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

天子無戲言。

當劉備這聲讚賞的話語,傳遍在場人的耳中後,在場的衆人臉上齊齊浮現驚詫之色。

然後他們將目光紛紛從劉備的身上,轉移到糜暘那裡。

劉備的這聲讚賞表達了他對糜暘重諾輕利行爲的高度讚賞,亦直接宣示了他對糜暘的下一步任命。

那便是授予他州牧之職!

在意識到這點後,莫說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有些難以置信,就連糜暘自己亦吃驚不已。

這可是州牧呀。

《書.周官》有言:“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

從這個記載可知,州牧在先秦時期便是天子之下的一方諸侯。

而及至秦漢建立之後,雖然州牧一職從原先的諸侯尊位降爲普通臣子的位階,但是這一名稱所代表的職權卻一點都未曾有所削減。

世人皆知州刺史乃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但州牧與州刺史不同。

州刺史雖然在近數十年以來職權不斷上升,但它的職權主要體現在行政方面。

而州牧呢?

只要是所屬州內的一切事務,甚至包括官員任免,都可由州牧直接管轄,無須再經過中央朝廷。

漢代的州牧,比後世大唐的節度使權力還大!

名爲臣子,實爲諸侯,這便是對州牧一職的最恰當的描述。

正因爲州牧一職有着如此大的權力,所以當在場的人知道劉備有意要讓糜暘擔任一州州牧時,他們的臉上纔會紛紛浮現不可置信之色。

兩漢四百年以來,州牧一職時設時廢,雖說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宗親擔任,但是外姓擔任州牧的亦不是沒有。

例如韓馥,例如剛剛逝世的關羽。

可是糜暘今年纔多大,滿打滿算不過二十二歲而已。

以這樣的年紀擔任州牧一職,在兩漢四百年以來還是頭一例。

不過雖然因爲糜暘的年紀問題,在場的人都對糜暘即將成爲一州州牧懷抱着巨大的驚詫。

但是他們一想到糜暘過往立下的種種功勳,又想到漢室四百年以來功勳大於一切的政治傳統。

在場中的人沒有一個對劉備的這番任命心中有着異議。

由於心中的這種想法,在場的所有人都紛紛將羨慕的目光投向糜暘。

能不羨慕麼。

要知道目前整個大漢中,即將只有糜暘成爲一州州牧。

縱算是張飛與諸葛亮這兩位手掌大權,各鎮一方的大臣,他們都尚未得到這種尊號。

獨一無二的榮耀,總是容易閃瞎許多人的眼睛。

當初這種榮耀,在劉備的臣子之中,亦只有關羽得到過。

只不過在場的人在意識到這點後,他們的心中又漸漸浮現一個想法。

大漢當今的疆域主要是在荊益兩州,而在有着諸葛亮與張飛在的情況下,劉備是不會讓糜暘成爲荊州牧或者益州牧的。

而除去這兩個州之外,糜暘還能擔任哪個州的州牧。

難道這是虛封,正如馬超那般?

當這個疑惑漸漸浮現在衆人心頭的時候,劉備正好面帶笑意的來到糜暘身前。

在劉備到來後,看着劉備眼中那毫不掩飾的讚賞與欣慰之色,糜暘重重對着劉備一拜。

他與劉備之間,君知臣,臣亦知君,很多客套的話不需要說。

劉備看着朝他下拜的糜暘,在他臉上的笑意愈發旺盛的同時,他伸出雙手親自將糜暘從他的身前扶起。

“今日你的所爲若流傳出去,必能讓世人知我大漢乃天下正統,信義之邦,朕對你今日的行爲感到很滿意。”

當劉備對糜暘的這句誇讚說出後,糜暘及一衆漢臣當然是喜笑顏開,至於張溫等江東使臣則紛紛慚愧的無地自容。

劉備的這句話,很難不被張溫等人理解爲,劉備是在含沙射影他們。

糜暘今日的行爲越是信義無雙,就越發體現今日他們的所爲是多麼可笑荒誕。

懷抱着天下人皆知的拍馬屁心思而來,卻在天下人面前將馬屁拍到馬腿上。

前者的行爲已然羞恥,後者的突然更是張溫等人無地自容。

不過劉備現在可沒有功夫搭理張溫等人心中在想着什麼,他在扶起糜暘之後,對着糜暘笑言道:

“你爲我臣,又爲我侄,今日你的所爲勢必成爲一番佳話,我身爲你的君父,亦不能讓這番佳話虎頭蛇尾。”

“當年周成王一葉封侯,我今日就一諾拜牧!”

當劉備這麼說的時候,在場的所有人臉上對糜暘的豔羨之色愈發濃厚。

劉備現在在衆人面前表現出來的對糜暘的喜愛,幾乎快要滿出來了。

單單就拿劉備所言的君父二字來說,這二字豈可輕用?

君父一般是臣子對天子的尊稱,但很少有天子會以此作爲對臣下的自稱。

因爲這種自稱,容易引起世人的浮想聯翩。

除非天子真的將那位臣子當做兒子看待。

而縱觀以往劉備對糜暘的喜愛與器重,所有人的心中都默默將以上那句話中的“除非”二字去掉。

孝武帝與霍大司馬的關係又重現在世人眼中,理解理解。

而劉備馬上就接着說出了他對糜暘州牧一職的具體任命:

“傳詔:分益州之漢中、漢興、陰平三郡,分雍涼之武都、天水、隴西三郡按古制重設立梁州,並拜左將軍糜暘爲梁州牧。”

當劉備的這個具體詔令傳出來爲在場的衆人所知後,衆人臉上的驚詫更爲濃厚。

就在衆人皆以爲劉備會對糜暘進行虛封的時候,劉備的詔令清清楚楚體現了糜暘的州牧絕對不是有名無實的。

華夏數千年前就有着九州的稱呼,而關於九州具體是哪些,有着許多種不同的看法。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尚書·禹貢》中的一個說法,九州分別是:冀、兗、徐、青、揚、荊、豫、雍、樑;

其中梁州的大致範圍是,現今的益州全境及雍州的一部分。

而後來隨着時代的變遷,梁州的領域不斷被分割,益州這個名稱亦代替梁州成爲大漢西南的代名詞。

但是華夏民族有着濃厚的崇古思想,梁州最爲最古老的一個州境稱呼,是很能得到世人的認可的。

再加上由於梁州的領域數千年來一直在變化着,以上劉備所劃分給糜暘的六個郡,在不同的時代本來就是屬於梁州的。

所以劉備的這個做法,可以說是出乎衆人意料之外,但又很符合古代的政治傳統。

只是讓在場衆人更爲驚訝的是,劉備對糜暘的封賞不是虛封,但又不能說完全是實封。

因爲新設梁州六郡中有四郡,現今還不在大漢的控制範圍中。

虛實參半,便是高情商的劉備對糜暘的獎賞方式。

漢中、漢興二郡他給糜暘了,其他四郡在名義上他也給糜暘了。

至於糜暘能不能完全成爲實至名歸的梁州牧,這就得看糜暘在下一次北伐中的表現了。

打的下來,就都是你的!

而劉備如此封賞既能給糜暘實質上的獎賞,又能讓糜暘時刻保持着一顆昂揚向上的進取心,可謂是兩全其美。

這便是劉備惟賢惟德的政治手腕。

劉備的心思衆人知道,糜暘當然也不例外。

劉備如此良苦用心的封賞,讓糜暘心中有着激動的同時,還浮現了感動的情緒。

長輩愛晚輩者,必爲之計深遠,現在劉備就是在爲他計深遠。

怪不得歷史上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會寫出“蓋追先帝之殊遇”這句話。

現在糜暘正是這句話的最大受益者。

面對着劉備對他的殊遇,糜暘能做的惟有對着劉備躬身一拜:

“臣謝陛下厚恩!”

在糜暘對着他謝恩後,劉備得意地看着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冠軍侯,內心中充滿着自豪感。

糜暘的第一位恩師,不是法正,其實是他。

而在發出詔令之後,劉備便示意在場的所有人盡皆退下。

他有些體己話要與他的梁州牧說。

在劉備的示意下,所有人都會意的陸續從場中退下。

不久之後,宴席之中就只有劉備與糜暘二位君臣在。

這時劉備看着糜暘,他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朕要回成都了。”

聽到劉備的這句話後,糜暘默不作聲。

因爲他知道劉備還有話要說。

果不其然沒等一會,劉備就接着說道:

“棘陽的事朕知道了,你做的很好,很有當年朕在安喜縣的風範。”

“在走之前,本來朕擔心的唯一一件事便是孫權對你的陰謀,一開始你太過輕視孫權了。”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劉備的言語中不經意間帶上一些嚴厲的語氣。

正如糜暘少時他對着糜暘耳提面令一般。

面對着劉備的教訓,糜暘臉上流露出一些慚愧之色,他如少時一般對着劉備躬身認錯。

的確若不是他輕視孫權玩弄陰謀的手段,今日的事或許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只不過劉備並沒有再過於苛責糜暘,因爲從結果來看,糜暘今日的表現不能說不好。

劉備的面色緩和了些,他來到宴席的主座上坐下,糜暘亦步亦趨的跟在他身後,最後在他的身前站定。

在糜暘站好後,劉備對着糜暘言道:“猾虜能有心思使出今日的陰謀,說明江東的元氣恢復的,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快一些。”

“或許在不久後,孫權的野心亦會完全恢復。”

對於劉備的這個判斷,糜暘贊同的點點頭。

公安一戰將江東打的元氣大傷不錯,但那一戰讓江東大傷的根本原因在於,在那場大戰中江東的存糧幾乎毀於一旦。

公安之戰並不是長平之戰,江東的青壯男人並沒有遭受斷層般的打擊。

而相比於青壯的損失,糧食這一戰略物資得到補充的速度會更快些。

甚至於如果年成好的話,這個速度更會大大縮短。

這便是當初糜暘做出推斷,江東五年左右無法發起大戰的原因。

見糜暘贊同他的看法,劉備微微嘆了一口氣:

“孫權不可輕視,同樣也不可輕信。一旦江東的元氣恢復,天下的局勢定然會再次發生變化。”

“時不我待呀,子晟!”

劉備的這兩句話語中,透露出他對大漢未來深深的擔憂。

誠然在糜暘穿越的這兩年來,大漢對外作戰連戰連捷,但這只是讓大漢的戰略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擴展,並未在根本上改變天下三分的格局。

亦並未在根本上改變北強南弱的格局。

要想做到這一點,絕對不是單單靠幾場大勝就能做到的。

在發出嘆息之後,劉備招招手讓糜暘在他的腳邊坐下。

面對劉備的招手,糜暘順勢坐在劉備的腳邊。

在糜暘坐下之後,劉備從懷中掏出一份密奏。

“今日朕拜你爲梁州牧,一部分原因是出於對你的獎賞,一部分原因就在這封密奏上。”

在說完這句話後,劉備將手中的密奏交到糜暘的手中。

糜暘見狀連忙接過劉備手中的密奏,然後認真的看了起來。

可就在看到密奏中的第一句話時,他的眼神就不禁微微一凝。

密奏擡頭是上奏者的身份。

而這封密奏正是丞相諸葛亮向劉備上奏的。

在知道這點後,糜暘馬上打起十二分精神看起密奏中的內容:

“出師必先有名,兵有先聲而後實者,今臣聞陛下欲有伐吳之思,特上此書論之。

或議者言,今因大敗魏軍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捲之時也。

然大戰之後,將士疲勞,不可便用,應徐緩之;

臣聞善戰者,力戰爲下,智戰爲上。

今天下三分,東吳雖國力最弱,然東吳世家盤桓,人心離漢,若一交戰,勢不得驟解。

自那時逆魏騷動,我軍或將腹背受敵。

爲長久計,陛下當今應以寬撫吳人爲要,既而令賢臣煮鹽興冶,爲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然荊州之地,三家分疆,細作廣佈,機密不掩,不可行此事。

唯有益北一區,地處吳地上游,又掩于山林之間,實乃戰備要地,望陛下思之。”

可能因爲時間匆忙,所以諸葛亮在這封密奏中的言語並不多,但是諸葛亮的進言一向是一語中的。

糜暘在看完密奏中的內容之後,他驚訝的擡起頭看向劉備。

梁州之重設,爲的不僅僅是北伐?

今天就一章。

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推書《三國之銀狐》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32章 小心有詐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2章 出獄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16章 幼時情誼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
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推書《三國之銀狐》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32章 小心有詐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2章 出獄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爲樂 敢爲前驅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16章 幼時情誼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