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

第一百三十一章朱祁鎮的試探

自從他親政之後,就知道天下太平就是一個僞命題。

只要天下之間國家分別消滅不了,實際上各種矛盾消滅不了,就沒有太平可言。

只要不是天下大同,任何形式的所謂安享太平,不過是遺禍後世。

任何享受與懈怠,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或許是你的前輩付出了,或者說你的後輩們代你付出。

這就是朱祁鎮與文武百官從認知層面的不契合。

在劉球在很多人看來,而今大明就已經很好了。國力強盛,政府富足,外部威脅消弭,而內部矛盾還在控制之中。

朱祁鎮深吸幾口氣,努力壓制住自己的怒火,說道:“你以爲朕不敢殺人嗎?”

劉球說道:“如果臣一死可以換陛下休兵止戰,換來無數河北,西北百姓父子得全,夫妻得保,臣一死何憾。”

李賢此刻臉色微變,狠狠一腳踩在劉球腳上,行禮說道:“陛下,劉公不過是一時失言而已,陛下如果加以極刑,豈不是有傷陛下之明,請陛下示之以寬。”

“父皇。”一直在旁邊的旁聽的太子立即出列,行禮說道:“兒臣爲陛下賀,國有諫臣,乃社稷之福。”

朱祁鎮心中冷笑,對太子說道:“這裡沒有你說話的份。”

太子身上一顫。

對於太子來說,朱祁鎮是有雙重屬性的,既是父親又是君主,朱祁鎮在太子心中的權威也是雙重的。

他出來迴護劉球已經用盡了所有勇氣,被朱祁鎮如此訓斥,自然是一個字也不敢多說。跪在一側,低頭俯首。

一會兒功夫,朱祁鎮已經將自己的情緒控制的七七八八了。

什麼怒火,什麼傷心,什麼委屈,都一掃而空,又恢復到冰冷的如鐵的思維之中,是一個皇帝的思維。

首先他想到,劉球不能殺。

劉球聲望重於天下,乃是士林清望所寄。他是能執掌士林輿論的那一個人。

殺了劉球,就代表與士大夫集團公開決裂。

當然了,以朱祁鎮而今的權威,殺一劉球,未必殺不得,就好像是太宗皇帝殺方孝孺一般,太祖皇帝處罰劉三吾一般,後患都很大。

特別是方孝孺之死,就代表了大明皇室與士林之間的決裂,這一件事情即便是在這個時代,依然還有影響力。

殺一劉球。

固然不可能如當初滅方孝孺十族政治影響力大,但是可以想象大明內部的政爭的加劇,君臣之間隔閡的加深。

這不是現在朱祁鎮想要的。

朱祁鎮其實也知道,他提出西征,其實有一點不合時宜,是有一點早的。

雖然大明在南邊用兵,北邊邊軍與京營已經修整了好幾年了,于謙深耕西北,多年以來,朱祁鎮都沒有調西北的存糧,修繕水利,屯兵積糧,爲出兵西域做準備。

這一點于謙做的很好。

但是安南的戰事畢竟沒有結束。

在國家財政之上,是有一些困難。當然了這種困難,與正統十四年的財政危機來比,就差太遠了。

是那種撐一撐就過去的危機。

最好的時機,應該是安南戰事平息,最少從大軍作戰轉爲治安戰,大軍只需留駐的軍隊之外,就可以從安南撤軍再打不遲。

只是朱祁鎮這樣做,其實有一點試探的意味。

朱祁鎮既然做出決定,改變現有的政策。卻也不能輕舉妄動,畢竟朝廷大政的改弦易轍,倉促爲之。恐怕出亂子。

就好像是趙高亂政之前,也要先指鹿爲馬,先看看誰是自己人,誰是敵人。

而今朱祁鎮這個西征政策,也是想看看,誰是聽話的,誰是不聽話的。

朱祁鎮預料到了,必然有人反對。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劉球會如此激烈的反對。

甚至朱祁鎮可以預料到,這不是一次矛盾的積累,而是不知道多少對朱祁鎮行政不滿的總爆發。

李賢看似做和事老。其實他所站的位置非常明顯,他內心是同意劉球的意見,只是他更多心念大局。不願意在內閣會議之上,鬧出嚴重的政治事件,比如朱祁鎮一怒殺了劉球。

朱祁鎮之所以用西征這一件事情做試探,其實他知道,他要做的事情,在士大夫的接受程度上,要比西征這一件事情難以接受太多了。

西征這一件事情,無非是武勳集團擴張,北方百姓大概有受一些苦。但是對大多數士大夫集團並沒有切膚之痛。

但是朱祁鎮接下來的舉動,定然會讓他們有切膚之痛。

而劉球這一件事情都無法接受。

如何期盼他們接受別的事情。

甚至,朱祁鎮一直以來想用穩健妥協的態度,來推行自己的政策,本身就是一個妄想。

朱祁鎮從罷免曹鼐之後,一直以來君臣和睦的政治姿態,也要有改變了。

一來是,文官士大夫已經從朱祁鎮當初罷免曹鼐內閣之中走了出來。二來就是朱祁鎮的功勞了。

朱祁鎮很多事情,特別是對內閣的放權,其實助漲了文官士大夫勢力的增長。

三來是,就是隨着朱祁鎮很多政策,其實都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不是一次,也不是兩次,而是多次。

特別是南方士大夫。

蘇州陸永案不過是一個縮影而已。

也許這些人並沒有與朱祁鎮對抗到底的意思,但是他們必須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皇帝以爲他這樣做沒有問題,繼續肆無忌憚怎麼辦?

政治就是這樣赤裸裸的。

朱祁鎮一瞬間因爲這一件事情想到了很多,當然了未必全部是真的。只是朱祁鎮而今正是心思敏感之時,所以疑心特別重。

他更多從最嚴重的角度來看。

劉球在朱祁鎮的眼中已經是一個死人了。當然了,這個死人,未必是生理上的死亡。而是政治上的死亡。

殺不殺劉球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西征這一件事情,必須做下來。

如果剛剛開始朱祁鎮有試探的意思,而今這一件事情,似乎成爲朱祁鎮的權威的試金石。

政治上所有人都追求強者。

如果今日區區劉球就能阻止朱祁鎮的施政,或許在歷史上能得道一個美名,但是朱祁鎮今後想做什麼,就會有無數個劉球來效仿前賢。

他要做事情的政治阻力,就高出無數輩。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我豈會使此獠獨得直名,既然他連君前都會胡言亂語,想來是年事已高,神志不清了,令太醫院診治,先回府修養吧。”

朱祁鎮這一句話,劉球就被神志不清了。

劉球對這局面早就有所預料,淡然的將頭上的烏紗帽放下來,說道:“臣謝主隆恩,只是西征的確不合時宜。”

朱祁鎮只是冷哼一聲。

懷恩會意,立即帶了兩個小太監上前,說道:“劉大人,不要讓小的難做。”

劉球面無表情,行禮如儀,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只是在邁出武英殿的門檻上的時候,重重被拌了一下,差點被絆倒了。

朱祁鎮問道:“你們誰願意與劉球一起?”

場上自然是雅雀無聲。

沒有敢在這個時候觸怒皇帝。

朱祁鎮目光掃過所有人,說道:“既然如此,這一件事情就定下了,兵部與五軍都督府做準備,明年大軍徵西域。”

楊洪與羅通並列出列說道:“臣等遵旨。”

他們也暗暗鬆了一口氣,朱祁鎮雖然生氣也沒有意氣用事,而今已經是秋天,冬日用兵不便,故而將西征的日子定在明年。

這還有一段時間可以供準備,也不算是倉促。

隨即朱祁鎮拂袖而去。

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九十章 少府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四章 太后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
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九十章 少府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四章 太后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