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抉擇 (二)

“謝大人!”

“大人如此厚賜,真是她三輩子修來的福氣!”

“……”

衆親兵七嘴八舌地替別人道着謝,擡起昏迷不醒的女子,快步離去。誰也不認爲,符彥卿因爲女子“不經打”就將其逐出家門的舉動,有什麼殘忍或者不妥。

像符家這種手握重兵的一方諸侯,在自家地盤上就是土皇帝。生殺予奪,皆可隨性而爲,任何律法都約束不到。更何況符彥卿還非常“大度”地賜給了那女子五貫銅錢,而不是掉過頭來讓他的父親和兄弟償還聘禮。

須臾,有僕婦帶着婢女趕來,將門口和臺階上的血跡用抹布擦淨。然後又非常體貼地在屋子裡頭點了一籠安神香,低着頭小步退下。不多時,淡雅的香味便將屋子裡的血腥味道驅逐殆盡,令符彥卿眼睛裡頭的紅色也慢慢褪去,慢慢恢復了正常。(注1)

“老子這是怎麼了?”他將雙手攤開在自己眼前,皺着眉頭自問。手掌很寬,指骨粗大而結實,這是一雙武將的手,可以同時握住刀柄和金印。

武力和權力,自打接替哥哥成爲家主以來,符彥卿就從沒失去過。這麼多年山河不停變色,朝廷不停輪替,可符家永遠是符家,在他的全力經營下,非但沒有半點兒損失,並且越來越興旺強大。

但是眼前,朝廷和家,界限忽然變得不那麼分明起來。有一個機會忽然從天而將,只要他伸出手去接住,也許無需花費任何代價,符家就可以化家爲國。他符彥卿,就不再是符家的家主,一地諸侯,而是整個中原的主人!

只要他伸伸手,隨便伸伸手!豎起問鼎逐鹿的大旗,派出少量兵馬劍指汴梁!他甚至不用派任何兵馬,只要登高一呼。李守貞、侯益、趙匡贊等人必會爭相響應。正在與杜重威和趙延年等人僵持不下的劉知遠腹背受敵,崩潰在所難免。然後符家再推出一個前朝皇帝的直系血親爲傀儡,或者直接揮師西進……

誘惑是如此甘美,令符彥卿連日來只要一閉上眼睛,就能看見自己高坐於龍椅上,接受天下豪傑大禮參拜的模樣。然後他可以內修文治,外煉強兵,南下掃蕩淮揚湖廣,北上收復……

北上還是算了吧!劉知遠若是兵敗鄴都,趙延壽和杜重威等人必然會藉助契丹人的力量大舉南下。自己能取得的最好結果,就是徹底放棄太行山以東,澶州以北,與遼國從此以黃河爲界,約爲兄弟之邦。那樣的話,自己跟石敬瑭又有什麼分別?

歷史上,引外族爲強援,取得天下,然後還能被後世稱頌的豪傑並不是沒有。當年的唐高祖李淵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雖然他向長安進發之時,也曾求肯突厥人的大力支持。立國之後的頭幾年,依舊沒少向突厥人送上孝敬。可李淵卻有一個六親不認的好兒子李世民。即位後沒多久,就將突厥打得一潰千里,徹底洗刷了父輩之恥。

想當年,石敬瑭賣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心裡頭未必不是想效仿當年大唐高祖李淵。然而石敬瑭自己的本事,與李淵相差了卻不是一點半點。至於石敬瑭的繼任者石重貴,如果能及得上唐太宗李世民一根腳指頭,也不至於落了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憑心而論,符彥卿認爲自己的本領和人望都未必亞於石敬瑭,但自己的大兒子,唉,能比上石重貴一半的本事,就已經老天爺開恩了!

同樣是連日來,只要想到自己的長子符昭序,符彥卿心中的豪情壯志,就瞬間化作一灘冰水。“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昔日劉禹錫在蜀先主廟前的一首詩,不知道戳中了多少英雄豪傑的痛處。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你再有本事,再壯志凌雲有什麼用?正所謂人到七十古來稀,自己今年已經五十開外,無論精神體力都日漸衰退。即便能當了上皇帝,又能治理國家幾年?而一旦自己西去之後,兒子昭序像石重貴一樣守不住祖業。符家想要再後退一步,如現在一樣做個地方諸侯,恐怕也毫無可能了!!(注2)

是冒險將符家帶上權力的巔峰,不管死後兒孫們如何妻離子散,身首異處?還是繼續奉行當前的策略,永遠做一個地方諸侯,將富貴榮華傳承三世、五世乃至十世,百世?比起遠在鄴都的戰局,這纔是最令符彥卿心煩意亂的事情。

對於那場戰役,他是旁觀者,自然能看得清清楚楚。而在是否“化家爲國”這件事情上,他卻是當局者,舉手投足都覺得沉重萬分。

“啪!”桌子上的香燭又爆出了一個巨大的燭花,火星四濺。符彥卿的絲綢罩袍在大腿根處被火星燒出了一個洞,肌肉猛地一顫,有股劇烈的疼痛直衝頂門。

“嗯——!”他忍不住低聲沉吟,同時本能地用手握住刀柄。受到了傷害就要奮起反擊,這是他的爲人處事原則。可是,目光所及範圍內,卻沒有半個人影。此刻他即便把刀抽出來,也只能砍翻蠟燭,非但發泄不掉心中再度越涌越烈的煩躁,而且會暴露出此刻他靈魂與骨頭裡的孱弱和迷茫。

此乃亂世,作爲家主之人不能展露出半點孱弱。否則,必然會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咬着牙將橫刀插回鞘裡,他將罩袍掖了掖,擋住大腿根兒處被燒出來的破洞。然後抓起僕婦們留下的剪子,狠狠將燭芯一分爲二。(注3)

失去了半截燭芯的蠟燭,忽然一暗,旋即變得愈發明亮。他被燭光印在牆上的影子也瞬間矮去了半截,旋即一跳老高。

自家大兒子符昭序的能力,守住符家目前的基業,已經非常勉強。做了國君,即便不是石重貴第二,也是第二個李從珂。這年頭,諸侯對國君可沒多少忠心可言,只要朝廷稍顯頹勢,諸侯便會立刻起兵奔赴汴梁,弒君如同各雞。親眼目睹過後唐與後晉的滅亡,符彥卿對諸多同行們的品行,不報任何指望。

若是廢了昭序,換老二昭信……,猛然間,有個充滿希望的想法,跳入了他的心頭。他的二兒子符昭信,可是比老大強出太多。可老二昭信身子骨又向來孱弱,明顯不是一個長壽的相。皇家的廢立,也不像普通百姓家的家主易位那麼簡單,被廢者要麼幽禁終生,要麼死路一條。親手將老大送上絕路,然後再眼睜睜地看着老二壽盡而夭,即便坐擁江山萬里,他符彥卿餘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到了此時,他就忍不住抱怨起老天爺不長眼睛來。如果女兒也可以繼承皇位的話,他的長女符嬀,倒是遠超兩個成年兒子的最佳人選。他符家所建立的大秦,必將超越大唐大漢……

“嘭——!”正苦笑着胡思亂想之際,門忽然被人從外邊推開。剛剛還在他心裡被廢了一次的長子符昭序,手裡抓着一份黃色的綾羅,興沖沖地闖了進來,“阿爺,阿爺,北邊,北邊又有欽差來了。要,要封您做中原之主!”

“什麼?”符彥卿眉頭猛地一皺,兩眼中間寒光四射,“什麼時候來的?你怎麼不向爲父稟告,就私自去見他?”

“剛,剛到!”符昭序興奮得難以自抑,根本注意到自家老父的反應。揮了回手中的黃色綾羅,繼續大聲補充,“二弟,二弟說您今天心情不好,早早就睡下了。把欽差大人給擋了駕。虧得,虧得我正好路過驛館,見到二弟親自安排他們住宿,就順口問清楚了情況。”

順口一問,肯定是瞎話。自家大兒子對被勒令交出衙內親軍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所以故意給老二找茬,然後跑來告黑狀。對此,符彥卿不用琢磨,也能瞭解得清清楚楚。然而,他生氣的卻不是兩個兒子之間的明爭暗鬥,而是符昭序現在的態度,好像撿了天大的便宜般,恨不得立刻擺開香案,對着北方頂禮膜拜。

“以後你儘管讀書習武,不要再管家裡其他的事情!”強壓住心中失望,符彥卿將頭再度轉向牆壁上的戰場形勢圖,沉聲吩咐。

“可,可大遼要封,封您做皇帝啊!”符昭序這才察覺到父親的態度與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樣,愣了愣,喃喃地補充。“他們說,他們說趙延壽與杜重威人望都不足與您比肩,李守貞和侯益等人實力又太孱弱。此時此刻,只有您最適合站出來收拾殘局,與大遼共治天下!”

這是新任皇帝耶律阮命人寫在聖旨裡頭的原話,深得符昭序本人的認同。非但如此,最近一段時間裡,符家的那些文職幕僚們,也公開說過類似的話語。大遼燕王趙延壽屢屢引契丹兵攻打中原,鄴都留守杜重威曾經在滹沱河畔屈膝投敵,兩人的名聲在中原各地都臭不可聞。李守貞、侯益等輩崛起時間又太短,無論威望和實力,都不能跟符彥卿相比。所以,一旦劉知遠敗亡,符彥卿將是取而代之的不二人選,誰也無法質疑。

然而,此時此刻,符昭序說得越明白,符彥卿心中越是絕望。轉過身,一把從他手裡奪過來自遼國的聖旨,直接遞到了燭火之上。

“呼……”金黃色的絲綢立刻被點燃,明亮的火焰瞬間跳起數尺高。符昭序本能地上前搶救,卻被自家父親一腳踢出老遠。“滾,滾回自己院子裡,閉門思過,禁足半年。半年之內,敢再出門,老夫,老夫就將你從族譜中除名!”

說着話,他抽出橫刀,將“聖旨”挑在半空中,親眼看着此物燒成一堆灰燼。然後,纔對衝到屋門口,不知所措的親兵們吩咐,“將他押回自己的院子,禁足,沒老夫的命令,誰也不準放他出來。速去,速去。”

“這……,是!”親兵們猶豫着答應,上前攙扶起已經嚇傻了的符昭序,低聲勸告,“走吧,世子。國公爺正在火頭上,您,您有什麼委屈,不妨……”

“爾等休要濫做好人,老夫這次,無論他搬出誰來說情,老夫也絕不會再寬恕他!”符彥卿耳朵敏銳,追上前,大聲補充,“否則,爾等早晚會死無葬身之地!”

“大人息怒,大人息怒!”親兵們的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趕緊攙扶着符昭序,快步逃遠。

符彥卿恨得牙根兒都癢癢,如困獸般在燭光下兜了幾個圈子。終於把心一橫,又追出門外,大聲道:“來人,把那幾個傳旨的契丹欽差,連同他們的隨從,全給我拖到城外去活埋了!一個都不要漏網!”

“啊!”符昭序還磨蹭着沒有走遠,驚叫一聲轉過身,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父親大人今天到底是怎麼了,莫非他得了失心瘋不成?人家大遼國分明是一番好心,他不肯領情,直接拒絕也就是了,又何必殺人滅口?!

“速去執行!”符彥卿不耐煩地揮了下手,衝着親兵們吩咐。隨即,又追了幾步,雙手搬住自己大兒子肩膀,搖着頭道:“以後家裡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老老實實讀書練武,爲父保你一生富貴便是。你二弟是個寬厚人,即便哪天爲父不在了,他應該也不會對你逼迫過分!”

“阿,阿爺……”符昭序愣了好半晌,才終於意識到,對自己的處罰,不僅僅是被禁足,而是永遠被剝奪家主的繼承權。“噗通”一聲跪倒,兩行熱淚淋漓而下,“孩兒不孝,讓父親您爲難了!可,可孩兒究竟錯在哪了?孩兒,孩兒今天,不也是爲了咱們符家麼?”

“你沒那份能力,越是爲家族做得多,越是會害了全家人!”符彥卿被一聲阿爺,叫得心裡發顫,又嘆了口氣,低聲道。“具體錯在哪,爲父就不一一列舉了。你自己慢慢想,早晚都能想清楚。但是,無論能不能想明白,有一件事情,爲父現在就必須告訴你!”

“嗯!”符昭序含着淚,做洗耳恭聽狀。

“王侯將相,都可以讓人來封。唯獨皇帝不能!”符彥卿又咧了下嘴,滿臉無奈!

注1:安神香,中國古代常用香料。不是做成寺院用的香枝,而是搗成細碎狀放在特製的金屬籠子裡燒。因爲含有龍涎香等物,能起到緩解疲勞,振奮精神的作用。

注2: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出自劉禹錫的《蜀先主廟》。全篇以頭兩句“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和五六句,“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流傳最廣。

注3:燭花。古代蠟燭芯用的不是棉線,蠟也不是石蠟,所以燃燒照明時,燭芯會結出疙瘩。久而不剪,便會爆燃一下。

第六章 破繭 (五)第五章 迷離 (八)第四章 歸來 (八)第九章 長纓 (九)第九章 萍末 (六)第四章 撲朔 (六)第三章 收穫 (三)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一章 傳說(五)第六章 紅妝 (五)第四章 歸來 (六)第七章 國難 (六)第三章 父子 (五)第三章 颶風 (六)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七章 治河 (七)第六章 破繭 (一)第二章 風雲 (七)第六章 破繭 (十)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九章 萍末 (七)第八章 崢嶸 (九)第三章 耕耘 (二)第六章 紅妝 (四)第二章 謀殺 (八)第二章 重逢 (二)第七章 鹿鳴 (七)第二章 霜刃 (三)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六章 君王 (六)第三章 耕耘 (一)第十章 宏圖 (三)第三章 收穫 (四)第七章 鹿鳴 (二)第六章 疾風 (四)第九章 暗流 (八)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四章 答案 (二)第八章 三生 (六)第七章 仕途 (六)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二章 款曲 (四)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一章 傳說(五)第一章 問道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一章 傳說 (四)第八章 麋鹿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四章 虎狼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一章 新春 (五)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二章 謀殺 (八)第九章 奪帥 (九)第五章 黃雀 (四)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七章 國難 (一)第九章 暗流 (二)第三章 颶風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七章 國難 (五)第八章 三生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二章 霜刃 (二)第四章 撲朔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三章 颶風 (十)第八章 烏鵲 (四)第三章 抉擇 (二)第八章 烏鵲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八章 麋鹿 (三)第八章 三生 (七)第六章 綢繆 (四)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五章 短歌 (七)第五章 求索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三章 收穫 (五)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一章 磨劍 (四)第七章 勁草 (五)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八章 崢嶸 (十)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章 易鼎 (二)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六章 君王 (八)第六章 疾風 (六)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五章 逝水 (六)
第六章 破繭 (五)第五章 迷離 (八)第四章 歸來 (八)第九章 長纓 (九)第九章 萍末 (六)第四章 撲朔 (六)第三章 收穫 (三)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一章 傳說(五)第六章 紅妝 (五)第四章 歸來 (六)第七章 國難 (六)第三章 父子 (五)第三章 颶風 (六)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七章 治河 (七)第六章 破繭 (一)第二章 風雲 (七)第六章 破繭 (十)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九章 萍末 (七)第八章 崢嶸 (九)第三章 耕耘 (二)第六章 紅妝 (四)第二章 謀殺 (八)第二章 重逢 (二)第七章 鹿鳴 (七)第二章 霜刃 (三)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六章 君王 (六)第三章 耕耘 (一)第十章 宏圖 (三)第三章 收穫 (四)第七章 鹿鳴 (二)第六章 疾風 (四)第九章 暗流 (八)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四章 答案 (二)第八章 三生 (六)第七章 仕途 (六)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二章 款曲 (四)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一章 傳說(五)第一章 問道 (六)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一章 傳說 (四)第八章 麋鹿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四章 虎狼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一章 新春 (五)第七章 國難 (四)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二章 謀殺 (八)第九章 奪帥 (九)第五章 黃雀 (四)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七章 國難 (一)第九章 暗流 (二)第三章 颶風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七章 國難 (五)第八章 三生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二章 霜刃 (二)第四章 撲朔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三章 颶風 (十)第八章 烏鵲 (四)第三章 抉擇 (二)第八章 烏鵲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八章 麋鹿 (三)第八章 三生 (七)第六章 綢繆 (四)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五章 短歌 (七)第五章 求索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三章 收穫 (五)第二章 款曲 (五)第一章 磨劍 (四)第七章 勁草 (五)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八章 崢嶸 (十)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章 易鼎 (二)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六章 君王 (八)第六章 疾風 (六)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五章 逝水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