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

陣前撤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考驗的是指揮官的智慧與軍隊的堅強。一旦搞不好,撤退就會變成潰退,或者是潰敗。

帶着大量的傷病,還有近萬的輔兵,張勇想快也快不起來,何況還有一個線國安在拖後腿。即便如此,張勇還是做了儘可能周密細緻的安排。分兵不斷撤退,三十里一個營寨,差不多是一天的路程,這樣還使撤退的路上不再無險可守。而負責斷後的部隊不斷依寨堅守,不斷撤退向後,又能得到下一個營寨的庇護和接應。

現在固東的營寨中,有胡顯策率領的兩千綠營官兵和一千輔兵,兩千戰兵中有一千是騎兵。線國安在張勇撤退後,暴跳如雷,但也無計可施,正象張勇所估計的那樣,他不敢獨自從龍陵撤退。但時間卻被線國安耽誤了,他等着前往龍陵方向打探的騎兵部隊回來,才率軍撤退,這樣就給了明軍出動決戰的時間。

當然,線國安也不傻,他知道斷後部隊關係大軍的安危,便也留下了一千騎兵在營寨之中。這樣一來,固東大營裡便有了三千清軍,而這三千清軍計劃着明天天亮後便要棄營而撤。

張勇和線國安基本上是按照當前明軍的騎兵數量而決下斷後兵力的,無論是守營、陣戰還是交替掩護着撤退,這三千清軍對上兩千明軍也是足以自保。

但張勇和線國安都沒有想到明軍說來就來,只不過多耽擱了一天,便使他們的撤退計劃實現起來變得十分因難。

…………

一天行軍七十里。在朱永興看來,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但在大多數明軍將領看來,卻是非常令人吃驚的速度。

只不過是一天而已,而且輜重帶的很少。但看軍隊的狀態,要保持這個速度,恐怕兩天就垮了。朱永興腹誹不已,不禁爲紅軍能日行百里,且經常連續行軍而感到不可思議。

而白文選提前得到通報,再加上騰衝的騎兵和輜重隊先行趕到,已經爲大軍紮好了營寨,可以讓士兵儘快地得到休息。

“……宿營之後先燙腳,打了腳泡及時挑;小針頭髮對過穿,切忌把皮來剪掉……”

簡單易懂的行軍歌已經在全軍推行,特別是軍官,一定要會,這是朱永興所要求的必須的考覈標準。要知道,這可是紅軍練就“鐵腳板”的秘籍。

吃飯、燙腳、烘鞋襪,士兵們加緊休息。朱永興卻還要和衆將佈置作戰,當然,他是騎着馬趕路,要比步兵輕鬆很多。

“清軍大部已經撤出了固東大營,只留下數千守軍。”白文選根據這幾日打探的情報,向朱永興做着彙報,“而且從跡象分析,這數千守軍也很快便要開始撤退。等到敵人撤退之時,我軍便可以趁勢追擊。”

朱永興沉吟了一下,白文選提出的是穩妥辦法,但會給清軍提供更多的撤退時間。大軍的出動本來就已經晚了些,如果再等下去,恐怕戰果有限。只是這天又下起了雨,不知道何時能停。

“我軍兵力已佔優勢,是不是應該直接攻擊敵營,然後迅猛追擊先行撤退的清軍。”馬寶提出了相對積極的策略,似乎有些急於開戰。

朱永興用手指在桌子上叩擊了幾下,沒人知道他敲出的是一首搖滾歌曲的節奏,但衆人都閉上了嘴,把目光投向朱永興。

“如果雨停了,那便全軍出動,直攻敵營。”朱永興斷然下了決定,“如果雨一直下,那就搭棚,或者按照趙王的意思,在敵人撤退時進行追殺。”

“殿下,如何行動跟下不下雨有關係?”白文選有些詫異,已經逼退了清軍,說是勝利也不爲過,他便想多保存實力,比較反對攻營作戰。

“當然有關係。”朱永興詭秘地一笑,說道:“現在先不說,容吾賣個小關子。但是——”他的臉色一下子嚴肅起來,“雨一停,半個時辰內各軍必須整頓完畢。至於進攻的佈置,現在也要定下來,以免耽誤時間。”

雖然不知道朱永興有什麼秘密手段,但他說得篤定,且信心十足,白文選等人也就不好繼續追問不休。而且,朱永興也照顧到了兩個意見,最後的決定因素卻是老天的安排。

作戰作署已定,朱永興又讓白文選派出騎兵,保護他和錢邦宸去觀察清軍營寨。清軍已經決意撤退,根本不出營寨,但監視和防守也還嚴密。只是朱永興和錢邦宸卻不是尋找營寨的弱點,而是仔細地測量距離,勘察地形,選好了既相對安全,又能打擊到清軍的陣地。

“在寨門外先列兩排騎兵,作出攻擊敵寨的姿態,炮架在騎兵之後,等清軍聚集過來,騎兵兩邊一分,再開炮猛轟。”朱永興再跳眼法再次估測下距離,指着腳下對錢邦宸說道:“二百多米的距離,嗯,也就是六百多尺。炮用四十五度角,十斤的火藥彈。你看怎麼樣?對了,再挖道淺壕,這東西危險,點着火便躲進壕溝裡。”

錢邦宸肚裡那點東西都是朱永興教的,包括跳眼法測距,何爲四十五度角等等。而且“轟天炮”只有兩個實驗數據,都是一個角度,只不過火藥彈的重量分爲五斤和十斤。所以,他背得很熟,回憶了一下,便是連連點頭。

“等時間充裕了,得多做實驗,把各種數據都記錄下來,作爲培養炮兵的教材。”朱永興心中嘆了口氣,在明軍中找出識字的都不容易,更不用說精通數學的了。也只能用這種笨方法,列出表格,然後死記硬背。

“轟天炮”的原理很簡單,也很早就製造出來了,但朱永興並沒有倉促作用,而是督促和指導工匠們做了很多的改進。

比如:爲了減小空氣阻力,把火藥包捆紮成尖頭炮彈形;爲了增加氣密性,火藥包的底部捆紮上圓形的硬木板,以契合炮筒;爲了飛行穩定,又給“炮彈”加了四個木製尾冀;導火索也內置在炮彈內,減少碰擊滅火的可能;而由鐵匠手工打製的四十公分口徑的炮筒,又被加長加箍,使轟天炮更堅固,“炮彈”射出的彈道更穩定……

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41章 自我否決第40章 兩隻重拳第5章 破城第31章 故國風情第30章 輕取永昌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97章 唯一生路第67章 梆子腔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96章 鑑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03章 總攻(三)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52章 血戰廝殺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99章 軍歌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66章 棄險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85章 情動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章 高平莫氏第5章 破城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12章 女考生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0章 慷慨陳詞第5章 琉球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33章 無題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46章 合擊之前第35章 阻擊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01章 總攻(一)第5章 寨子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33章 無題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38章 大海戰第138章 廣國公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22章 水利部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88章 大調整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63章 求助他國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36章 領悟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48章 黯然收兵
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41章 自我否決第40章 兩隻重拳第5章 破城第31章 故國風情第30章 輕取永昌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97章 唯一生路第67章 梆子腔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96章 鑑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203章 總攻(三)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52章 血戰廝殺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99章 軍歌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66章 棄險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85章 情動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章 高平莫氏第5章 破城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62章 倖存者的打擊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12章 女考生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10章 慷慨陳詞第5章 琉球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33章 無題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46章 合擊之前第35章 阻擊第27章 攻勢與牽制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01章 總攻(一)第5章 寨子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33章 無題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38章 大海戰第138章 廣國公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軍陸戰隊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22章 水利部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88章 大調整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63章 求助他國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32章 魚龍白服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36章 領悟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48章 黯然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