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古之借鑑

“……當時,長安被叛亂的節度使所佔,朝廷希望通過更改年號和大赦來扭轉時運,因而欲下《奉天改元大赦制》。原赦文寫得四平八穩,缺乏誠意。陸贄幾番與唐德宗論爭,獲准對原赦文進行修改。他在改寫的赦文中,一方面用嚴厲的措詞做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批評,另一方面對參與叛亂的節度使採取寬大政策,除元兇不得寬赦外,所有參與叛亂者,只要歸誠,一律不加追究……”

段婉兒的聲音清脆悠揚,翻譯成白話的古文也極恰當標準,朱永興聽得頗爲愜意,也頗受啓發,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奉天改元大赦制啊,很有意思,後來呢,效果如何?”

“殿下猜呢?”段婉兒抿嘴一笑,卻不待朱永興回答,繼續用好聽的聲音念道:“陸贄修改的赦書發出後,在將士百姓中產生了巨大的震撼,極大地消釋了參叛將士和百姓對朝廷的怨恨,也拉攏了一部分處於搖擺狀態的節度使,叛亂者望風歸附,僅半年時間長安城即告收復。”

朱永興沉吟半晌,慨嘆道:“這便是陸贄能成爲唐朝名臣的主要原因吧?”

“主要原因嘛,差不多是這樣。”段婉兒想了想,說道:“陸宣公曾任翰林學士,後官至宰相,學識是一等一的。當然,陸宣公的所有奏章中,最著名的還是對《奉天改元大赦制》的修改赦文。”

“嗯,果然是名文,如今也有借鑑意義。”朱永興起身在屋中走了兩趟,在段婉兒面前停下,若有所思地說道:“元兇不得寬赦,參與者只要歸誠,便不加追究,孤也是這樣做的。”

“新會、廣州,嚴懲者似乎過多。”段婉兒猶豫着說道:“不過。他們也是罪有應得。”

朱永興呵呵一笑,伸手摸了摸段婉兒的臉蛋,說道:“虛言欺騙,或者可減少阻力。可爭取時間,但言而無信、秋後算賬這樣的形象,對孤日後的影響可是更爲不利。原大西軍、大順軍的將士,還有其他的抗清武裝,雖然現在都屬明軍,但他們的心裡未必沒有隱憂,擔心孤只是暫時利用,日後總要追究過往之是非。所以,孤要言出必行,即便心不甘、情不願。也要重信守諾。”

“殿下見識深遠,非小女子所及。”段婉兒順勢恭維了一句,對朱永興這種興之所致的親熱舉動已經十分適應。

“見識深遠不確切,應該是廣博纔對。”朱永興並不謙虛,只不過糾正了下字眼。“如果說一味的寬大,當然會加快戰爭的進程,畢竟要對付的大多數都是漢人,但孤寧可慢一點,也要力爭建立起新的戰爭規則。屠殺無辜者,殘民以逞者,若是一反正投誠。便又獲高官,或平安終老,且不得懲治,這世間豈有公理、正義?”

“若是那吳三桂反正投誠呢?”段婉兒試探着問道:“一省之地,數萬精兵,得之便可光復江南。”

“是啊。尚逆已除,耿逆亦不足爲慮,江南清軍只餘吳逆尚堪一戰。”朱永興苦筆着輕輕搖頭,坐回到座椅中,有些無奈地說道:“如果吳逆反正投誠。會讓很多明軍士兵少流血、少死傷,很多家庭得以完整幸福。嗯,若念於此,孤可讓吳三桂做個富家翁,平安終老。唉,有時候真的要做一些自相矛盾的事情,沒辦法啊!”

段婉兒走到朱永興身後,輕輕地給他按摩着額頭,柔聲道:“殿下宅心仁厚,一念之間可使多少父母免喪子之痛,減少了多少孤兒寡婦。自相矛盾就更談不上了,殿下不是一直給吳逆留着餘地,不象對尚、耿二逆,始終未有寬赦之令。”

“先別把這些功德都算到孤的頭上,那吳三桂如何抉擇,還言之過早。”朱永興微微閉上眼睛,享受着溫軟小手的按摩,幽幽地說道:“吳應熊算是個關鍵,可想把這個傢伙偷出京師,倒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聽到朱永興話中懶懶的意味,段婉兒便不再接話,手上愈發輕柔,讓朱永興能更加放鬆地休息片刻。

朱永興累的是腦子,從移蹕至廣州後,各地的文件報告便接踵而來。雖然他不想事必躬親,但過目、批示、審閱、修改是必須的,雖然不是那麼的細緻,但這是一種威權的顯示,也向下屬們表明他的工作態度,儘量不讓欺上瞞下的事情發生。

現在的文件報告,以後的奏章奏摺,隨着攤子越來越大,貓膩是肯定會有的。歷史上便有位帝王曾說過,最不能信的便是奏摺。位居九重,體察到民間疾苦,不能瞭解事情真相,當然會掉進下面官員所編織的文字陷阱或粉飾掩蓋之中,這也是監察力量不夠完善的弊病。

朱永興一方面在改變監察力量單調且薄弱的弊病,一方面也通過比較勤勉的工作來向屬下表明自己不是易欺之主。

在輕柔的按摩下,聞着女人淡淡的體香,朱永興有些醺然欲睡,只是敲門聲響了起來。他又無奈地睜開雙眼,苦笑着拍了拍段婉兒的小手,示意她停下來,不要在別人面前弄得如此親熱。

應聲而進的是情報局的葉虎,對坐在一側桌案後的段婉兒視而不見,給朱永興見禮之後便將最新的情報彙總呈了上來。

“鍾瑞、陳昇反正投誠,甚好。”朱永興看到頭一條情報,便心中歡喜,讚了一句後繼續閱看,好半晌才擡起頭來,笑着對葉虎說道:“施琅所部顯然還有耳目,藉此做勢,即便不能壞了施琅的小命,也能絕了他的前程,使其不能再爲我軍威脅。”

“殿下英明,此計籌劃已久,已經全面發動,殿下可靜候佳音。”葉虎在椅子中恭謹地彎了彎身。

朱永興對這種隨口而來的恭維已經習以爲常,淡淡一笑,低頭繼續觀看情報,臉上的表情不時變幻,時而皺眉,時而微笑,時而若有思。

………

第99章 軍歌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89章 進退兩難第89章 勝利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13章 窮追第2章 鬥熊救美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33章 無題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7章 元江宣慰第65章 佈署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00章 文化醬缸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28章 拉英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40章 兩奸計議第27章 攻城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9章 蠱神之誓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72章 無題第30章 輕取永昌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82章 無題第4章 攻城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47章 齊集元江第68章 正戰穩進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42章 會晉王第166章 無題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05章 二等輔兵楔子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45章 妥協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38章 廣國公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5章 定情第260章 追擊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71章 阻擊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38章 大海戰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
第99章 軍歌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89章 進退兩難第89章 勝利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13章 窮追第2章 鬥熊救美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33章 無題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7章 元江宣慰第65章 佈署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100章 文化醬缸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83章 水西之變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28章 拉英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40章 兩奸計議第27章 攻城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9章 蠱神之誓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2章 困頓之局,天道好還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72章 無題第30章 輕取永昌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82章 無題第4章 攻城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47章 齊集元江第68章 正戰穩進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42章 會晉王第166章 無題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05章 二等輔兵楔子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145章 妥協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38章 廣國公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5章 定情第260章 追擊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52章 血戰廝殺第271章 阻擊第98章 我認得你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38章 大海戰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