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

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

石亨固然是百人敵。

但是如果單單是這樣,石亨還不足以讓朱祁鎮網開一面。

石亨談起兵法,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在臨陣的時候,自然能將一切做到完美狀態。

在這個狹長的山谷,完全避免了自己兵力薄弱的缺陷,而此刻發起衝鋒,更是拿捏的恰到好處。

一般來說,長途追擊面對嚴陣以待的陣勢,都不會直接衝擊陣線的,原因很簡單,長途追擊之下,馬力消耗巨大,衝擊敵陣的速度並不會太高,所以他們都會重新整隊,然後再衝陣。

當然了,如果對方陣型凌亂就另當別論。

而石亨就判斷了對方停馬大概距離,也就一百多步到二百步之間。

石亨將在他們放緩馬速的時候,突圍發起反擊,他聽得就是馬蹄敲擊地面的頻率,以判斷對方的心態。

而女真追兵這裡,可以節節勝利,凡察很好的完成了。

所以這些女真人根本沒有想到,石亨會突然反擊。

而石亨一出手,就用出了全力,長刀所向,人頭翻飛,在後面的士卒,只能看見一面石字大旗,翻滾向前,就好像一刀劈開了河流。甚至都殺得前後脫節了。

而這河流不是別的,就是數以千計的女真士卒。

如果一來,明軍豈不振奮非常,一個個奮勇向前。氣氛一下子被帶動起來。

其實說起來,這些搏殺的人都是東北本地人,或者說都是女真人。

而他們骨子裡都有崇拜強者的衝動,而石亨用自己的行爲,證明了什麼叫做戰場殺神。

石亨的舉動,直接帶來兩個作用。

一個是正面的作用。自然是對麾下將士的激烈,大部分士卒都希望跟隨這樣的將軍。另一方面就是石亨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摧毀了對方的士氣。

這些人女真部落的聯軍,有建州女真一樣的弱點。好勇鬥狠,又組織渙散。

那些自以爲勇士的人,見石亨如此狂妄的衝了上來,自然一個個衝殺去要殺石亨,卻不是石亨一招之敵。

隨後就有士卒害怕,下意思躲避石亨。

這一避,就給了石亨可乘之機,甚至在女真各部軍隊之中製造了混亂,前面想後退,後面的想上前。

就在這狹窄的山谷之中,前後衝突。

而石亨的勇將之名,並非單單是一路莽過去,而是粗中有細,他雖然驅除女真部落的敗軍,自相踐踏。但是一旦人聚集在一起,密集太高的時候。

石亨就微微放一點水,讓這些後面女真部落軍隊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還沒有想到該怎麼應付,石亨就再次殺了過來。

就這樣一張一馳,一緊一鬆,石亨對戰鬥節奏掌握相當好,乘着這戰鬥的空隙,將他身邊的親兵換了下來。

畢竟這山谷就這麼寬,真正能接戰的,不過幾百人而已。

就這樣,石亨反覆三次,追殺數裡,將女真部落趕到山谷,而這個時候,在石亨的蹂躪下,女真各部最後一點組織性,也分崩離析了。

再加上這些部落本身就是一個鬆散的聯軍,這個時候更是各找各媽,各自逃命了。

石亨見狀,不留後軍,五千人馬全部追殺,追殺十里有餘。清點斬首,盡然有兩千多級。雖然都是女真人。

在大明軍功賞格之中,只有蒙古人的人頭才值錢,女真人的人頭還不值錢,當然了到了明末就換過來了。

“好。”焦禮聽了這個消息,臉色有些複雜難明,說道。

焦禮對石亨感到頭疼。

怎麼說?石亨當初在大同鎮的地位,未必比現在的焦禮在遼東鎮的地位差多少。

所以石亨傲氣的很,雖然能打,但是並不是那麼聽話。

比如這一次,焦禮是讓他殿後,且戰且退,可沒有讓他與後面打一仗。如果焦禮真想與這些女真部落交戰,二萬大軍一起上不是很好嗎?

焦禮是擔心,被女真人給纏住了。瓦刺大軍撲上來該怎麼辦?石亨這種先斬後奏的做法,讓焦禮惱怒之餘,焦禮也不得不承認石亨打得很漂亮。

不僅僅漂亮,也讓焦禮能對朝廷交代了。

有這一戰在,就可以說明,木蘭河衛失守,並非焦禮不盡力,而是時勢如此。

而且這一戰,也震撼了女真各部,最少三江平原上的女真各部,就不會輕易倒向瓦刺,抵消了瓦刺木蘭河衛之屠相當大的影響力。

所以,焦禮還是決定,對石亨請功。

而這個消息,也傳到了的也先的耳朵之中。

也先看着下面這些女真部落首領,冷冷一笑,說道:“我有言在先,從我征伐,有功者賞,有過者伐,爾等被區區五千士卒,打成這樣,還有臉來見我。”

“來人,拉出去斬了。”

這些女真部落首領大吃一驚,連連求饒,但是也先心意已定。

也先並非不能饒恕這些女真部落,而是也先心中有兩件大事要做,對內要綽羅斯家族,代替黃金家族成爲大漠的統治者,其次就是恢復大元版圖。

這兩件事情,其實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兩件事情都有一個根結所在,那就是打敗大明。

只有打敗大明,摧毀大明近八十年來籠罩在蒙古頭上的陰影,他纔能有那個威信接觸王座。

所以,他拿下哈密設立甘肅行省,而此刻也要設立遼陽行省,設立各地萬戶府統轄各地女真部落。

而他選擇建立統治的地方,就是肇州。

肇州在元代的時候,就有城池,就在後世哈爾濱西邊。

哈爾濱這一帶太重要了,所以各方選址雖有些詫異,但是掌控這一帶的決心,卻是一樣的。

既然如此,也先遲早要想辦法將這一帶的女真部落一一清理乾淨的。

區別僅僅是用軟手段,還是硬手段而已。

他們既然敗的這麼慘,就不要怪也先了。

當然了,也先一手殺人,也會一手賞賜,凡是在這一戰之中戰死的女真首領子弟,都被他重重賞賜,給以要職,劃分部衆。

要知道,在東北這一點政治生態還是相當原始的,甚至比不上蒙古。頂樑柱戰死了,孤兒寡母,即便是兒子已經成年了,也未必能夠保住部衆。

而且他們都得到了比父親更多的部衆。而這一切都是來源於誰?

來源於也先。

於是也先,在女真之中就有了第一批鐵桿部衆。

也先對石亨這個人很欣賞,但也並不覺得三道關之敗有什麼大不了的。也先很明白,他來是做什麼的。

不是,與明軍擺腕子的。與明軍決一死戰,那是將來的事情,而不是現在的事情。

而是收攏女真各部爲我所用。增強瓦刺是實力,掃平大明邊牆之外所有存在。只要到那個時候,纔是對大明挑戰的時候。

“快了。”也先默默計算了一下,掃平東北,重建遼陽行省,最後能夠策反朝鮮,那個時候,就是對大明總進攻的時候了。

就在這幾年了。

也先並沒有追擊的意思,而是派出所有使者,將召集女真各部在肇州開會。也先要用這一場大會來確定,瓦刺對奴兒干都司的統治。

也就是在正統十年,大明邊牆從鴨綠江到嘉峪關,除卻在邊牆附近還有一些依附的部落之外,其餘藩屬,已經被也先或軟或硬的解除了。

只剩下一處,橫絕於邊牆之外數百里之地。與內地不相同。

這就是朱祁鎮下令修建的海西衛,大明海西都司所在。一下子海西都司的戰略地位,變得險惡之極。

唯一可以慶幸的是,今年還可安枕。

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
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