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

第三十四章沐昂折戟

朱祁鎮手中捏着象牙筷子。

這象牙筷子上面嵌着金線。這種後世該放在博物館之中的筷子,手感好極了,但是依舊讓朱祁鎮提不起食慾。

因爲他眼前的都是蝗蟲。

雖然這一次不是生的,是王振親自盯着並好生料理過的蝗蟲。

一個個炸的金黃,還有各種配菜醬料,有一種吃大蝦的感覺。

但是朱祁鎮一看見他們,就想起當時生吞蝗蟲的感受,只覺得有些反胃。他本意是壓制住這種感覺。

卻不想,越不想去想,卻感覺卻清楚。

他忍不住一口吐了出來,只是什麼也吐不出來,只有一肚子酸水而已。

王振見狀,忍不住上前,輕輕敲着朱祁鎮的背部,說道:“皇爺,何必如此?只需應付一下樣子,就行了,奴婢爲你換幾道菜。”

朱祁鎮一擺手,說道:“不用了。吾欺誰乎?欺天乎?”

朱祁鎮之所以要吃蝗蟲,不爲別的,就是因爲北京的糧食,雖然楊士奇還能將糧價壓在六百文之下,但是能維持多久,楊士奇自己都不知道。

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如果災情再繼續嚴重下來,楊士奇即便有天大的本事,都堵不住這糧食缺口。

所以,朱祁鎮與楊士奇商議過後,明發詔書,鼓勵天下百姓吃蝗蟲。並在宮中,延請內閣六部,上都就是全蝗宴。

人每多吃一口蝗蟲,就能少吃一口糧食,多節省一口糧食,就可能多活一條人命。

所以朱祁鎮要以身作則。

甚至楊士奇等大臣,也都以身作則,下面百官最少在明面上,大家都開始吃蝗蟲了。

畢竟朱祁鎮都喊出,蝗蟲不去,一日不能斷蝗蟲。

所以,朱祁鎮即便對蝗蟲有幾分心理陰影了,但是依舊一日三餐,蝗蟲小米瘦肉粥,全蝗宴,每一道菜都與蝗蟲脫不了干係。

一種東西吃多了,都會厭煩的,更不要說朱祁鎮都有心理陰影了,更是絕對難熬的很。

“都是大蝦,都是大蝦。”朱祁鎮心中默唸,似乎這樣一念,盤子裡面的東西,就從蝗蟲變成大蝦了。

隨即朱祁鎮草草吃了一下。卻聽外面,忽然有一個太監急報道:“雲南八百里加急,沐將軍戰敗。戰死將領數名,折兵兩萬有餘,麓川大舉東進,直撲景東,震動雲南。並有沐將軍並督師王驥上奏彈劾保定侯孟瑛,坐觀成敗,見死不救。”

“啪”的一聲,朱祁鎮手中的筷子落在紅案之上,朱祁鎮臉色鐵青。幾步過去,奪過奏摺,匆匆一看。深吸幾口氣,努力讓他自己平靜下來。

因爲怒火本身對事情判斷,沒有一點用處。

朱祁鎮將幾封奏疏翻來覆去的看,又命王振將錦衣衛東廠所有關於前線的戰報情報,都拿了出來。

細細分析,這才讓朱祁鎮理出一個頭緒來。

事情要在往前退上一個月。

就是朱祁鎮在京師與內閣諸位一一交談的時候,沐昂就從景東出並,大舉西進了。

沐昂被孟瑛一激。帶本部人馬進駐景東之後,越想越怒不可遏。

正統五年二月初二,沐昂領雲貴兵五萬,土司兵三萬,在景東誓師。發兵八萬大舉西進,一路上,幾乎所有土司都望風而降。

沐家在雲南經營幾十年的威望不是白給的。

之前沐家無力大舉西進,各部土司自然要做牆頭草,而今大明十幾萬大軍挺進雲南,雖然還沒有開打,但是這人心就已經動搖了。

所以,以刀氏爲首的當地土司,紛紛投靠沐昂,並願意爲大明先鋒。

沐昂自然統一,一時間沐昂大軍膨脹起來,居然有十幾萬之衆。

所謂此消彼長。

沐昂這邊有不少土司投靠,麓川那邊就少了不少土司,雖然麓川號稱盛兵三十萬,幾乎可比一西夏了。

但其中麓川本部人馬,大抵有十萬多一點而已。其餘都是各地土司。

如此一來沐昂極大的消弱麓川的力量。

沐昂之後,繼續西進,攻入木邦。圍繞着木邦。思家寸步不讓,因爲這已經威脅到他們基本盤了,而且方氏兄弟在北,沐昂在南,夾擊之勢已經成了。

麓川將陷入戰略被動之中。

故而思任發不敢對沐昂放任不管。

沐昂在木邦苦戰月餘。寸步難行,才感到麓川的難纏之處。除卻沐昂五萬雲貴兵之外,各部土司只能打順風仗。

畢竟這些土司兵都是他們的本錢,都折在這裡,讓他們回去之後,如何掌握本部的權力。

所以對於他們能打得過的敵人,他們自然願意出力,但是對於他們打不過的敵人。他們自然要保存實力。

而麓川恰恰是他們打不過的敵人。

所以,幾戰下來,沐昂就明白了。要打敗麓川兵,還是要明軍上陣。

雖然比起全盛之時的明軍,而今的雲貴兵大不如前,但是比起後世不能打的衛所兵,卻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最少與麓川軍隊大戰,戰而勝之,卻還是可以的。

所以在沐昂親自督戰,各部將領,紛紛死戰之下,麓川終於退出了木邦。

沐昂大舉追擊,直撲漢龍關。

而漢龍關之北不過數裡就是麓川城了。

漢龍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麓川附近的幾個小平原,又是麓川的根本之地,麓川人口百萬,都生活在這一帶,思家更是將這一帶經營的鐵桶一般。沐昂攻之不下,真想分兵繞過此關,卻不想思任發終於反擊了,一出手就是好幾百頭戰象。

戰象夜襲各土司營寨。

各土司營寨都是相當簡單,他們連戰連捷,已經決定勝券在握,自然也分心了。被思任發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頓時象踏連營,殃及了整個明軍的營地。

一時間亂成一團。

這個時候沐昂的本事纔算顯露出來。

之前都是順風仗,一般庸將也能打出來。但真正看一個將領如何,還要看關鍵時候的關鍵決斷。

各路土司紛紛向沐昂請援。

很多人都建議按兵不動。但是沐昂卻否決了,覺得各部土司乃是爲朝廷而戰,今日不救乃是棄人心於麓川。

故而沐昂派人出戰,營救各部土司。

於是這一場夜襲,就打成了夜戰。

麓川是有備而來,明軍是倉促迎戰,而且麓川早已將各地土司之中埋下暗子,故而正打的激烈的時候,一部土司忽然叛變,將明軍的糧草給焚燒了。

這個時候,終於大勢已去。

沐昂不得已這才收攏人馬,連夜退回景東。

只是麓川哪裡這麼容易放他走,思任發窮追不捨,並傳令對各部土司既往不咎,否則斬盡殺絕,各部土司除卻刀氏之外,紛紛投降。

讓思任發的兵力更加充裕。而刀氏見狀,只能跟隨沐昂一口氣從木邦逃回了景東。

等沐昂回到景東之後,清點人數。

卻發現只剩下兩萬雲貴兵,至於追隨的土司,只剩下刀氏,以及一些在滇東的土司,加起來不過萬餘人而已。

戰死千戶,指揮使,都有好幾個,可以說雲南明軍的精銳,都被一戰斷送了。

以上,朱祁鎮從各方消息之中歸納出來的,雖然細節上,或許有出入,但是大體上不差。

朱祁鎮對沐昂這一場大敗,震動之餘。卻還不煩惱。

他煩惱的卻是下面人互相攻訌。沐昂攻擊保定侯見死不救,說他數次向保定侯請兵,保定侯一直不發兵,而且北路進攻緩慢,這纔是在漢龍關下戰敗的主要原因。

更讓朱祁鎮感動有問題的是王驥居然附和沐昂。

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章 外戚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
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章 外戚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