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塵緣 (二)

“子明,不要衝動!”柴榮和趙匡胤唯恐自己家兄弟吃虧,緊追了幾步,大聲勸阻。

“春妹子……,陶老丈對我等有一飯之恩!”寧子明如同肚子裡頭着了火般,脖子、面孔和眼睛都被燒得通紅一片。

昨夜雖然沒有看清楚陶家小妹的面孔,但是隱隱約約,他卻對此女產生了一種血脈相連的感覺。聽到對方有事,立刻疼得撕心裂肺。而爲何會產生這種情況,他卻無法對任何人解釋清楚。

“那也不能衝動行事,咱們三個先問清楚了情況,然後再一起想辦法!”

“老三,聽大哥的。咱們哥仨人生地不熟,不能光憑藉武力硬拼!”

柴榮和趙匡胤兩個,並非無情無義之輩。雖然不太願意因爲一頓飯和兩套衣服的交情,就去冒生命危險。卻也知道此刻不能一走了之。先後開口,大聲勸阻。

聽二人說得好像很有道理,寧子明眼睛裡的紅色漸漸消退。但是一顆心中,卻依舊急得火燒火燎。“陶老丈和陶大春都不是歹人的對手,咱們如果不出頭的話,還能指望誰去救春妹子?”

“你也是領兵之人,應當明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柴榮詫異地看了寧子明一眼,心中好生奇怪自家三弟爲何如此失態?“咱們先問清楚了李家莊在哪?莊子裡都有些什麼人,以及陶老丈他們的打算,然後再想辦法出手救人!”

“三弟,你不是真的看上那陶家春妹子了吧?如果是,做哥哥的無論如何,也得把人給你搶回來!”趙匡胤一直感覺寧子明今天的表現不太對勁兒,以己度人,推測出一個非常貼近真實的答案。

“那是你,見到一個就喜歡……”寧子明立刻反脣相譏,話說到一半兒,忽然意識到晶娘剛剛身死,此刻趙匡胤正處於傷心過度狀態,果斷閉上了嘴巴。

趙匡胤卻從半截子話中,聽出了他想表達的意思。心中頓時就是一陣刀扎。咬了咬牙,沉聲道:“無論如何,見到不平之事,我輩不能袖手旁觀。你放心,今天即便前面有刀山火海,做哥哥也陪着你走過去。”

“這種兩村相爭的事情,雖然不似刀山火海般兇險,處理起來卻非常麻煩。稍不留神,便是後患無窮!”作爲三兄弟當中唯一一個頭腦還保持着冷靜者,柴榮迅速接過話頭,低聲分析,“河北這邊連年戰亂,荒郊野地越來越多,百姓丁口日漸稀少。李家寨既然叫了寨,想必是一夥地方有勇力之輩結寨自保。陶家莊跟李家寨離得近,村子裡的人丁也不算旺盛,難免就會被人盯上。我估計,對方看上的不光是村子前頭那片水澆地,把整個村子連人帶地一口吞下去,纔是他們的真正圖謀!”

拜多年走南闖北的閱歷所賜,他對底層現實和人心的瞭解,都遠比趙匡胤和寧子明兩個清晰。雖然沒有親眼所見,卻也能將迷霧背後的真相推斷出個八九不離十。

趙、寧二人聽了,還有些將信將疑,那陶家村的後生二牛聽了,卻立刻佩服得五體投地。快速向前追了幾步,揮舞着胳膊說道:“對,柴公子說得一點兒都沒錯。他們不但想要我們的地,還想要人。要我們陶家莊的人全都給他們李家寨的人當長工。知道大爺爺是整個莊子的主心骨,所以趁着趕集的時候派人挑事兒,把大爺爺打得一個多月下不了牀。如今又搶走的三春姑姑,逼着姑姑跟他家的傻兒子成親。只要拜了堂,就可以打着討要嫁妝的名義,對陶家莊下手!”

“噹啷!”寧子明撿來的大關刀碰到了一塊石頭,將後者撞得四分五裂。“官府呢,地方官府不管麼?”強壓住心中的煩躁,他大聲追問,緊握握在刀柄上的手指關節處,隱隱發白。

“官府,官府對地方上的大姓,向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況且李家寨的人,跟太行山的呼延大當家有交情。官府怕得罪了他,惹得太行山的綠林好漢下來攻打縣城!”

“又是這臭不要臉的傢伙,他居然還沒死!”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寧子明忍不住破口大罵。

“人都說賊怕見官,你們這地方可真有意思,情況剛好顛倒過來。官府怕賊!”趙匡胤不知道呼延大當家是哪座土地廟裡的毛神,撇起嘴,不屑地奚落。

“這地方的官府原本就是一夥強盜啊,沒招安之前,實力遠不如呼延大當家。”二牛絲毫不以爲忤,反而像早就習以爲常般,給出了一個平靜的答案。

“嗯……”這下,終於輪到趙匡胤尷尬了。他總以爲自己交遊廣闊,閱歷豐富,卻沒想到,在自己平素不屑一顧的地方,還隱藏着如此荒誕的現實!

官亦是賊,賊亦是官,只要時機合適,把身上的衣服一換,就可以高坐明堂,前呼後擁。而像陶家莊這種善良本分,與世無爭的百姓,則是官府和賊人雙方共同的血食,什麼時候開吃,歸誰來吃,完全隨心所欲。

“如果這樣,事情解決起來反而容易得多!”不像趙匡胤和寧子明,柴榮是掌握的情報越詳細,頭腦就越冷靜,搶在自家兩個好兄弟暴走之前,大聲剖析。“李家寨不怕地方官府,是因爲其背後有太行山的賊人在撐腰。地方官府如果有事兒,恐怕也不會勞煩李家寨。雙方彼此都不買賬,但雙方彼此卻都畏懼太行山賊。”

“對,就是這樣!”二牛越聽越佩服,看向柴榮的目光裡頭寫滿了崇拜。

受柴榮表現出來的鎮靜感染,趙匡胤和寧子明兩個,心思也不再像先前一樣混亂。互相看了看,異口同聲說道:“大哥的意思是,遼人的爪子,伸不到李家寨?”

柴榮笑了笑,繼續低聲補充,“大抵應該如此,韓匡嗣剛剛坐上南院樞密使的位置不久,不可能對河北這邊滲透得如此深。能讓地方官府暗中幫忙,已經是他的極限。若是能把一衆堡寨主們也全收買了,又何必拿拒馬河當做邊界。不用廢一兵一卒,他早就拿下了大半個河北了!”

“那也倒是!”趙匡胤和寧子明齊齊點頭。

沒有了地方官府和追兵的威脅,三兄弟頓時覺得頭上的天空一亮。至於即將要去面對的李家寨土豪和太行綠林好漢,則被自動列入蟊賊級別。無論實力高低,對付起來都比前兩者要輕鬆許多。

四個人邊走便探討敵情,不知不覺間,就走進了村民們聚集的打穀場。陶老丈正與其他幾名村中長輩爲是不是帶領全村青壯去李家寨救人而爭執,見到柴榮、趙匡胤和鄭子明三位恩公也被捲進來了,立刻眉頭緊皺。掃了二牛一眼,大聲質問:“不是讓你先請貴客吃飯麼,怎麼把人帶到了這裡來?他們仨都是萬金之軀,若是有個三長兩短……”

“老丈,您言重了!”不待他把話說完,柴榮就笑着出言打斷,“我們哥仨,不過是三個過路的商販而已,斷然稱不上什麼萬金之軀。況且昨晚若不是我們三個跟令愛之間發生了一些誤會,春妹子也不會落入惡人之手。所以,無論如何,這件事我們哥仨都沒有裝作看不見的道理!”

“是啊,大爺爺。柴公子見多識廣,剛纔僅憑着我幾句話,就將情況推測得一清二楚,就像他曾經親眼看到了一般。有他在,咱們將春姑姑救回來的希望要增大許多!”不願無辜受責,二牛也緊跟着大聲說道。

“我們三兄弟別的本事沒有,論及逞勇鬥狠,卻也不懼尋常地痞流氓!”

“老丈,各位鄉親。鄭某昨夜落魄到那種地步,你們依舊不吝賜飯贈衣。如今村子遇到了麻煩,鄭某豈能袖手旁觀?!該怎麼做,你們儘管安排。把鄭某當作自家人使喚便好,沒必要過多客氣!”

趙匡胤、寧子明兩個,陸續大聲表態。聲言要把陶家莊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對待。

莊子裡的幾位鄉老原本擔心自家武力不足,已經起了犧牲掉陶三春一個,換取全村老少苟安的心思。此刻見到三個外鄉客,竟然主動請纓跟陶家莊共同進退,頓時慚愧得無地自容。先前那些丟人的話,從此再也說不出口來。

陶正老丈見此,知道再出言拒絕就是不識好歹了。想了想,對着三兄弟躬身施禮,“感謝恩公仗義援手,陶某力薄,不敢再辭。如果此番能救回女兒,我父子三人,今後但憑驅策!”

“老丈不必多禮!”柴榮擺擺手,上前攙扶住陶正的胳膊,“此事的前因後果,對方實力,以及咱們自家情況,還請老丈詳細告知。既然咱們決定救人,便想方設法一次救到底,把這件事徹底了結掉。免得我們兄弟走後,對方又起歹心!”

“對,對,一次把事情解決掉。趁着三位恩公在!”

“恩公說得是,大爺爺,咱們不能再忍耐下去了。祖上說與世無爭,卻不是要我等被人騎在頭上拉屎,卻吭都不敢吭一聲!”

“有三位恩公在,咱們還怕什麼。他們當初可是都以一敵百的主兒!”

……

衆鄉民早就從陶正嘴裡,聽聞過柴榮三兄弟的英雄事蹟。巴不得由他們替自己出頭討還公道,一個個七嘴八舌,大聲附和。

“唉,這事說來話長。”被大夥催促不過,老丈陶正嘆了口氣,臉上涌起團團苦澀:“小老兒跟那李家寨的寨主李有德,原本還是生死兄弟……”

第八章 烏鵲 (七)第四章 歸來 (十)第四章 虎狼 (五)第二章 霜刃 (五)第三章 收穫 (四)第三章 收穫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三章 抉擇 (一)第五章 逝水 (八)第一章 問道 (三)第二章 重逢 (四)第一章 磨劍 (六)第八章 麋鹿 (一)第十章 餘韻 (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章 狂風 (四)第三章 收穫 (七)第九章 奪帥 (九)第十章 餘韻 (三)第六章 紅妝(八)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五章 求索 (二)第五章 迷離 (六)第五章 逝水 (七)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三章 抉擇 (八)第四章 虎雛 (六)第六章 君王 (二)第九章 長纓 (六)第二章 蓬篙 (二)第三章 抉擇 (一)第四章 虎雛 (五)第七章 國難 (二)第五章 逝水 (九)第六章 綢繆 (九)第三章 收穫 (一)第五章 短歌 (五)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四章 耕耘 (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七章 勁草 (八)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八章 麋鹿 (二)第三章 衆生(二)第七章 仕途 (二)第二章 謀殺 (六)第六章 疾風 (五)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九章 長纓 (八)第九章 長纓 (七)第八章 人心 (十)第三章 抉擇 (四)第三章 衆生(二)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二章 重逢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二章 霜刃 (七)第六章 紅妝(八)第七章 塵緣 (八)第九章 奪帥 (五)第七章 國難 (一)第六章 帝王 (五)第六章 帝王 (二)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二章 款曲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十章 宏圖 (五)第一章 磨劍 (七)第八章 崢嶸 (四)第三章 抉擇 (一)第八章 人心 (七)第九章 長纓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七章 仕途 (三)第十章 易鼎 (三)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七章 勁草 (八)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八章 烏鵲 (七)第六章 破繭 (四)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七章 治河 (九)第四章 饕餮 (二)第八章 烏鵲 (八)第六章 綢繆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五章 迷離 (四)第三章 收穫 (七)第二章 重逢 (七)第二章 謀殺 (二)第七章 勁草 (一)第十章 宏圖 (五)第九章 暗流 (四)第五章 迷離 (七)第三章 衆生 (五)第四章 虎狼 (四)第四章 虎狼 (三)
第八章 烏鵲 (七)第四章 歸來 (十)第四章 虎狼 (五)第二章 霜刃 (五)第三章 收穫 (四)第三章 收穫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三章 抉擇 (一)第五章 逝水 (八)第一章 問道 (三)第二章 重逢 (四)第一章 磨劍 (六)第八章 麋鹿 (一)第十章 餘韻 (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十章 狂風 (四)第三章 收穫 (七)第九章 奪帥 (九)第十章 餘韻 (三)第六章 紅妝(八)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五章 求索 (二)第五章 迷離 (六)第五章 逝水 (七)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三章 抉擇 (八)第四章 虎雛 (六)第六章 君王 (二)第九章 長纓 (六)第二章 蓬篙 (二)第三章 抉擇 (一)第四章 虎雛 (五)第七章 國難 (二)第五章 逝水 (九)第六章 綢繆 (九)第三章 收穫 (一)第五章 短歌 (五)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四章 耕耘 (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七章 勁草 (八)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八章 麋鹿 (二)第三章 衆生(二)第七章 仕途 (二)第二章 謀殺 (六)第六章 疾風 (五)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九章 長纓 (八)第九章 長纓 (七)第八章 人心 (十)第三章 抉擇 (四)第三章 衆生(二)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二章 重逢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二章 霜刃 (七)第六章 紅妝(八)第七章 塵緣 (八)第九章 奪帥 (五)第七章 國難 (一)第六章 帝王 (五)第六章 帝王 (二)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二章 款曲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十章 宏圖 (五)第一章 磨劍 (七)第八章 崢嶸 (四)第三章 抉擇 (一)第八章 人心 (七)第九章 長纓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七章 仕途 (三)第十章 易鼎 (三)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七章 勁草 (八)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八章 烏鵲 (七)第六章 破繭 (四)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七章 治河 (九)第四章 饕餮 (二)第八章 烏鵲 (八)第六章 綢繆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五章 迷離 (四)第三章 收穫 (七)第二章 重逢 (七)第二章 謀殺 (二)第七章 勁草 (一)第十章 宏圖 (五)第九章 暗流 (四)第五章 迷離 (七)第三章 衆生 (五)第四章 虎狼 (四)第四章 虎狼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