 (三)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二章 款曲 (八)第九章 萍末 (三)第八章 人心 (五)第三章 收穫 (六)第三章 父子 (四)第三章 衆生 (三)第一章 磨劍 (二)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十章 狂風 (四)第二章 風雲 (三)第二章 款曲 (七)第六章 紅妝(六)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六章 君王 (四)第四章 饕餮 (七)第三章 颶風 (五)第七章 治河 (十)第九章 奪帥 (六)第十章 狂風 (四)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八章 崢嶸 (三)第九章 奪帥 (九)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四章 歸來(一)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三章 抉擇 (五)第二章 謀殺 (二)第二章 款曲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