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錢家

第八十一章 錢家

吳與弼所找到的關係,就是錢家。

錢家自然是錢皇后家族。

朱祁鎮沒有給錢家太多的待遇,畢竟錢家的待遇與皇太后家族孫家是聯繫在一起的。而皇帝與皇太后在這上面一直有心結。

所以朱祁鎮就壓着錢家的待遇。

錢家其實比孫家要好上不少,最少祖上也是靖難功臣,雖然沒有太大的功勞,但也是太宗舊人,如果不是出了一個皇后,在這一番軍事改革的變局之中,或許還能有幾個子弟出人投地。

但是作爲外戚,只能掛一個閒職。

原本是在五軍都督府掛閒職,但是五軍都督府撤銷之中,就在中軍掛了一個閒職,說起來也是侍衛大臣,負責宮禁。

但是實際上錢皇后的父親錢貴從來沒有當值過一天,不過是坐在家裡領俸祿而已。

錢家即便有幾個子弟,也是分散在天南地北的軍中。不可能回到京師。幾乎上可以肯定,太子一日不登基,錢家子弟一日不可能在京營之中掌握兵權。

當然了,如果太子登基了,這幾個人錢家子弟,或許在朝政過度之中,有過顯赫的權力,但是很快就是調到閒職之中。

就好像朱祁鎮登基的時候,大明駙馬西平侯宋家,也是有顯赫的地位,但是很快,就淡出了決策層。太皇太后的弟弟彭城伯也是一樣的。

當然了,錢家的地位放在朝廷之上來看,的確很是尷尬,但是尷尬歸尷尬,並不以爲意味着錢家沒有地位。

只是太皇太后在的時候,錢家收斂爪牙,一直顯示出很低調。

太皇太后一去,錢皇后也給過家中一些補償。

畢竟錢皇后在錢家封賞之上,表現出大公無私,給他贏得了朝廷內外的一致讚揚。

更多是順勢而爲,並非對自己家裡沒有感情。

只是凡是都有一定之規,想要做一個賢明的皇后,錢皇后能做的也不是太多的。

錢皇后的歉疚,反而讓錢家有特殊的待遇。

這也是吳與弼建議冼景去找錢家的原因。

因爲錢家是後族,不敢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但是錢家的家底也是很薄的,除卻宮中賞賜的一些土地之外,還有幾分俸祿之外,幾乎沒有別的進項。

在一羣勳貴外戚之中,是有了名的樸素。當然了,也可以理解爲窮。

而冼家想整合佛山鐵業建成一個媲美遵化鐵廠一般的大鐵廠,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在於技術,也不在於資金,而在於後臺。

吳與弼理解的很清楚。

如果說冼家保持現在的家業,僅僅打點廣東省的幾個頭面人物就夠了。但是如果想建成這樣大鐵廠。

就必須在中樞有後臺。

而錢家是最合適的。

因爲錢家有皇后,只要這一件事情不算違法亂紀,有錢家在後面背書,各部門都很容易通過的。

真正能否決這一件的事情,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帝。

也正好可以窺探一下皇帝的心思。

有了吳與弼的手書做敲門磚,錢國丈自然會給些面子。

冼景也不廢話,寒暄之後,將其中計劃合盤托出。

錢通滿頭白髮,他也是六七十歲的人了,年輕的時候也上過戰場。雖然而今錢家在勳貴外戚的圈子裡面有些尷尬。

但也要看與誰比了。

好歹錢家也進入了最頂層的圈子。

錢通被大女兒,也就是錢皇后千叮嚀萬囑咐。不該摻和的事情,不要摻和,一聽冼景開口,錢通心中就暗地搖頭。

他雖然不怎麼參與朝政,但是在國丈這個位置上,自然就有無數請託門路找上門來。

像是冼景這樣的人,錢通看多了。

不過,他好歹給吳與弼一個面子,聽冼景說完,但也僅僅是聽聽他說完而已。

冼景在商場之上做出好像大事,察言觀色的本事自然是有的,一見錢通的神情,就明瞭幾分。

冼景一咬牙,暗道:“如若,非大利不足以動人了。”

冼景說道:“只要國丈能與成此事。佛山上下必有重謝。”

錢通淡淡一笑說道:“重謝,什麼重謝?”言下之意,就是我身爲大明國丈,什麼沒有見過,指望你的重謝?

只是錢通還是低估了金錢的魔力。

冼景緩緩的伸出一隻手,將五指攤開。

錢通微微凝重,說道:“五千兩?”

對於錢家來說,五千兩已經是一筆大錢了。錢通的俸祿,錢家老大老二的俸祿,再加上家裡的田產,一年收入也不過一萬多兩,這還有一部分是皇后的私房錢。

冼景微微搖頭。

錢通瞳孔微微一縮,說道:“五萬兩?”

這個時候,錢通都有一些心動了,一下子就是兩三年的收入,對他來說是很有誘惑力了。他甚至想賣些面子。

畢竟面子沒有錢值錢。

冼景說道:“五十萬兩。”

冼景這一句話,可以深得漫天叫價的精髓。

五十萬兩,這個數字已經不是吹牛皮那麼簡單,將整個佛山十三家的家產合在一起,大體是這個數字。

打死冼景都拿不出來。

當然了,冼景不會騙,也不敢騙錢通的。

畢竟錢通惱怒起來,弄死冼景不過一句話的事情。

只是,這錢定然是會給錢家的,但是怎麼給,卻是另外一件事情了。冼景而今不僅僅不想掏錢了,而想讓錢家成爲股東了。

只有當朝國丈的大旗拉起來。

冼景有的是辦法搞到五十萬兩。當然了,這五十萬兩隻需在他手中滯留一段時間,他就要辦法先將鐵廠的架子搭起來,然後慢慢的還。

畢竟五十萬兩對朝廷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朝廷要批下來,最少戶部尚書,當朝首輔,還有朱祁鎮都要過一下的。

對於錢通更是吃驚非常。

如果說五萬兩,錢通還可以想象,五十萬兩就是萬萬不能想象的數字了。

這樣一筆錢,於情於理也不可能讓人一下子拿出來。

錢通此刻也顧不上體面,陡然坐起來,說道:“此言當真。”

冼景說道:“學生是萬萬不敢欺瞞國丈的。國丈也是知道遵化鐵廠的,即便佛山鐵廠有遵化鐵廠五分之一的規模,五十萬兩,又算得了什麼?”

“甚至如果國丈原因,可以入股佛山鐵廠,不敢說每年五十萬兩,但是每年十萬兩卻是可以的。”

錢通這個時候,只覺得心臟被什麼東西狠狠的捏了一下,似乎一瞬間都忘記了該怎麼跳動,停滯了一兩個呼吸之後,纔開始以更加激烈的方式跳動起來了。

連呼吸都有幾分急促了。

錢通穩定了一下呼吸,說道:“你再說一遍你的計劃。”

“是。”冼景說道,隨即將他的佛山鐵廠計劃,再次說了一遍。

這一次錢通聽得非常認真,數次打斷詢問。還問了廣東的煤鐵的資源。冼景一一說了。似乎整個計劃都天衣無縫了。

只需朝廷一批,然後錢通入股,用以震懾某些人就行了。

一分年入十萬兩的好事就這樣到了錢家手裡。

錢通覺得他此刻呼吸之中,都帶了幾分夢幻。

當然了,錢通還是有最基本的定力,端茶送客,說道:“此事關係太大,容我細思。”

冼景自然不敢多說什麼了。畢恭畢敬的離開的錢府。

在離開錢府之後,冼景擡頭看着錢府的大門,長出了一口氣,因爲他知道,而今這一件的成敗已經不在他手中了。

他做了他所謂能做的事情了,畢竟身份地位懸殊,他能找對廟門,已經耗費了他所有的精力,剩下的事情,就要看着位神仙願不願意辦,能不能辦了。

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二章 大武學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六章 困境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七十章 諸子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
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二章 大武學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六章 困境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七十章 諸子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