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勁草 (五)

風,夾着雪沫子,將天地間攪成白茫茫一片。

蒼狼營頂風冒雪,蹣跚向前,繡着巨大狼頭的認旗被凍僵在旗杆上,硬得宛若木雕。黑豹、棕熊和白馬營位於蒼狼營側後,彼此間隔着三十步的距離,以同樣的速度緩緩挪動。四個營頭的幽州精銳,戰輔兵總人數加在一起已經超過兩千。但是在純白色的冰天雪地裡,卻像一羣正在搬家的黑螞蟻,渺小而又可憐。

受契丹習俗的影響,完全由漢人組成的幽州軍,也紛紛在認旗上繡了野獸圖案,來標記彼此之間的差別。這樣做,最開始給人感覺有些不倫不類,但時間久了,反而能發現其方便。畢竟對於大字不識的廝殺漢來說,識別哪個是蒼狼哪個是白馬,遠比識別主將的名字和自家隊伍的番號簡單。行軍和作戰時只要擡起頭掃上一眼,就能根據旗幟上的圖案知道自己該去哪兒,而不是像過去一樣跟着人流沒頭沒腦的亂跑。(注1)

蒼狼、黑豹、棕熊、白馬,再加上一個前些日子被別人奪走的黃犬,便組成了一個獨立作戰單位,軍。軍中設有專職的斥候,鼓號手、傳令兵和督戰隊,還設有明法、司倉、考功等文職參軍。若是一軍主將的家底兒和實力較強,甚至還可以攜帶個人私聘謀士若干。隨時隨地,給主將提供建議,料敵機先。

通常情況下,出動一個軍的兵力,已經足夠拿下一個防禦設施齊備,糧草充足的縣城。而這次,卻只爲了去蕩平一夥結寨自保的鄉勇,着實是有些牛刀殺雞。但是,四面認旗下的每一個人,此時此刻,卻都是一臉鄭重,全神戒備。誰也不敢對周圍的風吹草動掉以輕心。

黃犬營和另外一個營頭的契丹勇士,前幾天剛剛因爲輕敵大意,而落了個全軍覆沒的下場。血淋淋的例子,已經足夠證明,對手並非一夥普通的鄉勇。而老天爺明顯是在拉偏架,從蒼狼軍剛剛出發那一刻起,風雪就一刻沒停。並且羊毛狀的雪片從今天起,還變成了高粱狀的雪粒子,打得拉輜重的牲口悲鳴不已,打在人的臉上,手上,也是火辣辣地疼。

“擂鼓,以壯我軍士氣!”蒼狼軍的主將,都指揮使馬延煦擡手拍去頭盔上的冰渣兒,扯開嗓子大聲吩咐。

他是四支隊伍中,精氣神兒最充足的人。哪怕是你逆風而行,大部分時間裡,腰桿都挺得筆直。已經起了凍瘡的臉上,看不到半點兒畏縮情緒。相反,一抹妖異的紅潤,卻始終在兩頰處盤旋不散。彷彿兩團正在燃燒着的火焰,與眼睛裡時不時射出來的精光交相輝映。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激越且節奏感十足的鼙鼓聲響了起來,令疲憊不堪的將士們,頓時精神一陣。沾滿冰雪的兩腿努力邁動,張大的嘴巴里,白煙滾滾。墜在四支隊伍末尾的輔兵,則用力拉緊馱馬的繮繩,催促牲口加速前進。揹着成捆刀矛和羽箭的馱馬,嘴角流血,四肢顫抖,眼睛裡大顆大顆滾出的淚水,瞬間落地成冰。

“瘋子,拿別人的性命給自己鋪路的瘋子!純的,如假包換!”在一匹看起來相對結實的馱馬背上,渾身上下包裹得如同羊毛卷子一般的耶律赤犬,嘟嘟囔囔小聲咒罵。

“可不是麼,自己想死就去,何必非得拉上別人?”和他一樣義憤填膺者,還有黃犬營指揮使韓德馨。耳朵上的凍瘡已經呈黑灰色,一刻不停地往外滲膿水。

這對難兄難弟,如今是整個隊伍裡頭最爲尷尬的存在。身爲小將軍和指揮使,手下卻沒有一兵一卒。所承擔的任務是給大軍指路,而在整個行軍途中,都指揮使馮延煦都沒把羊皮輿圖拿出來給他們哥倆兒看上一眼。並且還將二人的位置,從隊伍的最前頭,不由分說地給挪到了最末尾,美其名曰:保護。事實上,卻是跟大隊人馬隔離開來,免得他們兩個的狼狽模樣影響到軍心。

所以耶律赤犬和韓德馨哥倆,嘴裡當然不會說馮延煦的任何好話。一路上只要稍有力氣,就要嘟嘟囔囔地詆譭一番。負責掌管輜重和馱馬的兵卒們,都知道這二位爺背後的靠山硬,所以也不敢制止。只能儘量躲遠一些,用羊毛塞住耳朵,以免聽到什麼不該聽的東西,稀裡糊塗就遭受了池魚之殃。

而那耶律赤犬和韓德馨哥倆兒,原本也不在乎有沒有聽衆。只管通過詆譭數落別人的方式,發泄心中的恐慌,“還他孃的立軍令狀,就以爲蕭拔剌真的不敢殺他麼?”

“可不是麼,天時地利人和樣樣不佔,怎麼可能就打得贏!”

“明知道沒有必勝的把握,爲了撈功勞就什麼都不要了!”

“自己不要命也罷,非拉上咱們!還說什麼給咱們哥倆兒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呸,老子想立功,用得着他來施捨!呸!噗!”

濃痰落在雪裡,瞬間被凍成了冰球。

耶律赤犬與韓德馨哥倆喘着粗氣,四目對視,都在彼此眼睛裡看到了無法掩飾的惶恐。

輕敵大意?先前哥倆之所以被打得全軍覆沒,的確有輕敵大意的問題存在。但那絕對不是最主要原因。李家寨的鄉勇,無論從裝備、訓練程度,還是從體力、士氣、作戰經驗等方面,都絲毫不亞於遠道而來的幽州軍。甚至比起某些契丹正軍來,也是隻強不弱!

唯一短處,就是他們人數有限,滿打滿算也就是七百來號。但這七百來號,卻全都是正經八本兒的戰兵,輔兵和雜兵一個不包。而自家此番出動的四個營頭裡,即便最精銳的蒼狼營,輔兵和雜兵也佔了三成以上。兩千人去掉四成輔兵和雜兵,真正的戰兵,就只剩一千兩百上下,並沒比對方多出多少。

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人數不到對方的兩倍,還遠來疲敝。只要李家寨鄉勇死守不出,蒼狼軍作爲進攻一方,怎麼可能佔到任何便宜?

“二位,還是多少留些口德吧!馮都指揮使對你們哥倆,沒有任何惡意。更何況他之所以如此急於立功,也是爲了所有在遼國的漢人!”忽然間,有一個聲音硬從側後方插了過來,切斷了兄弟兩個紛亂的思緒。

“滾一邊去,老子纔不稀罕……”耶律赤犬和韓德馨齊齊回頭斥罵,侮辱的話說了一半兒,卻又齊齊“凍”在了嗓子眼裡。

對方錦衣貂裘,面如白玉。一看,就知道身後的家世頗爲顯赫。而更令人耶律赤犬兄弟兩個不安的是,此人那兩隻烏黑的眼睛。深邃得竟如同千年古井一般,與自己的目光一接觸,就立刻把自己心裡的真實想法,全都給吸了出來,根本沒有力氣再做任何掩飾。

注1:認旗,”又做隊旗,古代軍旗的一種。元代胡三省的解釋爲,“凡行軍,主將各有旗以爲表識,今謂之‘認旗’。《通典》上面的相關內容是:認旗遠看難辨,即每營各別畫禽獸自爲標記。

第六章 疾風 (二)第四章 虎狼 (七)第三章 耕耘 (二)第六章 紅妝(一)第五章 短歌 (八)第五章 迷離 (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八章 雄關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三章 抉擇 (一)第四章 答案 (七)第六章 紅妝 (四)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三章 衆生 (三)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八章 三生 (三)第十章 宏圖 (二)第八章 烏鵲 (六)第四章 撲朔 (七)第一章 新春 (五)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六章 疾風 (三)第二章 風雲 (三)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九章 長纓 (一)第十章 易鼎 (二)第十章 宏圖 (四)第四章 虎雛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七章 治河 (七)第十章 宏圖 (九)第一章 新春 (四)第六章 帝王 (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六章 綢繆 (九)第三章 抉擇 (八)第四章 虎狼 (七)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六章 綢繆 (一)第五章 黃雀 (二)第二章 風雲 (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十章 易鼎 (二)第六章 破繭 (十)第三章 父子(九)第六章 帝王 (五)第九章 萍末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引子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五章 逝水 (六)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七章 仕途 (五)第七章 鹿鳴 (三)第三章 收穫 (六)第九章 萍末 (十)第十章 宏圖 (六)第五章 逝水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七章 國難 (七)第六章 綢繆 (二)第七章 塵緣 (七)第四章 撲朔 (五)第三章 收穫 (一)第四章 饕餮 (七)第四章 答案 (五)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二章 蓬篙 (九)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三章 颶風 (三)第五章 求索 (一)第六章 破繭 (一)第八章 崢嶸 (三)第八章 烏鵲 (八)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三章 父子 (二)第四章 虎雛 (三)第二章 霜刃 (六)第十章 狂風 (二)第一章 新春 (五)第二章 風雲 (三)第四章 虎狼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四章 撲朔 (二)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七章 仕途 (二)第五章 逝水 (五)第六章 綢繆 (六)第一章 問道 (三)第八章 烏鵲 (七)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三章 抉擇 (九)
第六章 疾風 (二)第四章 虎狼 (七)第三章 耕耘 (二)第六章 紅妝(一)第五章 短歌 (八)第五章 迷離 (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八章 雄關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三章 抉擇 (一)第四章 答案 (七)第六章 紅妝 (四)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三章 衆生 (三)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八章 三生 (三)第十章 宏圖 (二)第八章 烏鵲 (六)第四章 撲朔 (七)第一章 新春 (五)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六章 疾風 (三)第二章 風雲 (三)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九章 長纓 (一)第十章 易鼎 (二)第十章 宏圖 (四)第四章 虎雛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七章 治河 (七)第十章 宏圖 (九)第一章 新春 (四)第六章 帝王 (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六章 綢繆 (九)第三章 抉擇 (八)第四章 虎狼 (七)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六章 綢繆 (一)第五章 黃雀 (二)第二章 風雲 (三)第二章 霜刃 (七)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十章 易鼎 (二)第六章 破繭 (十)第三章 父子(九)第六章 帝王 (五)第九章 萍末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引子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五章 逝水 (六)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七章 仕途 (五)第七章 鹿鳴 (三)第三章 收穫 (六)第九章 萍末 (十)第十章 宏圖 (六)第五章 逝水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七章 國難 (七)第六章 綢繆 (二)第七章 塵緣 (七)第四章 撲朔 (五)第三章 收穫 (一)第四章 饕餮 (七)第四章 答案 (五)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二章 蓬篙 (九)第四章 虎狼 (六)第三章 颶風 (三)第五章 求索 (一)第六章 破繭 (一)第八章 崢嶸 (三)第八章 烏鵲 (八)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三章 父子 (二)第四章 虎雛 (三)第二章 霜刃 (六)第十章 狂風 (二)第一章 新春 (五)第二章 風雲 (三)第四章 虎狼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四章 撲朔 (二)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七章 仕途 (二)第五章 逝水 (五)第六章 綢繆 (六)第一章 問道 (三)第八章 烏鵲 (七)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三章 抉擇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