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吳大姑娘還想把家中的幾個庶姐妹的事講講讓吳二姐長長記性,可又怕嚇過了頭反而不好。吳老爺已經打算把那幾個庶女送回老家去了,年紀漸大他又不想給她們出嫁妝,回頭再多幾個打秋豐的窮女婿窮親家。

她抿了口茶瞧着吳二姐發呆,心中暗歎,這胎要是投得不好這命可是泡在黃連水裡,咬着蓮子心下飯,苦到心眼裡去了。

人牙子又帶着女孩子來吳家了,吳二姐這回認真挑了三個看着老實能幹的丫頭,等到付錢時,其中一個丫頭居然只要一斗米她爹孃就肯賣!

吳大姑娘趴在她耳朵邊小聲說:“米雖不是多值錢的東西,可誰家留米都是做種的,沒誰家裡存着多的,她就是拿了錢也沒地方買。”

那個女孩似乎也知道自己這身價不怎麼好賣出去,縮手縮腳的。

吳馮氏說:“是你要買丫頭,你決定吧。”

吳二姐想了想問她:“爲什麼要米呢?”

女孩小聲說:“……爹病了,大夫說要吃米粥治。”

吳二姐的第一個想法是,這女孩讓她爹孃給騙了,沒聽說有喝米粥治病的。

這下吳二姐猶豫了,總覺得一斗米買個人有些不太好,有心退了她吧,可瞧瞧那個女孩子,又覺得順眼,有心多給點吧,又覺得這爹孃拿孩子只換一斗米,拿錢給這種父母可成冤大頭了。

她這邊爲難,吳馮氏看着直想笑,半刻鐘後吳二姐還是買下了三個人,付給那女孩的爹孃一斗米,聽人牙子說這女孩的娘就在大門外等着。

“米又不是錢,那婆娘怕咱昧了她的。”人牙子眯着眼笑。

吳二姐聽說那女孩的娘在外面就問她要不要再去見她娘一面,那女孩想了想搖搖頭說:“……娘不讓我見她了,說以後都不見了。”

吳二姐驚訝的看着那個女孩很平靜的被婆子領走,一點都沒有被父母賣了的不甘和不捨。

吳大姑娘和吳馮氏眼不錯珠子的盯着吳二姐,過了一會兒,吳大姑娘扯扯吳二姐的袖子說:“哎,回神了。”

吳二姐茫然轉頭,吳大姑娘捂着嘴笑了:“可見識了?”

吳二姐僵笑着點頭:“……見識了。”

人比草賤。

如果說跟吳老爺學賬是在算自己家有多少錢怎麼賺錢怎麼不讓下面的管事蒙自己,那跟吳馮氏學就是學怎麼花錢了。

之前吳大姑娘和吳二姐在吳馮氏稱病的那半年裡只是按着規矩辦事,自有前例可循。她們只要壓着丫頭婆子不鬧事不起鬨就行,可等吳馮氏把正經家裡花錢的帳冊子一拿出來兩人可是都傻了眼了。

吳馮氏也不讓她們看太多,只把家中賣買丫頭婆子青壯的賬拿出來教她們,邊翻開賬冊邊說:“我這裡都是些小錢,你們爹平日裡花的纔是大錢。回頭想看大的,找他去。”邊說邊命眼角光掃吳二姐。

吳二姐只作不知,順着吳馮氏的手勢看賬冊,一邊嘖嘖稱奇。

頭一件就是她沒想到這人居然這麼便宜!平常都是幾百錢就可以買個大活人了,甚至也有用肉或穀米就可以換人的,更有一家子的一家子的都不要錢只要有口飯吃就自賣進了吳家的。

不過想想吳老爺跟她說的,她就不覺得奇怪了。人沒地種,就沒飯吃,就是做小生意也要進衙門登記上冊,交重稅。有多少人是爲了有口飯吃賣掉自己和全家的。

從早晨看到午飯時,前院子來了個人傳話說吳老爺今天不回來吃了,吳馮氏推開帳冊說:“正好,咱們娘仨吃。”

一時飯畢,吳馮氏仍要拿起賬冊接着看,吳二姐掩着嘴打了個哈欠說:“娘,都累一天了,歇歇吧。”

吳馮氏好笑,高高舉起賬冊輕輕敲到吳二姐的頭上,說:“哪裡就一天了?剛半天!”

吃飽了飯吳二姐就犯懶,要是在前院在吳老爺眼皮子底下她當然不敢這樣喊着要休息,可這是吳馮氏的後院,她自然放鬆得多,從炕頭扯過薄被往身上一蒙倒頭就歪在枕上了。吳馮氏被她弄得沒了脾氣,照着她的背上拍了兩下,只得讓人搬下炕桌,娘仨躺一溜歇晌午覺。

娘幾個躺下了倒不怎麼困了,吳二姐有了談興,抓着吳大姑娘扯閒話,兩姐妹你一言我一語透着親熱勁,擾得吳馮氏也睡不成,睜了眼罵道:“賴丫頭!不是喊累嗎?”

吳二姐笑嘻嘻道:“我正在說大姐屋子裡的丫頭婆子比我那屋裡的有規矩,要大姐教我呢!”

吳馮氏嘆了口氣道:“正該如此!”又交待大姐,“日後你嫁到聶家去,也要當得起那些下人的家,不能讓他們壓着你!想想咱家前幾年,有時候真不能對這些人太寬了,個頂個蹬鼻子上臉的。主子家寬宏是福氣,結果倒一個個享受起來!比主子還主子,那成個什麼樣子了?”

吳馮氏說的就是前年賣掉的吳老太太的那些舊僕,如今人都賣光了,吳馮氏揚眉吐氣後現在覺得活的比以前輕快多了。想想從前她謹小慎微,連在自己屋子裡打個噴嚏都要捂住嘴,跟馮媽媽商量件事都要防着隔牆有耳,那時候真憋屈啊。

吳二姐聽了也不明白,吳大姑娘倒是知道,聞言不由得握緊了手說:“娘只管放心。我不是那耳根軟只會受氣的傻媳婦!”

吳馮氏欣慰的拍着她的手。

吳二姐插不進話,忽然想起吳大姑娘想知道夫家的事,趁機笑道:“大姐姐回頭要嫁到哪裡去?以後我們怎麼去看她?”

吳大姑娘乍一聽到二姐的話,臉刷的就紅到脖子根,可她也實在想知道,心中感激吳二姐提起這個話頭,她是絕對不敢自己問未來夫家的事的。

吳馮氏見大姐的神色就知道她想知道,瞧那雙眼睛跟點了燈似的閃閃發亮。雖然未嫁的姑娘家好奇這個要不得,不過倒願意把聶家的事跟大女兒說說,回頭她嫁得遠,可別以爲她這個當孃的不疼她。當下細細講來。

吳大姐許下的婆家姓聶,那聶家是離吳家屯兩個山頭的西邊的鎮子裡,趕車差不多要一兩個月,若是隻憑兩條腿走翻山過河的就要花更多時間了。

吳二姐聽得直乍舌,這也太遠了,可她瞧吳大姑娘的臉色好像並不在意。

吳馮氏瞧見吳二姐聽到去聶家要一兩個月的路程唬了一跳,笑道:“這哪裡算遠?前頭吳滿田家的大女兒出嫁,據說要趕一年的路才能到婆家!”吳二姐叫起來,“幹嘛嫁那麼遠?”這回一趟孃家要多難啊。

吳馮氏拍了她一下唬得她不敢再胡說,趁機教訓她們:“女兒家一旦出嫁就不算孃家的人了,出了孃家門一輩子不回來的有的是,日後生死禍福都跟婆家系在一起,你們日後嫁出去,切記自己是人家的媳婦而不是姑娘了。”

吳二姐不安的動了動,她還是頭一回聽到這麼可怕的話,難道讓婆家打死了孃家也不管嗎?

吳馮氏怕她們不懂事到時吃虧,嚇唬她們:“到了婆家頭一件要緊事就是孝敬公婆,愛護弟妹,對小姑子和小叔子更要提上一百二十個心!對相公要敬之愛之,切不可輕狂放浪,嫉妒更是要不得!”

吳二姐被吳馮氏難得的嚴肅嚇傻了,吳大姑娘也有點臉色發白,吳馮氏瞧着心疼可仍是硬下心腸說:“在家裡娘自然一心疼你們,可是到了婆家這心疼你們的人就只有自己了,要多長几個心眼,切記不可留下小辮子讓人抓住,平常能不說話就不說話,若實在不好處,那就連屋子都別出。”

她握着吳大姑娘的手嘆氣道:“打你九歲起我就關了你一年,就是讓你養養性子,日後就是悶在屋子裡也不至於悶出病來。”她痛惜的看着吳大姑娘說:“……現在看起來,倒像捂過了頭,你又安靜的太過了。”

吳二姐扳着指頭查自己到底幾歲了,心驚道:“……娘,你是不是該關我了?”吳馮氏拍下她的手,氣笑了,說:“你個皮猴!”笑完嘆氣說,“你的性子活,我怕把你關壞了,再等一年吧,明年看你的性子有沒有長進,到時再拘一拘你。”

吳大姑娘見吳二姐害怕,拉着她的手說:“寶兒別怕,沒什麼的。一個人呆在院子裡,就好像每天都沒感覺似的,我都沒覺得過了一年。”

這就是山中無甲子,歲月不經年嗎?吳二姐以前大學時宅在家裡,也曾經有過沒有時間流逝感覺的幾個月,好像房間裡的時間停住了一樣。後來她怕把自己宅出病來纔開始出門的。

吳馮氏看着自己的兩個女兒,捧在手心裡養了十幾年,到最後也是要送到人家家裡頭去吃苦受罪。她想起自己嫁出去的那一天,娘在屋子裡哭到厥了過去。她好幾年生不出兒子,聽說娘每月初一十五都到觀音廟去上香,等她生了兒子,孃家大哥趕了幾百裡山路把先生送過來,連一夜都沒停又趕了回去,後來她才知道,這個先生是大哥自己兒子的先生,娘要大哥去求先生改教她的兒子,大哥跟先生磨了好幾個月才求得先生點頭。

吳馮氏眼圈紅了,悄悄抿了下眼角,對吳大姑娘說:“娘疼你們,放心,這聶家是娘千挑萬選出來的,錯不了,你去了不會吃虧的。”

吳馮氏給吳大姑娘選的是做藥材生意的聶家五少爺,兩人年歲相當,若是按生辰算聶五爺只比吳大姑娘大半歲。吳馮氏覺得聶少爺有些小,女人老得快,所以她覺得聶五少若是比吳大姑娘大個兩三歲就好了。以前這聶家少爺原本是給二姐預備下的,段浩方纔是她爲大姐選的。可是大姐和段浩方的八字不合,這才變成如今這樣。

聶五少只有三個哥哥,有一個四哥雖然過了百日入了宗譜,卻在三歲時夭折了,聽說還有兩個庶姐妹,不過在鄉下的別院居住。三個哥哥中除了大哥在老家,另兩個哥哥早就搬到外面去住了,所以吳大姑娘嫁過去不會有妯娌,只有一個婆婆,而這個婆婆是個繼室,聶五少是聶老爺嫡妻最小的一個兒子,嫡妻在聶五少七歲時去世,三年後聶老爺才續了弦,吳馮氏當時還特地送了賀禮去。

當時聶家搬到鎮上來時,原來的聶太太只帶了最小的兒子,而將大兒子留在老家守家業,沒想到剛搬到鎮上就累病了。吳馮氏當時跟聶太太認識的時候,她已經病重了,見過當年才五歲的吳大姑娘後就要給聶五少訂下當媳婦,說:“我說不準哪天一閉眼就走了,留下小五子實在不放心。我們家爺是個沒長性的,我也不指望他能守着空屋過,要是讓後頭的狐狸精誤了我的小五的終身大事,我就是躺在地下也不能閉眼!好姐姐,我把我在外頭的莊子留給你們家大丫頭,只要她嫁進來,我的嫁妝都是她的!”

吳馮氏又見過聶五少,五歲的孩子已經定了型,吳馮氏在鎮子上住了小半年,看得出來聶五少是個聰明懂事的好孩子,那時就知道哄聶太太喝藥,安慰她養病,知道在聶老爺和聶太太中間和稀泥。這親訂下後,她盤算着聶家人口簡單,吳大姑娘嫁過去只需要聽聶五少一個人的,公公不能直接管兒媳婦,上頭又沒有婆婆。聶家幾個哥哥都沒跟聶五少一起長大,情分不深,想來妯娌之間應該也不需要多應酬。小姑子都是庶出又在鄉下,掀不起風浪。聶太太去世後,吳馮氏親自去弔唁,在那裡陪了聶五少一個月,是去弔喪的人中最晚走的,之後每隔三個月就命人往西鎮給聶五少送東西,疼他比疼親兒子也差不多。衣食住行,學問前程,樣樣放在心上。聶五少也漸漸與吳馮氏親近起來。前年是聶太太去世整三年,聶老爺娶了個繼室,吳馮氏把身旁得力的管事和婆子派過去幫忙,守着聶五少過了小半年纔回來,婆子說聶五少捧着吳馮氏親手給他縫的衣服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直喊娘。這三年聶五少跟吳馮氏越發親近,知道吳大姑娘差不多該打傢俱辦妝奩了,自己使了人將近幾年西鎮時興的傢俱樣子送過來,他這份體貼周到倒讓吳馮氏喜歡,近幾日送信來又說明年聶老爺會讓他進鋪子學着管事幹活,吳馮氏鬆了口氣,聽說那個繼室還沒生下孩子,吳馮氏天天焚香求菩薩保佑千萬別讓那個女人再生下個一男半女的。

吳二姐聽得覺得那聶府也不是什麼好地方,大姐今年才十四,要到出嫁還要兩年,這兩年裡聶府那個繼室要是生下個兒子,聶五少這個小兒子在聶老爺那裡還能吃香?

吳馮氏說得口乾,坐起來倒了茶說:“聶太太的嫁妝是她親手給我的,一直是我在管。每年的銀子一部分放起來,一部分預備着給聶五少用,聶老爺要是真不念舊情,大姐嫁進去也不必看那個女人的臉色,搬出來單過也行。”

吳二姐叫道:“好輕鬆!大姐運氣真好!”

吳馮氏被她的話氣得嗆到,掄起拳頭輕輕捶了她幾下罵道:“胡說八道!”

吳大姑娘長舒一口氣,以前只知道自己未來要嫁的人家姓聶,是個小兒子,還擔心會是個被寵壞的小子,這樣一聽倒覺得他那麼小就沒了親孃,爹又娶了繼母,不由得心生憐惜。

段家老太爺如今已是六十高壽,稱得上是老當益壯。四十歲的時候跑到南方去作生意,從此就在那裡紮了根,兒子媳婦一大家子都扔在老家不管。

段家老太太幾次要去尋段老太爺,去了幾回都讓他給哄了回來,沒辦法只好把大兒子送過去,美其名曰讓他替兄弟幾個孝順段老太爺。誰知大兒子去了之後,竟也在那裡紮了根,生意聽說是越做越大,每年送回來的銀子也是越來越多,段老太太將信將疑,人前笑得開心,人後卻拿這爺倆個毫無辦法。她只能管着大兒媳婦不讓她也帶着孩子跑過去,認爲只要把大兒子的兒子留在家鄉,他就是跑的再遠也要回來的。

段浩方的爹在兄弟中間行三,段章氏早年發現段老太太總在盤算把兒子往南方送,嚇得害怕段老爺也會被送過去,又哭又鬧的哄着段老爺搬了出來另住,對外只說是要在這裡看着家裡的生意。可這靠着鄉下的小鎮子上又能有多少生意?幸好段家其他幾個兒子也只盼着這家裡留的人越少越好,段老爺一家才平平安安的搬了出來,沒被送到南方去。

段章氏離了老宅自然覺得神清氣爽,她也不肯再讓人稱自己三奶奶,只把這小宅當正經段家三房的宅子了,自已一家人關起門來過日子,別提多痛快了。

可段家老宅那邊的銀錢鋪子她也眼饞,段老爺也要爲兒子的前程考慮,段大爺被段老太太留在身旁,老太太自然是看着身爲長子的段浩平更親熱些。後來段浩方替家裡給南方送信,要提醒南邊的這老家還有一堆老老小小的別忘了本。段老太太還是不相信離得遠的段家老太爺和大老爺不生外心,後來段浩方留在那邊沒回來她也沒管,家裡幾個孫侄輩的都要吵翻了天,可她要段浩方在南邊當個耳報神,自然不肯把他叫回來。也是因爲段浩方每年一定會回來兩次,把南邊的消息帶回來,老太太更是相信他能幹懂事。

所以段二爺就這邊住半年,那邊住半年的過了幾年。他也算機靈聽話肯用心學,生意上漸漸上手後,段家大爺也慢慢給他派差事。

段老太爺和大老爺在南方的確有幾個外室,也生了兒子,段二爺只作不知,反正這種便宜兒子沒入宗譜掀不起浪來,平日裡也多提提段家老宅那邊的事。

段大老爺被他說動,段老太爺也開始想着落葉歸根,終於今年段大老爺跟段老太爺商量過後,着人帶了更多的年禮跟着段浩方回了老家。

幾年來段浩方雖然也每年都從南方帶信帶銀子回來,可這一次他帶回的消息可讓段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了,一疊聲的只會說好。

段浩方在一旁陪着笑,他大哥跟着朋友出去耍了。兩兄弟少年時就分開,其實並不親熱。段浩平讓段老太太教的格外在意長次分別,見了段二爺總是擺出副長兄的派頭,段浩方也不怎麼樂意搭理這個大哥。

段老太太攥着大兒子的信樂了陣,雖然她一個字也不識得,可段浩方一句句念給她聽,她聽了也高興。轉臉又看見段浩方乖乖巧巧的站在一旁,想起就是把他送過去才說動段老太爺和段大老爺想着回來,頓時覺得這孩子真是一等一的貼心順眼,段浩方長得又幹淨,不驕不躁跟一堆兄弟一比倒更是顯眼。段老太太招手把這個她沒看過幾眼的孫子叫到跟前,仔細打量起來,越看越喜歡,於是拉着他的手細細問他。

段浩方屈身半站半蹲的挨着段老太太坐下,他這幾年練出本事來,陪着老太太閒話句句都能搔到癢處還不顯得諂媚,一衆沒出過家門二里地的小輩們看得直眼饞。

老太太越看越喜歡,問他:“媳婦在家呢?有幾個孩子了?”段浩方心中一跳,面上不顯,恭敬答道:“孫兒還沒娶妻,親是已經訂了,只等完婚。”

老太太一聽愣了,打量了他幾眼奇道:“……我看你也不小了,今年幾歲了?”段浩方硬着頭皮答道,“孫兒過年剛滿二十二。”

老太太臉沉下來,硬邦邦的問他:“……那你那訂了親的媳婦多大了?”段浩方不想讓老太太厭棄吳二姐,有心爲她說好話,避重就輕的答:“她今年十三了,我們十年前訂的親,兩家人……”

老太太不等他說完就重重拍着桌案冷哼一聲,冷冰冰的怒道:“你那個會疼兒子的好親孃!”段浩方坐不住了,連忙從椅子上站起來撩起袍角跪下,歡笑的屋子裡頓時一聲痰咳不聞,幾個陪着老太太親閒話的媳婦丫頭個個掩嘴屏息,二老爺端起茶杯就口,眼皮都不擡一下。

老太太讓段浩方跪了會兒後才把他拉起來說:“孩子,這不怪你!都是你那個沒用的爹由着你那個娘胡鬧!”

段浩方只當什麼都沒聽到,躬身站着面無表情。

老太太罵了陣,她是不喜歡搬出去的段老爺,更是恨那個哄着三兒子搬出去的段章氏。罵夠了握着段浩方的手疼愛的說:“你那個娘給你訂的個好親事!這麼大了房裡竟連個管事的人都沒有!奶奶給你作主了!”

段浩方一聽這話要糟,連忙跪下道:“奶奶疼愛,孫兒房中倒是有三個人。”

老太太一挑眉:“哦?是妾?”想也不可能吧,正妻沒過門就納三個妾?這是哪個小門小戶的女兒才這麼不管用,未來夫家這麼不給她臉?

段浩方僵了陣,低頭答道:“……是丫頭。”

那三個丫頭除了吳家送的棉花,另兩個是段章氏選的,送到他房中就是爲了讓他生兒子,這麼些年屁都沒蹦出一個來,段章氏當然不會白白提了她們的身份。

早幾年段浩方還沒把段章氏想着要孫子的事放在心上,等他去了南方見過世面後,纔回過味來。他曾親眼見過一個不受親孃轄制的兒子娶了媳婦後生了孫子,親孃就只管抱着孫子過,家裡的田產生意都不讓那兒子沾手,有不少人都說日後等那個小孫子長大,這兒子只怕是什麼都撈不着。那個還不到二十歲的兒子只好每日裡喝酒聽曲,在酒桌上不止一次惡咒道:“我就是都花乾淨了也不給那小子留!”

段浩方那會兒起纔開始懷疑段章氏着急讓他生兒子的心思,不管段章氏是不是打着這個主意,他是明白不能在自己還當不了自己的家的時候生出兒子來,不然可能就會落到跟那個人一樣的下場。

在他的刻意安排之下,那三個丫頭幾年來什麼都沒生出來,之後他就逃到南方去,一邊掙錢一邊避開段章氏。

可他沒想到的是來見一回段老太太竟能惹出這檔事。

老太太拍膝喜道:“丫頭不算人!”說着又把段浩方拉起來,怎麼看怎麼喜歡,親熱道:“奶奶給你一個人,保準你一見就愛上!”

段浩方僵笑道:“孫兒還要回去問過爹孃……”

老太太不快:“奶奶給你的人,你就放心用!看你那沒用的爹孃敢說一個不字!”

段浩方沒辦法了,當天夜裡就讓人給推進了房,第二天老太太特意叫了那個女的去奉茶,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定了名分。

段浩方看着老太太給了那個女人一支金鐲子,疼愛的心肝肉般,他坐在一旁陪着笑,心中轉了七八十個念頭。

在段家老宅過了半個多月,段浩方說要回去看看爹孃,老太太千般不捨的送他離開,把那個妾並兩個婆子兩個丫頭一起送給了他。

那個妾跟老太太是一個姓,似乎是她家的十萬八千里的遠親,七轉八繞的好像跟段老太太是九代內的同族。段老太太離家幾十年,對這個來投奔她的姑娘還算親熱,時不時的叫過來說說家鄉事。

段浩方當着老太太的面,自然是對那個妾還算親熱,出了門不到一條街,那個妾就發現段二爺對她愛搭不理的了。

婆子和丫頭在後頭的那輛車上,她陪着段二爺坐在前頭的大車裡,見他閉着眼睛不說話,妾小心翼翼的倒了杯茶捧給他說:“二爺,用口水吧?”段浩方淡笑着接過杯子,沒喝就放到一旁。

妾一路上再沒敢說第二句話。

驢車慢慢騰騰花了四五天的功夫纔回到段家,段章氏早早迎出來,見到段浩方一把抱上去就我的兒啊哭起來。

段二爺陪着親孃掉了兩滴淚,他的那三個丫頭上來扶着段章氏回屋子坐下後,一家人先是閒話了好一會兒,一個婆子上來先問要不要給段二爺備水沐浴,又說廚下加了幾個二爺愛吃的菜,囉嗦了一大串後才提道:“二門外還有個小婦人站着,不知要怎麼安排?”

段章氏擦着淚,她當然看到了那個妾,不過她可不想認!聞言揮手道:“什麼亂七八糟的人?攆出去就是了!”

婆子沒敢動,看段二爺。

段浩方笑着湊到段章氏耳朵邊說了這個妾的來歷,段章氏恨得咬牙!她還沒給兒子納妾呢,段老太太就這樣隨便扔了個人過來,也不知道底細,她都沒相看過,也沒問過她的意思,連段老爺都不知道!

她罵道:“你爹孃都不知道,你就敢納了個妾回來?誰給你的膽子?”

段浩方知道她是指桑罵槐,也不生氣,只當輕風過耳,躬身站着聽教訓。

段章氏口中是罵段二爺,實是罵的段老太太。罵了會兒停下,不甘不願的說:“可是個好的?讓你一見就挪不動步子了?”說着眼睛瞟了眼站在一旁的棉花,她可還記得這丫頭剛送過來時把兒子迷得不行。

棉花聽到天外飛來一個妾時就已經頭昏了,居然還是段老太太賞的,吳馮氏和吳二姐送她來就是要看住段二爺的房裡的事,結果她一不留神段二爺就多了個正經的妾!這下她可怎麼跟吳二姐交待?!

抱怨歸抱怨,段老太太送的妾也只能收下,不管段章氏心中多麼不情願,這個也輪不到她作主。

那個妾在門外白白晾了半天,過往的丫頭婆子拿她當個笑話看。段章氏叫她進去後,先問她孃家姓氏。

妾立刻回道:“孃家姓楊。”她是段老太太的親族,只憑這一點,段章氏就不能不要她!

段章氏冷淡的點頭道:“日後你在院子裡就是小楊姨奶奶。”

好好的偏要在姓氏前加個小字,小楊姨奶奶也不敢說一個不是,恭敬笑着點頭答應下來。

段老太太陪送了兩個婆子兩個丫頭,段章氏只給她留了一個丫頭,剩下的三人只說家中屋少住不下那麼多人,轉臉就給賣了。小楊姨奶奶也是一聲不敢吭,陪笑說自己也用不了那麼多人,賣了正好。

段章氏一口一個小楊姨奶奶,心中只當自己在叫段老太太!過了把癮後讓她下去,足有三四天不去理會她,過幾日再叫過來看看,生生把一朵嬌花折磨成了個乾花。段章氏心裡痛快的只想笑,面上卻連聲噓寒問暖,小楊姨奶奶只能把腰一彎再彎,謝段章氏的疼愛。

段章氏嘆道:“唉,我們這一家子就擠在這麼個小院子裡,比不得老宅那邊自然是樣樣都好。”轉臉問妾,“你在這裡,可千萬不要嫌棄。”

妾立刻跪下連聲說以前在家裡也沒過什麼好日子:“一住進來就覺得親,這裡可以奴婢的家鄉好上百倍不止!”

段章氏被她奉承的高興,又說:“家中地方小,人口卻多,有照顧不到的你一定要說!我就是委屈了別人也不能委屈你!”

妾又跪下說不委屈,看着段章氏的臉色說:“太太屋子裡若是少人用,奴婢還算靈巧,不知有沒有那個福份侍候太太?”

段章氏就等着她這句話,卻連聲推道:“那怎麼使得?你是老太太送來的人呢!”

妾立刻磕頭說:“奴婢既進了這家門,頭上就只有一個主子!心中也只認這門裡的!”

段章氏又閒扯了兩句,只說不敢不行,妾死死跪在地上不肯起來,口口聲聲說要盡孝心。

兩人拉扯一陣後,段章氏萬般惶恐的允許妾每日早晨過來侍候她梳洗穿衣,又說:“若是不習慣也不必勉強。”

【段家門中花開早】

第 58 章第 132 章第 195 章第 11 章第 247 章第 220 章第 111 章第 101 章第 100 章第 226 章第 37 章第 84 章第 56 章第 71 章第 105 章第 189 章第 229 章第 132 章第 17 章第 26 章第 62 章第 4 章第 209 章第 248 章第 129 章第 34 章第 197 章第 96 章第 78 章第 186 章第 24 章第 100 章第 48 章第 129 章第 230 章第 19 章第 93 章第 63 章第 155 章第 146 章第 184 章第 208 章第 145 章第 56 章第 52 章第 112 章第 6 章第 211 章第 198 章第 129 章第 122 章第 86 章第 80 章第 38 章第 91 章第 233 章第 171 章第 32 章第 215 章第 8 章第 81 章第 32 章第 25 章第 163 章第 233 章第 107 章第 154 章第 64 章第 95 章第 198 章第 77 章第 44 章第 157 章第 195 章第 193 章第 211 章第 49 章第 49 章第 141 章第 60 章第 167 章第 1 章第 115 章第 214 章第 34 章第 120 章第 16 章第 172 章第 25 章第 92 章第 109 章第 124 章第 61 章第 98 章第 212 章第 47 章第 7 章第 170 章第 157 章第 198 章
第 58 章第 132 章第 195 章第 11 章第 247 章第 220 章第 111 章第 101 章第 100 章第 226 章第 37 章第 84 章第 56 章第 71 章第 105 章第 189 章第 229 章第 132 章第 17 章第 26 章第 62 章第 4 章第 209 章第 248 章第 129 章第 34 章第 197 章第 96 章第 78 章第 186 章第 24 章第 100 章第 48 章第 129 章第 230 章第 19 章第 93 章第 63 章第 155 章第 146 章第 184 章第 208 章第 145 章第 56 章第 52 章第 112 章第 6 章第 211 章第 198 章第 129 章第 122 章第 86 章第 80 章第 38 章第 91 章第 233 章第 171 章第 32 章第 215 章第 8 章第 81 章第 32 章第 25 章第 163 章第 233 章第 107 章第 154 章第 64 章第 95 章第 198 章第 77 章第 44 章第 157 章第 195 章第 193 章第 211 章第 49 章第 49 章第 141 章第 60 章第 167 章第 1 章第 115 章第 214 章第 34 章第 120 章第 16 章第 172 章第 25 章第 92 章第 109 章第 124 章第 61 章第 98 章第 212 章第 47 章第 7 章第 170 章第 157 章第 198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