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薛老漢心情被打動 安排蔡花當好紅娘
古人云:
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解釋是:
誠實就不會發生後悔;
寬容也不會產生恨怨;
和氣就不會與任何人結仇;
忍讓也不會遭受他人辱玷。
這且不說,再說丁雷將受傷的母子送到縣中醫院的急救室,向這位好心的司機又一番感謝,那司機駕車離去。丁雷跑裡跑外忙得不可開交,就是幾個小時。把自己辦事的現金都墊付了進去,還是不夠最後把身份證也作了抵押,卻沒有影響這母子二人的搶救。
正是:
善人無論作用安祥,即夢寐神魂,無非和氣;
兇人無論行事狠戾,即聲音笑語,渾是殺機。
肇事的司機和事故股的人這才慢騰騰來到醫院,傷者的家屬也急急地來到。丁雷萬萬沒有想到,其中就有薛蓉,原來受傷的母子是薛蓉的嫂子和侄兒。薛蓉的父親也來了,醫生告訴他,再晚來醫院半個小時,母子雙雙就沒有命了。醫生這才知道,丁雷不是事主也不是家屬。有人形容沒有關係的人行如路人,可是眼前的這位路人卻是救命的恩人。
有詩爲贊:
同是過路人,萍水何時逢?
見義能勇爲,不在笑談中。
高山頑石多,有幾是金銅?
萬駒駿馬稀,靈芝隱入蓬。
且言行好事,好人有幾重?
人茫如滄海,誰是活雷鋒?
古人這麼說過:
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
則鬥粟可當萬之惠;
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
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
就是說:
一個佈施恩惠於人的人,不應總將此事記掛在內心,也不應對外宣揚,那麼即使是一斗粟也可以得到萬斗的回報;
以財物幫助別人的人,總是計較對他人的施捨,而要求別人予以報答,那麼即使付出萬兩黃金,也難有一文錢的功德。
丁雷就是內不見己,外不見人的人物。薛蓉的出現,他反而有不好意思的感覺,匆匆地不辭而別了。急的薛老漢團團轉,要薛蓉快去尋找。人已經走了,何處尋覓?
薛老漢感嘆不已道:“這樣的好人世界上太少了。”
薛蓉道:“這樣的人有什麼好?”
薛老漢聽到女兒這句話氣不從一處來,斥道:“這樣的人是好人吶,無可非議,你怎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薛蓉別有用心地一聲冷笑道:“是好人又有什麼用?大不了還是光棍一條。”
薛老漢哼了一聲,把腦袋像貨郎鼓似的搖動着,不可置信地說:“你說的什麼鬼話,這樣的好人說不到對象?看他人有人品貌有貌像,真可說是一表的人才,品質又好,豈能找不到對象?”
薛蓉好像是理直氣壯地說:“沒有工作,人長得再好,只能當畫子看,那是臭橘子擺碟子中看不中吃,你是老眼光......”
薛蓉一個老眼光還剛說出口,把薛老漢臉都氣紅了,他暴跳如雷,怒道:“這是什麼世道?爲什麼?爲什麼?天下會有這麼多的人好壞不分,不知香臭,就連我的女兒也是一個糊塗蛋,都是好眼不識真山玉,我要是?”
薛蓉追問道:“爸,你要是有什麼?”
薛老漢可能被女兒給氣糊塗了,脫口而出道:“我要是有女兒就願意嫁給他。”
薛蓉心中大喜,機不可失地問:“爸,你不是也有女兒嗎?”
薛老漢是個什麼人,也非是不名一錢的人物,他叫薛得勝,這個名子還是他當八路軍時,作戰勇敢,他的連長給起的。共產黨員,解放後轉業回地方,參加了工作,歷任某鎮糧管所所長,縣糧食局的科長,雖然現在離了休,身體亦然很健壯,頭腦還是非常清醒。首先是自己失了口,女兒的弦外之音他好像有了覺察,女兒在他的心目中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今天是怎麼了,陽奉陰違,話裡有話,話外有音,突然他想起.......
第二天,薛老漢見媳婦和孫子都脫離了生命危險,事故股知道薛老是個老革命,老離休幹部,也不能推諉,肇事的司機雖然開得是**的車,並不是縣長和縣委書記,也只好服法認罪,又是酒駕,違章駕駛,承擔一切責任。及時的支付一切費用,要是在一般老百姓的身上可就難了,首先是醫療費,這裡面大有貓膩,先由事主墊付,好多的平民百姓,或者是農村的農民支付不起高昂的費用,大大地影響了治療,有的死了人,有的只好不愈而出院。就是**討要賠償還不知是猴年馬月。還有的司機那是死豬不怕熱水燙,就來個賴字招牌扛在肩上,任你發落就是不出錢,難得執法人員也是七死八活。這個事故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好賴有人認帳。因此,醫院裡也用不着他,所以一大早就匆匆地走了。
正是:
只溫語稱他人一句好,便有無限歡欣。
要是救人一命,一定能記你幾輩子恩。
薛老漢去哪裡了?彆着急待我慢慢說來。
再說蔡花吃完飯,楊賜抹嘴就走了,楊超這幾天都是楊老摳和甜好嘴接送去幼兒園,呆在家裡沒有事幹,只有電視機前纔是消遣時光的最佳去處,剛把電視機打開就聽得大門外有敲門聲。
蔡花開了門,大吃一驚,原來是姑父。蔡花見到姑父爲什麼吃驚呢?因爲蔡花和楊賜結婚以來,孃家人還有孃家的親戚就沒有一個人踏過她的門,好像斷了親一樣,老死不往來,侄兒誤入了門,據說回到家還捱了一頓打。今天姑父的到來,真可說是石破天驚,就是一個破天荒。蔡花又驚又喜,熱情地將老人請至客廳,拿出家中最好的茶葉爲老人泡上,又拿出大中華香菸,就去打電話。
薛得勝說:“我來有件要緊的一件事。”
蔡花說:“姑父,您有什麼事只管吩咐。”
薛得勝道:“你給你表妹介紹的那個青年可叫丁雷?”
蔡花有些漠然了遲疑着問:“姑母回絕了,您還提起還有什麼作用?”
薛得勝道:“侄女兒,你聽我解釋,我要了解的是不是我見過的那個丁雷,因爲丁姓在這一帶非常龐大,重名重姓的很多。”
蔡花問:“有這個必要嗎?”
薛得勝說:“很有必要,有他的照片也行。”
蔡花猶豫着呢喃道:“丁雷的照片?”
薛得勝重複着說:“有他的照片也行。”
蔡花思索了片刻向內室走去,然後取出一面小鏡子,小心翼翼摳開周圍的有色金屬扣,從中取出一張二寸彩色照片,鄭重地遞給薛得勝,說:“他就是丁雷,七八年前照的。”
老人接過照片問:“你爲什麼把它背面夾放在鏡子裡?”
蔡花低下頭去,少氣無力地說:“我和楊賜還有這個丁雷是同學關係,這張照片是丁雷剛當兵在新兵連照的,就寄給了我一張,他與楊賜有些說不清楚的矛盾,所以我才......”
薛得勝向照片仔細看去,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道:“好小夥子,好小夥子,就是他,就是他。”
蔡花問:“姑父,您就是看中了,又有什麼用?不是還有姑母嗎?”
薛得勝信心十足地說:“我聽你姑母半輩子,這回我得說着算,由不得她。”
蔡花問:“回籠的夾生饅頭不好蒸哇。”
薛老漢大驚道:“小夥子找到對象了?”
蔡花說:“也許沒有吧。”
老人這才懸心放下,噓了一口冷氣道:“那就好,那就好,還有爭取的空間。”
蔡花說:“人心晝夜轉,天變一時生。”
老人說:“不是轉變,是用事實說話。”
蔡花笑道:“姑父是在做焦點訪談電視節目。”
老人說:“選女婿更不能馬虎吶。”
正是:
是婚姻棒打不散,不是婚姻巧說不成。
薛得勝在蔡花家高高興興的吃了午飯,就回去了家,雖然在平時他不和老伴分個彼此,爭個上下,這是高素質男人的一貫做法,是一種高尚的行爲,只有那些庸俗的男女才因爲生活去吵吵鬧鬧,這是低級無聊的表現。凡是有作爲的男人、女人,他們的家庭一定是和睦的,即使發生了不愉快的事,也能夠同心同德去克服,一切不幸都會迎刃而解。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老薛耐心地很快的說通了老伴,女兒的終身大事就定下來了。
還實行三不家庭政策;一不下彩禮,二不備嫁妝,三不大張大辦。
這麼辦應該是件好事,移風易俗,不鋪張浪費,打破陳舊的婚嫁陋習,以新的風尚,達到既美滿又能謹身節用,這是後來之事。
這且不說,再說蔡花去爲丁雷、薛蓉做這個紅娘來牽這根紅線,卻在她的家庭掀起了一場風波。
蔡花還是雨行舊路,先去找成梅從中搭話做傳話員。馮正義的老家蔡花知道,可是現在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農村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茅草山村更是日異月新,老屋、茅草房已經是蕩然無存,有的蓋起了樓房,即使是條件太差的也翻建出平房或者是大瓦房,往日的彎曲巷道也取直了,根本找不到原來的模樣。雖然蔡花也是根生土長的茅草山村人,偌大的村子數千戶人家,方圓幾裡,過去是七八個生產隊,現在是七八個生產小組,蔡花的孃家是3組,楊賜是1組,馮正義是6組或者是7組,具體是哪家哪戶,找起來還真不容易。
有心詢問起來,人家若問何事要去馮正義,卻沒有其他充足的理由答對。更不能說起要爲丁雷介紹對象。還有,蔡花又自認爲她這個婚姻不很體面,因此也從不在村裡到處走動,所以尋找起來更是困難。蔡花真的發難起來,怎麼辦呢?突然她想起丁雷不是一個懶人,我原來與他是一個生產隊,他家的承包地我一定能夠找到。他肯定在他的承包地裡幹活了,在荒郊野外說話也方便。
蔡花於是就向村外走去。
茅草山村多數的土地都種上了經濟作物,因爲解決了水源就成了寸土寸金,不是辣椒就是草莓或者是特小鳳等,很少一部分種得是莊稼,還有的栽上了銀杏樹。蔡花輕而易舉的找到了丁雷。丁雷正在辣椒地裡逮蟲子,此時此刻,他的全部精力都投注在勞動之中。
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出現在丁雷的面前。說他們熟悉那是無可非議的,生在一個村長在一個地方,飲得是一口井的水,十幾年的同窗有時還是同個課桌,兩小無猜一起玩耍,一起早起晚歸走着一條路去上學,可以說是青梅竹馬,還有永遠不能忘懷的那個記憶,能不熟悉嗎?說他們陌生,也是有道理的,感情上的斷裂,愛情上的分道揚鑣,愛得甚恨越深,從形影不離轉變爲相互迴避。
"丁雷!”一聲沒有底氣的呼喊。
丁雷擡起頭看是蔡花心裡火辣辣的,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尤其是一股醋酸的滋味是那麼濃,由酸轉化爲苦,苦若黃蓮,這個感受只有有同樣遭遇的人還會體會到。林木市場分別八年之久的初次見面是那麼尷尬,幼兒園那次見面雖然很短暫,卻把心裡已經燃燼的死灰又重新點燃。有兩夜翻身打滾在牀上怎也不能入睡。長江能有幾回浪,時光能有幾回頭?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破鏡重圓?也不現實了,人各有志,還有人貴有自知之明,楊賜的條件比我優越,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也是人生的原則,忘記掉吧,千萬不能執迷不悟。
丁雷沒有表情地問:“你來做什麼?”
蔡花兩隻眼睛就是兩汪水,低聲道:“丁雷,你恨我嗎?”
丁雷搖搖頭道:“不恨?”
蔡花不可置信地:“你說得是真話?別在自欺欺人啦,我背叛了你,你應該恨我,打我罵我也不過分。”
丁雷道:“有這個必要嗎?”
蔡花說:“有,我要是一個男人,一定會這樣做。”
丁雷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道:“有位古代詩人,名叫司空曙,寫過這麼一首詩;
胡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
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蔡花苦澀地說:“更有明朝恨,愛是恨的起源,恨是愛的苦海,司空曙還有這麼一首詩: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風頻。
平生自有分, 況是霍家親。”
丁雷冷笑道:“霍家親?”
蔡花道:“丁雷,我知道你是個好人,走到哪裡,好事就做到哪裡。我敬佩你的人格、人品。”
丁雷道:“我不是一條魚,別把我放在爐子上烤了。”
蔡花由衷地說:“我說得是心裡話,天地可鑑。”
丁雷說:“我沒有認爲你說的話不是認真的,我丁雷樂天知命,順應天道的安排,懂得性命的限度,已是無憂無慮了。”
蔡花說:“這是一種宿命論的人生觀,不是你丁雷的性格。”
丁雷呵呵笑道:“我自樂此,不爲疲也。"
蔡花道:"丁雷,我是對不起你,可是我的一片苦衷,也許你是不能理解的,或者是抱恨終身。"
丁雷漠然道:"你的苦衷?我能理解,自古已然,可付一笑。”
蔡花說:“哭也好,笑也好,順其自然吧,我來就說說說我背頌那詩最後一句的含意。”
丁雷說:“況是霍家親。”
蔡花說:“霍家親就是表親,人說好人有好報,好心能感動天和地。你在公路上救了我表妹薛蓉的嫂子和侄兒母子二人的性命,我的姑父被你的行爲所打動,答應把薛蓉許配於你。”
丁雷聽到這裡,如願以償,道:“說來我還得謝謝你了。”
蔡花道:“謝謝就免了,能不恨我,我就知足了。”
人常說路旁說話草中有人,就在丁雷辣椒地不遠的農田裡有一個很大的墳包,那裡經常有野雞出現,墳包的周圍種着一大片玉米,那玉米已經吐須繡穗,玉米還長得非常茂盛,能沒人藏狗。這裡真還有兩個人鬼鬼祟祟地潛在其中。這兩個人又是誰?一個是溜溝子劉收購,一個是長舌子常建設。這兩個人生來就是不務正業的東西,偷雞摸狗,抓鳥捕雀。生就的骨頭長就的肉,吃屎的狗那是本性難移。自從楊賜當了支書,秦檜還有兩個相好的,這也一點不假,一丘之貉,狼狽爲奸,同流合污,這些字眼用在他們的身那是恰如其分,不足爲怪,最好不過了,小人當權,雞狗昇天,這兩個也都半夜穿褲子,早就起來了,一個當了服務站長兼任副支部書記,一個當了村會計。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是不行,這就是邏輯嗎?漢字中三女爲姦,這裡的女不是男女的女,說的是行爲不軌的小人,這些人烏合在一起,絕對幹不出好事來。這三個人從此就在茅草山村作威作福,飛揚跋扈,無所不用其極,肆無忌憚地魚肉百姓。
這兩個小子和楊賜雞魚肉蛋吃膩了,時常去野外掘陷井、撒羅網、下鉤子捕捉野雞野兔。這個墳包常有野雞出沒,溜溝子和長舌子便來這裡設伏布上機關。在不遠的地方傳來丁雷和蔡花的說話聲,好話不避人,避人無好話,何況是二人也沒有什麼避人之處。大人作風坦蕩,小人行爲鬼祟,就被這二人聽的清楚,也看得仔細。
溜溝子說:“那不是蔡花嗎?”
長舌子擺擺手道:“小心點別驚動了他們的好事。”
兩個小子憑藉着玉米爲屏障目不轉睛地觀察着丁雷和蔡花。
正是: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