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

第一百四十九章昆圖的法會

範廣將眼上的黑布緊緊。

這是治療雪盲症的。

因爲冰雪雖然已經融化了不少,雖然給了範廣一些好處,比如明軍更適應這些比較溫暖的溫度。

畢竟,如果更早一點,天地倒是凍的很結實,但是人是承受不了的。

且不說寒冷什麼的。

單單說,在高原之上,水不能煮沸,也就是所有食物都不能煮熟,所有人都只能吃乾糧,飲冷水。

如果再冰天雪地,這種情況之下,人大量失去溫度,下場是什麼樣子,就不用說了。

當然了,溫度給大軍帶來好處之外,也有一些壞處。

比如說,因爲雪開始融化了,就會破壞了冰雪的原來的結構,會引起雪崩。

這個時節,正是雪崩的高發期。

不過幸好,這一條青藏天路,雖然也會過幾個山口,但是大體上,都是在一望無際的曠野之中,持續的向南行軍。

只是而今的衛藏的變化非常大,區區一年之間。整個衛藏地區,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昆圖對西藏的征服很順利。

因爲雙方對立幾乎到了不可調和。

或許是可以調和的。但是在昆圖帶着大軍進入西藏之後,就不可調和了。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誰都以爲昆圖是對方叫過來的。每一個人都恐懼於昆圖的大軍。所以紛紛向昆圖拋來的橄欖枝。

出更高的價錢,企圖將昆圖拉攏過去。

而很多時候是沒有秘密的。

當雙方都知道對方企圖用大價錢收買昆圖,消滅自己的時候,任何妥協都不可能進行下去了。

昆圖反而是激化雙方矛盾的導火索。

竹帕朗氏父子之間的矛盾,或者說是竹帕朗氏與仁蚌巴家族的矛盾,頓時激發起來。

雙方一方面想要收買昆圖,一邊想要消滅對方,在大敵之前,反而彼此發生了軍事衝突。

要知道之前,雙方雖然劍拔弩張,但是更限於政治方面的。在軍事上的衝突還是挺剋制的,但是一旦打起來。

就收不手了。

現任闡化王就這樣被自己的兒子,或者說妻族給殺了,格魯派作爲失敗者,只能灰溜溜的逃走。

不過西藏的自然環境在這裡放着。

從西藏地圖上就可以看出來,西藏是分割在不同地塊之間,在這個時代,彼此之間的交通是非常困難的。

仁蚌巴家族,想要趕盡殺絕卻是不容易的。

這個時候昆圖下場了。

他首先要做的是事情,就是將仁蚌巴家族給幹掉,於是乎以竹帕爲根基的,朗氏政權徹底倒臺了。

之前仁蚌巴家族,還想整合竹帕的軍力與昆圖一戰。

只是藏兵的戰鬥力,實在是不入和碩特部的眼。

要知道,和碩特部的前身乃是科爾沁部分出來的,是北元正統嫡系後裔,在戰鬥力上也是相當可以的,之前韃靼與瓦刺抗衡的主力,有一部分都是來自科爾沁部。

這戰鬥力,也是要比較的。

與明軍鐵騎相比。

和碩特部的實力有些弱。

與瓦刺本部精銳相比,和碩特部也是有不如之處。但是與藏地的士卒相比,卻實現想怎麼捏就怎捏的。

藏地士卒的裝備比之和碩特部就差了好些,更不要說和碩特部雖然悽慘的從科爾沁到了西域,但是到了西域之後,東征西討,也是勝多敗少。

和碩特部的士卒不敢說百戰成鋼,也是得勝之師。但是竹帕政權的軍隊,且不說他們多少年沒有打過仗了,所有戰鬥經驗都是在內部爭鬥之中取得的。

再加上剛剛打了一場大戰,還沒有恢復過來,就被和碩特部給橫掃了。

這是去年的事情了。

昆圖也知道,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

他首先是取得了葛舉派的藏傳佛教的諒解,想想也會諒解,如果他們不諒解,昆圖就要找其他佛教了。

甚至如何昆圖首先想讓格魯派諒解,格魯派也會過來的。

不管怎麼說,任何一個教派都不可能抵擋世俗勢力的刀槍,畢竟這個世界是物質的。

於是乎,昆圖與葛舉派一拍即合。

雙方的聯合鞏固了彼此在西藏的權威。

於是乎昆圖被尊爲護教法王,藏地所有俗事都由昆圖來處置,至於關於神佛的事情,就有葛舉派來處置。

而昆圖與葛舉派的聯合,還是開始。

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昆圖或派使者,或派軍隊,將西藏各路諸侯都壓服下來。

接下來,昆圖決定離開了竹帕。

無他,竹帕這一塊地盤上,葛舉派還有仁蚌巴家族乃至朗氏家族的影響都太深了,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清除的。

除非他下狠手,將這裡的人全部殺了。

但是在高原之上,人丁是很寶貴的財富。

於是乎,昆圖就決定遷都,他要確立統治西藏的中心,就不在竹帕,而是大昭寺,或者惹薩,也就是未來的拉薩。

首先大昭寺是西藏所有佛教的聖地,因爲他是唯一在吐蕃全盛時期留下來的佛教寺廟。後世聞名天下的布達拉宮,此刻還是大昭寺的一部分。

而且因爲多年失修,早就成樣子了。

而此刻,昆圖就看重了這裡,準備在大昭寺召開法會,讓全西藏都承認他這個護教法王,如果不承認,自然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另外葛舉派掌控大昭寺,成爲西藏百姓的精神領袖。

而昆圖,就在選擇在附近修建一座宮殿,作爲和碩特部的中心。

他選中的就是這座布達拉宮。準備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當然了,修整布達拉宮,是一個工程浩大的事情。

尤其是在西藏這個地方,生產力並不發達,更是一件興師動衆的事情。

而今昆圖僅僅是有一個構想而已。

昆圖的重心還是在法會之上,只能在法會上令西藏各教派承認他是護教法王。那麼昆圖對西藏的征服,也就圓滿的劃上一個句號。

就能安心的提防明軍的進攻了。

至於明軍會不會來攻?

昆圖只是想了想,就放下了。

因爲他知道從青藏高原上面的道路到底有多難走。

故而昆圖不怕明軍過來,即便過來之後,也可以以逸待勞,一舉擊破之。

他更擔心是西藏內部不服,有人勾連明朝,那就不好辦了。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格魯派並沒有來參加這一次法會的意思。

昆圖大怒,紛紛下去說道:“在法會之後,選萬餘部衆,跟着我走一趟。”

至於去做什麼的,昆圖不用說,下面的人自然明白,對於昆圖來說,他更習慣暴力征服的那一套。

先大殺一方,怕死的自然臣服了,因爲不怕死的人都死光了。

也是他們在西藏沒有站穩腳跟,否則他也不會容許葛舉派分享權力。

雖然昆圖也是信喇嘛教的,但是信喇嘛教是一回事,允許喇嘛與他分享權力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在昆圖忙着大昭寺法會的時候,格魯派也沒有閒着。

此刻格魯派一位高僧已經到了明軍軍中了。

無他,這爲格魯派的高僧,固然是高僧,但是他也是錦衣衛出身。

是錦衣衛每年花上幾十萬兩的成果之一。

此刻卻見他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沒有一點喇嘛的樣子,雖然有些喇嘛教規很鬆,但是格魯派號稱新教,他們在戒律上還是很嚴苛的。

當然了,不是不能吃肉,而是不能吃葷,也就是帶有強烈刺激的調料。對此這位錦衣衛很不習慣,如果讓你吃肉,不放醬料,不放孜然,那麼這肉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吃的地方。只有在這裡他才能恢復自己的身份。

一個大明軍人。

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五章 新內閣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六章 困境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章 老臣于謙
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五章 新內閣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六章 困境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章 老臣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