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

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

都被朱祁鎮打哈哈了。

畢竟而今對少府來說,即便是佐渡銀礦,已經東北各地的金銀礦,也比不上遵化鐵廠帶來的利潤。

遵化鐵廠對朱祁鎮來說,根本是一座不竭的金礦。

前文也說過鐵價。總體來說,還是相當昂貴的。在前工業時代,都是處於物資緊缺時期,故而即便遵化鐵廠大規模生產鐵料鐵器,但是依然供不應求。

對此,石亨更加震撼。

他心中最後一點點妄想也被打消了。

無他,在燕然山之戰中,他之所以能勝過瓦刺,明軍將士身上的輕便的板甲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雖然並不能說是決定作用。但鋼鐵就是國力的道理,石亨不可能不知道。

雖然沒有用蒸汽動力,也沒有太過先進的冶鐵技術,僅僅是大規模煉焦。但是整個一個分工合作的體系下來,已經很有後世鋼鐵企業的雛形了。

這樣變化的完成,更是讓鐵城之中服役工匠壯丁,有數萬人之多。在正統十四年之後,花了數年才完成了大明京營以及邊軍武器換裝的鋼鐵供應量。

但是而今這樣產量,只需要半年就夠了,剩下的就要看兵工廠那邊的工作量如何了。

石亨被震撼過之後,繼續向北京而去。

一路上卻覺得北京到通州之間比之前繁華太多了。

北京的地理位置,是天然吸河北地區的血。

在現代是這樣,在古代也是這樣。

只是在古代城市的集聚效應,並沒有後世那麼強大而已。

但是即便如此,河北水利五河三湖計劃完成,已經十幾年了。快二十年了,這就是一代人的時間。

這一代人時間之內。

河北並非不受災的。

有時候災情嚴重的時候,河北水利也有不堪重負的時候,但是即便如此,也比之前好上太多了。

這些小問題,改變不了河北地區欣欣向榮的局面。

所以河北的繁榮更多反應在北京附近。而今在瓦刺被擊敗之後,整個九邊的經濟都呈現出一種上升的趨勢。

其中原因很多,比如與蒙古大規模貿易。

但是戰爭讓位於和平,卻是最重要的原因。

等來到京師附近的時候,還不等到了城門處,已經熙熙攘攘不能行車了。這還是石亨亮出了自己國公的身份,才奪了一條路。

這也是爲什麼修建外城的計劃,好幾次提到了朱祁鎮的桌面上了。實在是很多地方,城外的繁華已經與內城相差無幾了。

只是石亨還沒有在這種繁華之中,回過神來,他明明不過數年沒有回到京師,就好像錯過了一百年一樣。

就有百餘名錦衣衛攔住了石亨一行人。

卻是錦衣衛指揮使雲雷親自帶隊,見了石亨,雲雷先是下馬行禮,行禮之後,高舉聖旨,說道:“有旨意。”

石亨心中一凜,立即凜然受命。

雲雷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忠國公石亨,不明朕意,坐鎮龍城以來,數亂法紀,罪不容誅,令錦衣衛徹查------”

石亨甚至沒有聽清楚後面說的什麼。就已經悚然而驚。心中一時間空白一片,什麼都來不及想了。

雲雷讀完之後,恭恭敬敬的說道:“國公,請跟我們走一趟吧。”

石亨目光掃過周圍,雖然他身邊只有百餘名錦衣衛,截斷道路,將百姓遠遠趕在一邊。這些錦衣衛雖然身着錦衣,但是從衣服下面鼓鼓囊囊的樣子,石亨也能判斷出他們都身帶甲冑。

即便如此,石亨已經不是太在乎的,但是他卻感受道附近街道兩側的兩層三層的樓房之上,有目光盯着他。

當他去看的時候,卻看不清楚。

不曉得這裡又藏了什麼手段。

石亨與石彪不敢說萬人敵,但是百人敵卻是有的,身邊十幾個親衛,也個個了得。

雲雷雖然覺得石亨定然不敢拒械反抗。但也不會將希望寄託在石亨不反抗之上,故而他明面上僅僅帶了百餘人,當然這百餘人都是好手,能不能制住石亨卻不好說了。

暗地裡還調動了不少人藏在兩側房屋之中,還有一些火器。

即便是石亨英雄了得,面對火銃集火射擊,估計也沒有什麼活路。

石亨嘆息一聲,說道:“我跟你走。”

從這裡到詔獄的路上,石亨都有一些渾渾噩噩的,他想不明白,爲什麼自己已經來了,卻被直接投入詔獄之中了。

等來到詔獄之中,纔想明白,不管是因爲什麼,最重要的是先從這個鬼地方出去。

任石亨是何等大將軍,在詔獄之中,難免有一點點心怯。

詔獄之威名,實在能令小兒止哭。

石亨所在房間,條件相當不錯的,居然說有很多有名的人曾經在這裡住過。即便沒有在這間,也在這個房間附近。

比如,楊士奇,楊溥,李時勉,等等大臣,都在詔獄有過交集,只是到了正統朝之後,朱祁鎮就很少用詔獄了。

而今詔獄最深處的雅間,已經好幾年沒有遇見客人了。

但是即便是雅間,也不過是一牀一桌一椅一小窗而已。

“我要見陛下。”石亨說道。

雲雷說道:“不急,陛下說了,讓你在這裡交代問題,等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再說見不見你的事情,或許就不用見了。”

石亨豈能不知道,雲雷話中的含義。就是如果石亨的問題太過嚴重,就直接到菜市口走一刀。

朱祁鎮就不用見他。

石亨說道:“我有什麼好交代的。”

雲雷說道:“既然國公覺得,你沒有什麼好說的,那我來說。”

於是乎,雲雷在石亨的牢房外面安置了一張書桌,讓人搬出來很多檔案書籍。雲雷坐在椅子上,開口問道:“正統十年,你在大同放行三車武器,共有刀槍三百餘柄,甲冑十七領,是否有此事?”

石亨一聽,說道:“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再說這案子不是結了嗎?”

雲雷說道:“好,既然國公說結了,那就結了。”雲雷從一旁賬冊之中抽出幾本,讓人拿走,隨即就有人又增加了數本放在上面。

雲雷從最上面抽出一本,說道:“那就說夾金溝的事情吧。”

石亨頓時一愣,說道:“什麼夾金溝?”

雲雷輕輕一笑,說道:“國公,你做的事情都太粗糙了。我可是一直看得起國公,但是國公不要看不去我們建議錦衣衛纔是。”

雲雷也不等石亨回話,就開始唸了。

從夾金溝被發現的時候,石亨從現場拿走多少塊狗頭金。

石亨已經有些亂方寸了。

如果說剛剛的事情,是因爲王振走私案,有很多知情人,但是夾金溝的知情人就少很多。再看一邊簡直如山如海的奏疏。

石亨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把柄落到錦衣衛手中。一種危機感油然而生。

只是強辯道:“這事情固然是我不對,但是這也算不得罪吧。”

“對。”雲雷說道:“這些事情也算不上罪,不過這僅僅是開始。”

隨即雲雷就開始唸了,也不問朱祁鎮了,照本宣科,其中內容無非是年月日,石亨用什麼方法通過哪些人,從金礦之中搞出來多少黃金。

雲雷一口氣唸了三頁左右。

這幾乎是一本帳,一月爲單位,從夾金溝金礦開採之後,一直到現在,甚至雲雷都念得不想念了,交給身邊的錦衣衛念。

雲雷只是問石亨道:“這,國公你又認不認?”

石亨是徹底震驚了,無他。這裡面的具體數字他未必清楚,但是有一點卻是真的,就是夾金溝他一直分一杯羹。

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五章 新內閣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
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五章 新內閣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