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抉擇 (一)

“常克功血洗潞州,將團練營將佐斬殺二十餘人,潞南堡主、寨主同日被殺者不計其數!”

“常克功血洗潞州,將團練使方崢以下將佐斬殺近半兒,將不肯聽話的堡主寨主全都梟首示衆!”

“常克功血洗潞州,將團練使以下將佐盡數斬首,吞併地方兵馬。並殺盡濁漳水兩岸堡祝寨主!”

“常克功血洗潞州,將刺史、團練使等文武官員盡數殺死,並將濁清兩道漳水沿岸的堡寨屠戮一空。”

“常克功血洗潞澤兩州……”

“……”

不知道哪位天才的白癡曾經說過,謠言就是遙遙領先的預言。夏末秋初,關於澤潞節度使常思血洗清濁漳水兩岸的消息,不脛而走。雖然這些謠言明顯經不起推敲,並且潞澤兩州,也沒有成規模的百姓逃難事件發生,傳播者依舊本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將其以更快的速度四下擴散,並且不斷往裡邊添油加醋。

如果換做以往,當謠言傳播到一定程度,朝廷方面肯定要做出反應。各地手握重兵的諸侯們,也會從中尋找機遇,蠢蠢欲動。而這一次,無論朝廷中常思的那些政敵,還是地方上的各路諸侯,居然都默契地保持了沉默。甚至,對此不屑一顧!

並非他們失察,事實上,能位列朝堂和高官和坐擁一方的諸侯,鼻子個個都比獵狗還靈。而是,此時此刻,還有一件更爲重要的事情牢牢地吸引着他們的目光。那就是,鄴城附近的平叛之戰!

說是平叛,事實上,杜重威從沒答應接受過劉知遠的統治。並且直到現在,杜重威頭上依舊頂着大遼先帝耶律德光所賜給的太傅、鄴都留守等若干顯赫官職。從燕雲趕來助戰的趙延壽,張璉、劉鐸等輩,也都是遼國的南面官,個個位高權重。(注1)

所以從某種程度而言,鄴城之戰,如今已經變成了新建立的劉氏大漢與去年剛剛改國號爲大遼的契丹之間的國戰。只是如今大遼太宗皇帝耶律德光剛死沒多久,國內政局不太安穩。所以暫時纔派出一羣漢奸走狗替他們打頭陣罷了。

反正,趙延壽,張璉、劉鐸等漢奸走狗們,實力並不算差,在遼國地位也相當於一方諸侯。如果他們僥倖打贏了,大遼國的鐵騎自然就可以順理成章再度進入中原,肆意去打草谷。如果他們不幸戰敗,死的也都是幽燕漢兒,相當於藉助劉知遠的手,替大遼國消除了若干隱患,對耶律家族的統治,同樣有百利而無一害。

而對於大漢來說,這一戰卻只能贏不能輸。若勝,滹沱河以南故土儘可收復,甚至兵發燕雲,也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若敗,丟得就不止是相州和鄴都,剛剛被壓伏的那些地方諸侯,勢必紛紛倒戈。洛陽、汴梁、乃至老巢太原,恐怕也要轉眼易手。

不能完全怪諸侯們品行惡劣。此乃亂世,強者爲尊。而劉知遠的大漢,卻遠沒強大到讓人生不起野心的地步。雖然數月之前漢軍南下汴梁之際,一路上也曾勢如破竹。但是,在很多地方諸侯眼裡,那一仗都是漢軍白撿了個大便宜。遼國,包括遼國的漢官漢將,都因爲老皇帝耶律德光病危,而人心惶惶,主動放棄了汴梁和大半個中原。

如今,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雖然遼國的朝廷內部依舊有餘震不斷,但皇位已經確定由老皇帝的侄兒耶律阮來坐。最大的逆賊,老皇帝耶律德光的親弟弟耶律李胡,已經成了階下囚。北面官體系的幾個重要位置,都確定了人選。南面官體系裡頭,趙延壽爲首的漢人,也都撈到了足夠的好處,個個心滿意足。若是漢軍不能速戰速決,在鄴都城下打出威風,萬一戰事膠着,一直拖延到契丹人把內部問題徹底梳理完畢,再度以傾國之力南征,恐怕等待着劉知遠的,就又是與當年石重貴一樣的滅頂之災。

“唉,這個劉鷂子,簡直是浪得虛名!”許州,祁國公府,後唐太祖李克用的養孫,秦王李存審之第四個兒子,大晉、大遼、大漢三國同平章事符彥卿兩眼望着牆上的輿圖,憂心忡忡。(注2)

因爲遼國和新建立的漢國競相拉攏,符家的細作打着經商的名義,可以在中原塞外各地都暢通無阻。所以,符彥卿這個旁觀者,掌握到的軍情詳細程度,已經超過的全天下的諸侯。甚至,連眼下交戰雙方主帥手頭上的情報,都未必如他詳盡。以至於他越看心裡頭越着急,越看整個人就越是坐立不安。甚至恨不得現在就現身於戰場之上,給雙方的主帥當面上一課。

劉知遠明顯是越活越倒退了,這廝手裡握着郭家雀、慕容野牛和高麒麟三員絕世名將,居然不知道如何去用。明明是對手送上門來的圍城打援機會,讓他硬生生弄成了分兵拒戰,兩不相顧。結果非但鄴都城遲遲難以攻破,跟趙延壽這等廢物的必勝之戰,也熬成了一鍋糊塗粥。

而那杜重威,也真夠敗興的。想當年此人在大晉高祖帳下,擊張從賓,敗範延光,討安重榮叛,模樣是何等的威風?如今援兵距離鄴都只有區區三十里遠,他竟然龜縮在城內,不敢殺出去迎接。只是一味地堅守,堅守,再堅守。須知城是死的不會挪窩,人卻是活的。與趙延壽合兵一處,他就可以從容進退,牢牢把握住戰場上的主動權。甚至可以不耗費太多兵卒,就逼着劉鷂子鎩羽而歸。然後,是重新奪回鄴都,還是乘勝追過黃河,都可以隨心所欲。哪用像現在這樣,一天天困在孤城裡死撐苦捱?

“啪!”長時間未剪的燭花忽然爆裂,將他孤獨的身影印在雪白的牆壁上,忽長忽短。新納未久的美妾嚇了一跳,趕緊從窗口下小跑着衝過來,抓着一把剪子試圖將功補過。自家老爺最近心情不好,所以她伺候茶水時不敢靠得太近。可若因爲膽小而引起了火災,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活活打死填溝渠都是輕的,弄不好連剛剛發達起來的家人,都得再度被掃落塵埃。

然而,她的動作再快,也快不過符彥卿這種沙場老將。剪子還沒等遞到燭花上,手腕已經被一把“鐵鉗”夾住,整個人瞬間飛了起來,騰雲駕霧。隨即,耳畔才聽到一個響亮的“滾子”,“呯”地一下,撞在門框上頭破血流。

“大人!”數名當值的親兵不知道屋子裡發生了什麼變故,飛身撲進來護駕。迎面看到的,卻是一串迅速放大的腳影。“噗通!”“噗通!”“噗通!”,最先衝進屋子裡的幾個人,接二連三地飛出,摔得七暈八素。衝在後面幾個,則愣在了門口臺階上,進退不能。

屋子裡沒有刺客,只有一個暴怒的祁國公。如同一頭受了傷的蒼狼,老將軍鬚髮張揚,邁動步子在燈光下快速徘徊,“滾出去,老夫要你們多管閒事了?若是有刺客能走入這間屋子,老夫早就死了一百回了,豈能從容活到現在?滾,都給我滾的遠遠的,沒老夫命令,都都不準再進來!”

“諾!”親兵們齊齊行了個軍禮,倒退着下了臺階,背起捱了窩心腳的弟兄,踉蹌着退向二十步以外。

“等等!”祁國公符彥卿卻又從背後追了上來,大聲吩咐,“請最好的郎中,給他們幾個治傷。無論傷勢輕重,每人放假十天,領賞金二十貫。等老夫,等老夫忙完了這段,再登門向他們的家人謝罪!”

“大人言重了!”親兵都頭周珏聞聽,趕緊站穩身軀,代替大夥高聲拒絕,“這點兒小傷,真的不算什麼事。我等都皮糙肉厚,挨幾下沒關係。可不敢勞大人折節登門!”

“我,我等真的沒事,沒事!”幾個捱了打的傢伙,也咬着牙,在地上伸胳膊伸腿,“您看,這不好好的麼?是我等自己做事冒失,打擾了大人……”

“別說了,是老夫最近方寸大亂,以至於遷怒於無辜!”符彥卿原本就不是個不講道理的主兒,況且受傷的幾個,都是他在戰場上可以交託性命的親兵。更不能仗着國公的身份,隨便欺凌。輕輕後退半步,他躬身行禮,“今日之事,老夫多有得罪。請弟兄們大人大量,莫跟我這老不死一般見識!”

“折殺了,折殺了,大人,我等真的折殺了!”衆親兵個個嚇得魂飛天外,跳開數步,紅着眼睛陸續躬身及地。“我等,我等連命都是大人的,怎麼可能挨不得這幾腳?大人,您千萬別再說了,再說,我等就無立身之地了!”

“好,咱們都不說,你等無論受了委屈的,還是沒受委屈的,今晚只要當值,每人再去多領十貫酒錢。”符彥卿直起腰,哈哈大笑,“不準推辭,誰要是推辭,就是心存怨恨。老夫可不敢再用他!”

見他執意如此,衆親兵們只要半推半就的躬身謝賞。符彥卿笑着衝大夥點點頭,轉身返回書房,腳步經過門檻,看見尚在昏迷不醒的愛妾,懊惱地擡起手,低聲道:“真敗興,怎麼身子骨如此孱弱,一下子就摔了半死?來人,把她也擡下去,找郎中醫治。等郎中看過了,不用留在家裡了。讓管事拿五貫錢,打發回孃家擇人另行嫁了便是!”

注1:南面官,耶律德光在從石敬瑭手裡得到燕雲十六州後,爲了避免漢人的反抗,特地採取南北分制的政策。將治下官吏分爲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都是契丹人,尊行契丹制度和法律,地方上施行部族制。南面則都是漢人,單獨設漢人樞密院,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御史臺、翰林院等。燕雲和渤海等地,也採取州縣制。這一制度,最大程度上籠絡了士大夫的心,使得遼國從建立到滅亡,都很少有漢臣南奔事件發生。

注2:符彥卿的父親符存審曾經被賜姓李,到了符彥卿的哥哥做家主時,纔將姓氏又改回爲符。

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二章 款曲 (九)第十章 狂風 (三)第十章 宏圖 (五)第三章 收穫 (七)第五章 黃雀 (七)第三章 收穫 (一)第八章 雄關 (四)第一章 家國 (六)第九章 萍末 (五)第四章 饕餮 (六)第六章 紅妝(一)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狼 (四)第八章 崢嶸 (十)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五章 迷離 (一)第六章 綢繆 (三)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二章 霜刃 (八)第六章烽火 (一)第八章 麋鹿 (一)第八章 麋鹿 (二)第六章 紅妝(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四章 歸來 (七)第五章 短歌(四)第三章 衆生(二)第四章 答案 (一)第十章 易鼎 (六)第三章 父子 (八)第五章 黃雀 (三)第五章 迷離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八章 雄關 (七)第九章 暗流 (四)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二章 款曲 (六)第九章 暗流 (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六章 破繭 (四)第六章 紅妝 (二)第九章 長纓 (五)第七章 國難 (四)第十章 狂風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六章 破繭 (八)第二章 風雲 (五)第十章 狂風 (四)第四章 歸來 (七)第六章 綢繆 (五)第九章 奪帥 (九)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七章 鹿鳴 (八)第五章 逝水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六章 綢繆 (四)第九章 萍末 (八)第九章 萍末 (十)第六章 破繭 (一)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四章 虎雛 (十)第一章 傳說 (七)第五章 逝水 (八)第八章 烏鵲 (九)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二章 蓬篙 (一)第四章 饕餮 (五)第一章 傳說 (七)第八章 崢嶸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四章 饕餮 (二)第七章 勁草 (二)第四章 虎雛 (十)第八章 雄關 (六)第五章 短歌 (二)第三章 抉擇 (二)第一章 家國 (三)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三章 父子 (七)第八章 人心 (八)第二章 風雲 (七)第十章 易鼎 (七)第四章 虎雛 (六)第十章 狂風 (七)第七章 勁草 (二)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七章 治河 (十)第九章 萍末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一章 新春 (六)第一章 新春 (一)第五章 逝水 (一)第十章 狂風 (八)
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二章 款曲 (九)第十章 狂風 (三)第十章 宏圖 (五)第三章 收穫 (七)第五章 黃雀 (七)第三章 收穫 (一)第八章 雄關 (四)第一章 家國 (六)第九章 萍末 (五)第四章 饕餮 (六)第六章 紅妝(一)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狼 (四)第八章 崢嶸 (十)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五章 迷離 (一)第六章 綢繆 (三)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二章 霜刃 (八)第六章烽火 (一)第八章 麋鹿 (一)第八章 麋鹿 (二)第六章 紅妝(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四章 歸來 (七)第五章 短歌(四)第三章 衆生(二)第四章 答案 (一)第十章 易鼎 (六)第三章 父子 (八)第五章 黃雀 (三)第五章 迷離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八章 雄關 (七)第九章 暗流 (四)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二章 款曲 (六)第九章 暗流 (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六章 破繭 (四)第六章 紅妝 (二)第九章 長纓 (五)第七章 國難 (四)第十章 狂風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六章 破繭 (八)第二章 風雲 (五)第十章 狂風 (四)第四章 歸來 (七)第六章 綢繆 (五)第九章 奪帥 (九)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七章 鹿鳴 (八)第五章 逝水 (三)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六章 綢繆 (四)第九章 萍末 (八)第九章 萍末 (十)第六章 破繭 (一)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四章 虎雛 (十)第一章 傳說 (七)第五章 逝水 (八)第八章 烏鵲 (九)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二章 蓬篙 (一)第四章 饕餮 (五)第一章 傳說 (七)第八章 崢嶸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四章 饕餮 (二)第七章 勁草 (二)第四章 虎雛 (十)第八章 雄關 (六)第五章 短歌 (二)第三章 抉擇 (二)第一章 家國 (三)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三章 父子 (七)第八章 人心 (八)第二章 風雲 (七)第十章 易鼎 (七)第四章 虎雛 (六)第十章 狂風 (七)第七章 勁草 (二)第一章 新春 (二)第七章 治河 (十)第九章 萍末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一章 新春 (六)第一章 新春 (一)第五章 逝水 (一)第十章 狂風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