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

飛斧投擲,乃是鄭子明的拿手絕技。

當年他在常思的支持下嘗試按照步兵陣列打造騎兵,發現新式騎兵戰術缺乏對付密集槍陣的有效辦法,就抱着姑且一試的態度,將飛斧絕技傳授給了虎翼軍的弟兄。

今天,當年他辛苦播下的種子,終於收穫了累累碩果。虎翼軍的騎兵們通過兩輪飛斧,將幽州軍倉促組成的方陣砸了個土崩瓦解。

土崩瓦解的方陣,在如潮而進的騎兵面前,沒有半點抵抗力。只是短短几個彈指功夫,跟隨盧緒一道主動向騎兵發起逆襲的幽州老卒和親兵們,便被屠戮殆盡。其中有一大半兒,是在半途中又驚慌失措地轉身逃走,卻被騎兵從背後追上砍倒。屍體轉眼間就被馬蹄踩成了一團團紅色的軟泥。

“啊——”失去了陣形加成,又親眼目睹了盧緒等悍卒慘死的幽州兵,一個個魂飛膽喪。大叫一聲,以比先前還快了兩倍的速度,撒腿逃走。有些膽子稍大些的潰卒,原本已經開始停下腳步回頭觀望,發現臨時組成的方陣被對手摧枯拉朽般沖垮,也嚇得發出一聲慘叫,丟下兵器,狼奔豕突。

“整隊,整隊,拉住坐騎!”楊光義對追殺潰兵提不起任何興趣,貼着山路的邊緣,用力拉緊戰馬的繮繩。

三百七十餘名騎兵,緩緩在他身邊聚攏。以令人眼花繚亂的嫺熟動作,重新將隊伍整理成四列縱隊。趁着這個機會,楊光義迅速掃視敵軍,隨即,將騎槍指向了偃月陣右翼的後半段,“右旋,不要貼得太緊。撒他們的羊!”

“右旋,撒他們的羊!”

“右旋,撒他們的羊!”

“撒羊嘞……”

衆騎兵大聲重複,同時輕輕磕打馬鐙。整個騎兵陣列,像巨蟒般沉重地翻了個身。驅趕着倉惶逃命的幽州潰兵,朝着偃月陣的右翼後半段倒卷而去。

遇到不肯繼續逃命的幽州潰兵,揮手就是一刀。對那些瘋狂逃竄者,則刻意保持住半個馬身的距離。令對方既沒機會掉頭反咬,又不敢停下來主動請降。

那些失去了思考能力的幽州潰卒,哪裡知道楊光義是在故意利用他們?被虎翼營的騎兵們驅趕着,成羣結隊朝着同一方向倒卷。很快,就將另外一個營頭的幽州軍也卷得站立不穩,如烈日的積雪般,迅速消融。

“擂鼓,擂鼓,叫令狐楚帶着刀盾兵和長槍手,攻擊敵軍後背。弓箭手,弓箭手速速返回中軍,敢衝擊本陣者,無差別射殺!”偃月陣的陣眼處,韓匡美氣得七竅生煙,親自揮舞着令旗,傳達最新作戰部署。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瘋狂地鼓聲,再度響起。先前迎擊澤潞騎兵卻被楊光義“涼”在了兩個月牙之間的那夥刀盾兵和長槍手,瘋狂邁動雙腿,撲向了騎兵的側後。他們人多,他們跑得不比戰馬慢多少,他們必須在自家右翼徹底崩潰之前牽制住澤潞騎兵,爲自家主帥爭取到調整戰術之機。

然而,沒等他們迂迴到位,虎翼軍副都指揮使李京,已經帶着兩個營的步卒趕到。毫不猶豫地舉起鋼刀,朝着這羣幽州將士後腦勺便剁。

“啊——”

“娘,娘咧——”

“啊,我跟你們拼了——!”

衆幽州刀盾兵和長槍手不得不轉身自救,與人數比自己這邊多了一倍的虎翼軍步卒以命相搏。站在陣眼處觀戰的韓匡美大驚,趕緊用鼙鼓聲,招呼偃月陣左翼的將士變換陣形,儘快爲右翼提供支援。就在此刻,又是兩個營的虎翼軍壯士急衝而至,一個營吶喊着撲向偃月陣右翼,成爲壓垮右翼的最後一根稻草。另外一個營撲向偃月陣左翼,讓左翼的幽州將士倉皇招架,無法再對韓匡美的指揮做及時響應。

得到自家兄弟支援的澤潞騎兵,瞬間如虎添翼。將越來越多的幽州潰卒,聚攏起來,驅趕着朝偃月陣的底部發起一輪輪衝擊。韓匡美被逼得手忙腳亂,不得不命令心腹愛將李忠,帶着自己的親兵營前去攔阻。而面對着潮水般涌過來的潰卒,最精銳的親兵營也毫無辦法,很快就被衝得立足不穩,一步接一步朝着帥旗敗退。

“弓箭手,弓箭手,朝着右側四十步,三輪齊射!”眼看着中軍岌岌可危,韓匡美把心一橫,果斷下達了一個惡毒無比的命令。

剛剛跑回中軍位置的弓箭手們,迅速轉身,朝着預定方向拋出一排排鵰翎。正在與自家親兵糾纏的幽州潰卒們,紛紛中箭倒地。剎那間,血流成河。

“繞路,繞路,敢衝擊本陣者,殺無赦!”

“繞路,繞路,敢衝擊本陣者,殺無赦!”

“繞路……”

趁着潰兵本被羽箭射懵的機會,前來封堵缺口的韓氏親兵,齊齊扯開嗓子高喊。先前如綿羊般被驅趕着的幽州潰兵,立刻發現自家正前方是死路一條。慘叫着做出調整,冒着被身後騎兵追上砍死的危險,側着身子逃下了山坡。

“射,繼續射,右側四十步,不管有人沒人,把你們的羽箭全都射出去!”韓匡美一擊得手,立刻決定再接再厲。

更多的幽州兵卒彎弓搭箭,與倉促返回中軍的弓箭手們一道,朝指定方位進行覆蓋射擊。不管那裡跑動的是自己人還是敵人,也不管沖天而起的慘叫聲是多麼的刺耳。

“左翼,分兵,留下一個營阻擋敵軍,其餘人向帥旗靠攏!”趁着自家潰卒和對方騎兵,都被羽箭隔離在四十步之外的功夫,韓匡美深吸一口氣,快速收縮防線。“重新列陣,列圓陣。所有人,把兵器給我拿起來。是生是死,在此一戰!”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略帶蒼涼的鼙鼓聲,將他的最新命令,傳達到所有尚未被嚇破膽子的幽州人耳朵裡。

偃月陣的左翼迅速一分爲二,一部分留在原地拼死阻攔對手,另外一部分,則迅速朝韓匡美的帥旗下收縮。期間不少兵卒脫離隊伍,逃入雪野。但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與自家主帥同生共死。

“敵軍,敵軍主將也殺過來了!”有謀士啞着嗓子,低聲向韓匡美示警。

畫着飛虎的認旗,已經出現在所有人的視線之內。至少還有兩千名敵方的生力軍,即將投入戰鬥。而幽州軍這邊,還有力氣和勇氣繼續舉刀的將士,已經不足一千五百。此戰的勝負,幾乎已經無法逆轉。

除非,除非韓匡美是楚霸王轉世,或者,或者他還留着什麼最後的殺招。

“我知道,我先前就看到了。”韓匡美沒有殺招,也沒有萬夫不當之勇。他所擁有的,只是滿臉的蒼涼。“老夫戎馬二十餘年,總不能在關鍵時刻丟下弟兄們獨自去逃命。傳令給後軍,還有力氣作戰的,請跟老夫放手一搏。沒有力氣的,自行決定是戰是降,老夫,老夫不怪他們,不怪任何人!”

話音落下,帥旗周圍,頓時響起了一片悲呼之聲:

“大帥——!”

“大帥——!”

“叔父,叔父何出此言。咱們今天大不了一起戰死在這兒!”

“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

所有謀士武將,包括已經燒得走不動路的耶律赤犬,韓德馨兩兄弟在內,都紅了眼睛,發誓要與韓匡美共同進退。

這種悲涼的氣氛,迅速感染了很多兵卒。原本被保護在偃月之後的傷患們,也有不少人掙扎着走向帥旗,準備用自己的性命捍衛幽州軍的榮譽。

一個全新的圓陣,以極快的速度出現于山路中央,陣眼處,韓匡美深吸一口氣,高舉寶刀:“我乃大遼國羽林大將軍,南樞密院副使韓匡美,對面的敵將何人?可敢跟我正面一戰?!”

“我乃大遼國羽林大將軍,南樞密院副使韓匡美,對面的敵將,可敢跟我正面一戰!”

“我乃大遼國羽林大將軍,南樞密院副使韓匡美,對面的敵將,可敢跟我正面一戰!”

“我乃大遼國羽林大將軍,南樞密院副使……”

帥旗下,橫下心來一死的幽州殘兵們,扯開嗓子,將挑釁的話語一遍遍重複。

沙場交鋒,當然不會由武將單挑來決定勝負。但這樣做,至少能最大程度地鼓舞自家士氣。同時,還能干擾對手的心神,令對手判斷不出自己這邊的虛實,從而放緩進攻的節奏。

果然,聽到幽州軍的吶喊聲,韓重贇與楊光義等人,都不約而同地愣了愣,臉上迅速浮現了一團疑雲。

事物反常必爲妖,如果幽州軍的主帥,的確是成名多年的韓匡美,他怎麼可能如此幼稚,居然提出了雙方主帥面對面單挑的要求?然而,如果虎翼營這邊不做迴應,未免顯得怕了這個老賊。縱使最後大獲全勝,也總是差了一絲味道。

“繼續喊,刺激對手心神!”沒想到歪打正着,韓匡美喜出望外,立刻吩咐麾下弟兄再接再厲。

對方几個主要將領個個都本事了得,常思麾下的虎翼軍也的確名不虛傳。然而,對方這支人馬畢竟太年青了,從上到下,都沒有太多耍弄陰謀詭計的經驗。若是能抓住這個弱點不放,韓匡美甚至隱隱感覺到一絲希望。力挽天河的希望!

“姓韓的,休得張狂,你家趙爺爺來了!有種,就滾出來一戰!”沒等他把好夢做夠,半空中,忽然響起了一聲霹靂。

緊跟着,在另外一條岔路口,有支人馬驅趕着先前逃走的潰兵呼嘯而至。正整個隊伍的正前方,一名方臉將軍手舉包銅大棍,“姓韓的,趙匡胤在此,有種出來一戰!”

“姓韓的,趙匡胤在此,有種出來一戰!”

“姓韓的,趙匡胤在此,有種出來一戰!”

“姓韓的,趙匡胤在此,有種……”

趙匡胤身邊的弟兄,也效仿幽州殘兵故技,扯開嗓子,將挑戰的話語一遍遍重複。不爲別的,只爲告訴幽州軍,他們已經陷入了包圍之中,插翅難飛!

“……有種出來一戰!”“……一戰!”“……一戰”

羣山之間,驕傲的聲音來回激盪。

“是你?”韓匡美的臉色迅速變得蒼白如雪,不僅僅爲了身前身後的敵軍,還因爲那個手持包銅大棍的少年。

他的哥哥韓匡嗣無數次跟他提起過此子。

整個韓氏家族,時時刻刻,都在收集着有關此子的任何消息。

此子,曾經護送着他的侄女韓晶,一路從汴梁趕到薊縣。

此子,曾經與他的侄女韓晶相約白頭。

此子,曾經在大河之上,當着所有人發下重誓,今生必滅韓氏滿門。

此子……

“晶娘,我來了,我來殺你父親和叔叔來了!”遲遲得不到韓匡美的迴應,趙匡胤仰頭吸了下鼻子,吸去差一點淌出眼眶的淚水。

今天的陽光很亮,風也溫柔,四下裡刀光閃爍,正如當初他和她相遇的時候。

第四卷《兵車行》卷終

第六章 綢繆 (六)第五章 迷離 (六)第六章 紅妝 (二)第三章 父子(九)第六章 綢繆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五章 黃雀 (二)第三章 衆生 (七)第五章 迷離 (七)第二章 風雲 (二)第七章 塵緣 (九)第二章 蓬篙 (三)第二章 風雲 (七)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三章 耕耘 (三)第六章 帝王 (六)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六章 帝王 (四)第八章 雄關 (六)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八章 崢嶸 (二)第十章 奪帥 (二)第四章 虎雛 (二)第四章 耕耘 (六)第九章 暗流 (四)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七章 國難 (一)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十章 宏圖 (七)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一章 初見 (五)第一章 新春 (六)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收穫 (七)第七章 治河 (十)第九章 奪帥 (四)第七章 國難 (三)第九章 暗流 (二)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二章 謀殺 (六)第一章 新春 (二)第六章 紅妝 (四)第四章 撲朔 (二)第四章 虎狼 (二)第四章 虎雛 (九)第六章 君王 (四)第九章 長纓 (七)第九章 長纓 (八)第四章 耕耘 (四)第六章 綢繆 (二)第四章 虎雛 (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五章 黃雀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九章 暗流 (八)第五章 迷離 (二)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歸來(一)第六章 帝王 (三)第七章 塵緣 (三)第六章 紅妝 (七)第三章 抉擇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四章 歸來 (四)第五章 短歌 (五)第一章 磨劍 (三)第一章 問道 (六)第八章 烏鵲 (六)第十章 餘韻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七章 勁草 (五)第二章 謀殺 (七)第九章 長纓 (九)第二章 霜刃 (五)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八章 三生 (六)第三章 衆生 (四)第八章 雄關第三章 衆生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三章 父子 (二)第二章 蓬篙 (四)第八章 雄關 (五)第六章 君王 (七)第三章 耕耘 (一)第八章 烏鵲 (三)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七章 治河 (六)第九章 萍末 (七)第三章 收穫 (八)第七章 塵緣 (七)第二章 霜刃 (二)第五章 短歌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二章 風雲 (九)第五章 迷離 (五)
第六章 綢繆 (六)第五章 迷離 (六)第六章 紅妝 (二)第三章 父子(九)第六章 綢繆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五章 黃雀 (二)第三章 衆生 (七)第五章 迷離 (七)第二章 風雲 (二)第七章 塵緣 (九)第二章 蓬篙 (三)第二章 風雲 (七)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三章 耕耘 (三)第六章 帝王 (六)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六章 帝王 (四)第八章 雄關 (六)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八章 崢嶸 (二)第十章 奪帥 (二)第四章 虎雛 (二)第四章 耕耘 (六)第九章 暗流 (四)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七章 國難 (一)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十章 宏圖 (七)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一章 初見 (五)第一章 新春 (六)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收穫 (七)第七章 治河 (十)第九章 奪帥 (四)第七章 國難 (三)第九章 暗流 (二)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二章 謀殺 (六)第一章 新春 (二)第六章 紅妝 (四)第四章 撲朔 (二)第四章 虎狼 (二)第四章 虎雛 (九)第六章 君王 (四)第九章 長纓 (七)第九章 長纓 (八)第四章 耕耘 (四)第六章 綢繆 (二)第四章 虎雛 (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五章 黃雀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九章 暗流 (八)第五章 迷離 (二)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歸來(一)第六章 帝王 (三)第七章 塵緣 (三)第六章 紅妝 (七)第三章 抉擇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四章 歸來 (四)第五章 短歌 (五)第一章 磨劍 (三)第一章 問道 (六)第八章 烏鵲 (六)第十章 餘韻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七章 勁草 (五)第二章 謀殺 (七)第九章 長纓 (九)第二章 霜刃 (五)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八章 三生 (六)第三章 衆生 (四)第八章 雄關第三章 衆生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三章 父子 (二)第二章 蓬篙 (四)第八章 雄關 (五)第六章 君王 (七)第三章 耕耘 (一)第八章 烏鵲 (三)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七章 治河 (六)第九章 萍末 (七)第三章 收穫 (八)第七章 塵緣 (七)第二章 霜刃 (二)第五章 短歌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二章 風雲 (九)第五章 迷離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