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

永曆回國的時間算是非常合適的,這也是由於朱永興的佈置,在他沒有穩操大局的情況下,並沒有急於接駕的緣故。===現在,這件事情對朱永興,對整個政局,對整個戰爭,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可以說,產生內亂是不可能的,明朝的主要精力依然集中在與滿清的最後較量上。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戰爭的比拼在全面、全方位的展開。前線是將士們在廝殺,後方則是無數民衆在支持。從陸地,到海上,物資和人員的運輸持續不斷,勝利的曙光正顯露無遺。

戰爭形式的改變,以及前景的黯淡,清軍也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了。而這種感覺對於前線的將領則更加強烈。

槍聲密如爆豆,點點火光閃爍之後,便是大團大團的煙霧,使得視線模糊,但依然能看見不斷倒下的人馬,聽到哀嚎和慘叫。

梅勒額真哈喇眯起了眼睛,嗆鼻的硝煙味讓他很不舒服,戰鬥已經打了小半個時辰,結果更令他惱火和無奈。

按照明軍的編制,這是一個加強的總旗的兵力,五百多人,配備炮車三輛,輜重車三輛,作爲前出的作戰單位,還負有偵察和預警的任務。現在,這個總旗被清軍騎兵突然包圍,總旗中配屬的幾十名騎兵發完警訊後,已經飛奔而去招喚大隊人馬,只剩下這幾百步兵在曠野中與清軍展開戰鬥。

而就是這幾百步兵,匆匆地圍繞一個小土丘展開了防禦陣形,用三門佛朗機和幾百枝火槍,竟支持了這麼長時間,並給予了清軍以很大的殺傷。當然,明軍的傷亡也不小。但在哈喇看來,即便把這一小股明軍消滅,也是嚴重不成比例,根本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慘勝而已。

換而言之,哈喇絕不希望仗是這樣打的。他所率領的三千騎兵,應該是風捲殘雲般消滅所有孤立的劣勢敵人。並以機動優勢擾襲明軍,爲大軍在河間重佈防線爭取時間的。如果戰鬥都是這樣進行,那將是他的失敗,因爲三千騎兵實在是經不起幾次這樣的消耗。

“明軍是在以人換人?”哈喇轉向部將,有些不太確定地問道。

部將也是驚訝不已,琢磨了一下,回答道:“這定是明軍精銳,否則豈能死戰到底?”

哈喇沉默半晌,咬牙道:“那便盡殲這明軍精銳。以寒敵人之膽。”

“轟!”的一聲,明軍突然推出佛朗機車炮,向着敵軍噴射出死亡的霰彈,掃倒了一大片的敵人。

人馬的屍體橫陳枕籍,在明軍所佈置的防禦陣形外圍成了一個大圈,對後續騎兵的衝鋒攻擊造成了很大的阻礙。而明軍也傷亡過半,陣形不斷收縮,但還是在小土丘上巋然不動。

以人換人。哈喇得出的判斷雖不是十分正確,可也有那麼幾分道理。但這卻不是明軍剛剛開始遵循的宗旨。

當火槍兵的訓練以一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爲週期,當明軍普遍換裝火槍、刺刀後,戰爭中“以人換人”便成了明軍立於不敗之地的一個方法。這也沒什麼可以被指責的,在綜合國力的比拼中,人數也是各種資源之一。而且,對滿清這個少數民族進行消耗戰。或許是最爲穩妥的取勝之道。

特別是在北伐之後,針對北地的特點,以及滿清騎兵的優勢,明軍更堅決地貫徹了“以人換人”的作戰原則。

具體的做法便是步兵以總旗爲最小的活動單位,配備兩門或更多的佛朗機車炮。配置少量的偵察騎兵。當在野外遇到清軍時,騎兵負責預警並向友軍求援,步兵則就地防禦。

各軍都下了死命令,寧死不逃,戰鬥到底,否則軍法從事。這樣一來,即便因爲增援不及而被敵人所殲滅,也要儘可能地多殺傷敵人。而且,這樣也避免了在倉促撤退時被騎兵肆意追殺的結局。

至於爲什麼要以總旗爲最小單位,也不是誰拍腦袋便決定的,而是結合了實戰中的經驗,經過反覆研究得出的結果。一個總旗約爲四五百人,可以結成一個相對穩固堅實的方陣,而且這樣的人數在行軍時不會拉得太長,就地結陣所花的時間也就比較短,能夠快速轉化成防禦陣形。

明軍在缺乏成建制的騎兵,並且能與八旗對抗的情況下,採取這樣的策略也是不得以而爲之。因爲騎兵對行軍大隊的騷擾、突襲是很難被徹底防範的,而始終保持方陣行軍又是不可能的。

在目前看來,明軍的步兵具有戰略進攻能力,可在戰術機動上,則要弱於八旗騎兵。但在兵力上,明軍的優勢還是很明顯,全火器裝備的優勢也很大,進行一場主力間的大會戰,勝算極高。所以,明軍可以採取這種類似“以人換人”的消耗戰,哪怕在局部損失些人馬,只要大部隊推進到京師附近,就逼迫滿清不得不進行決戰,或者繼續後退,直到退出關外。

“射擊!”唐季吹響了尖厲的哨子,在爆豆般的槍聲中,向前衝擊的清兵在飛濺的血花中不斷倒下。

“射擊!”又是一聲長哨,又是一排的火槍攢射,煙霧瀰漫,慘叫聲此起彼伏。

箭矢也在不斷射來,增加着明軍的傷亡,傷兵被拖到中間,也就是土丘的最高處,因爲人數減少,防禦陣形不斷地後退收縮,以保持士兵的密度,保持火槍攢射的威力。

明軍還剩下不到二百人可以戰鬥,而防禦陣形的四周,則倒斃着四五百清兵。從唐季從軍到現在,他還是第一次經歷如此長時間、不間斷的火槍射擊。如此激烈的戰鬥,便顯出了訓練時間長、作戰經驗豐富的優勢。特別是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明軍士兵更爆發出了死戰到底的決心和意志。

逃跑,四面都是敵人,人又怎麼跑得過馬匹?投降,且不說敵人會不會接受,就算僥倖得活,也難逃軍紀的處罰。更何況,自己如何表現,還關係到家人,還關係到本身的榮譽。

“你怕死嘛!”“當兵不怕死,怕死不當兵。”

每天,按照明軍的規矩,主官都在吼着問自己的士兵;而士兵則要毫不猶豫地高聲回答。這是一種不斷加深強化的心理暗示,同時也是最基本合理的要求。當兵嘛,就是要戰鬥,就是可能負傷或犧牲,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那還是一個合格的士兵嗎?

糧餉充足,待遇優厚,後顧無憂。朝廷該做的都做了,該給的都給了,你選擇了這個職業來光宗耀祖、升官發財,或者養家餬口,那就要有盡職盡責的覺悟。

說實話,沒有不怕死的人,但在死亡面前能夠不怯懦,能夠勇於面對的,纔是真正的勇士。不敢說明軍中沒有膽小的,但整體作戰時便是如此,你身邊的袍澤和戰友能給你帶來勇氣,能讓你堅強。如果是逃跑,那就另當別論,只能是個人之間比賽跑步,顧不得他人了。

清軍加強了攻勢,更多的騎兵跳下戰馬,加入了進攻。最外圍開始白刃格鬥,往往是一命換一命的捅來砍去,殘酷而血腥。明軍使用了手榴彈,在二三十米的近距離進行猛烈轟炸,勉強又打退了清軍的進攻。

還有多少能站着的?唐季咬着牙,勒緊了肩頭上的繃帶,粗略地數了一下,一百多個吧,都是滿身染血,疲憊異常。陣地再一次收縮,只剩下了土丘上面方圓三十多米的大小。

“檢查武器,裝填子彈,把手榴彈都取出來。”唐季嘶啞着嗓子連聲下着命令。

士兵們默默地執行着,都意識到將是最後的時刻了,連輕傷員都勉力拿起武器,咬牙忍着痛。

“他娘*的。”一個老兵突然舉起了槍,屍堆裡一個被震昏的清兵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轟的一聲,這個傢伙象被鐵錘擊中一般,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打得好,老黑。”喊彩聲響了起來,沉悶的氣氛一下子又有所緩解,很多人都笑了起來。

“老子至少打死了十個。”叫老黑的傢伙挺胸昂頭,掏出菸袋鍋,邊裝煙邊大聲笑道:“值了,太他娘*的值了。”

唐季笑着點了點頭,這個時候,這樣的話太提士氣了。突然,他轉向南面,那裡似乎響起了槍炮聲。

不光是唐季一個人聽到了,很多士兵都循聲觀望,心中又浮起了希望。援軍嗎,是援軍趕到了嗎?

以總旗爲單位的明軍方陣徐徐出現在梅勒額真哈喇的視線之內,一共是三個,成品字形直插而來。陣前是佛朗機炮車,陣後是邁着整齊步伐的步兵,刺刀閃亮,耀花了哈喇的眼睛。

“讓杜魯率兵阻住來援明軍,命令豪發猛攻土丘。”哈喇咬着牙,決定拼死一搏。如果損兵折將,卻連五六百明軍都沒有拿下,這對己方士氣是極大的打擊,而對敵方,則是極大的鼓舞,他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號角嗚咽,槍炮聲轟響,激戰又一次展開……(未完待續。。)

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84章 失敗之源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38章 廣國公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88章 毒蘑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3章 絕死一擊第124章 隨想第186章 疍家女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35章 阻擊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87章 接戰(二)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28章 拉英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4章 海外助力第69章 勳章,土地第48章 大戰(二)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47章 大戰(一)第90章 光復京師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04章 報應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85章 急行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78章 勝利之因第5章 破城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2章 會晉王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74章 東逃,後路
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84章 失敗之源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38章 廣國公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80章 特殊人才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60章 水師安排,根除“太監”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88章 毒蘑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3章 絕死一擊第124章 隨想第186章 疍家女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35章 阻擊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87章 接戰(二)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1章 祖上榮光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128章 拉英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49章 隔絕元江,衆軍合擊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231章 荊襄劇變第63章 攻掠遼東第24章 海外助力第69章 勳章,土地第48章 大戰(二)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47章 大戰(一)第90章 光復京師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04章 報應第39章 三鬼與成醜第85章 急行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78章 勝利之因第5章 破城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2章 會晉王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74章 東逃,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