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領悟

在起事之前,雖然有楊衍鋒等在南方考察一番後的講述,但於七並沒有過於意識到自己的自大,反倒是過於相信自己所擁有的能量。

只有在消滅了前來棲霞的數百督標人馬,又見識到了明軍主力師的戰鬥力後,他才明白自己實在是井底之蛙,自己能號召起來的江湖草莽絕抵不過火槍、火炮,以及並沒有精熟武藝的明軍士兵。

儘管如此,朱永興還是對於七寄予了厚望,給他一個獨立師的編制,並承諾日後他亦將是一軍之長。對於萬歲的賞識,於七是感念於心的。要知道,大明現在一共只有八個軍,王爺、郡王、國公卻是一大堆,憑他的資歷和官職,如果不是聖上加恩,他連個師長都夠不上。

機會給他了,於七心中也明白,自然想抓住,自然想好好表現,一躍成爲大明軍中的高級將領之一。忍痛割斷與舊日兄弟的糾葛,慷慨地獻上莊園,嚴格訓練軍隊,嚴厲執行軍規,都是這種心理的外在體現。

其實這也正是朱永興慣用的手段,儘量提拔年輕人,利用他們的熱情和感恩,以逐漸替代那些老一代的將領和文官。換句話說,他要培養自己的忠誠鏈,扶植更爲可靠的親信。

古代人對於皇帝和皇權的敬畏是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的,當然象弘光、永曆這樣懦弱無能的皇帝,會逐漸被輕視。而象朱永興這樣英明神武的,卻會贏得臣屬的尊重和忠誠。

這便是人與動物之間的區別。在動物之間,力量足以保證統治權。與此相反,有權的人爲了讓人服從卻不一定需要鼓鼓的肌肉。羅斯福坐在輪椅上就做到了這一點,威爾遜的手腕和胳膊象麻桿一樣。智力和頑強,詭計和一個能含辛茹苦、吞下帶刺的魚的強壯的胃更加重要。

而從朱永興能夠順利地登基稱帝,便能清楚地證明這一點。在逆境中崛起,作爲一面旗幟,他用奮鬥和智慧無可爭辯地贏得了足夠的資本和擁護。

“再訓練一個月,獨立師便要出征作戰。”於七有些期待地眯起了眼睛,“希望別給咱們丟臉吧!”

楊衍鋒想了想,猜測着說道:“應該不會一下子便進行大戰,先以小規模的作戰增加經驗,之後纔會視情況進行擴充,或者繼續訓練吧?”

“南兵對於北地氣候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於七搖着頭說道:“特別是冬季,所以萬歲要先登陸山東,要在山東招募兵員。你算算,離入冬至多還有四個月,便是要咱們挑起北地戰事的大梁了。這四個月中不僅要作戰,還要擴充至一個軍,這才符合整體的作戰策略。”

“北方的冬季——”楊衍鋒輕輕點頭,說道:“時間並不是特別寬裕啊!萬歲殷殷期盼,我等自然不能辜負。至於冬季作戰所需的物資被服,大人是不是提前向朝廷奏明?”

於七擺了擺手,微微一笑,說道:“萬歲英明睿智,豈會想不到這一點?有時候啊,做臣子的不要顯得太聰明纔好啊!”

楊衍鋒思索了一會兒,似有所悟地點了點頭,自失地一笑,說道:“確是如此。朝廷未有明確旨意前,自作聰明地提醒倒是有小看聖上的意思。”

“明白這點才最重要。”於七將目光投向南方,好半晌才幽然說道:“多的話也不用說了,你只要知道今上的智慧和能力非凡人可比便夠了。”

………….)。

第126章 無題第86章 接戰第35章 阻擊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99章 接戰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86章 疍家女第217章 困局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48章 黯然收兵第72章 廝殺第130章 無題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81章 書院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45章 天變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86章 接戰第59章 無題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30章 輕取永昌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01章 總攻(一)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30章 無題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00章 佔優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99章 軍歌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8章 封官兒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24章 授課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78章 破路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17章 斷臂?第23章 伏擊之地第96章 死地難脫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47章 齊集元江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72章 退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75章 恬然自樂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89章 進退兩難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3章 絕死一擊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08章 王在法下
第126章 無題第86章 接戰第35章 阻擊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17章 元江宣慰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46章 合擊之前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06章 降明不降鄭,決戰第199章 接戰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86章 疍家女第217章 困局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48章 黯然收兵第72章 廝殺第130章 無題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81章 書院第38章 突破方向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245章 天變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86章 接戰第59章 無題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30章 輕取永昌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01章 總攻(一)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30章 無題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200章 佔優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99章 軍歌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28章 封官兒第135章 漢服傣家女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124章 授課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78章 破路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117章 斷臂?第23章 伏擊之地第96章 死地難脫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47章 齊集元江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72章 退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75章 恬然自樂第143章 移外充內,以內實外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89章 進退兩難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3章 絕死一擊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08章 王在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