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

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

雖然在諸葛亮的獻策下,劉備決定了如何封賞孫權,但是他還需要一位使者去往江東傳達他的封賞。

可是這使者卻不好找。

孫權名義上是漢臣,但實際上卻是個狼子野心,擁有獨立軍事力量的人。

儘管諸葛亮的獻策面面俱到,但是人心難測,誰也不能保證諸葛亮的計謀一定會成功。

若是孫權昏了頭,因爲劉備稱帝一事大怒,那麼斬掉劉備的使者亦不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若是將膽小之輩派往江東,到時候使者在孫權的死亡威脅下做出一些有辱國體的舉動,那麼這無疑會對新漢的權威造成巨大的打擊。

而除了保證使者要有膽略,不懼死亡威脅之外,使者還要有機智的應變能力。

因爲按照常理推測,孫權可能會因爲自身實力的問題,不會對劉備派遣的使者狠下毒手。

但是孫權的爲人秉性劉備與諸葛亮都很清楚,以他的性格,是極有可能在大漢使者到達江東後對他百般刁難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大漢的使者在面對孫權的刁難時,表現的很差勁的話。

那麼孫權肯定會藉機將事情大肆宣揚出去,以此來打擊劉備所建立的漢朝的威望。

從政治意義上來說,這是劉備第一次以漢帝的身份,向漢朝外藩派遣使者。

這個使者的任何舉動都關係着新漢的威嚴,還會在一定程度影響着天下對新漢的看法。

所以關於使者的人選,一點都馬虎不得。

最後在百般考慮之下,劉備選擇了鄧芝作爲出使江東的正使。

從性格及才能上來說,鄧芝智勇兼備,在劉備踐祚後,鄧芝由尚書升任爲侍中,以這種官位作爲出使孫權的正使恰到好處。

而且在之前公安之戰後,代表劉備前往永安與孫權簽訂盟約的也是鄧芝。

在定下正使是鄧芝之後,關於副使的人選諸葛亮向劉備推薦了費禕。

費禕,字文偉,江夏𫑡縣人。

費禕少時喪父,跟隨族父費伯仁生活,後費伯仁便帶着費禕遊學入蜀。

劉備平定蜀中後,費禕便留在益州,並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這三人被益州人士贊成爲:“蜀郡三傑。”

本來蜀郡三傑的名聲在伯仲之間,但是經歷一次事件後,讓費禕的名聲成爲三傑之冠。

當初許靖喪子,董允與費禕正要一起出席葬禮。董允向其父董和請求車駕,董和便遣一乘鹿車給二人。

董允見此,面有難色,費禕卻從容走前先上鹿車。

及至喪所時,諸葛亮及益州諸貴人均已齊集,大部分人的車乘都很華麗。

看到這一幕董允神色猶疑,而費禕卻晏然自若。

等駕車人返回府中,董和知道了這件事後,他便向董允說道:“吾常疑汝於文偉優劣未別也,而今而後,吾意了矣。”

因爲董和的評價,費禕開始名聲大噪。

也因爲費禕在喪禮上的表現,所以諸葛亮從此對費禕開始注意。

費禕的名聲劉備也有所耳聞,所以在聽到諸葛亮推薦費禕時,他便答應了讓費禕擔任出使江東的副使。

在定下出使江東的正副使人選後,數日之後一支上百人的使團開始朝着江東進發。

江東,建業。

在建業城外的官道之上,一位身穿常服的威武男子正在帶着隨從視察着城外的稻田。

這位男子周圍除了有數百位親衛之外,在他的身邊還跟着兩位孩童,分別爲一男一女。

這位男子正是江東之主孫權。

那兩位孩童男的叫孫慮,女的叫孫魯班,分別是孫權的次子以及長女。

本來作爲江東的治所,建業城的治安一直很好。

而或許是有着家族基因影響,之前孫權凡出遊時,親衛隨從都不會帶領太多。

但是孫權的這個習慣,在遇到兩位名將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那兩位名將一位叫張遼,一位叫糜暘。

而在這兩人之中,無疑糜暘給孫權造成的心理陰影更深。

那一夜的割須棄袍之辱,孫權至今還記憶猶新。

在有着悲慘往事的情況下,孫權徹底改變了他輕佻行事的習慣。

今日孫權帶着兩位子女及數百親衛來到建業城外,並不是爲了踏青。

身爲江東之主的他,是來視察城外稻田的收穫的。

因爲地域差異,所以南北方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別。

雖然在目前華夏人民的主要主食是粟米,但是作爲位於長江中下游的江東來說,最重要的農作物一直就是一種——稻。

關於稻的種植,在華夏曆史上有着悠久的傳統。

而江東一地之所以以稻米作爲主要農作物,原因無他,那就是稻米實在太適合種植在長江中下游一帶。

儘管這時的南方地域很多都處在未開化的階段,地廣人稀。

再加上先進的農作技術都在北方,所以目前江東種植稻的方式還是以“火耕水耨”爲主。

但是因爲江東的土地、氣候太過適宜稻的生長,所以江東的糧食產量一直不低。

這便是屬於老天的恩賜。

正因爲江東這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歷史上曹魏與季漢都曾經因爲糧食而錯過許多戰機,但是東吳卻一直沒有這種煩惱。

甚至孫權可以因此單單憑藉江東一地,拉起十萬大軍四處征伐。

軍民以食爲天,糧食可以說是保障一個勢力繁榮昌盛的根本。

只是之前公安一戰時,江東的數年存糧被糜暘付之一炬,這讓江東的元氣大傷。

所以在今年秋收之時,擔憂國內民生的孫權纔會親自出城視察稻田。

孫權站在官道上看着下方綿延無際的稻田,他的臉上終於流露出一些喜色。

從孫權的目光望去,整片稻田中滿布着稻穗,而每棵稻穗都看過去十分飽滿。

當一陣微風吹來,鼻間聞着陣陣充滿稻穗香氣的孫權,臉上的喜意更甚。

看來今年會是個好收成。

只要有糧食,江東的元氣就能快速恢復。

孫權指着身下的稻田對着一旁的孫慮言道:“慮兒記住,稻乃我江東國本。”

孫權的語氣中帶着明顯的教導之意。

而臉色蒼白的孫慮在聽完孫權的教育後,他很是乖巧的對着孫權有模有樣的一拜,對着孫權言道:“孩兒記住了。”

看着孫慮這副乖巧的樣子,孫權的臉上的笑容愈發美麗。

正如他所說,稻是江東的國本,但現在唯一在他身邊的兒子孫慮,又何嘗不是江東的國本呢?

之前孫權傾心培養的長子孫登被他送去荊州,雖然在孫權的心目中,孫登依然是他最佳的繼承人。

爲了保護與培養孫登,他還派去江東的四個青年才俊作爲孫登的伴讀。

這一切佈置代表着他對孫登的看重。

但是身爲江東的主人,孫權不會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在他的心裡,其實一直都做着一個最壞的打算。

孫慮自幼早慧,他的表現雖然比不上孫登,但也不會差上太多。

之前之所以孫權一直沒動過培養孫慮的念頭,主要是因爲孫慮自出生以來,身體就一直不好。

在當世這樣的孩子,是很難長到成年的。

因爲這種原因,在孫慮未度過十歲的關卡時,孫權是不可能將江東的未來放在孫慮身上的。

所以孫權目前的打算只是在孫登不在江東的時候,在一些時機適當的點撥孫慮。

他目前心中江東的未來,還是孫登。

而作爲孫權長女的孫魯班在聽到孫權的話語後,她立馬嘟起嘴來拉着孫權的衣角說道:

“父親,爲何只教導慮弟,而對魯班不聞不問?”

孫魯班身爲孫權的長女,今年不過九歲。

孫魯班年紀雖小,但是她繼承了母親的優良基因,長得粉雕玉琢的很是可愛。

當嬌小可愛的孫魯班拉着孫權的衣角,說出吃醋的言語時,孫權的慈愛之心大盛。

他一把抱起孫魯班捏着她的小鼻子笑着說道:“慮兒是男子,將來是要幫助爲父成就大業的。”

“而你是女子將來是要嫁人相夫教子的,自然不需要知道這些。”

沒想到孫魯班在聽完孫權的話,她的小臉似乎都擠在一起表達她的不樂意。

在孫權懷中的孫魯班似在闡述志向言道:“女子亦可有大爲!”

聽到孫魯班如此說的孫權,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一位不足十歲女童說的話,孫權只當做是一個笑話而已。

可是孫權不知道的是,將來她的女兒孫魯班真的用自己的行爲,完成了她今日所許下的志向。

就在孫權沉浸在良好收成與天倫之樂的歡喜之中時,他的近臣是儀手中拿着一封情報,快速得來到孫權身後,對着他稟報道:

“至尊,劉備數日前在成都登基稱帝,自續漢統。”

是儀的聲音並不大,但是當這句話落到孫權耳中時,孫權本來還在流露笑容的臉色,一下陰沉了下來。

陰沉的可怕。

似乎察覺到孫權情緒的轉變,方纔還敢向孫權撒嬌的孫魯班,現在馬上在孫權的懷中變得極爲乖巧。

孫權眼神中的冷色,正在快速地集聚着。

他將孫魯班放在了地上,而後讓一旁的侍者將孫魯班與孫慮都帶走。

當孫魯班與孫慮都離開後,孫權終於再也忍耐不住他心中的情緒,他言語中帶着冷意說道:

“漢帝?他配麼?”

在當初孫權從永安歸來後,他便一直在建業城中勵精圖治,希望能儘快地將江東的元氣給恢復過來。

當然閉門自守是行不通的,所以孫權回到建業後,往北方及成都派出了大量探子。

因爲探子的存在,所以孫權之前就知道曹丕通過禪讓稱帝的事。

而相比於曹丕稱帝一事,劉備稱帝讓孫權感到更氣憤。

因爲曹丕是代漢稱帝,從名義上根本不能對孫權造成威脅。

孫權完全可以以漢臣身份,對曹丕的皇帝身份不承認。

但是劉備稱的是漢帝!

大漢四百年天下,誰人曾經不是漢民?

現在劉備稱帝國號爲漢,那他孫權算什麼?是他劉備的階下之臣嗎?

孫權越想心中越氣憤,他的雙手不自覺地握緊。

但因爲有着旁人在,所以孫權還保持着最後一絲理智。

因爲心中的氣憤,孫權聲音中的冷意越來越盛,他用冰冷的語氣問是儀道: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消息?”

孫權的語氣讓是儀知道了,孫權現在很憤怒。

但是有一則消息他卻不能不稟報。

於是在遲疑之下,他支吾地對着孫權說道:

“根據探子報回的消息,就在上個月,糜暘以詐降之計敗殺曹仁,斬首魏軍數萬!”

孫權在之前並沒有在漢興郡安排多少探子,因爲漢興郡地勢險要,要想將其中的消息傳遞出來並不容易。

再加上時間沒有過去多久,所以西城一戰的消息還沒有大範圍的傳開。

當西城一戰的戰況在成都傳開後,江東的探子方纔得知此事。

然後江東探子就急忙將劉備稱帝,及西城一戰的兩個重磅消息快速傳動江東。

當聽到這個消息後,孫權的眼神中浮現巨大的震撼之色。

他轉過頭用驚疑的目光看向是儀,似在求證着這個消息的重要性。

自曹操起兵以來,魏軍善戰的名聲早已名揚天下。

而且自古以來,南方多受北方歧視。

在這樣的情況下,糜暘能斬殺數萬北方士卒已經算是令天下震動的大捷。

至於曹仁被糜暘所殺一事,更是讓孫權感到不可思議。

曹仁那是早在曹操時期,就追隨左右屢立戰功的大將。

而在曹操死後曹仁憑藉着資歷與身份,便已經成爲曹魏方面的第一大將。

這樣的人物,在曹魏中的地位可以說僅在曹丕之下。

但就是這樣的人物,竟然都死於糜暘之手?

面對孫權驚疑不已的詢問目光,是儀堅定的點點頭。

雖然他在收到這個消息時,反應比孫權還失態。

但是這個消息早在成都城內外傳開,想來不會有錯。

確認消息無誤之後,是儀也只能在心中發出沉重的感慨——不愧是他。

在是儀點頭之後,饒是孫權如何不可置信,但他卻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而就是這個事實,讓孫權一直握緊的雙手馬上就鬆開,然後他心中的憤怒亦在快速的消散着。

他眼中的冷意,更是頃刻間消失不見。

隨後是儀稟報道:“劉備已經派出使團來封賞至尊,不知我江東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如何應對?

還能怎麼應對?

孫權強制壓住內心的震撼對着是儀言道:“仔細探查天子使者行蹤,使者到來之日,孤當十里相迎。”

若是沒有糜暘的西城一戰,孫權聽到劉備在自稱漢帝后還敢派使者來,他肯定會氣的暴跳如雷。

但現在他已經改稱劉備爲天子了。

雖然孫權的性格很多面,但他一直有一個很鮮明的性格特點。

勾踐之奇:白話文講就是打不過就認慫。

很明顯現在的江東,就是打不過糜暘。

所以他果斷認慫了。

今天2章~

我要月票~

(本章完)

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3章 誰敢殺我?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10章 三駁潘濬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
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爺來也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3章 誰敢殺我?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10章 三駁潘濬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