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宏圖 (八)

這,可是一道如假包換的亂命。

此地距離汴梁往少了說也有一百多裡遠,年青將士晝夜狂奔都得累趴下大半兒,更何況郭威、白文珂、常思這種已經年過花甲的老頭子!然而,這節骨眼兒上,他又不能當衆頂撞郭威,只好先大聲領命,然後趕緊派人去通知柴榮。

好在柴榮從不辜負他的期待。追上來後,三言兩語,就令郭威改變了主意。下令大軍掉頭向北,先去胙城內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再拔營啓程。

殿前軍、禁軍、滄州軍、外加符、高、常三位地方諸侯麾下的兵馬,總計加起來超過了十萬,並且彼此之間互無統屬關係,預先也沒做相應準備。安置起來非常麻煩,一直忙碌到了後半夜,鄭子明、趙匡胤和高懷德等人,才終於能撈到機會休息。哥仨隨便找了間空房子,倒頭就睡。然而,還沒等他們睡踏實,耳畔卻突然又傳來一陣號角聲響。卻是附近的幾個州縣官員,聽聞皇帝親征,特地趕來“護駕”!

“早不來,晚不來,聽說王峻兵敗,就立刻來了!這羣牆頭草,也不怕轉彎太大扭了腰!”高懷德起牀氣大,拍着牀沿兒破口大罵。

“他們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況且有皇上在,也輪不到咱們這些武將來多嘴!”趙匡胤這幾年在節度使位置上歷練,深得爲官之道。唯恐鄭子明在高懷德慫恿下,又跑出去多事,趕緊低聲出言開解。

鄭子明原本就不是什麼刻薄之人,對這年頭大多數官員的操守,也從沒報多大希望。所以聽了趙匡胤的話,立刻笑着點頭,“二哥說得對,咱們犯不着跟這羣庸才一般見識。你們二位繼續抓緊時間睡覺,我去讓潘美在城外隨便給他們安排個地方駐紮,明天早晨等着皇上處置。王峻和王殷都已經落網了,這時候,無論是誰出面,外邊的人都翻不起任何風浪來!”

說罷,吩咐前來報信的親衛,拿了自己的佩劍去找潘美,一切交給後者隨意安置。自己則繼續矇頭呼呼大睡,直睡到第二天天光大亮,才又去拜見了郭威,然後按照後者吩咐領軍向汴梁出發。

這一回,大軍便依照正常的行軍規矩,每十五里一小歇,三十里一大歇,每日行軍六十里便徹底停下來安營紮寨。足足走了兩整天時間,纔來到了汴梁城外。然後又是劃定區域,分頭駐防。又是抽調精銳,重新組建殿前軍首守衛皇宮,直折騰了小半個月,才終於宣告風平浪靜。

這期間,王峻、王殷、李重進三人的嫡系,全都被從殿前軍裡清除。低級軍官和普通士卒解甲歸田,中級和高級軍官,根據其所參與叛亂的程度,或者被投入監獄服刑,或者被髮配到西北折氏帳下,去防備党項各部。除了少數十幾個手上沾了過多人血的傢伙被斬首之外,其餘大多數,都保住了性命。

太尉王殷當初曾經一心置郭威於死地,後來又力主誅殺那些試圖給柴榮和常思兩個的通風報信者及其家人,罪孽深重且結仇太多,連同他的弟弟王固一道,被郭威賜予了毒酒。樞密使王峻雖然爲整個逼宮事件的主謀,卻始終堅持不準任何害了郭威的性命,最後又是主動放棄了抵抗,沒有一條路走到黑。所以郭威也投桃報李,拒絕了符彥卿和白文珂兩人的提議,沒有判處王峻極刑。只是將王峻本人和其弟、其子一道削職爲民,全家貶去了商州。此生沒有赦令,不得返回汴梁!

幾乎所有參與“逼宮”者,都沒落到好下場。但有三個人,卻屬於例外。第一,便是老將軍白文珂,此人原本就是郭威刻意留在外邊的“暗子”,王峻前腳帶領大軍離開汴梁,此人後腳就偷偷派遣心腹跟常思建立了聯繫。隨即二人裡應外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擒下了王殷,救出了郭威。所以此番平息叛亂,白文珂的功勞理所當然被列爲第一。非但超過了千里來援的符彥卿和高行周,甚至把柴榮和鄭子明哥倆,也遠遠甩在身後。

第二個例外,則有點出乎所有人預料。居然是韓重贇的父親韓樸!原本率軍抵達汴梁之後,鄭子明還打算用自己的功勞,來替好朋友的父親抵消一部分罪孽。誰料後來一打聽,才發現韓樸在自家岳父常思入城的當晚,居然是出力最大的一個。硬是憑着手中酒壺,將王家的幾個嫡系子弟,盡數灌得人事不省!讓王殷在關鍵時刻,徹底變成了聾子和瞎子,連個通風報信的人都找不到!

所以,韓樸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幫忙贖罪,憑着自家功勞,就平安過關。並且被連升數級,再度當上了一名都指揮使,奉命跟們自家兒子韓重贇一道,去協助老將白文珂,重組龍武禁衛軍。至於韓樸是早就搭上了白文珂的線兒,還是見風使舵,果斷投機成功,那就不得而知了。朝廷的封賞文告上沒有細說,鄭子明也不好意思刨根究底。

最後一個例外,則是試圖窺探太子之位,並且跟王峻、王殷二人狼狽爲奸的李重進。按照鄭子明和趙匡胤、高懷德三人的想法,李重進這廝即便不會像王殷那樣被一盞毒酒了結性命,至少也得被髮配邊關去做大頭兵!先好好鍛鍊上幾年,纔有機會東山再起。

誰料,在處置完了王峻的第二天,郭威就命人把李重進從監獄提到了皇宮。先親自拿起馬鞭,劈頭蓋臉地將此人一堆臭揍,然後又讓太監將此人推到了柴榮面前,命其當着自己的面兒,向太子跪拜請罪。至於是生是死,全在太子一句話下。

以柴榮的聰明,豈能想不到自家義父,是割捨不下舅甥之情,試圖放李重進一馬?於是,乾脆順水推舟,以表弟李重進年少無知,容易受到奸人矇蔽爲理由,替他求情。郭威聞聽,頓時老懷大慰,先將柴榮好好誇獎了一番,接下來又用馬鞭逼着李重進向柴榮跪拜謝恩。待柴榮親手將李重進扶起來之後,纔打發此人回家閉門思過去也!

“皇上這樣做,雖然全了親情,卻,卻也太不把國家法度放在眼裡了!”高懷德跟李重進以前就有過節,見此人犯下了“謀逆”之罪,居然只捱了一頓鞭子就能矇混過關,心裡未免有些不舒服。找了個沒外人的機會,跟鄭子明小聲嘀咕,“皇上就不怕,不怕其他人效尤,或者姓李的狗改不了吃屎?反正犯再大的錯兒,也是一頓鞭子。養上十天半個月,就又能活蹦亂跳!”

“皇上身邊,總計也沒剩下幾個家人了,他當然下不去手!”對郭威的舉動,同樣身邊沒幾個親人的鄭子明,倒是非常理解,笑了笑,低聲迴應,“至於狗改不了吃屎,他以後得有機會才行!你沒看麼?這幾天皇上把殿前軍整個都交給太子了,即將重建的禁衛軍雖然是白文珂主事,可白老已經七十多了,哪還拿得出精力?最後還不得依仗韓重贇?手握殿前軍和禁衛軍,汴梁城內,今後誰還能有機會動太子一根寒毛?”

“這倒是!”高懷德轉了轉眼珠,輕輕點頭,“皇上的謀略,高深得很。咱們當初急急忙忙趕來救駕,誰成想他都落到那種地步了,居然還能倒轉乾坤?”

“我也沒想到,我還以爲,總得先把王峻擒住,然後兵臨汴梁城下,逼王殷投降呢!”鄭子明又笑了笑,佩服地點頭。

前一陣子那場平叛之戰,有很多地方,都出乎他這個運籌帷幄者的預料之外。特別是郭威在身邊沒有一兵一卒的情況下,還能瞬間翻盤的事實,現在回想起來,還讓他感覺難以置信。

可轉念一想,郭威能從普通大頭兵爬上皇位,怎麼可能是個簡單之輩?先前之所以被王峻和王殷等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方面是因爲忽然病重,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爲對老兄弟們疏於防範而已。當他恢復了體力,並且完全拋開了舊情,王峻和王殷等人,又怎麼可能是其對手?弄不好,連柴榮、自己、符彥卿和高行周等人的舉動,都在郭威的算計之內。只是大夥都不知道罷了!

“不過讓韓大哥主持禁衛軍重建,哪如用你!”高懷德抱怨夠了皇帝徇私,又忽然替鄭子明打起了不平。聲音不高,卻把後者結結實實嚇了一大跳。

“別瞎說!”迅速向四周看了看,鄭子明大聲喝止,“藏用,你是嫌我活得安生了不是!先前坐鎮河北七州,已經把我給架火上烤過一次了。若是再加上一個禁軍,我肯定會成爲衆矢之的!”

“怕什麼,有太子呢!”高懷德撇了撇嘴,聲音雖然低了些,臉上卻寫滿了不服,“況且你這次的功勞,也是明擺着的。皇上連韓大哥他父親,都給升了數級。怎麼到現在,對你還一點兒封賞還沒有?”

“可能,可能還在斟酌吧?”對於郭威遲遲沒對自己論功行賞之事,鄭子明心裡也頗爲忐忑。想了想,苦笑着迴應。

時隔這麼多年,前朝皇子的身份,依舊是他擺脫不了的麻煩。即便雄才偉略如郭威,恐怕也無法忽略他身上淌着後晉皇家血脈的事實。

太子是太子,皇上是皇上,二人永遠不能混爲一談。太子柴榮跟他是過命的交情,知道他沒有野心,對權力的慾望也不太強盛。而柴榮的義父郭威,卻不知道這些,且一輩子經歷了無數腥風血雨。

柴榮當年跟他義結金蘭的時候,還只是節度使的養子。而他,還走在挖掘自家身世之謎路上。二人當時,恐怕誰都沒想到今天。更沒想到,當初在路上一起所設想的那支新軍,已經徹底變成了現實。

七鎮之地,數萬精兵,戰鬥力絲毫不低於傳說中的銀槍效節軍,規模卻是銀槍效節軍的數倍。在鄭子明的記憶中,所有碎片都早已經拼湊完整。但所有碎片也沒有記錄過這種情況,更沒有預示過這一天的到來!

在後唐的幾代皇帝中,李嗣源應該不算昏庸。可李嗣源都不放心銀槍效節軍的存在,寧可毀了它,也不容忍他對自己的皇位構成威脅。郭威的胸懷,比得上李嗣源麼?當柴榮將河工的真正戰鬥力和訓練經過如實告知他以後,他,他會做如何打算?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正鬱郁地想着,耳畔忽然傳來了一陣匆忙的腳步聲。緊跟着,柴榮推門而入,抓住他的手腕,轉身邊走,“老三,快,快進宮。父皇,父皇剛纔原本好好的,卻,卻突然就暈了過去。太醫,太醫們全都束手無策!”

第五章 求索 (八)第七章 塵緣 (九)第一章 家國 (一)第四章 虎雛 (三)第五章 求索 (七)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引子第一章 磨劍 (二)第六章 破繭 (八)第七章 勁草 (八)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七章 仕途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八章 麋鹿 (五)第三章 收穫 (四)第二章 霜刃 (六)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二章 謀殺 (二)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三章 耕耘 (二)第四章 撲朔 (二)第八章 雄關 (六)第一章 磨劍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抉擇 (一)第六章 君王 (八)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五章 短歌 (七)第八章 麋鹿 (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六章 紅妝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六章 君王 (六)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萍末 (三)第二章 重逢 (八)第十章 易鼎 (七)第十章 奪帥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四章 答案 (四)第三章 父子(一)第一章 新春 (六)第四章 歸來 (七)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六章烽火 (一)第七章 塵緣 (五)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三章 耕耘 (三)第二章 蓬篙 (四)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一章 初見 (一)第九章 長纓 (九)第二章 風雲 (十)第五章 短歌(四)第一章 家國 (七)第二章 蓬篙 (一)第五章 求索 (四)第四章 撲朔 (六)第一章 問道 (二)第三章 颶風(七)第六章 疾風 (五)第四章 撲朔 (六)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四章 虎狼 (五)第四章 虎狼 (六)第六章 綢繆 (二)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二章 謀殺 (七)第四章 撲朔 (八)第七章 國難 (六)第七章 仕途 (六)第九章 長纓 (九)第五章 迷離 (二)第九章 長纓 (八)第一章 家國 (七)第三章 父子(九)第二章 蓬篙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八章 雄關 (五)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五章 短歌 (一)第二章 謀殺 (三)第五章 求索 (四)第三章 颶風 (四)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五章 迷離 (七)第六章 君王 (五)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三章 颶風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四章 虎雛 (一)第八章 崢嶸 (十)第三章 耕耘 (二)第二章 重逢 (五)第四章 虎狼 (二)第四章 虎雛 (三)第七章 治河 (六)
第五章 求索 (八)第七章 塵緣 (九)第一章 家國 (一)第四章 虎雛 (三)第五章 求索 (七)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引子第一章 磨劍 (二)第六章 破繭 (八)第七章 勁草 (八)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七章 仕途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八章 麋鹿 (五)第三章 收穫 (四)第二章 霜刃 (六)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二章 謀殺 (二)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三章 耕耘 (二)第四章 撲朔 (二)第八章 雄關 (六)第一章 磨劍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三章 抉擇 (一)第六章 君王 (八)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五章 短歌 (七)第八章 麋鹿 (二)第九章 暗流 (五)第六章 紅妝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六章 君王 (六)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萍末 (三)第二章 重逢 (八)第十章 易鼎 (七)第十章 奪帥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四章 答案 (四)第三章 父子(一)第一章 新春 (六)第四章 歸來 (七)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六章烽火 (一)第七章 塵緣 (五)第四章 答案 (七)第三章 耕耘 (三)第二章 蓬篙 (四)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一章 初見 (一)第九章 長纓 (九)第二章 風雲 (十)第五章 短歌(四)第一章 家國 (七)第二章 蓬篙 (一)第五章 求索 (四)第四章 撲朔 (六)第一章 問道 (二)第三章 颶風(七)第六章 疾風 (五)第四章 撲朔 (六)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四章 虎狼 (五)第四章 虎狼 (六)第六章 綢繆 (二)第五章 黃雀 (八)第二章 謀殺 (七)第四章 撲朔 (八)第七章 國難 (六)第七章 仕途 (六)第九章 長纓 (九)第五章 迷離 (二)第九章 長纓 (八)第一章 家國 (七)第三章 父子(九)第二章 蓬篙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八章 雄關 (五)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五章 短歌 (一)第二章 謀殺 (三)第五章 求索 (四)第三章 颶風 (四)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五章 迷離 (七)第六章 君王 (五)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三章 颶風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四章 虎雛 (一)第八章 崢嶸 (十)第三章 耕耘 (二)第二章 重逢 (五)第四章 虎狼 (二)第四章 虎雛 (三)第七章 治河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