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磨劍 (三)

也許是因爲在佛前的誓言讓衆人暫時打消了心中的懷疑,也許是看了二當家寧採臣的面子,總之,自打有了寧彥章這個名字之後,少年小肥的日子立刻好過了許多。

非但嘍囉裡的大小頭目們,輕易不再拿他的魯鈍開玩笑,就連五當家李鐵柺見了他,也不是每次都橫挑鼻子豎挑眼。偶爾還會在他施禮時停下腳步點個頭,以示長者之慈。

但是指望五當家給予更多善意,卻無異於癡人說夢。李鐵柺前半輩子經歷過數不清次數的欺騙和出賣,導致現在看到任何可疑的事情,都會比正常人警惕十倍。只要一天弄不清楚小肥的真實身份,他就一天不會放下心中的提防。

而寧彥章卻無論怎麼努力,也滿足不了五當家的要求。不是蓄意欺騙,而是事實就是如此。幾個月之前從昏迷中醒來後不久,他就發現自己的記憶中某處,是一片空白。

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甚至連親戚朋友都沒有一個。

記憶裡,他就像從石頭縫隙裡蹦出來的一般,嗖地一下,就變成了十五六歲的模樣。整個過程只有短短的一瞬,在這期間根本沒接觸過任何同類,沒進過城,沒交過朋友,沒吃過飯,沒喝過水......

唯獨有一件事,寧彥章可以確定。那就是,自己不是什麼龍子龍孫,脖子上那塊刻着鄭字與龍紋的玉牌,肯定與被契丹人掠走的那個窩囊皇帝沒任何關係。

想證明這件事其實很容易,哪怕是再不受寵的皇子,從總角之時起,肯定就會有指定的老師指點讀書寫字。而他非但看不太明白寺廟碑林中所刻的那些佛經,甚至寫出來的字也東倒西歪,缺胳膊少腿兒。

套用三當家許遠舉的評價,那就是“白丁一個”。試問大晉皇帝再糊塗蛋,有把自己的親生兒子當豬養的麼?

不過當寧彥章興沖沖地將自己的新證據拿給幾位當家人看時,卻沒取得他預期的效果。三當家許遠舉對他的真實身份早已不感興趣,六當家餘斯文和七當家李萬亭都目不識丁;五當家李鐵柺則毫不猶豫地就立刻認爲,他肯定是故意把字寫成那般模樣的,否則即便用腳指頭夾着筆,也不可能把字寫到如此難看地步?!而一直最關心他的二當家寧採臣卻當場做出決定,從即日起,少年人每天必須在沙盤上練字一個時辰,否則,兩餐中的肉食全部取消,只能和嘍囉兵們一道去啃菜糰子!

“二叔——!”寧彥章弄巧成拙,當場苦了臉,低聲求饒。

他身上最像龍子龍孫的地方,其實不是膚色和體形,而是胃口。一頓沒有肉吃就提不起精神,連吃兩頓連鹽都不放的菜糰子,肯定會餓得筆都提不起來,更甭說學什麼顏筋柳骨了!

“玉不琢,不成器!先前念在你大病初癒的份上,我們纔對你縱容了些!”對此,寧採臣卻一改平素慈眉善目模樣,絲毫不肯通融。“況且你怎麼也不能跟我們幾個一樣,當一輩子山大王吧!我們幾個落草,都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你,總得活得比我們好一些!”

說這話時,他臉上帶着明顯的鬱郁之色。一雙明亮的眼睛裡,也涌滿了愁苦和屈辱。寧彥章看得心中一緊,連忙點頭答應。“那,那我練字就是了。二叔,我聽你的。每天練字一個時辰,然後再去看一個時辰的碑文。”

“碑文就算了,佛經裡的東西,對你來說過於高深!”寧採臣伸出手,愛憐地摸了摸他的頭,笑着叮囑,“也太虛玄!咱們漢家兒郎開蒙,還是選《千字文》爲好。今晚我抽空去默出來,明天一早你就能用上了!”(注1)

“謝謝二叔!”感覺到來自對方掌心的溫暖,寧彥章躬身施禮。

“可惜眼下兵荒馬亂,否則,二叔該送你去進縣學.....,唉!”寧採臣卻又被觸發了更多的心事,苦笑着搖頭。

眼下的少年聰明且單純,像極垂髫時的自己。那時候的自己有的是時間去讀書修身,卻終日忙着鮮衣怒馬。結果身外繁華轉眼成了夢幻泡影,到頭來......

“你啊,有那功夫還是多指點他些武藝纔是正經!”正悵然間,卻聽見五當家李鐵柺冷笑着說道。“這年頭,讀書讀得再好,能抵得上別人迎頭一刀麼?你看看那劉知遠,杜重威等人,哪個是讀書讀出來的。還不是個個活得有滋有味,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即便是契丹人做了皇帝,也不敢輕易去動了他們。倒是那些讀書郎,跪完李唐跪大晉,跪完了大晉跪大遼,要想活得好,就得先學會做磕頭蟲.....”

“這,這是因爲世道太亂,不,不能全怪讀書人不爭氣!”寧彥章立刻如同偷西瓜被人捉了現行般,面紅耳赤,額頭上汗珠接二連三地往下滾,“但,但亂世總該有結束的那一天.....”

“前提是你和小肥兩個得能活到那會兒!”李鐵柺聳聳肩,蹣跚着向門外走去。嘴巴里說出來的話,繼續像毒蛇的信子般,啃噬着別人的心臟。“就他這細皮嫩肉模樣,如果不學好武藝防身,只要離開了咱們,保證活不過三個月。我跟你打賭,他若是能多活一天,我也跟着你姓寧,做你的乾兒子!”

“你.....”寧採臣被氣得直打哆嗦,卻一句反駁的話也說不出來。從黃巢造反那時算起,兵火已經持續了近七十年。朝廷的名字也換了四五茬,而亂世,卻知道何日纔是盡頭?!

在亂世裡教導兒孫讀書,不如教導他如何殺人。五當家李鐵柺人性雖然差,但是他的話,卻未必沒有道理。所以從第二天起,寧彥章每天就有了兩份固定功課。早晨習字讀書,晚上練武學射,風雨不斷。

他是個知好歹的,明白二當家寧採臣對自己的一番苦心,所以無論習文還是練武,都非常認真,並且一有時間,就主動給自己“加餐”,絕不敢隨便浪費光陰,讓寧二叔眼裡涌現出絲毫失望。

然而,有些天分上的事情卻不是努力就能彌補的。

在練武方面,他的進步簡直可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學套路時最多兩遍,就能比劃得似模似樣。對練拆招時,也能憑藉魁梧的身材和過人的膂力,最大可能地抵消自己經驗方面的不足。

但一提起木筆或者捧起書本來,他的短處立刻暴露無疑。無論怎麼努力,寫出來的字依舊是東倒西歪,比剛剛開始習字的蒙童都不如。一篇千字文也足足學了小半個月,才勉強能磕磕絆絆地背誦完整。

“這小子弄不好,原本是個將門之後!”正所謂有一失必有一得。寧彥章讀書如此不成材料,反而令五當家李鐵柺放心了不少。刻意撿了個少年人聽不到的位置,拉住二當家寧採臣嘀咕。

“即便是將門,笨到如此地步的,恐怕也不多見!”二當家寧採臣偷偷朝着遠處“握筆如椽”的少年看了幾眼,苦笑着連連搖頭。

誰說長相斯文白淨,就一定是讀書料子的?十個胖子,九個腦滿腸肥還差不多!如果小肥讀書的天分,有練武的一半兒,放在太平時節,都足夠他金榜題名。而以他現在的模樣,也罷!他現在的模樣,生在亂世倒也算生對了時候!

“其實,他現在的樣子,對我等來說,纔是最好!”三當家許遠舉也捧着壺濃茶踱了過來,一邊對着茶壺嘴兒地慢品,一邊笑着提醒。

一個人即便得了失魂症,他發病前所熟悉的本領,經過提醒後,也能慢慢地重新撿起來。而少年小肥在寧採臣的都督下,苦苦打磨了小半個月,卻依舊讀書不知句讀,寫字缺胳膊少腿兒,唯獨武藝突飛猛進。很顯然,在被契丹人用鐵鐗砸壞腦袋之前,他曾經有過很好的練武功底,卻沒怎麼在書本方面花過心思。

馬背上可得天下,卻不可以治天下。被掠走的那位大晉皇帝石重貴,即便再糊塗昏庸,也不會不請名師指導自家兒子讀書,卻下得了狠心,將龍子龍孫交給某個武夫調教。除非,除非他原本就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會亡國,所以提前給兒子準備好做凡夫俗子的依仗!

石重貴比他甘心做兒皇帝的養父石敬瑭有骨氣,目光卻算不上長遠。否則,他也不會在連續多年頂住了契丹人入寇的情況下,最後卻稀裡糊塗地就亡了國。所以眼下小肥在讀書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天分越差,就越不可能是石重貴的兒子。

所以大夥先前的懷疑,純屬自己嚇唬自己,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貽笑大方!

“好不好還不就那麼回事兒,他又不是老子的兒子!”五當家李鐵柺如今也相信自己當初的確太過於多心了,嘴巴上卻不肯認賬。想了想,冷笑着補充。“倒是二哥,白白撿了一個衣鉢傳人!對了,這小子品性不壞,你乾脆直接認他當兒子好了!”

最後的建議,無疑出自一番好心。誰想到,二當家寧採臣聽了後,卻果斷搖頭,“不行,我的命太苦,不能連累了這孩子!他,他無論是誰的兒子,總該比咱們活得好一些纔對!”

轉頭望着握筆練字的少年,他的目光裡,寫滿了企盼。

你要活得比我好!這是人世間大多數父親對兒子的期望。哪怕被生活壓彎了腰,哪怕終日匍匐於黑暗中,做父親看着兒子之時,雙目中都盡是光明!

注1:千字文,古人開蒙三大經典之一。成書於南北朝。

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三章 收穫 (五)第七章 國難 (四)第十章 宏圖 (九)第四章 答案 (二)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六章 綢繆 (四)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四章 饕餮 (七)第六章 綢繆 (七)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三章 衆生 (七)第三章 颶風 (三)第十章 狂風 (四)第五章 求索 (三)第八章 人心 (八)引子第一章 家國 (四)第八章 人心 (一)第六章 疾風 (四)第八章 人心 (七)第四章 虎狼 (四)第四章 撲朔(一)第九章 長纓 (八)第三章 颶風 (五)第四章 虎雛 (三)第六章 紅妝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六章 疾風 (二)第四章 虎雛 (一)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一章 問道 (一)第八章 三生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六章 綢繆 (八)第二章 款曲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四章 撲朔 (七)第四章 虎雛 (一)第四章 饕餮 (三)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歸來(一)第六章 紅妝 (五)第二章 風雲 (三)第二章 謀殺 (五)第七章 鹿鳴 (五)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五章 短歌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四章 饕餮 (六)第四章 饕餮 (七)第十章 奪帥 (一)第一章 傳說 (四)第九章 暗流 (四)第七章 國難 (六)第七章 仕途 (二)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五章 求索 (一)第四章 饕餮 (二)第七章 治河 (二)第二章 風雲 (二)第四章 虎狼 (四)第五章 短歌 (二)第九章 長纓 (三)第十章 狂風 (三)引子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三章 颶風 (二)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二章 謀殺 (七)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三章 抉擇 (四)第三章 颶風 (五)第六章 破繭 (十)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五章 草谷 (五)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一章 問道 (四)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八章 人心 (七)第四章 歸來 (四)第六章烽火 (一)第一章 問道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一章 家國 (五)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七章 塵緣 (三)第四章 耕耘 (四)第七章 治河 (十)第一章 磨劍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二章 霜刃 (七)第十章 易鼎 (二)第六章 帝王 (三)
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三章 收穫 (五)第七章 國難 (四)第十章 宏圖 (九)第四章 答案 (二)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六章 綢繆 (四)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四章 饕餮 (七)第六章 綢繆 (七)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三章 衆生 (七)第三章 颶風 (三)第十章 狂風 (四)第五章 求索 (三)第八章 人心 (八)引子第一章 家國 (四)第八章 人心 (一)第六章 疾風 (四)第八章 人心 (七)第四章 虎狼 (四)第四章 撲朔(一)第九章 長纓 (八)第三章 颶風 (五)第四章 虎雛 (三)第六章 紅妝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六章 疾風 (二)第四章 虎雛 (一)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一章 問道 (一)第八章 三生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六章 綢繆 (八)第二章 款曲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四章 撲朔 (七)第四章 虎雛 (一)第四章 饕餮 (三)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歸來(一)第六章 紅妝 (五)第二章 風雲 (三)第二章 謀殺 (五)第七章 鹿鳴 (五)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五章 短歌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四章 饕餮 (六)第四章 饕餮 (七)第十章 奪帥 (一)第一章 傳說 (四)第九章 暗流 (四)第七章 國難 (六)第七章 仕途 (二)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五章 求索 (一)第四章 饕餮 (二)第七章 治河 (二)第二章 風雲 (二)第四章 虎狼 (四)第五章 短歌 (二)第九章 長纓 (三)第十章 狂風 (三)引子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三章 颶風 (二)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二章 謀殺 (七)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三章 抉擇 (四)第三章 颶風 (五)第六章 破繭 (十)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五章 草谷 (五)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一章 問道 (四)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八章 人心 (七)第四章 歸來 (四)第六章烽火 (一)第一章 問道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一章 家國 (五)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七章 塵緣 (三)第四章 耕耘 (四)第七章 治河 (十)第一章 磨劍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二章 霜刃 (七)第十章 易鼎 (二)第六章 帝王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