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三人軍事團

制衡,是一種手段,一種有效且悠久的手段。這種手段不僅上位者善用,作爲臣下的也能揣摸猜測得到。

朱永興於西南一隅起家,靠的是大西軍餘部,原大西軍的將領自然也是水漲船高。這種情形其實是有歷史根源的,秦、晉、蜀三王,再到鞏昌王等,因爲永曆託庇於大西軍,使得大西軍的將領普遍爵高職顯。而另一支曾經轟轟烈烈的農民軍——大順軍,因爲實力及其他原因,則位不過公侯。

在崛起的戰鬥中,以原大西軍爲主體的明軍戰績赫赫,白文選、馬寶封王,國公一大堆,連、李嗣興、馬自德、魏君重這樣的年輕一代也獨領一軍,前途光明。這當然是憑藉戰功和忠誠得到的,朱永興賞罰分明,並不想有所打壓。

而以原大順軍爲主體的夔東十三家,在抗清意識上是堅決的,儘管實力不足,但朱永興還是以真誠和恩典加以聯合,並給予了慷慨的幫助。在爵位上,提拔一位親王,既不讓其有被歧視、矮人一頭的心理,又可以使其有統一的領導,更有利於作戰。

這之後還有投誠的吳軍,同樣有吳三桂這個親王爲代表,算是對明軍中三大派系的一個平衡處置。

雖然朱永興不願意有什麼派系,也一直試圖用明軍這個統一概念來淡化軍隊的根源問題,並通過一系列的辦法來稀釋或融合各部隊的組成。但他也知道,一些厚此薄彼的平衡是必要的,比如給劉體純以親王爵位,便能使大順軍出身的軍將沒有被歧視的感覺。而原吳軍出身的,同樣也應該因爲吳三桂位居高位而如此。

顯然,對於明智的臣子來說。讓君主不猜忌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晉王李定國,便在關鍵時刻表明立場,只以保全永曆爲底線;如吳三桂,雖然在參謀總部供職,女婿又獨領一軍,也小心翼翼地少聯繫。特別是涉及到蕩朔軍的軍事安排時,更是謹慎異常,唯恐皇帝以爲他心中有私。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數支出身不同的軍隊都想方設法在淡化自己原來所屬的陣營。大西軍出身的如此,以免再被人稱之爲“賊”;大順軍更如此,甲申之亂始終是他們所最避諱的事情;吳軍也一樣,畢竟曾爲滿清征戰,攻取了不少地方,殺害了不少原來明朝的官員和子民。

在這樣的心理下。服從便是唯一的選擇。這使得朱永興能夠通過不斷向各部派遣講武堂畢業的軍官,或者打亂調拔出身不同的軍官,來達到牢牢控制軍隊,並且使各支軍隊逐漸淡化或遺忘原來的歷史。

晉王李定國和鄭王劉體純不僅是明軍的兩位高級將領,還是位屬於兩大農民軍的代表性人物。但兩人都儘量撇開歷史,以目前的身份進行會面的商談,所涉也儘量是軍務。

“以我軍的兵力,應該可以做盡殲敵人的佈置。”劉體純是一軍之長。亦位列一字王,在理論上他與晉王李定國是平等的。所以他可以較爲客氣但卻不必卑下地提出自己的建議。

此次聯合作戰,如果不指定主帥,而指望着融洽協商來得出統一的決定,那就是朱永興的無知了。但兩方的爵位使他又不好定高定低,便採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由他直接派出了類似欽使的總參謀部的魯國公祁三升。以三人軍事團的性質來統一指揮權。

晉王李定國顯然也同意劉體純的建議,三面據險、俯扼清軍的態勢固然有利,但卻使清軍有後撤之路,攻克保寧自然最爲把握,但戰果卻不敢奢望。

“依本王看來。只須分兵兩個師,便足以北塞葭萌關,東塞梁山關,徹底切斷清軍逃入陝西的退路。”李定國表示了對劉體純的贊同,“保寧清軍不過兩萬,我軍攻城的兵力亦兩倍於敵,擇其薄弱主攻,必克之。”

“大包圍,但攻城時不分兵?”祁三升明白了李定國的意思,也就是不以殲敵於保寧爲目的,而是把戰場擴大,使清軍逃出保寧也無路可退,“這倒是穩妥之道。其實呢,我也希望一舉殲滅清軍,勿使清軍竄入陝西。但聖上向來持重,以求穩爲主。當然,聖上亦囑咐過,有戰機則要抓住,二位王爺都是久經戰陣的名將,前線情形瞬息萬變,不必拘於計劃。”

“聖上英明。”劉體純向東拱了拱手,然後詢問道:“那國公的意思?”

“既然兩位王爺都這樣判斷,我自然不反對。”祁三升笑着說道:“若是二位王爺意見一致,我便只帶耳朵,不帶嘴巴;若是二位王爺難以決斷,那我便自不量力,說上幾句淺陋之見。”

“呵呵,國公過於自謙了。”晉王李定國並不因爲祁三升曾是自己的舊部,而有絲毫的怠慢和託大,畢竟祁三升是從總參謀部下來的,或許還是朱永興親自叮囑交代過的,或許身上帶着密旨之類的東西。

“不是自謙,是聖上這樣說的。”祁三升輕輕搖了搖頭,鄭重地說道:“聖上雖屢經戰陣,且睿智英武,卻時常說起遙制指揮的種種弊端。所以,大計劃往往較爲粗疏,便是留給前線將領靈活應變的空間。”

“聖上真乃千古明君。”晉王李定國恭維了一句,委婉地說道:“原定的北伐總攻應在明年春天,不知現在是否有所改變?”

“確實有所改變。”祁三升拍了拍桌上的地圖,指點着說道:“物資囤積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若說是總攻,其實現在就已經開始了。江淮、山東形成夾擊之勢,沿運河北上;西南先取保寧,再兵逼漢中,介時再視清軍調動,伐朔軍可投入陝西或河南戰場;以膠東爲基,向遼東進兵,先奪島再上陸,主攻方向可能是在旅順……”

隨着祁三升的講解,整個大反攻的態勢在晉王李定國和鄭王劉體純的眼前清晰起來,讓他們知道西南戰場對於全局的關係,以及如何能更好地策應作戰。(未完待續。。)

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6章 無題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79章 雪中送炭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86章 輕視,放鬆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12章 女考生第5章 琉球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3章 召見羣將第117章 斷臂?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12章 兵潰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83章 棄城之議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25章 山東攻略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95章 無題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75章 恬然自樂第28章 離心之象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42章 會晉王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30章 無題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8章 雙層爆破第73章 小朝會第273章 潰敗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90章 光復京師第73章 小朝會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12章 兵潰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12章 兵潰第128章 拉英第19章 緬甸,山東第58章 新晉郡王第88章 毒蘑第202章 總攻(二)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32章 魚龍白服第65章 佈署第74章 東逃,後路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
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6章 無題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79章 雪中送炭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18章 金殿傳臚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86章 輕視,放鬆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12章 女考生第5章 琉球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3章 召見羣將第117章 斷臂?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26章 兵臨城下第112章 兵潰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83章 棄城之議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25章 山東攻略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95章 無題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75章 恬然自樂第28章 離心之象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142章 會晉王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30章 無題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28章 雙層爆破第73章 小朝會第273章 潰敗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90章 光復京師第73章 小朝會第261章 截擊,展望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12章 兵潰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112章 兵潰第128章 拉英第19章 緬甸,山東第58章 新晉郡王第88章 毒蘑第202章 總攻(二)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32章 魚龍白服第65章 佈署第74章 東逃,後路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