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老光蛋過分寵愛小傻蛋 同學校走出幾名青年人

詩曰:

清明時節日生暉,桃李爭豔柳絮飛。雨後田菑鬧春耕,

當餉午餐人忘歸。有說勞作甚辛苦,老壯奪時解汗衣。

農民種地乃本能,食乃爲天苦生息。

茅草山村是我的故鄉,這裡有一座美麗的小山麓,山前山後山東居住着數千戶人家,張王李趙諸子百家,多是和和睦睦,有時候也在明爭暗鬥,說來也是從來就沒有一天安寧過。從這裡走出去不少的英雄豪傑,有數十名國家幹部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尤其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茅草山出了不少的兵,爲着這個國家建功立業,也有多名茅草山的好男兒犧牲在不同的戰場上。良莠不齊,也出了不少的敗類,給茅草山村抹了黑。

故事還要從六十年代說起吧:

這是一個春天,鳥語花香的季節。田間的小路上走來五名中學生,一個叫郭四放,一個叫戚滿堂,他們是姑舅老表,郭四放比戚滿堂長一歲,另一個叫呂士忠,還有一個叫盛春天,他有一個大傻蛋的綽號,那一個便是我。看今天我們是在一個起跑線上出發,也許明天就會分道揚鑣了,有的飛騰黃達將要成爲一個大大的人物所高高在上。還有落荒倫陷進不名一錢的小小人的泥沆裡而苟延殘喘,這是後來之結局,暫且莫雲。

毛主席有首詞,詞中寫道: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

人身難得,樂土難生。自然來到這個世界上,怎麼做人?做什麼樣子的人?有做燕雀有做鴻鵠,結局完全不可能是一樣的。

這說的是讀書人,我也上過學,讀過書,學沒有上多少,當然就沒有過多的學校生活的回憶,只能說說人生,因爲我年近古稀。凡能活到七十、八十歲的人,我也不例外,都已經步入了老年的時代,所有的老年人必定都還有我們的童年、少年、青年的生活,有了生活就會有了回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物,就是說你是達官貴人,或者是市儈平民百姓,流浪的乞丐都有各自的回憶,有長有短,就像走過的路,必定還會留下足跡。多多少少還留下不可忘懷的影子。總而言之,清晰的或者模糊的回憶就有着不同的感想,不同的回味。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

一九六四年我考上了初中,在那個年代,尤其是荒山僻野的農村,也算是考上了秀才。在我那個家庭,能出來一箇中學生,也算是個破天荒。雖然祖父、伯父和我父親都認識了不少的字,祖父還是在我們那個十里八鄉很有名氣的先生,能寫一手好字,還精通算術。鄉鄰鄉親們凡有紅白喜喪事都要來請我祖父寫喜對輓聯。或有房屋土地買賣,契函等文書都少不了經過他的手。(其實他們都沒有進過學校門,都是自學成才)每逢過大年,老人家爲衆人寫春聯,幾乎能累出病來,卻從來不受一文錢。我祖父是我們村僱來守圩門的下邳大漢,(我祖居古下邳,現睢寧縣所轄)清未我祖父外出逃荒要飯,如浮萍一般家無定居,四處流浪。祖祖輩輩都是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最後在茅草山寄人籬下住了下來。我生在新中國,從我來說再也沒有討過飯。

卻讓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是1963年正月12日,也就是我奶奶去世的前一天,奶奶對我說:“她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們家裡蒸了許多饃頭,我飽飽地吃了一頓......"

奶奶的夢沒有實現,她走了,這就是奶奶的最後一夢.......

這且不說,我去上學的路很遠,十來裡,那時候農村的經濟條件不好,尤其是我們那裡窮山惡水,除了在外工作的人家有輛自行車,我們普通家庭的孩子連摸過也沒有摸過,只能是安步當車。人常說:清貧乃讀書人順境,節儉乃種田人豐年。我是苦生苦長的農民孩子,吃苦可以說是正常現象。

郭四放、戚滿堂、我們五人都是茅草山小學校考入該中學的,雖然不是一個年級卻是同校,那就結夥成羣同來同往了。路上說說笑笑很是開心,雖然生活苦了一些,爲了求學誰也從來就沒有抱怨過,感受是美好的,都有着昂昂的志氣。說是志壯鬥牛是吹噓了一些,能脫離農村,不蹅墒溝,不擄牛尾巴,這就是天大的夙願。

正是:

望於天,必思己所爲;

望於人,必思己所施。

日月似箭,光陰如梭,三年的初中學習生活很快的就要結束了,還有兩三個月就要畢業考試了,在每個畢業生的面前尤其是學習成績的尖子們都是一個不小的壓力。考高中在那個年代比現在考大學還要難上十分,錄取率超過十比一。我就讀的這個學校多年來都是零錄取,即使有鳳毛麟角也不過是一二人。就是如此有好成績的同學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都有拼一把的決心,哪怕是名落孫山,還是不到黃河不死心。成績一般的同學只能是望洋興嘆了,不需說那些混天了日的同學了,百無禁忌,瓜熟蒂落,到時候領一張畢業證就萬事大吉了。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壓力,亦然是我行我素,既輕鬆又放心,看他們多瀟灑。後來回憶起來還真得佩服他們,以有些人的話說,他們是先知先覺,或者是看破了紅塵。還嘲笑我們這些書呆子都是傻老冒,因爲是趕上了那個非常時期,取消了中考,就白費了我們一片用心。

說心裡話,當聽到這個可怕的消息時,回想起艱苦的幾年學習生活就這樣給圈上了一個大大的句號真是痛心疾首。

正是:

積產遺子孫,子孫未必守;

積書遺子孫,子孫未必讀。

我離開了學校回到家,就跟着父親上山採石去了,靠石吃山,靠河吃河,我是山裡人,爲了生計還能做什麼?打石頭是很辛苦的,重力氣活,早起晚歸,累得七死八活,一天能賺上一元錢,我就已經覺得是心滿意足了。算甚麼命,問甚麼卜?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就打洞。我卻認爲天生我材必有用,豈難說我的才就是該出苦力的?有時候我也不安分起來,父親將己比我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種地人,別胡思亂想了,豬行千里吃糠,狼行千里吃肉,做豬的人家生不出狼來,吃糠就是豬的一輩子…….”

時間長了,我也想通了: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人生在世就是這麼一回事,娶妻生子,迷迷糊糊地過日子吧。

我心裡是這麼想的,雖囊乏一文還憐煢獨,大山上還是拴不住我的心。我一有空閒就去找同學聊一會兒,和我最要好的同學就數傻蛋盛春天了。我們二人可以說是知心好友了,還是兒交之誼。

盛春天怎麼會有這個傻蛋這是綽號呢,傻蛋顧名思義就是個貶低誹謗的名詞,在我們這一帶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對比較頑皮和直而不曲過甚誠實的幼童一個滑稽的說辭,不管怎麼說這是對人一個不文明的稱呼。傻蛋盛春天他的父親是個山東侉子賣辣姜的來到我們村,老盛家是我們村最窮不過的一戶人家,指地皆無,是我們村大地主魏姓的佃戶,年輕時的老盛頭有一手的好農活,不藏力不耍猾,任勞任怨才討得上東家的喜歡。有一年村頭餓死一個討飯的外鄉人,老地主施捨了一口薄棺材將這個外鄉人埋葬在亂墳崗裡。老地主又見這個外鄉人還遺留下一個十五六歲的丫頭沒有養身,那就好事再做下去吧,給了一間草屋,將這丫頭許配於那時已經三十多歲的老盛爲妻,老盛成了家,生了一個女兒。後來解放了,老盛頭分了土地和房屋,纔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家。

可能是剛剛解放,也就是上文說的這個侉子賣辣姜病倒在我們村頭被老盛頭看見了,別看老盛頭是窮種地漢,心腸卻特別好,不但能見義勇爲,還能仗義疏財。他立即將侉子用獨輪車推往醫院,侉子獲救保了性命。救命之恩終生難忘,年年節節總是要來拜望這位救命恩人,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感情。老盛頭的女兒也就十七大八了,就將侉子招了贅,按當地的舊風俗侉子必須隨妻之姓,盛侉子就成了他的稱號了。

老盛頭夫妻待侉子如同己出,老牛舔癢一來一往,兩好搿一好,侉子待二老勝過親生父母。問寒噓暖而無微不至,贍養老人那是沒有說的,人口衆雲,無不讚揚。老盛頭夫妻二人頤養天年,相續死去,侉子痛不欲生將老人按當地習俗,披麻戴孝,黃金入土。

一人道好,十人傳寶,在這十里八鄉侉子的美名就傳楊開來。***的年代能出力流汗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地方**的領導人也看中了這個積極分子,都想來培養他。於是就派人前往侉子的原籍進行調查,原來侉子還是一個烈士子弟,那真是錦上添花,美上更作美了。不久侉子就入了黨,進了大隊支部當上了支委。侉子生來就是這個本性,忠厚老實,幹什麼都是一老本等,無遐無私,好人那是無可非議的,不久就全票當選大隊支書。現任的支書王大成是個好苖子,積極能幹,就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那是因爲英雄愛英雄,惺惺惜惺惺。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茅草山人在盛支書的帶領下進行戰山斗地向窮山惡水發起了進攻。說實在的一句話那時代的人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不是說着好聽的,而是腳踏實地,愚公移山這是個神話的傳說,這股精神卻體現在盛侉子和茅草山人的身上而大放異彩。厲經三年的苦幹,硬在茅草石上開闢出三千畝梯田。他成了茅草山人鑠石流金的好支書,那是一個冬天,卻累死在工地上。

正是:

雪噬蒼山如着孝,風鎖長林似哭啕。

則靡所臻民舉哀,涔涔淚落泣比潮。

也該小春天的命苦,真乃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父親死了,其母由於傷心過甚,第二年一病不愈,撒手人寰,嗚呼哀哉,命歸黃泉。那時候小春天才十歲,正在讀小學,就成了小五包戶。王大成那時候是個生產隊長便走馬上任,這且不說,還再說說這個小春天。小春天雖然爹死娘亡成了孤兒,卻被大隊給養活起來。大隊部卻不動煙火,沒有個鍋竈,就是有糧食也得煮着吃,何況還得上學,生活根本不能自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總得有人護理。

爲此支書王大成召開一個專題會議,考慮到有兩個人選,一個叫王老石是個老革命,老黨員、老軍人,參加過三戰,榮立了不少的戰功,也負過傷,二等甲級傷殘,一生未娶,是個鰥寡孤獨的人,平生過慣了清貧的生活,就因爲這一點,有恐帶不好孩子,所以這個人選就放棄了。最終還是把目光集中在一個老光蛋的身上,老光蛋,從字面上來說乃不雅,在我們這個地方還是一個響噹噹的品牌,一般的人是混不上這個稱呼的。雖然不是衆口鑠金的大人物,卻在一方是個小火亮。首先這個人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有些人氣和影響的力度,是個生角長刺不好惹的一個人。他早年參加了革命,是這個山村第一個共產黨員,當過八路軍,打了多年的仗,榮立過戰功,也留下了戰傷。這個老光蛋的真名實姓叫李光明,五十里外歲,高高大大,白白淨淨,年輕時肯定還是一個帥小夥子。雖然沒有讀過書,談古論今,那是個故事囊,七國的孫龐鬥智,三國的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那是講得頭頭道道,說起話來尤其是詼諧引人發笑。他早年喪妻,未從續絃,老婆死了,以他的能力不是再找不到女人,因爲這個人有些慾,感情專一,對死去的妻子太愛了,也就不再娶了。這一條是別人不能提倡的,可就白白的苦了他的後半生。也許是封建思想對他毒害太深了吧,多少親朋好友勸而不醒,用四個字就梗概了,那就是執迷不悟。

老光蛋爲什麼不再娶女人?有他的苦衷。還是在一九四六年的除夕,由於叛徒的出賣,將這位我地下黨員、茅草山第一任支部書記李光明暴露於敵鄉長,敵鄉長是這個村頭號大地主,立即帶上一窩狗腿子將他抓到敵鄉公所。敵鄉公所也就設在這家地主的院內,經過一番嚴刑拷打,寧死不屈的李光明沒有向敵人屈服,惱羞成怒的敵鄉長下令將他的衣服扒下,赤身裸體吊在馬棚裡。冰天雪地,寒風刺骨,可憐的李光明命懸一線,就連半夜也熬不到,誰來救他?

正是:

人誰不欲生,罔之生也,幸而免;

自古皆有死,死得其所,道之善;

捨身能取義,死而無憾,乃英烈。

就在這生死的關頭,有一個人拿把菜刀躡手躡腳來到了馬棚,斬斷了繩索,救下了李光明。立即將拿來的棉衣給他穿上,怎敢停留,在那人的攙扶下逃出了魔窟,月光下李光明纔看清救他的是地主家使用的丫頭蓮兒。

風吼雪飄,無間無歇。這時候村裡響起鞭炮聲如炸豆的一般,只有富有的人家纔買得起鞭炮。李光明刻骨銘心忘記不了這一天,大年初一。他面向茅草山也是他發自肺腑的一句誓言:“蓮兒妹妹,我的這條命是你的,只要我不死,不報此恩誓不爲人。"

就這樣李光明去參加八路軍去了,解放了李光明匆匆忙忙地回到了茅草山,第一個要覓尋的人就是蓮兒,蓮兒找到了,大喇叭二號子嘀嘀答答,多年的夙願實現了,終於娶蓮兒爲妻子,所以蓮兒病故,大老李痛不欲生,他便又立下第二個誓言,終生不取第二個女人。

有詩爲贊:

生命雖爲貴,愛情比命高。

兩者真相愛,情薄九雲宵。

人若無真情,大漠絕芳草。

情乃一腔血,義比肝和腦。

老光蛋平生總是乾乾淨淨,處人處事磊磊落落,人窮志不窮,不愛他人分文銅,解放後轉業被分配在縣港務局工作,和蓮兒結了婚,夫妻二人齊眉相愛,如糖如蜜。六0年支援農業建設,他自報奮勇下放回到了家鄉茅草山,當年妻子患病醫治無效而死去,大老李就成了孤家寡人。也許就因爲此事,後來也不知道誰給他送了一個老光蛋的綽號,是褒獎還是貶低?誰也說不清楚,大老李是個除了不再娶女人這方面慾的解不開心結,其他方面非常開朗,不再意地接受了這個大光蛋的綽號。

天長日久,他的真名實姓卻被人給忘淡了,老光蛋就給叫開了。

老光蛋由於生活與精神上的壓力,平常愛喝兩盅,還是個二把刀,炒菜做飯勝過一般家庭婦女。他還有一個大能耐是個打獵的能手,雖然不能說是百步穿楊,三五十米瞄上一隻兔子,那是百無一失,百發百中,他還會自造獵槍,這是一個老軍人的本能,他家的野味那是享受不盡的。他不願意欠下人情,東鄰西舍的嫂子或弟妻們給他洗件衣服,他必須送只兔子或野雞去承謝不可。他就是這個德性,不佔任何人的便宜,你請他吃一頓飯,時間不久他一定要再請你吃頓野味不可。是的,你只要待他一個好,他就能把自己的頭摘下來給你不可。

由於他有着這幾個不可的人生素質,便成爲一方可敬又可偎的人物。有一年他病了,還是侉子老支書掏自己的錢給他醫好了病,因此也就成了他的救命恩人,受人點水之恩應涌泉相報。他在侉子的墳前哭得死去活來,還守了五七三十五天的墳,真讓人感動。小春天自從死了娘就已經吃住都在老光蛋的家了,況且老光蛋的房屋還很寬敞,那是土改時分地主的一個四合小院,高高大大,明明亮亮,整整齊齊。

王大成在支部會上說:“老光蛋知恩圖報是個好人,也是位老革命,是最合格的人選。但是我們也不能白使人,撫養一個孩子也是不容易的,我們也要體現出新社會的優越性,衆人添柴火焰高。再說老支書爲茅草山的人民也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是功不可沒。他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大家的孩子,養活這個孩子乃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我建議每年給老光蛋三千個工分,大隊包付孩子的學費和穿衣看病......."

全體支委異口同聲表示同意,老光蛋也是非常滿意。從此小春天就和老光蛋相依爲命一起生活了,其樂融融,親如父子。那老光蛋疼愛小春天真是割心剜膽,用無微不至來形容那是最確切了。

一位古人作過這麼一首詩: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御廚絡繹送八珍,炙手可熱勢絕倫。

這是詩人特爲唐明皇寵愛楊貴妃所作,後又如何?安祿山反叛,玄宗幸蜀,至馬嵬驛,將士憤怒,以禍由國忠,遂殺國忠及韓國夫人,貴妃縊死。這位詩人又詩云: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這個故事用在老光蛋寵愛小春天來說事那是小題大做,只能說明這個意思罷了。

古人還有這句名言,說的是:嬰兒之病傷於飽,貴人之禍傷於寵。

今人也有一個恰當的比喻:一個饅頭也要蒸熟吃。

老光蛋疼愛小春天不足爲怪,但是也不能過分,老光蛋確實是太過分了。老光蛋愛寵小春天有他自己的三個原則,說來真讓人哭笑不得。一是吃穿必須比同村的孩子好;二是隻允許他的小春天去打罵別人家的孩子,絕不允許別人家的孩子來打罵他的小春天;三是春天的個頭體重必須比同村同齡的孩子高大.......

有許多人在他的背後說:"倉裡無米子貴........."

老光蛋與小春天生活在一起,感情慢慢加深,後來就以父子相稱了,爲這事老光蛋還把大隊幹部,全村德高望重一些知名人氏,大擺宴席,轟轟烈烈,公明正大請了十幾桌。就這樣爹是爹,兒是兒,名正言順地實施了。還在當地**和派出所辦了相關的收養合法手續,戶口也寫在一個戶口簿上。

春天已經十二歲了,虎頭虎腦,在村裡比同齡的男孩子高了半頭,厚墩墩的,胖得那身肉走起路來潺鬥着,兩隻眼迷成一條縫,孩子們給他起個綽號叫迷來佛。力氣大的驚人,一百斤重的口袋他都能抗得動。和他爹一樣願意幫助人,心誠腸子熱,給人幹活還不吃別人的東西,有一回他爲鄰居忙了半日,幹了許多的活,鄰居過意不下去真心實意地留他吃飯,擀了一斤乾麪的麪條,小春天吃得乾淨還抹着嘴道:“肚子還沒有飽。"

從此他爲別人幹活再也不吃別人的飯了,傻蛋的綽號也就叫開了。

也就是這一年,村裡來了一個城裡的孩子,已經十五六歲了,小報了年齡說是與春天是同年,傻乎乎的有智障毛病,要和春天力比上下,二比二是個平手,這下子可惱了老光蛋,原來山外還有山。再一打聽這傻孩子沒有上學,老光蛋就尋思起來,上學費腦子影響身體發育。好,俺學不上了,吃好喝好,養精蓄銳明年再與他以決上下。因此春天就輟學在家長身體,傻小子明年就是你慘敗之日。就這樣等了三年,那傻小子再也沒來茅草山,原來這個傻孩子出了車禍,第二年就殘廢了。小傻蛋白白地輟學三年而遺憾不已,這也是老光蛋一個所謂的“教子有方”。方在哪裡?一對糊塗蛋。又過了兩三年,小傻蛋長成了大傻蛋。

正是:

人爲端正,顏色潔白。

忍難忍事,可笑糊塗。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

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七章第七章第三章第六十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五十六章第五章第八十三章第七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二十九章第五十七章第八十章第七十一章第八十章第五十九章第八十三章第五十六章第九章地四十四章第三十四章第六十章第三十八章第四十章第十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章第十五章第四十章第四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三十八章第七十七章第七十二章第八十八章第三章第五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章第七十八章第八十三章第三十五章第八十五章第七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三章第五十章第十二章第四十二章第三章第三十章第六十九章第八十四章第五十六章第五章第四十二章第五章第四十八章第五十章第十一章第七十章第六十一章第三十六章第八十二章第二十六章第三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八十一章第七十五章第四十三章第四章第三十章第六十六章第八章第十五章第八十六章第四十六章第五十章第八十二章第六十五章第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八章第四十七章第八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七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七章第六十七章第六十二章第六十章第六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七章第七章第三章第六十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五十六章第五章第八十三章第七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二十九章第五十七章第八十章第七十一章第八十章第五十九章第八十三章第五十六章第九章地四十四章第三十四章第六十章第三十八章第四十章第十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章第十五章第四十章第四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三十八章第七十七章第七十二章第八十八章第三章第五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章第七十八章第八十三章第三十五章第八十五章第七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三章第五十章第十二章第四十二章第三章第三十章第六十九章第八十四章第五十六章第五章第四十二章第五章第四十八章第五十章第十一章第七十章第六十一章第三十六章第八十二章第二十六章第三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八十一章第七十五章第四十三章第四章第三十章第六十六章第八章第十五章第八十六章第四十六章第五十章第八十二章第六十五章第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二章第四章第八章第四十七章第八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七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七章第六十七章第六十二章第六十章第六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