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長纓 (五)

“在,大帥正在跟王宣徽探討軍務!”剛剛從中軍帳內“逃”出去的親衛隊長張直像久旱的禾苗盼到了甘霖般,用顫抖的聲音迴應。

“不用通稟了,進來吧,我隔着這麼遠都聽見你的聲音了!”郭威衝着王峻搖頭而笑,隨即朝門外大聲吩咐。

王峻雖然不高興自己在跟郭威探討事關將來的大計之時被人打斷。但是也沒有辦法阻止柴榮來拜見自家養父,只能訕笑着向郭威拱了下手,然後宣佈告辭。

“王伯父也在,正好,我這裡有一件利器,勞煩您老也幫忙給點校一二!”柴榮拎着一把半人高的木製器具大步入內,恰恰跟王峻迎面碰了個正着,連忙躬了下身,笑着挽留。

“不看了,君貴請自便。王某是文官,不干涉武事。”王峻卻沒有任何心情再浪費自己的時間,搖搖頭,笑着着加快了腳步。

柴榮早已經習慣了他的狂傲,也不爲怪。非常禮貌地停在了原地,先目送此人的身影出了中軍帳,然後纔有走向郭威,笑着將手裡的木製器具擺在了帥案上,“恭喜父帥,大軍未抵汴梁,途中又得一征戰利器。”

“這是何物?莫非,莫非……是連,連弩?”郭威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過去,緊緊盯着柴榮所獻的木器,聲音以爲激動而變得有些沙啞。

只見此物以白蠟木爲身,檀木爲弰,鐵爲登子槍頭,銅爲馬面牙,鹿筋扎絲爲弦。長四尺兩寸餘,寬近兩尺。正中央橫着一個木板,上刻四個凹槽。凹槽末端外部,則用烙鐵輕輕地燙了幾個數字,六十、七十、八十、一百。

憑着經驗,他可以判斷出,自家養子所獻,應該是一把弩弓。然而軍中即便最輕便的擎張弩,也遠比眼前之物笨重,且一次只能一。眼前之物,卻有四個深淺不同的凹槽,很顯然,可以同時填四根弩箭就位。

“此爲武侯弩,五胡亂華時便已經失傳。子明在滄州卻根據書中所載的隻言片語,又給做了出來!”早就料到會讓自家義父見獵心喜,柴榮用手在弩弦上探了探,帶着幾分炫耀迴應,“可以一次安放四支弩箭,然後選擇單或者四支齊。最遠可達二百步,有效射程大概是六十到一百二十步。”

“圖在哪裡?可,可否讓工匠趕製?”眼前彷彿出現了自己一方朝着敵軍萬箭齊的場景,郭威站起身,繼續啞着嗓子追問。

“在這兒!”柴榮後退半步,從懷裡摸出一個帶着體溫的鯨魚皮小包,連同裡邊的圖紙,用雙手遞到了郭威面前。“據子明說,造價在朱漆弓的二十倍之上。但好在材料都可以直接拿來用,不必像造角弓那樣,花費三年時間養材!”

“好,好,好!”郭威雙手將圖紙和皮包接了過去,雪白的鬍鬚,在胸前上下顫抖。

冬析幹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造一把合格的角弓,前後耗時高達三年。雖然可以大批量養材,不斷輪替,但其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始終是個龐大的數字,令地方藩鎮個個望而卻步。

所以自打李唐覆亡以來,軍中所用的角弓就一代不如一代。唐末官制的朱漆弓已經成了大將專用的重寶,而普通弓箭手,則多是用桑木弓對付,威力小不說,射程和精度也非常令人頭疼。

忽然有了一種射程高達兩百步,可以連,並且可以大批量趕製的連弩擺在面前,半生戎馬,熟知作戰竅要的郭威,怎麼可能不感覺喜出望外?雖然時間和財力,都不允許他在短時間內,將此物大量裝備到麾下軍隊,但至少讓他感覺到自己距離年少時的理想又近了一步,而不是像現在這般越行越遠。

“除了造連弩的圖樣之外,包裡還有一件的東西,比圖樣要重要百倍。孩兒剛纔沒有說,父帥看看就知道是什麼了。”柴榮卻得意地笑了笑,故意賣了個關子。

“哦?”郭威又愣了愣,笑着搖頭,“你這孩子,唯恐給老夫的驚喜不夠多。”

養子這些天來,千方百計安慰自己的舉動,他都刻在了心裡。所以哪怕接下來看到的東西,不如武侯連弩遠甚,他也會努力做出一幅老懷大慰的模樣。無他,在汴梁那場慘禍中,柴榮的妻子和三個孩子,也被劉承佑的爪牙殺害。如今他們父子兩個,都是孤苦伶仃,貨真價實的相依爲命。

皮包輕輕地被他信手打開,一疊標記清晰的圖樣,從裡邊露了出來。每一個相關部件都畫得極爲齊整,旁邊還用細筆寫出了具體數據和尺寸,只要工匠頭目能識字,肯定可以將連弩完美地批量打造出來。

圖樣之下,還有另外一疊淡青色桑皮紙。已經被裝訂成了一本書模樣,看上是極爲精緻。郭威信手翻了翻,當目光與書的封面相遇,又是微微一愣,“練兵紀要?鄭子明寫的?”

“正是!”柴榮笑着點頭,“前幾天會操,孩兒見父帥對三弟麾下士卒的軍容頗爲讚賞。便要他抓緊時間去把練兵的心得和具體過程都寫下來。好在他動作夠快,趕在明天開拔之前,恰恰完成了最後一段。”

“好,好,沒等出征,他就接連給老夫獻上了兩件軍國重器。其心可嘉,可嘉。老夫向來不白拿別人的東西,這……”郭威心裡愈感覺高興,手指敲打桌案,斟酌着誇獎。

亂世當中,哪個領兵的武夫,沒有一些獨門絕技?拿了他們的這些絕技,就等於摸清楚了他們的命脈罩門,最差情況,也能照葫蘆畫瓢,讓他們無法繼續憑着此技在世間稱雄。

所以光憑着獻弩之功,一個三品將軍的職位就是跑不了的。再加上一份更爲珍貴的《練兵紀要》,鄭子明的滄州防禦使,也應該往上再升一到兩格。防禦使之上便是節度使,滄州原本隸屬橫海軍,橫海軍之上……

猛然想起王峻先前的警告,郭威眉頭微微一動,笑容立刻變得有些僵硬,“出征在即,也來不及給他升官了。這樣,等此戰結束,老夫定然不會虧待了他!”

“不急,不急,我們三兄弟之間,原本也不分什麼彼此!”柴榮對自家養父郭威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熟悉,本能地就察覺到對方的反應有些古怪,笑了笑,低聲寬慰,“況且當初他練兵之時,我就跟他說過,全力支持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新軍。而若有所成,則可以交給父帥全力推行。”

“當初是當初,現在是現在,你今後……”郭威本能地,就想提醒自家養子,現在與當初情況已經完全不同。然而,話說了一半兒,看看柴榮那純淨的面孔,竟不由地心中一疼。嘆了口氣,把剩下的言辭全都吞回了肚子裡。

自己跟****之間的恩怨糾葛,折磨自己一個人就足夠了。榮兒還年青,未來的路還很長。

“是王伯父,剛纔跟您這裡胡說了些什麼吧!”柴榮的心臟,也是瞬間微微一痛,笑了笑,低聲道,“這個鼠目寸光的傢伙,自己心裡頭一團漆黑,就容不得別人眼睛裡有半點兒光明。”

第三章 抉擇 (八)第九章 奪帥 (八)第二章 蓬篙 (九)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三章 衆生 (五)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十章 宏圖 (五)第九章 暗流 (一)第七章 仕途 (三)第二章 蓬篙 (五)第七章 治河 (十)第六章 君王 (一)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三章 收穫 (六)第六章 綢繆 (一)第三章 抉擇 (八)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三章 抉擇 (五)第四章 虎狼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六章 破繭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四章 撲朔 (七)第四章 虎狼 (六)第二章 重逢 (三)第七章 治河 (九)第二章 重逢 (三)第六章 綢繆 (三)第七章 治河 (十)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一章 傳說 (一)第九章 長纓 (六)第八章 人心 (七)第五章 黃雀 (二)第九章 萍末 (七)第十章 易鼎 (十)第三章 耕耘 (三)第三章 收穫 (七)第七章 塵緣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一章 傳說 (九)第五章 迷離 (六)第三章 衆生(二)第七章 國難 (四)第八章 麋鹿 (三)第六章 紅妝(八)第二章 重逢 (五)第九章 暗流 (一)第九章 萍末 (四)第二章 風雲 (八)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三章 衆生 (四)第一章 磨劍 (七)第一章 新春 (七)第二章 重逢 (三)第七章勁草 (七)第五章 迷離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五章 迷離 (一)第六章 君王 (五)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七章 鹿鳴 (八)第八章 三生 (三)第四章 撲朔 (八)第八章 雄關 (五)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六章 疾風 (五)第四章 歸來 (四)第二章 風雲 (二)第十章 宏圖 (九)第二章 謀殺 (七)第三章 颶風 (十)第七章 塵緣 (二)第六章 帝王 (六)第五章 草谷 (七)第四章 撲朔 (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四章 答案 (三)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五章 短歌 (一)第八章 三生 (一)第九章 暗流 (七)第六章 君王 (八)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六章 紅妝 (二)第二章 款曲 (八)第四章 虎雛 (七)第八章 人心 (九)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二章 重逢 (四)第六章 綢繆 (八)第四章 虎雛 (八)第十章 餘韻 (三)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章 易鼎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
第三章 抉擇 (八)第九章 奪帥 (八)第二章 蓬篙 (九)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三章 衆生 (五)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十章 宏圖 (五)第九章 暗流 (一)第七章 仕途 (三)第二章 蓬篙 (五)第七章 治河 (十)第六章 君王 (一)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三章 收穫 (六)第六章 綢繆 (一)第三章 抉擇 (八)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三章 抉擇 (五)第四章 虎狼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六章 破繭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四章 撲朔 (七)第四章 虎狼 (六)第二章 重逢 (三)第七章 治河 (九)第二章 重逢 (三)第六章 綢繆 (三)第七章 治河 (十)第四章 虎狼 (一)第一章 傳說 (一)第九章 長纓 (六)第八章 人心 (七)第五章 黃雀 (二)第九章 萍末 (七)第十章 易鼎 (十)第三章 耕耘 (三)第三章 收穫 (七)第七章 塵緣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一章 傳說 (九)第五章 迷離 (六)第三章 衆生(二)第七章 國難 (四)第八章 麋鹿 (三)第六章 紅妝(八)第二章 重逢 (五)第九章 暗流 (一)第九章 萍末 (四)第二章 風雲 (八)第六章 帝王 (七)第三章 衆生 (四)第一章 磨劍 (七)第一章 新春 (七)第二章 重逢 (三)第七章勁草 (七)第五章 迷離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五章 迷離 (一)第六章 君王 (五)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七章 鹿鳴 (八)第八章 三生 (三)第四章 撲朔 (八)第八章 雄關 (五)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六章 疾風 (五)第四章 歸來 (四)第二章 風雲 (二)第十章 宏圖 (九)第二章 謀殺 (七)第三章 颶風 (十)第七章 塵緣 (二)第六章 帝王 (六)第五章 草谷 (七)第四章 撲朔 (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四章 答案 (三)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五章 短歌 (一)第八章 三生 (一)第九章 暗流 (七)第六章 君王 (八)第八章 烏鵲 (三)第六章 紅妝 (二)第二章 款曲 (八)第四章 虎雛 (七)第八章 人心 (九)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二章 重逢 (四)第六章 綢繆 (八)第四章 虎雛 (八)第十章 餘韻 (三)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章 易鼎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