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李滿住

第十四章李滿住

亦失哈心中明鏡一般,說道:“老大人有什麼話,就說。我能解決的自然給你解決了,不能解決的。自然有朝廷給你解決。”

“你就放心便是了。”

李滿住雙手握住亦失哈的手說道:“好,就等老兄這一句話了,我女真苦着,並非別的,就是朝鮮。”

隨即將朝鮮與女真之間愛恨情仇,娓娓道來,其中更是添油加醋,似乎李滿住與朝鮮有不共戴天之仇。

亦失哈對女真與朝鮮那一點破事,從來是知道的。

對於朝鮮多次越境攻擊女真,而女真多次越境進攻朝鮮,這種事情。亦失哈也知道。

但是亦失哈對朝鮮滿意也好,不滿意也好,但是他知道,這都不是與朝鮮撕破臉的時候。

皇帝雖然沒有說,但是態度已經表明了。

亦失哈自然不會爲了女真,而得罪朝鮮。

而且據他所知,朝廷已經派了使臣去朝鮮,與朝鮮王商議航道的事情。

甚至亦失哈也能猜到,李滿住知道而今亦失哈也不可能爲了建州女真而懲罰朝鮮,如果能的話,朝鮮與女真之間的矛盾,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不是一年兩年了。

朝廷每一次不是示意雙方,不許動刀兵,而那一次女真與朝鮮都是恭恭敬敬的聆聽聖喻,但是該捅刀子的時候,從來沒有心慈手軟過。

他不過是開出一個朝廷做不到的條件,向讓亦失哈知難而退。

只是他也太小看亦失哈了。

誰還不是一個老狐狸。

於是亦失哈打個哈哈,說了一番老生常談,全部正確的廢話。一時間賓主盡歡,但是任何實際的事情都沒有說通。

當夜亦失哈大漲旗鼓的見了一個人,就是凡察。

凡察對亦失哈可是畢恭畢敬的,畢竟凡察堅持在朝鮮境內與朝鮮軍隊對抗的時候,就是亦失哈暗地不少支持,凡察才能堅持下來。

而且即便退出朝鮮的時候,本部人馬損失不大,雖然比不上李滿住本部就有萬人之多,但是麾下也有兩三千壯丁。

更重要的是,李滿住對女真的統治更多是影響力,畢竟放眼整個東北女真人丁也是有幾十萬的,不過分割在一個個部落之中而已。

這一次曹義出征兀良哈,就徵召了長白山以西,黑龍江上游的衛所從徵。其實也是對這些女真部落的一次整合。

而且凡察的哥哥,猛哥帖木兒就是上一任建州衛指揮使。也就是說,猛哥帖木兒死之後,李滿住才奪取了建州女真的最高領導權。

細細說來,凡察一部未必沒有威望。

但是這一些威望,沒有實力支撐,就是一個屁。不過如果大明願意支持的話,這建州指揮使的位置,未必不會落到凡察手中。

亦失哈幾乎是赤裸裸的在威脅,沒有你李滿住,就以爲朝廷對建州女真沒有辦法?

亦失哈其實也沒有與凡察說什麼話,但是即便如此,這一夜對李滿住來說,也是不眠之夜。

李滿住思來想去,最後決定低頭。

第二日,李滿住恭恭敬敬的來拜訪亦失哈,一開口,就頌聖,似乎將陛下在海西築城之事。說成了大明皇帝朱祁鎮陛下,對女真的愛護之心。

果然是德被天下的大聖人。

不過,之後李滿住也說了他的一點小小的擔心,說道:“凡察這個孩子,我是知道,猛哥大人去的時候,他才十幾歲,如何能撐得起建州衛的擔子,這纔有了而今的局面,說實話,這孩子大概有些恨我。但是我也是不得已啊?”

李滿住正以手扶胸,滿臉悲愴之色,看上去不知道是爲了猛哥帖木兒之死而傷感,還是對凡察這個晚輩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到難過,其實他心中卻暗道:“大意了,當初沒有將這個小畜生給處理乾淨。這才遺禍而今。”

辛虧李滿住心中的感想,別人不知道,否則就會當初猛哥貼木兒近乎滅門之案,有了新的理解。

之前一直以爲是朝鮮勾結當地部落,殺了猛哥帖木兒一家,只有猛哥帖木兒的幼弟與一個尚在襁褓的小兒子,出門玩耍,才留下兩條命。

亦失哈雖然不知道李滿住心中是怎麼想的,但是決計不會被李滿住的表演給瞞過去。

亦失哈淡淡說道:“老大人之功,朝廷也是看在眼裡的,自然不會虧待老大人,而這建州女真已經有數萬之衆,僅僅當一個衛有些少了,人丁滋生也是好事嗎?朝廷已經準備將建州衛分爲左右兩衛了。到時候定然有老大人一個指揮使。”

這一句話,李滿住的臉上立即有些掛不住了。

在城府上,李滿住終究不是亦失哈的對手。

分爲兩衛的建州衛,與他自己掌控的建州衛,其中權力高下李滿住豈能不知道?即便建州衛之中,是有一些雜音,但是李滿住自信能按下去。

他本想要朝廷一個補償,沒有想到,朝廷居然想割他的肉。

其實這個想法是亦失哈在見到李滿住之後,才產生了,無他,李滿住翹尾巴了。

亦失哈因爲當年太宗妃子的情面上,叫一聲老大人,李滿住居然生受了。居之不疑,再加上李滿住本部人馬居然有萬人,如果會盟其他女真部落,數不定能拉出幾萬人馬。

亦失哈一直負責奴兒干事務,雖然主管招撫女真部落,但是對這種失衡情況,自然要留心,所以割李滿住一刀,亦失哈一直在想的事情,用凡察來制衡李滿住。

否則李滿住的實力再龐大下去,還真控制不住了。

當然了,殺雞還需要技巧,不要說硬生生的在李滿住身上割肉了。亦失哈自然有一番說辭,說道:“這建州衛的事情,老大人今後也可以交給公子來辦了,這一次朝廷在海西建城,老大人會有大用?”

李滿住說道:“大用,什麼大用?”

亦失哈說道:“而今要建的海西城,將來就是海西都司所在。海西都司初建,自然需要老大人來幫託一二,說不得,這海西都司就是老大人了。”

李滿住心中一動,說道:“老夫如何敢當?”這一句話,李滿住說的半真半假,所謂半假,就是李滿住其實很清楚,朝廷既然在此駐軍了。

那麼這個主官定然不是當地女真來當的。

但是半真,卻是他覺得,即便這海西都司的主官乃是朝廷派人來,也是需要一個熟悉當地的副手的。

想想,舍他其誰?

亦失哈說道:“老大人客氣了,其實還有一件好事?”

李滿住說道:“什麼好事?”

亦失哈說道:“朝廷給海西撥糧,每年十萬石。”

李滿住大喜過望,說道:“此言當真?”

十萬石糧食對大明朝廷來說,其實並不是大數目。

但是對女真部落來說,卻是一個天大的數目了。女真部落多以漁獵爲生,到不能說不耕種,一來東北氣候問題。這裡只能種植一季,其次就是農業水平的問題。女真的農業水平不行。所以女真糧食一項是緊巴巴的。甚至可以理解爲,糧食不夠吃,不得不去打獵打漁來補貼家用。

這也是爲什麼朱祁鎮一直要推行東北種稻的原因所在。

因爲在玉米,番薯這樣高產作物進入大明之前,稻米乃是最高產的,南方的畝產比北方高出一石。

就是稻米與小麥之間的區別。

而在只能種一季的東北,這一石糧食很可能就是能不能讓屯田支撐下去的關鍵,反正東北並不缺水。

對李滿住,這十萬石固然不可能全部落到他手中,但是落到他手中萬把石,就足夠他壯大部落了。

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
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