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

第五章天馬來兮從西極

北京城北數裡處,就是最大的馬市。

至於到底是幾裡,也是說不清楚的事情。

原因無他,整個正統年間,北京城都是處於一種擴張之中,因爲朱祁鎮將少府大部分作坊都安置在了盧溝河兩岸,於是乎整個北京城市發展方向是向南發展的。

甚至先在盧溝河南岸建立一座衛星城,然後慢慢的再與北京城聯繫在一起,更不要說,北京城南這一片地方,就是當初元大都所在。

北京城南城牆就是元大都的北城牆。所以即便拆除了城牆,還是遺留了不少街道的,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的更加迅猛。

這也是爲什麼後世北京城變成一個“呂”字形的城池。修建北京外城,僅僅是修建了南城而已。一方面是經費問題,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因爲南城是外城之中最繁華的。

雖然南城是北京城發展的重點。並不意味着北京城北,就不會發展了。

只是北京城北有大校場,有軍營,北軍就駐紮在這裡,而南軍卻駐紮在通州方向,也就是北京的東南方向。

先天限制了北京向北發展,更不要說北京北邊的山勢什麼了。

而且這馬市,本身就不是一個固定的建築物。

並不是修建了一的市場,根本就是一大片空地。無數販賣馬匹,牛羊的商人聚集在一起,如是形成的。

一般來說,也就是秋冬時期馬市規模最大。無他,即便而今有了青貯法,但是對於牧民來說,他們還是習慣將秋天賣出一批馬牛羊之類。

無他,只有秋天的馬最爲膘肥體建。

當劉長一行人來到馬市的時候,也只見平地之上,釘上幾根木頭,用繩子一攔,不讓裡面的牲口跑出來而已。

根本沒有一定的規劃。

一進馬市裡面,迎面而來的就是一股馬糞味道。腳上一個不留心,就會腳下一軟,低頭一看,一團綠色的,裡面有各種草料融合的,還混着水的大團子,就被他輕輕給踩扁了。

一時間汁水橫流。

這就是馬糞,而且是新鮮的。

只是劉長很快就不將心思放在這上面了。只見前面有不知道多少人,圍在一起,議論紛紛,興高采烈。

劉長拼命擠了過去,站在裡面一看,頓時眼睛都直了。忍不住叫道:“好馬。”

卻見空地中間有一匹赤色的馬。渾身顏色如火,並無一根雜毛。肩高八尺,長腿矯健,蹄子渾圓。雙目有神,似乎面對這麼多人圍觀,眼睛之中,似乎有一絲不屑之意。更是長嘶一聲,聲音嘹亮。一下子將馬市之中其他馬嘶之聲給壓了下去。

“好。”劉長眼睛珠子都長在這馬上了,忍不住高聲叫好。

劉長也沒有什麼相馬之術,如果細細說明這馬什麼地方好,劉長也說不上來。但是他騎着戰馬出生入死,對馬好不好,有一種天然的直覺。

畢竟,戰場之上戰馬出了茬子,可是會要自己的命的。

他敏感的感覺,這是一匹戰馬。而且是非常好的戰馬。

卻見一個紅色鬍子的番人出來,拿着一塊白布,在馬脖子上一抹,然後給衆人一看,卻見本來潔白的帕子,頓時抹上一片紅色的。就好像是流血一般。

“諸位,這不單單是好馬,而且是瓦刺使團帶來一百匹汗血寶馬之一。上貢給陛下,陛下以漢文帝卻馬故事,留下八十匹遍賞公侯,餘下二十匹由瓦刺使團發賣,這不,二十匹就只剩下這一匹了。諸位想要的可以開價了。價高則得。”

此言一出,劉長几個人齊齊嘆氣。

無他買不起了。

瓦刺與大明的和談,斷斷續續的談了一兩年,最後才敲定下來了。

瓦刺與大明以安延集界,彼此之間的劃界很是粗糙。大體上在地圖上劃了一下而已。原因無他。

不管瓦刺對他現在所有的地方,還是大明對西域的統治都不大穩固。

雙方對各地的掌握都還沒有到特別詳細的地步。

瓦刺迫切希望免除與大明的戰爭,好將精力投入在自己新佔領的土地的鞏固,還有對西開拓之上。

而明軍也迫切希望將心力投入對西域的整頓與屯田之上。

畢竟,漢家軍隊已經數百年沒有來到西域了,幾乎上可以說漢唐的根基一點也不剩了,很多事情都是要從頭開始。

這都需要時間。

所以瓦刺大汗阿次帖木兒被封爲順寧王。這是馬哈木,脫歡,也先一系,在大明體系之中原本的封號。

這是瓦刺近些年第一次朝貢,正逢大明大皇帝四十大壽,自然準備的貢品極多,汗血寶馬就是其中之一。

其餘還有西域一些特產,是美玉,寶石,等等。另外還有朱祁鎮索要的羊毛紡織的工匠。

畢竟波斯地毯,也是很有名的地產,而阿次帖木兒而今領地已經與伊朗接壤了。

甚至瓦刺向大明臣服,也將大明的影響力擴展到了中亞,讓很多中亞汗國都開始向大明朝貢,恍惚之間,大明在西方又多了好幾個藩屬國。

只是這雖然是大漲國威的大事。

劉長等人也不過是聽個響而已。萬萬沒有想到,眼前的馬就是大名鼎鼎的汗血寶馬。

想想就知道,這樣的寶馬,一千兩以下是拿出不來的。

但是劉長雖然是百戶,一年軍餉也還不到一百兩銀子。即便是他冒死夜攀凌霄峰,得來的賞銀不過千兩而已。

再加上他多年積蓄,家產不過一千三四百兩,這還是劉長戰功連連,賞賜很多,再加上與安南撈的油水。

否則怎麼可能有這麼多。

都說窮家富路。但是劉長卻擔心自己的妻子兒子,不僅僅託了胞澤照顧,還狠狠心將一千兩銀子留在家裡。想來他雖然在武學學習。但是身上的百戶官銜沒有剝掉,還是餉銀領,再加上手上有幾百兩銀子,熬過五年大抵是可以的。

面對最少千兩起價的汗血寶馬,那是真真買不起。

至於他的幾個同學,固然是都貴胄子弟,但是細細一品就知道,不是旁支,就是庶子。否則也不會與他從下馬爬上來的百戶混一個圈子。

這些人手中的錢,也不過是家裡給的月錢。

在尋常人眼中,是一等一的寬裕,但是實際上,卻也討不出千兩白銀這麼大的數目的,家裡的錢,未必是自己的錢。

幾個剛剛認識的兄弟,只能唉聲嘆息,看別人競價了。幾番撲賣之後,卻是一個腳踩木屐,頭上有一個奇怪的頭飾,頭頂最中間一片被削去了,而且個頭很矮的人,口中一個怪異的口音,喊道:“五千兩。”

一下子將人給鎮住了。

大明有一些窮縣,一年的賦稅,也不過一兩萬兩銀子而已,這個人出手如此大放,卻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倒是劉福常年在京師,見多識廣,好一陣子才說道:“我認識,他是倭國人。去年郕王回京養病的時候,就帶了一些倭國武士。我跟着我爹在郕王府見過的。”

幾個窮兄弟互相問道:“倭國很有錢嗎?”

“不知道。看他的樣子,大抵是倭國使臣,可能很有錢吧。”

他們眼睜睜的看着那個倭人,居然用黃金付賬,令人取了一個小箱子,整整四百多兩黃金,買下了這匹寶馬。

劉長連搶一把的心思都有了。

因爲佐渡島的銀礦大規模開採,大明金銀比例近一步下跌,已經跌過一比十了,黃金可是稀罕物。

只是這個倭國使者不知道劉長等人的心思,見劉長等人一直看着,居然躬身向他們行了一禮,讓劉長等人不得不連忙還禮。

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八章 斷事官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五章 新內閣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十章 真相
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八章 斷事官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五章 新內閣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十章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