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

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

如今的江東已經不像孫策時代那般了,英雄不問出身。

隨着與江東世家的漸漸合作,隨着淮泗派重臣的一個個凋零,如今江東軍中很多中層職位,都慢慢換成了江東世家子弟。

而眼前這名校尉正是出自吳郡朱氏。

出身不凡的他,自然認識被孫權譽爲“宗室顏淵”,往日中風光無限的孫桓了。

這時有一江東名士卒跑來向這名朱校尉稟報,說是他那部投石機已經準備完畢,可以釋放石彈了。

但就是他這個本想邀功的稟報,卻引來了朱校尉的震怒。

朱校尉狠狠甩了這名江東士卒一巴掌。

“你想死不成。”

朱校尉突然的咆哮與口中的威脅,嚇壞了這名不明所以的江東士卒。

朱校尉在打罵完這名江東士卒之後,立刻嚴令在場的所有士卒不可妄動。

在固定投石機的所有江東士卒,立即停下手中的所有動作,以免刺激到城牆上的敵人,讓他們對孫桓做出什麼不利舉動。

在三番五次命令在場所有江東士卒不得妄動後,這名朱校尉才立刻跑回營帳中,將城牆上所發生的事報給了在軍營中的族兄朱桓。

在大軍帥帳中的呂蒙正在學習《歐陽尚書》。

自從早年間受孫權告誡要多讀書之後,呂蒙就養成了一個習慣,那便是在軍中閒暇之餘,會時常學習各家經典典籍。

《尚書》本就是儒家最著名的典籍之一。

後來因爲流傳不同,導致每個大儒對《尚書》的理解參悟不同,漸漸形成了學習《尚書》的不同流派。

而在這衆多學派中,大儒歐陽生所傳下的《歐陽尚書》無疑是其中最爲主流的一個學派。

例如四世三公的弘農楊氏,便是在先輩有幸得到傳授《歐陽尚書》後,因爲有了傳世經學作爲治家根本,家族才漸漸開始興旺起來。

要想在東漢,使家族成爲一個頂門世家,最基本與最重要的條件便是,這個世家要擁有對一項經學的解釋權,如汝南袁氏之《孟氏易》。

而學習經學,纔是當代士人正式入仕的第一步。

這纔是衆多頂級世家能經久不衰,能夠不停產生門生故吏的原因所在。

但這樣的世家,在當世也不過屈指可數而已。

這便是東漢時期特有的經學政治。

呂蒙雖聰慧好學,早年間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了不少經史典籍,令其的學問已經比一般的大儒都不低。

但他在面對着當世主流的那些學派時,因爲其中晦澀難懂的文字,令呂蒙無法學習到其中的精髓。

就猶如《歐陽尚書》這本書。

呂蒙雖得此書,卻完全不知其中要領。

而最近呂蒙見司馬懿正好在帳中,河內司馬氏亦當世望族,司馬懿更是自小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所以呂蒙便起了與司馬懿一同探討《歐陽尚書》的心思。

河內司馬氏名望再如何高,也無法與弘農楊氏相比,故而司馬懿早前,也並未學習過《歐陽尚書》這本書。

如今呂蒙想與其共同探討學習《歐陽尚書》,這也讓喜好儒學的司馬懿感到欣喜。

呂蒙與司馬懿兩人雖都未曾學習過《歐陽尚書》,但兩人皆是學識淵博且聰慧之輩,因此在相互學習研討驗證之下,兩人都頗有所得。

因爲忌憚司馬懿是曹操使者的身份,再加上司馬懿自身的談吐學識不凡,所以只要司馬懿不有泄密的嫌疑,呂蒙大多時候還是將司馬懿當做朋友對待的。

只是在兩人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敏銳的司馬懿卻發現了呂蒙有些心不在焉。

而呂蒙之所以會心不在焉,乃是他在等着一個聲音。

呂蒙等着的便是,大型投石機飛射而出擊中城牆的撞擊聲。

他等的也是,那荊州士卒被投石機射出的石彈擊中後,所發出的慘叫聲。

公安城堅牆高,尋常投石機別說破牆了,就是能不能把石彈打到城牆內還很難說。

所以呂蒙這次特地從尋陽城中,調來了江東僅有的數十架大型投石機。

這數十架大型投石機,乃是江東各類工匠耗費無數心血,歷經數年才完成。

自造成之日起,爲的便是合肥那種堅城而準備。

雖說經過改良後,江東大型投石機依然不能對城牆造成太大的傷害。

但已經足以對城牆上的守卒造成了一定威脅。

所以呂蒙纔會在,多日不讓公安守軍休息精神疲憊之後,再及時祭出這大殺器。

呂蒙料想,只要這投石機對着那公安城轟上十天半個月,本來就得不到良好休息的公安士卒,士氣定然會受到極大的打擊。

到時候局面就會朝着他有利的一面發展了。

但沒想到的是,等了許久,在離前線不遠的中軍大帳中的呂蒙,依然沒等來他想聽的聲音。

難不成是這大型投石機,固定耗費的時間太久了?

因爲是頭一次使用改良後的大型投石機,所以呂蒙心中一時也無底。

但就在呂蒙一心二用,邊學習邊掛心前線的時候,他中軍大帳的門簾,突然被一將直接掀開,而後這將直接走到了呂蒙身前。

呂蒙看着朱桓竟然不事先稟報,就闖入他的大帳之中,呂蒙心中有些不喜。

但還未等他責怪朱桓的話說出口,朱桓就對着呂蒙一拜彙報道,

“大都督,武衛都尉被糜賊懸掛了城牆之上。”

朱桓言簡意賅,但就是這短短的一句話,卻令呂蒙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如水。

呂蒙氣得將手中的《歐陽尚書》,狠狠地拍在書案上。

糜賊,好歹毒的心呀。

怪不得,怪不得,前方一直遲遲無響聲傳來。

而朱桓的話,也令正在翻閱典籍的司馬懿,差點直接撕下一頁書來。

接着朱桓又對着呂蒙彙報道,“現今這事已經被徵虜將軍所知,他與諸將現正在護城池之外,想着營救武衛都尉。”

聽到朱桓的這句話後,呂蒙再也無法保持冷靜。

他嗖地一聲站起,而後命隨從取來孫權所賜佩劍。

呂蒙來到朱桓身前,對其吩咐道,“封鎖消息,這件事絕不能讓其他三面大營中的將士知曉。”

說完後,呂蒙就火急火燎地朝着公安城外的護城河趕去。

面目沉默的朱桓在呂蒙離去後,深深地看了一眼呂蒙的背影,他眼中有着些許歉意。

他並沒有告訴呂蒙,這件事一開始只有他知道。

想着家中寄來的那封信,朱桓心中惱恨無比,但最後也只能化作一聲嘆息。

家國家國,家在國前。

(本章完)

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463章 空城計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推書《三國之銀狐》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23章 誅心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3章 先斬後奏
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463章 空城計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推書《三國之銀狐》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23章 誅心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3章 先斬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