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紅妝 (四)

見趙匡胤如此繞着彎子說話,鄭子明忍不住啞然而笑,“二哥是聽到了些風言風語吧,我纔不管那些人怎麼想呢!我鄭某人一沒貪污公孥,二沒喝兵血吃空餉,花自己的錢,關他人屁事!”

“好個一沒貪污,二沒喝兵血!”話音剛落,柴榮就忍不住用力撫掌,“這兩條說起來容易,全天下能做到的,恐怕也只有零星三五個。某些人自己屁股底下贓得可以薰死螞蟻,卻盯着三弟花自己的錢辦婚事,真是令人厭惡至極!”

他最近剛剛正式被郭威冊立爲太子,放下兵權,開始跟着王峻和馮道兩人熟悉政務。隨即,他就赫然發現,剛剛建立還不到一年的大周,居然城狐社鼠滿朝。而想把這些贓官和蛀蟲剷除,卻難比登天。要麼會冒上激起兵變的風險,要麼將令朝廷至少一到兩個部門徹底癱瘓。

而王峻和馮道兩個,對此卻好像早已經見怪不怪。自身對手下人“孝敬”來者不拒不說,還非常“好心”地勸和告他,要有帝王氣度。水至清則無魚,只有能容忍官員們一定程度上的貪污腐敗,才令對方死心塌地的效忠。而朝廷想要剷除某個官員的時候,辦法也更爲簡單。直接辦對方貪贓就行了,一抓一個準兒,根本不用再找別的錯處。

這就是老百姓也一心期待的太平盛世?這就是父親和前輩們努力了半輩子才建立的大周?這樣的大周,跟後漢,後晉,還有什麼分別。一個滿朝貪官污吏的國家,怎麼可能擔負起重整九州的重任?

對於王峻和馮道兩個人的說辭,柴榮一句也不願意相信。他心目的中的大周,絕不是另外一個後漢和後晉,更不應該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後梁!他希望在父親和自己的努力下,大周能像傳說中的漢唐一樣,有文景和貞觀氣象。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帶領十萬虎賁北上燕雲,將契丹人徹底趕回老窩,封狼居胥!

很顯然,以目前的態勢,大周不可能滿足他的心願。哪怕父親郭威將所有權柄都交給他,任他爲所欲爲,也沒有達成心願的絲毫可能。所以,他每天處理政務之時,都如坐鍼氈。也就是在自己家和趙匡胤、鄭子明兩個的府邸,才能徹底放鬆下來,一舒心中感慨!

“大哥,你,你現在已經是太子!”見大哥柴榮非但不與自己一道勸說鄭子明收斂,反而用鄭子明的廉潔來對比朝中其他大臣的貪婪,趙匡胤忍不住有些氣結,皺了皺眉,低聲補充,“常言道,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正是因爲子明的錢都來歷清白,他才愈發需要謹慎小心。否則,那些屁股底下不乾淨的傢伙,難免要覺得他壞了規矩,然後聯合起來針對他。哪怕有大哥你在背後爲他撐腰,他也早晚會有頂不住的一天!”

“那倒是!可,可爲兄我真的不願意,像父皇一樣,整天揣着明白裝糊塗!”柴榮聽得微微一愣,隨即在桌案旁坐了下去,喝了一口水,長長地嘆氣:“最近父皇讓我熟悉政務,我都快被那羣城狐社鼠給弄瘋了,現在想想,還是咱們哥三個在外邊打仗的日子逍遙快活。所有人心都往一起使,目的也只有一個,打贏!不像現在,唉,現在,有時候,我真的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幹什麼!”

“唉——”趙匡胤聽了,也跟着幽幽地嘆氣。

雖然是主動出面勸諫鄭子明“和光同塵”,可他心中,何嘗又對現狀滿意過?文官貪財,武將怕死,對內心狠手辣,對外奴顏婢膝。在大唐滅亡之後這七十多年來,很多積弊早就變成了“傳統”。而如果不早些將這些“傳統”革除,無論後晉取代了後唐,還是大周取代的後漢,都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叟,取代了另外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叟而已,除了城頭上的旗幟變了變,從上到下,都沒半點兒新鮮氣息。

三人當中,唯獨沒有嘆氣的,只剩下鄭子明。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先端起茶壺來,給兩位哥哥續上水,然後笑了笑,不緊不慢地說道:“大哥,二哥的心意,小弟都愧領了。但兩位儘管安心,區區幾句風言風語,未必能拿我怎麼樣!我現在,就是想把師妹風風光光的娶回家。其他,且讓別人去說,小弟我現在沒功夫搭理,也懶得搭理。況且我越是不受滿朝文武的待見,王樞密恐怕就對我越放心。否則,哪天我真的變成衆*讚的賢臣了,他肯定就徹底夜不能寐了!”

“你,你是在變相自污!”趙匡胤恍然大悟,指着鄭子明的鼻子,大喊大叫。“你,好你個鄭小肥,你,你可把二哥我給騙慘了!”

他出身於將門,從小就跟着父親學了很多自保的本事。在古書中,也沒少看前人的典故。像自污這種招數,漢之蕭何,唐之李靖,都玩得出神入化。而史書上沒學會自污的名將,如韓信、檀道濟等,個個都死無葬身之地。(注1)

鄭子明身上流淌着前朝皇族血脈,鄭子明年紀輕輕就成爲大周朝排名前五的百戰名將,鄭子明的地盤和兵馬,已經穩居年青一代第一。鄭子明既不接受麾下將佐的孝敬,又不喝兵血,如果他再不犯點兒別的錯誤,說他心中沒有任何圖謀,世間幾人能信?

所以,傲慢和奢靡,恐怕是最能令鄭子明自己接受,也對他人傷害最小的缺點。鄭子明做事越肆無忌憚,花錢越宛若流水,恐怕越令朝堂上某些重臣安心。至少,到目前爲止,這是對安全,也是最好的辦法,沒有之一。

“唉——”柴榮嘴裡,忽然發出一聲長嘆,年青的心中,百味陳雜。

曾經沒心沒肺的鄭小肥,現在也學會自污了。而他這個當大哥的,卻只能默認三弟的行爲,而不能主動站出來,告訴對方,你其實根本不必如此。有大哥在,咱們兄弟之間,真的沒有這種必要。

他是太子,不是皇帝。在大周朝,即便皇帝都未必能做到一言九鼎。他這個太子,更不可能,有絕對把握,確保鄭子明不受任何傷害。

向契丹人泄密的事情,到現在還沒找到主謀。而樊愛能,何徽等三十幾員宿將,已經聯合王殷等勳臣,上表請求朝廷撥付糧草錢款,支持他們各自擴軍。還毫不客氣地指明,他們之所以擴軍,是看到了橫海軍重金養精兵的效果,準備爭相效仿,以便在將來的戰爭中爲國……

狗屁,全是狗屁。那些人想什麼,柴榮用腳指頭都能猜得到。可猜得到,並不意味着他有辦法解決。現下看似平靜的政局,實則是暗通洶涌,而三弟鄭子明,就是其中一個漩渦的中心。誰也不知道,這個漩渦會有多深,會把多少人捲進去,攪得粉身碎骨。

注1:檀道濟,南朝劉宋的大將,受皇帝猜忌,被無辜處死。臨死前,大叫,爾等在自毀長城。

第四章 歸來 (十)第八章 麋鹿 (三)第四章 虎雛 (二)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二章 重逢 (八)第五章 逝水 (七)第二章 謀殺 (三)第九章 長纓 (八)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八章 烏鵲 (七)第二章 重逢 (一)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收穫 (四)第五章 迷離 (五)第三章 耕耘 (三)第五章 迷離 (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君王 (六)第一章 新春 (八)第七章 治河 (二)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一章 新春 (四)第二章 蓬篙 (三)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七章 國難 (三)第六章 綢繆 (八)第四章 虎雛 (十)第九章 萍末 (五)第七章 鹿鳴 (一)第七章 勁草 (二)第十章 宏圖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七章 塵緣 (五)第四章 虎狼 (七)第九章 萍末 (六)第七章 國難 (五)第六章 綢繆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五章 草谷 (四)第七章 鹿鳴 (九)第八章 雄關 (七)第二章 謀殺 (二)第九章 長纓 (三)第五章 求索 (三)第一章 初見 (二)第五章 迷離 (四)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一章 問道 (七)第四章 虎雛 (八)第十章 奪帥 (一)第十章 餘韻 (二)第二章 謀殺 (五)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收穫 (五)第七章 塵緣 (七)第七章 治河 (三)第三章 颶風 (十)第六章 破繭 (八)第五章 草谷 (七)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二章 風雲 (四)第七章 鹿鳴 (九)第四章 撲朔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六章 破繭 (五)第二章 蓬篙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六章 君王 (七)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五章 迷離 (二)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七章 治河 (三)第十章 宏圖 (五)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五章 求索 (四)第二章 風雲 (七)第六章 紅妝 (七)第三章 抉擇 (六)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六章 綢繆 (三)第八章 麋鹿 (二)第七章 仕途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四章 虎雛 (九)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六章 綢繆 (一)第九章 萍末 (三)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七章 治河 (二)第十章 易鼎 (一)第二章 風雲 (六)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九章 長纓 (八)
第四章 歸來 (十)第八章 麋鹿 (三)第四章 虎雛 (二)第九章 暗流 (一)第二章 重逢 (八)第五章 逝水 (七)第二章 謀殺 (三)第九章 長纓 (八)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八章 烏鵲 (七)第二章 重逢 (一)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收穫 (四)第五章 迷離 (五)第三章 耕耘 (三)第五章 迷離 (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君王 (六)第一章 新春 (八)第七章 治河 (二)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一章 新春 (四)第二章 蓬篙 (三)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七章 國難 (三)第六章 綢繆 (八)第四章 虎雛 (十)第九章 萍末 (五)第七章 鹿鳴 (一)第七章 勁草 (二)第十章 宏圖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七章 塵緣 (五)第四章 虎狼 (七)第九章 萍末 (六)第七章 國難 (五)第六章 綢繆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五章 草谷 (四)第七章 鹿鳴 (九)第八章 雄關 (七)第二章 謀殺 (二)第九章 長纓 (三)第五章 求索 (三)第一章 初見 (二)第五章 迷離 (四)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一章 問道 (七)第四章 虎雛 (八)第十章 奪帥 (一)第十章 餘韻 (二)第二章 謀殺 (五)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收穫 (五)第七章 塵緣 (七)第七章 治河 (三)第三章 颶風 (十)第六章 破繭 (八)第五章 草谷 (七)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二章 風雲 (四)第七章 鹿鳴 (九)第四章 撲朔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六章 破繭 (五)第二章 蓬篙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六章 君王 (七)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五章 迷離 (二)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七章 治河 (三)第十章 宏圖 (五)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五章 求索 (四)第二章 風雲 (七)第六章 紅妝 (七)第三章 抉擇 (六)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六章 綢繆 (三)第八章 麋鹿 (二)第七章 仕途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四章 虎雛 (九)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六章 綢繆 (一)第九章 萍末 (三)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七章 治河 (二)第十章 易鼎 (一)第二章 風雲 (六)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九章 長纓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