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

馮四爺,大名是馮希鵬,跟吳馮氏是一個娘,上頭有兩個哥。吳馮氏是她孃的第二個孩子,又是個女兒,從小就捧在手心裡疼愛。馮四小時候還記得吳馮氏出嫁時的熱鬧,那天他穿了新衣裳,吃了好東西,然後就記得娘哭得很厲害,說姐姐走了。

他對吳馮氏沒多少印象。

兩年前老夫人一場大病,險些沒熬過去,能起牀後就想起了唯一遠嫁的吳馮氏,說也不知道這些年她過得怎麼樣了。其實老夫人常常唸叨吳馮氏,馮家大爺自然也把這個妹妹記在心裡,等到吳大姐和吳二姐都出嫁了,她也生了第三個兒子後,馮家自然認爲她過得很不錯,走動的就少了。

老夫人這一病就把這個事又給提起來了。半年前有信來說吳敬泰休了四年未生子的謝氏,老夫人掉了兩滴淚,要大兒子想辦法。馮大爺把這個事交給了自己的夫人,這人品要好,模樣要好,可既然是要嫁到鄉下地主家,家世就不能太高,免得吳馮氏回頭再受兒媳婦的氣。

這可把馮夫人給難爲住了,把周圍能扒拉的人中都給扒拉了一遍也沒找着合適的,馮夫人就天天把這個事給懸在心上,她還就不信了,難不成就找不着了?

也是趕巧了,有一家姑娘來走親,馮夫人聽到這個消息一打聽年齡合適,再叫人打聽這姑娘的脾性,都說是好的,就是名聲上有些妨礙。問爲什麼,說是之前定過親的那一家人死了,結果在那一片壞了名聲才讓家裡給送到這裡來的。

馮夫人這下爲難了,要是這姑娘真是個命中帶煞的,她就是個天仙也不敢說給吳敬泰啊。她回去跟老夫人說,老夫人卻不信這個,道說不定這就是那個有緣的,怕帶煞,合八字!

合了八字後說沒什麼妨礙,馮夫人怕有個萬一,把吳家上下包括吳老爺和已經出門的吳大姐、吳二姐的八字都拿過去跟這位姑娘算了,想着哪怕是有一點衝撞的地方都不要她。

結果也不知道是這姑娘生的時辰好還是吳家風水好,反正雖然不算大富大貴,可確實是平平安安一生吃喝不愁的命。

馮夫人動心了,請了那姑娘到家裡小住,反正她也有兩個女兒,好不好的一堆姑娘住在一起不就能看出來了?她又請了親戚家的、朋友家的姑娘來,一院子七八個丫頭天天擠在一起,說說鬧鬧,有點什麼小脾氣都能看出來,有不好的地方也能早點知道。

過了半個月馮夫人去跟老夫人說了,這姑娘有點心氣,但懂分寸知進退,可能也是經過了那樣的事,比起同年的姑娘來更穩重些,畢竟是大家出來的,教女兒有時比教兒子更用心。

馮大老爺就給吳馮氏去了封信,說了這個姑娘的事,問要不要說給敬泰。她一聽可坐不住了,想親自去看一看,上回謝氏的事她就覺得對不起兒子,這回可不想再出什麼錯。吳老爺不放心她出門,勸道:“你自己親哥哥看好的難不成還不放心?”

這邊馮夫人開始去這個姑娘的家打聽,一打聽才知道因爲她被人傳有剋夫命,結果一家裡的姑娘,包括親戚家的都受了牽連,她爹孃怕她再帶壞了家族中其他女孩的名聲就把她送到這邊來了,其實就是不認她的意思了,只要能把她嫁出去,不但陪送大筆嫁妝,連男方的人品家世也都一概不問了。

本來馮夫人還想着要是不行,就把馮家的名字拿出來,聽說這姑娘名聲不好時也想到這一點了,正好撿個便宜嘛。現在倒是正好了,雖說是不拘男方家世人品,可真是那種貧門小戶也沒人敢攀。

馮夫人就跟那一家照顧這姑娘的親戚說了實話,明說也是一門遠親,雖然是白丁,可家中卻有大筆的田產,姑娘嫁過去不會吃苦的。

那親戚不敢做主,把信傳了回去,結果是那姑娘的娘發了話,只要是對姑娘好就行!親戚得了信就親自來拜訪馮夫人,還送了點禮,嘆道:“如今也沒什麼好求的了,好一點的看不上我們,賴一點的又怕姑娘委屈。既然是馮家做這個媒,我們也能放心了。”

於是馮四就帶着那姑娘來了,馮家如今是拍了胸脯打包票,哪怕這姑娘沒說給吳敬泰呢,他們也負責把她嫁出去。

人來之前先送了信,吳馮氏算着吳大姐怕是趕不急,二姐住得近,這輩子可能就這一次機會了,能見見還是見見的好,就送信讓她回來。

這天吳敬泰聽人說吳二姐的車就在外頭了,他一邊往外跑着去接,一邊讓人去告訴吳老爺和吳馮氏。等他跑到村口,遠遠的就看見三輛車拖着一串煙塵過來,快到時停下,昌偉和昌福兩人跳下來就向他跑過來,抱着他就喊大舅大舅,轉眼間車也到了,停下,他拖着孩子走過去,車窗簾子掀開一條縫。

吳敬泰先是笑,然後眼圈就發潮,哽咽着喊了句:“二姐……回來了……”

二姐早哭得擡不起頭說不出話了,一張臉又哭又笑的。

他把天虎趕上去,自己坐到車轅上趕着車進村,路上有人從車窗簾子那裡看到二姐,不多時村裡就吵嚷開了。

“二姑娘……”

“吳二姑娘回來了……!”

吳家大門前吳老爺正在等着,見車到就迎過來,先讓昌偉和昌福跳下來,然後扶着哭得一塌糊塗的二姐下車,粗糙的大手在她臉上用力抹了兩下,低聲道:“你娘非要出來接你,趕緊進去!”

二姐低頭答應了聲,把淚胡亂擦了進院子,沒走幾步就提起被子一路小跑,剛進後院就大聲喊道:“娘!”

吳馮氏幾乎是立刻就出現在院門口了,也不知是二姐迎過去的還是吳馮氏過來的,反正她是摟到吳馮氏臉上就開始笑,眼睛裡的淚不停往下掉。吳馮氏抓着她先在她背上狠狠打了幾下,含着淚罵道:“你個死丫頭!這麼多年你就不知道回來看看?我打死你個死丫頭!!”

後面跟着的昌偉和昌福都看呆了,跑過來的敬賢和敬宗也傻眼了,最後還是敬賢大了點懂事,扯着敬宗把昌偉和昌福叫走了。

馮媽和張媽趕緊勸着吳馮氏和二姐回屋再說話,昌圓在紅花懷裡一跳一跳的想往地上蹦,他是個不認生的,到了一個生地方見了一堆生人卻一點都不怕。

吳馮氏瞧見了抱過來看了看,笑道:“我怎麼瞧着像敬泰小時候?都說外甥似舅,真是一點不假。”

回到吳馮氏的屋子,她也讓二姐去換衣裳洗臉,又叫馮媽去幾個孩子那邊看看,讓他們別玩瘋了,一會兒一起吃飯,讓張媽去看着點把二姐的東西收拾一下。

“院子已經準備好了,是新蓋的。”

二姐到底嫁出去了,這次回來又帶着三個兒子,所以吳馮氏乾脆讓她住新院子,不像小時候似的跟她擠在一起了。

二姐洗了臉換了衣裳過來,看得出來眼睛還有點紅有點腫,別的倒是都看不出來了。

她跟吳馮氏先說了會兒昌圓,又說了會兒昌偉和昌福,嘴裡都是孩子經。吳馮氏就笑話她:“怎麼?不跟我說你這幾年受了多少委屈?娘在這裡,你說給娘聽,娘抱着你。”

二姐張張嘴又閉上,笑着搖頭道:“哪有什麼委屈?不都是過日子嘛。”

聽她這麼說,吳馮氏臉上的笑也沒了,望着她半天不說話,過了好一會兒才笑着嘆了聲:“……長大了。”

吳馮氏就跟她說一會兒吃飯讓她見一個人。

“誰啊?”二姐問,心裡想是那個四舅?這麼快就要見?還以爲明天才能見呢。

“是個姑娘家。姓顧,小名長欣。我打算把她說給敬泰,晚上你看看,替我掌掌眼。”

到了吃飯時,二姐就想既然要見外人,就不讓昌偉和昌福出來了,誰知吳馮氏卻道:“要真是進了咱們家的門,那就是一家人了,不必避諱。昌偉和昌福都是小孩子,沒事。”

顧姑娘今年十七,長得不算特別漂亮,但自有一股氣質在內,她一進來二姐的眼睛就亮了,第一眼看去這姑娘不錯,配給敬泰正好。以前倒也不覺得,可是敬泰要真跟這姑娘放在一起,反倒顯得他不夠穩重,也不知這顧姑娘是哪家教出來的,小小年紀未曾出閣,竟然修得像見過大風浪般沉穩持重。

飯桌上有孩子在,雖然二姐從小教得昌偉和昌福不至於做出邊吃邊鬧的舉動來,可是到底也不會連一舉一動都要求嚴格,連孩子本身的活潑都給打死了的教法。所以桌上挺熱鬧的。

吳馮氏和二姐就看,這顧姑娘是個什麼反應。她看起來倒不像是鄙視或不耐煩,但也沒有說熱情的跟丫頭婆子似的喂孩子吃飯,人家該幹嘛還幹嘛,就是對着昌圓看了好幾眼,笑眯眯的。

晚上二姐跟吳馮氏睡一個屋,她說起這顧姑娘就不明白了:“娘你說,她是聰明啊還是有點冷漠啊?”

吳馮氏說:“從她來我就一直看着她,這孩子……應該是個懂事的……”接着就把她以前的事跟二姐說了,接着道:“她這個樣不像是個心眼深的。從孃家到親戚家再到咱家,她心裡知道她是來幹什麼的。”怕是個認命,可又不那麼甘心認命的。

剛了那樣的事,她又寄人籬下這麼幾年,聽人閒話受人排斥,連家都沒法回了,也不可能像個沒心肺的那樣還笑得出來。就這麼讓人不清不楚的給帶到吳家,她心裡估計也不是滋味。

二姐也想到了,道:“……她該不會看不上敬泰吧?”她剛纔都沒想到這個,顧姑娘看起來倒像是官家或富戶的女兒,吳家不過是鄉下的一個地主,看着在吳家屯厲害,可在別的地方還是個泥腿子出身。

吳馮氏倒不擔心這個,她說這姑娘懂事就在這裡,要是她不嫁到吳家來,日後再想找跟吳家差不多的人家更難了。她現在是孃家不管,誰也靠不住,年紀也不算小了,也沒什麼好挑的了,吳家是她能遇上的最好的人家了。

她說:“她倒不至於看不上敬泰。”是不敢看不上。

二姐卻想到別處去了,萬一日後敬泰看上人家了,人家看不上他,兩人之間那不顛倒了?該誰巴結誰啊?雖說顧姑娘好,可她心裡卻不希望自己弟弟服低做小的去看她的臉色。都說寒門娶婦,高門嫁女,她不想敬泰日後變成個怕老婆的。

她這麼一說,吳馮氏笑了,拍了她一下道:“你這都想的什麼啊?那女人進了門就低了一截,你都嫁過了還不知道?退一萬步說,就是她真看不上你弟弟了,難不成咱吳家就在她這一棵樹上吊死了?到時她要真這麼不識相,我立刻就能辦了她!再給你弟弟納十個百個妾,看她還倔不倔!”

過了會兒她又生氣了,又打了二姐一下罵道:“在你眼裡,你弟弟就是那種耳根軟的,見了女人就走不動道的?”

二姐知道自己想岔了,趕緊求饒,兩人又說了會兒話才睡下。總得來說這顧姑娘不錯,吳馮氏已經動了心要給敬泰了,趁着二姐在這裡就挑個好日子把喜事辦了,熱鬧熱鬧。

第 155 章第 196 章第 56 章第 101 章第 115 章第 125 章第 248 章第 220 章第 12 章第 170 章第 115 章第 140 章第 108 章第 203 章第 69 章第 146 章第 139 章第 10 章第 98 章第 192 章第 198 章第 196 章第 234 章第 64 章第 211 章第 168 章第 45 章第 7 章第 62 章第 191 章第 41 章第 134 章第 45 章第 127 章第 74 章第 177 章第 29 章第 210 章第 52 章第 12 章第 193 章第 187 章第 214 章第 83 章第 132 章第 31 章第 59 章第 89 章第 74 章第 208 章第 31 章第 167 章第 123 章第 225 章第 182 章第 33 章第 119 章第 117 章第 178 章第 212 章第 228 章第 189 章第 186 章第 201 章第 143 章第 102 章第 226 章第 53 章第 119 章第 108 章第 100 章第 168 章第 92 章第 218 章第 32 章第 131 章第 235 章第 245 章第 156 章第 197 章第 73 章第 200 章第 100 章第 101 章第 9 章第 31 章第 126 章第 95 章第 231 章第 160 章第 197 章第 52 章第 154 章第 203 章第 218 章第 24 章第 57 章第 1 章第 102 章
第 155 章第 196 章第 56 章第 101 章第 115 章第 125 章第 248 章第 220 章第 12 章第 170 章第 115 章第 140 章第 108 章第 203 章第 69 章第 146 章第 139 章第 10 章第 98 章第 192 章第 198 章第 196 章第 234 章第 64 章第 211 章第 168 章第 45 章第 7 章第 62 章第 191 章第 41 章第 134 章第 45 章第 127 章第 74 章第 177 章第 29 章第 210 章第 52 章第 12 章第 193 章第 187 章第 214 章第 83 章第 132 章第 31 章第 59 章第 89 章第 74 章第 208 章第 31 章第 167 章第 123 章第 225 章第 182 章第 33 章第 119 章第 117 章第 178 章第 212 章第 228 章第 189 章第 186 章第 201 章第 143 章第 102 章第 226 章第 53 章第 119 章第 108 章第 100 章第 168 章第 92 章第 218 章第 32 章第 131 章第 235 章第 245 章第 156 章第 197 章第 73 章第 200 章第 100 章第 101 章第 9 章第 31 章第 126 章第 95 章第 231 章第 160 章第 197 章第 52 章第 154 章第 203 章第 218 章第 24 章第 57 章第 1 章第 102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