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變革的威力

唐太宗曾說過:“吾能以一抵十,無他,甲堅兵利耳。”

唐軍的明光鎧和陌刀陣,以及其他軍械,確實是值得驕傲的。而現在,朱永興也在竭力裝備着他的軍隊,不僅僅是武器,還有盔甲。

戰爭的緊迫,促進了科技的發展,但這也要緣於朱永興的眼光和知識。鍊鋼高爐、水力鍛壓機、水力钂牀等冶煉加工機械的進口、吸收、仿製,相關人才的聘請引進,半流水線式的作業程序……經過朱永興的一番運作,明朝的工業水平,主要是與軍器製造相關的工業製造又重新居於世界先進水平。

如果沒有這些工業科技上的進步,朱永興也可能打贏這場戰爭。畢竟什麼八旗無敵的吹噓對他的影響並不是那麼深,那麼大,而早在東江鎮還存在的時候,毛文龍帶着遼東難民武裝也打贏過清軍,這就是個證明。而滿清入關已經二十多年,差不多是一代人的時間,頹廢的跡象則更加明顯。

按照朱永興那種來自後世的想法,即便武器不具備,戰術也會有所變化,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犧牲來贏服勝利。而在現實中,戰術和武器的革新和改變則是在交替進行。

火繩槍的防禦作戰,轟天炮的使用,坑道爆破,燧發槍、刺刀的裝備,冷熱兵器混編的陣列,全部火器的空心方陣,海軍艦船的線列戰術,騎兵牆式衝鋒的訓練,板甲的引進和仿製……所有這些連武器帶戰術的變化,催生出了一場場的勝利,並使這場興復華夏的戰爭形勢以令人驚訝的速度翻覆過來。

如果你只是處在陸軍、海軍或騎兵這一單一位置。或許感覺到的變化還不是那麼的全面,而只有處在某一個高度,能看到各兵種在這短短几年的變化,便會震驚不已。

但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武器裝備和戰術打法的改變,而這卻並不是朱永興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制度。只有摒棄了“以文御武”、“大小相制”等陋規,建立起嚴明的賞罰和晉升機制,建立起近代性質的參謀部門,使軍隊視榮譽爲生命,這纔是朱永興最值得欣慰的。

換而言之,武器裝備和戰術打法可能是暫時的。但一個行之有效的制度卻可以持之久遠。

例如高得捷和於七所說到的後勤方面的輕鬆,其實便是軍隊更加專業化的一個體現。而隨後展開的戰鬥,則見證了騎兵牆式作戰的優勢和威力。

所謂的騎兵牆式衝鋒就是騎兵呈一條直線平推敵軍,馬挨着馬,肩並着肩。就象一堵快速移動的牆壁。始終以集體力量作戰,而不是各自爲戰的混亂廝殺,所以戰鬥力要遠遠大於古典騎士。

通常,傳統的騎兵如果碰上牆式衝鋒,一個照面會遇上兩三把砍過來的兵器,個人武藝再高也往往難以招架。或者更準確地說,一個騎士的武藝再高,在面對騎兵牆時。也將是一個兩敗俱傷的結果,而不是傳統騎戰中可以往復衝殺,獨挑很多人的那種。

如果詳加描述的話。傳統的騎兵衝鋒,馬與馬、人與人之間是有空隙的,以免相互擠壓陷入混亂。而兩支傳統的騎兵對戰,便是相向開進,互相展開攻擊,死傷的死傷。落馬的落馬,很多騎兵則會從敵人身旁穿過。然後在敵軍後方重新整隊,再相向衝擊。發生多次交戰。

顯然,如果在衝鋒時使用密集、連綿不斷如同一道牆的陣型,那麼雙方便很少能夠穿越,甚至形成“手指交叉”般的近乎無害的交戰。

而從當時看來,推出騎兵牆式衝鋒也是彌補明軍騎兵與遊牧民族騎手在武藝和騎術上的巨大差距。後天訓練的騎兵想與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爭雄,靠刻苦訓練是不夠的,時間上也來不及,只有靠集體的力量,採取這種類似“人換人”的戰術。

正如拿破崙所說,一個馬穆魯克可以擊敗三個法國騎兵,但一百個法國騎兵可以擊敗一千個馬穆魯克。近代騎兵出現後,雖然遊牧騎兵依舊在個人馬術上遠遠勝出,卻再也無法擊敗農耕民族的騎兵部隊。

而把近代騎兵栓在一起的,不是統帥的個人魅力或是鐵鏈,而是比連環馬的鐵鏈更堅不可摧的軍紀。任何不如近代軍隊勇敢的騎兵在牆式衝鋒前都不堪一擊,而遇到更勇敢的敵人時,近代軍隊也可以與敵騎同歸於盡。

高得捷的馬槊由高向低,逐漸傾斜,兩側的騎手看着馬槊上的軍旗,慢慢加快着速度。同時,他們緊握着刀柄,上臂與水平面垂直,肘尖貼着頭盔指向蒼天,上臂用力地背到了身後,準備發出全力的一記猛劈。

明軍騎兵的制式裝備是單手馬刀。除了少數武藝精湛的,如高得捷拿着馬槊和軍旗在隊伍中間負責指揮。雖然刺殺是最有殺傷力的手段,但在快速交錯的戰馬上很難準確完成這個動作。而且在高速對衝中,如果不能靈活熟練地運用長兵器的話,很容易被反衝力推下馬來。

相對而言,刀劈的命中率則至少比槍刺要高上三、四倍,而且憑藉衝擊的力量,刀劈也有致死、致殘的威力,起碼可以讓對手立刻喪失戰鬥能力。

而朱永興的建軍思想就是訓練出大量廉價的、可持續消耗的戰士,而不是少數技驚天人的精銳。裝備火槍是如此,採用騎兵牆式衝擊依然如此。只要對手的軍隊不都是關張趙這種級數的猛將,明軍騎兵的交換比就不會怎麼賠。而如果對手都是關張趙這種級數的戰士……那就算交換比賠了又有什麼吃虧的呢?

小半年的訓練、總結、改進,明軍騎兵雖然還達不到膝蓋碰膝蓋的密度,但縫隙至多也不過半尺,絕容不過敵騎通過;雖然明軍騎兵的衝鋒距離只能達到兩百多步,但加上緩速跑,四百多步的距離也基本上夠了。

王戰的長槍也慢慢平伸,風聲在耳旁呼嘯,五十步外,是隆隆前進的第一列戰友,黑色的盔甲象一面牆般向前推進。)。

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10章 大勝第45章 大反攻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0章 急躁,伏擊第78章 破路第63章 求助他國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3章 安沛入甕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5章 寨子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95章 無題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51章 戰後佈局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92章 僞造,詭道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03章 總攻(三)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78章 破路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81章 書院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245章 天變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27章 詐取緬關第83章 水西之變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6章 暹羅來使第82章 調整佈署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6章 暹羅來使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01章 總攻(一)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3章 打壓縉紳第91章 川滇呼應第260章 追擊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37章 緬局有變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章 無題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45章 妥協第74章 貪心不足第25章 山東攻略第47章 初勝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27章 五國軍棋
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10章 大勝第45章 大反攻第78章 勝利之因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20章 急躁,伏擊第78章 破路第63章 求助他國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3章 安沛入甕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5章 寨子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38章 三師相會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95章 無題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51章 戰後佈局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92章 僞造,詭道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03章 總攻(三)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69章 雨季之威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78章 破路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68章 南京城破,攻打滿城第82章 調整佈署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81章 書院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245章 天變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49章 烽火燎原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27章 詐取緬關第83章 水西之變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6章 暹羅來使第82章 調整佈署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6章 暹羅來使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201章 總攻(一)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3章 打壓縉紳第91章 川滇呼應第260章 追擊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37章 緬局有變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章 無題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6章 不一樣的光復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45章 妥協第74章 貪心不足第25章 山東攻略第47章 初勝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27章 五國軍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