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

衆臣的義憤填膺,最主要的內因在於心中對孫權行爲的不齒。

除此此內因外,當下的大漢國力不同往日,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孫吳與曹魏結盟,對大漢來說是一件危險的事,可大漢已經是今非昔比了。

以目前大漢的國力,想要攻滅江東,絕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而孫權貿然稱帝的行爲,亦是在根本上挑釁大漢的權威,從這方面來說衆臣建言征討江東的行爲,可謂是合情合理。

但這種合情合理的行爲,並未得到劉備的允准。

劉備微微擡手作向下壓狀,在看到劉備的這個舉動後,殿內羣情激涌的衆臣很快就停止了建言。

望着臉上有着憤憤不平之色的衆臣,劉備說出了他的看法:

“連年征戰,士民疲敝,今非再啓大戰之時。”

“況我朝乃續兩漢法統,豈有棄中原不顧,而逐蠻荒之地之理乎?”

劉備的聲音沉穩有力,引得在座的衆臣臉露思索之色。

而諸葛亮的臉上卻是浮現了笑意。

幸虧劉備沒被心中怒意衝昏了頭腦。

諸葛亮臉上的笑意被糜暘注視到。

想起昨夜劉備比衆臣更憤怒的神色,又想起昨夜自己苦苦相勸的情景,糜暘只覺得他的苦勸到底沒有白費。

劉備說的話有道理嗎?

那自然是有的。

單單劉備說的第一點理由,就是大漢如今無法忽視的問題。

再強的軍隊,也不是永動機。

再肥沃的土地,也不可能生產出無限的糧食。

就這兩年來,大漢連續經歷了南中之戰,南鄭之戰,北伐關中三場戰役。

再厚的家底,也禁不起這樣的消耗。

可以說要不是諸葛亮的理政才能實在是曠古難見,再加上南鄭之戰後糜暘繳獲了魏軍大量的糧草輜重,北伐之戰漢軍是絕難再發起的。

哪怕當下大漢收復關中,但關中是殘破的。

先不提關中多年遭受戰亂的事,就說曹真主政關中時,爲了河西之戰和南征之戰,就多次從民間搜刮民脂民膏。

曹真涸澤而漁的行爲,引得關中怨聲載道,也讓關中各地漸起流民。

在這種情況下,大漢要做的第一要務一定是先穩定關中的民生。

大漢不是曹魏,當年劉備起兵爲的是給天下百姓帶來穩定的生活,而不是單純的爲了皇圖霸業四個字。

本末倒置,忘記初心的事,劉備是不會做的。

至於劉備說的第二點理由,則更是讓人無法反駁。

孫權的行爲是在挑釁大漢的權威,也的確夠噁心人,但若因爲這一點就將江東作爲接下來主要進攻目標,那卻是不妥的。

原因很簡單,大漢自建立那日起,向世人宣稱的就是他纔是華夏民族的正朔。

在這一點政治口號下,收復關中後,下一步漢軍的作戰目標一定要是中原。

於政治意義上,中原亦可被稱爲中國。

“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之外也,中國內也。

夫中國者君臣所自立也,禮樂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冠昏祭祀所自用也……”

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大漢收復中原是一件多重要的事了。

身爲帝王的劉備親自說出這兩點理由,一是爲緩解衆臣激憤的情緒,二是爲用他開國之君的身份,在爲大漢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定下基調。

既然劉備都已經發話了,且劉備的話又有道理,那麼衆臣的激憤情緒也就緩解了不少。

可是等激憤情緒下降後,一種名爲擔憂的情緒又接踵浮上心頭。

熟悉軍事的黃權率先開口說道:

“縱使我軍暫時放過江東,可難保孫權與曹叡,不會聯合對荊州發起進攻。”

黃權的話一說出口,頓時引起了殿內許多大臣的注意。

特別是張飛。

張飛下意識地就想附議,可還未等張飛的話說出口,糜暘便起身對着在座衆臣言道:

“這點無須擔憂。”

糜暘的判斷,引得殿內衆臣詫異。

黃權起身拱手問糜暘道:“爲何?”

在殿內衆臣的注視下,糜暘分析道:“關中一戰後,逆魏元氣大傷。

損兵折將之際,國內人心定然起伏。

對逆魏來說,他們當務之急絕不是再啓戰端,而是如何安撫國內人心。

於常人看來,逆魏與逆吳結盟,乃是強強聯合。

可在孤看來,逆魏之所以會與逆吳結盟,目的在於禍水東引,讓江東成爲我朝的眼中釘肉中刺,好讓彼有休養生息之時機。

而要是逆魏不與逆吳共同出兵,單憑逆吳一家兵力,如何能在短期內攻下荊州?

這一點孫權心中定然也清楚。

正因爲如此,他纔不會貿然出兵。

兩家都在等着另一家先出兵,所以兩家最後不會有任何一家出兵。”聽完糜暘的話後,殿內衆臣紛紛點頭。

當然在戰略上糜暘可以斷言,荊州短期內不會有危險,可爲了萬無一失,戰術上的一些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接着糜暘就將他讓蔣濟釋放流言的事,告知給了殿內的衆臣。

在聽到糜暘的這一點安排後,殿內衆臣心中的擔憂情緒漸漸減少。

糜暘雖不在荊州已有數年,但荊州可一直在流傳着糜暘的傳說呢。

等糜暘說完後,諸葛亮亦起身對着殿內的衆臣說道:

“大將軍之舉,可讓逆魏與逆吳投鼠忌器,可吾更有一計,能讓逆吳自顧不暇。”

見是諸葛亮發言,糜暘便識趣的回到座位上坐下,等着諸葛亮的良策。

沒有讓糜暘等太久,諸葛亮就說道:“公安一戰後,孫權曾送來長子孫登作爲質子。”

“今孫登在荊州已然漸漸長成,陛下可召孫登來長安,加以封賞。”

聽到諸葛亮的這番話,衆臣感到不解。

孫登的父親孫權公然反叛大漢,正常來說大漢不取孫登的性命,已經是仁義之舉。

怎麼還要對他進行封賞呢?

看到衆臣臉上不解的神色後,諸葛亮笑着說道:

“孫權明知孫登在我朝,卻還敢悍然自稱僞帝,原因有二。

其一,彼之二子孫慮漸漸長成,他無子嗣無憂。

其二,孫權是想借刀殺人。

若我朝對孫登痛下殺手,反倒稱了孫權的意,可讓他以此爲緣由,矇蔽江東士民,正他反叛之名。

還能借我朝之手,爲他清理隱患。”

乍一聽,諸葛亮說的話好像有邏輯不通的地方。

明明是孫權先反叛在先,大漢殺孫登乃是名正言順之舉,這件事又怎麼會被孫權利用呢?

但實際上諸葛亮說的話,卻是精準預判了孫權的心理,並且符合當世的實際情況。

別忘了當世的信息流傳十分閉塞,而且很容易在有心人的利用下,造成一種時間差。

只要大漢殺了孫登,孫權就可以向世人宣稱,是大漢先殺孫登在前,他懷抱哀子之恨纔不得已與大漢決裂。

孫權一旦這麼做了,或許大漢境內的人會了解真實情況,但孫吳、曹魏境內的呢?

那時候孫登的死亡是事實,大漢亦沒辦法讓孫登復生來解釋。

顛倒黑白,扭曲事實,是孫權一向擅長的事。

歷史上孫權在拿下荊州後,就曾這麼做過——反正在後世,依然還有不少人認爲那時孫權與劉備不是盟友,而且認爲是劉備先對不起孫權的

當然這樣的事在中國歷史上,也不止孫權這麼一人做過。

就如有名的奴兒哈赤的七大恨.

在對孫權的爲人有了進一步瞭解後,衆臣都覺得諸葛亮的分析十分有道理。

因此他們接下來就很好奇,諸葛亮該通過什麼樣的封賞方式,來破解孫權的小人之舉,併成功引起孫吳的內亂。

諸葛亮並未讓衆臣失望,他接下來獻上的策略,可謂是讓人拍案叫絕。

諸葛亮先是一笑,然後對着衆臣說道:

“孫權有意放棄孫登這位長子,可不論如何,孫登身爲孫權長子的身份,早已經在江東深入人心。

這一點是孫權無法抹殺掉的。

既然如此,我朝可下詔讓孫登過繼爲孫策的嗣子,並讓孫登承襲吳侯之位。”

封孫登爲吳侯的提議,倒並未讓衆臣有所驚豔,之前糜暘就曾提過類似的建議作爲來日反制孫權的措施。

但將孫登過繼爲孫策兒子的這一舉措,卻是讓衆臣的臉上紛紛流露出喜色。

這招妙呀!

衆所周知江東基業的開創者,實際上就是孫策。

孫權說到底只是江東基業的守成者而已。

在這樣的事實之下,哪怕孫策死去多年,但他的名字也絕對不可能被江東士民給遺忘。

更別說孫策臨死前,還給孫權留下了大批的臣子。

正所謂家國天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吳”的天子就是孫氏的家主。

而按照當世禮法來說,孫策一系纔是在法理上應該繼承孫氏家主的。

在事實上,孫策一系也才更應該繼承“大吳”基業!

當然孫策是有兒子在世的,那麼爲何不在他的身上做文章呢?

一方面原因在於孫紹並不在大漢手中,另一方面則是孫登的特殊性。

孫登是由孫權的長子身份,轉變爲孫策繼承人的身份的。

從這點來說,無論是孫策遺留下的大臣,還是孫權一手提拔起來的大臣,他們都會傾向於讓孫登成爲江東基業的繼承者。

要想擾亂一個國家的內政,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在當世,一國儲位被稱爲“國本”!

與孫登相比,哪怕孫慮在江東,他又有什麼資格與孫登爭奪儲位。

而將“大吳”的最合法繼承人握在手中,國本不定,孫權又怎麼會心安?

“大吳”衆臣又怎麼會心安?

不過諸葛亮的策略,能起到的效果卻不止這一點。

想兒子造老子的反,有時候也容易的很。

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訂婚啦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
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訂婚啦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