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大海戰

偷襲是一個技術活兒,更是一個多半憑運氣的戰術。不管計劃得多麼周密巧妙,一個小小的意外也足以使行動的性質改變。

南海艦隊突擊支隊在離白鴿門水寨不遠的地方被清軍的巡哨船發現了。眼看着前面的三艘英國軍艦沒有胡混過去,巡哨船在被擊沉前已經發出了烽煙警報,楊彥迪沒有猶豫,立刻升起旗號,指揮艦隊加速前進,爭取堵住白鴿寨的南出口。起碼也要使清軍水師不能全部出港,在港口外的戰鬥中便不致面對太多的敵人。

二十艘軍艦以楊彥迪的旗艦爲中心,展開了人字隊形,猛撲向清軍港口。另外六艘軍艦則劃了個弧線,在主力艦隊的右側後形成單線,組成了迂迴機動支隊。

狹路相逢勇者勝,雖然在海戰中風向非常重要,但此時已經考慮不到那些了,只要不是颱風、颶風,順風、逆風便採取不同的戰術好了。

接到警報,停泊在水寨內的清軍水師尚不清楚具體情況,且寨中水師分屬各地,雖然以南洋總兵許龍、饒平總兵吳六奇實力最強,但號令並未完全統一。所以,先行率艦出港是南洋鎮的二十餘艘船,與其說是迎戰,倒不如說是查看究竟。

順風出港的這十餘艘清軍艦船在港外十餘里與突擊艦隊撞了個迎頭,見迎面已經懸持明軍旗幟的艦隊氣勢洶洶地壓了過來,清軍將領方知處境危險。這個傢伙作爲饒平總兵吳六奇的副手。倒不是貪生怕死之輩,面對噸位遠超己方的大艦。一邊列隊迎戰,爭取時間;一邊派人回港報信,請求援軍。

“轟,轟……”明軍艦隊率先開炮,隆隆的炮聲拉開了大海戰的序幕。

廣東水師合計各營戰船約有四百餘艘,均爲舊式木質帆船。其中最大的戰艦是水師督船,排水量也不超過四百噸,只配備十門前膛火炮。其餘多數戰船的排水量則在百噸以下。只裝備兩門火炮。

客觀地講,中西雙方海上戰艦的規模、武器和各種技術方面,在明未都有了很大的差距。即便是亞洲最強大的鄭家艦隊,仍然沒跟上軍艦火炮戰術的潮流。這從歷史記載的收復臺灣時的海戰狀況便可以看出。

“……荷蘭以最大的赫克託號帶領三艘戰艦憑藉火炮等裝備的優勢,首先向鄭軍艦船開炮。鄭軍派出了各裝兩門火炮的六十艘艦船迎戰。戰況非常激烈,發射炮彈的硝煙瀰漫,以致在稍遠的地方無法辨認雙方船隻。中國的戰艦在製造和裝備的火炮上雖遜於敵艦。但他們英勇奮戰,利用自己在數量上的優勢四面圍攻荷艦,並最終擊敗了荷方艦隊……”

除了數量優勢外,鄭成功高超的指揮藝術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發明一種先進的戰艦隊形,這種隊形與當時英、法、荷海軍正在試行的“鑽石”形隊形相似。指揮船位於中間。以便指揮戰鬥。而在此以前,指揮船在作戰時都處於後方。

當然,任何作戰方式都是和己方的軍備實力相適應的,由於鄭軍在艦船、火炮的技術上相對落後,其海戰方式也採取了冷熱兵器混用。炮擊、衝撞、登船白刃、火攻等,而沒有象西方那樣多使用遠程炮擊線性戰術。

而同時期清軍中最強的廣東水師和福建水師。在整體實力上遜於鄭軍,但在艦船大小和火炮配備上卻與鄭軍相仿。而實力上差距最大的,艦船規模倒在其次,否則也不可能發動金、廈戰役,主動採取攻勢。善於海戰的將領,作戰經驗豐富的水兵,航行技術高超的舵手、水手等等,纔是清軍水師難以與鄭軍所比擬的劣勢。

南海艦隊抽調了精銳艦船組成突擊支隊,排水量在三百噸以上的有三艘,兩百噸以上的有六艘,其餘的也都在一百噸以上,最少的火炮配備也有十二門。面對攔截的清軍船隊,在個頭兒和火力上都佔有壓倒優勢的突擊支隊猛撲上去,先是用艦首火炮射擊,然後在清軍艦船中間穿插而過,用側舷火力在更近的距離猛轟敵軍。

清軍艦船的高度不抵明軍艦船的二分之一,不敢與明軍艦船撞擊,楊彥迪便是利用船大這個優勢,強行突破。不僅縮短了清軍水師出港增援的時間,而且利用火炮齊射的威力在一個照面中便擊沉擊傷了七八艘敵艦。

順風行駛的清軍艦船被突擊支隊甩在了後面,趕緊在旗艦旗號的指揮下掉頭轉帆,準備繼續糾纏,爲己方援軍爭取時間。

斜刺裡幾艘戰艦駛了過來,搶佔了上風,正是機動支隊。側舷的窗口已經打開,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倖存的敵艦。

風向對海戰戰術的影響很大。處於上風向的戰艦,船身向下風傾斜,這一側的舷炮水平射角較低,有利於攻擊敵艦的船身;處於下風向的戰艦,船身向後傾斜,舷炮水平射角較高,有利於攻擊敵艦的桅杆和風帆。

選擇上風屬於攻擊性強的表現,其目的是擊沉敵艦;選擇下風向則是防守性的姿態,目的是破壞敵艦的動力系統,使其失去機動能力,以便於戰況不利時自己脫身。

在當時,各國海軍多數都不會搶佔上風口,除了英國海軍。而英國海軍作戰堅持搶佔上風口,自然也是有他們的道理的。因爲,在上風口排成一條線後,艦長們想不接敵都不行。你想脫離一條線來彰顯自己的特殊性?你就會一直漂呀漂,漂去挨敵艦的如雨炮彈。既然知道自己跑不掉,不若放手奮死一搏,以求在戰鬥中先手打垮敵人。

而反觀法國佬,海戰中便喜歡搶下風口,開炮特喜歡打桅杆和橫杆而不是船體。怕打不過,先廢了對方的交通工具,讓自己好溜呢。一開戰就存了畏死怯戰之心,焉能不敗?也難怪法國人曾經在海軍實力上接近過英國,但在爭奪海上霸權的長期戰爭中卻始終落了下風。

進一步說,既然知道每次戰鬥都要毫無僥倖的被置之於死地的,英國海軍艦長們平時就會嚴格要求下級軍官和水手認真訓練戰鬥技巧,以求在戰鬥中先手打垮敵人。長期以往,戰鬥力就這麼給練出來了。而想着既然隨時都有退路,覺悟和主觀能動性自然也就難以充分發揮。

炮聲隆隆,硝煙瀰漫,每艘排水量在三百噸往上,裝備火炮也超過三十門的大艦,向着清軍艦船發動了毀滅性的打擊。

聽到炮聲,清軍水師已經知道事情不妙,報警的小船未到,饒平總兵吳六奇便毅然率艦隊出港。而此時南洋總兵許龍尚在岸上,南洋鎮水師沒有主將,行動遲緩。

只是清軍水師的攔截船隊未能有效阻遏突擊支隊的逼近,吳六奇率艦隊出港不久,便發現敵人艦隊已經擺好了戰鬥隊形,正嚴陣以待。而港口外的交戰區域被大大壓縮,使得後續出港的清軍艦隻受到了阻礙,如果不突破敵人的防衛陣線,便無法駛出更多的艦船,以平衡單艦火力的不足,併發揮出清軍水師數量上的優勢。

吳六奇看到了這一點,便立刻升起了旗號,率領着出港的三十餘艘艦船藉着風力向前衝去。

炮火紛飛,煙霧滾滾,南海艦隊與清軍水師迄今爲止最大的一場海戰爆發了。

十五艘明軍軍艦維持着戰線,並緩緩向前,阻遏着清軍水師擴大空間的企圖。另外五艘軍艦則一艘一艘地衝出來,勇敢地逆風前行,切進清軍艦船之間。

“海龍”號首先切了進去,先是用左舷炮轟擊一艘清艦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創。接着又對着右側敵艦發射右舷的火炮,然後又斜着駛近另一艘敵艦的右後段,再向它開火射擊。

在“海龍”號出戰約五分鐘後,“海鷹”號也切入敵線,左右開火,猛烈轟擊。幾十分鐘後,它也和“海龍”號一樣,發現周圍都是敵船。

在“海鷹”號攻擊之後一刻鐘,“海獅”號也投入了戰鬥。五艘明軍軍艦每一艘都是以這種方式分別地切入敵線,向敵艦用兩側的舷炮猛擊,使每艘敵艦都受到了連續的集中火力。

衝擊明軍軍艦戰線的清軍艦船冒着炮火前進,並用火炮與明艦對轟,希望靠近明艦,或者從明艦之前穿過。在密集的炮火轟擊下,不少艦船或被擊沉,或被擊傷,損失很大。

而僥倖穿過明艦空隙的清軍艦船卻發現噩夢並沒有結束,一支迂迴機動艦隊正在等着他們。

吳六奇指揮着自己的座艦冒着炮火,在受到了不小的損毀後,終於靠到了一艘明艦的旁邊,飛上去數根鐵鏈和撓鉤,清軍準備躍上甲板,與敵展開肉搏戰。

黑壓壓的一羣手榴彈冒着青煙落了下來,連續的爆炸聲在艦船上響起,黑煙瀰漫,彈片橫飛,慘叫聲此起彼伏,令吳六奇大吃一驚。

……

第95章 初印象第200章 佔優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33章 無題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47章 初勝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06章 法陣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4章 授課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69章 軟實力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04章 報應第203章 總攻(三)第245章 天變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78章 破路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9章 決戰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7章 歡歌暢飲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63章 攻掠遼東第71章 慘烈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5章 定情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章 高平莫氏第48章 黯然收兵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72章 無題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99章 接戰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02章 轟擊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51章 戰後佈局第20章 急躁,伏擊
第95章 初印象第200章 佔優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33章 無題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47章 初勝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06章 法陣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124章 授課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69章 軟實力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04章 報應第203章 總攻(三)第245章 天變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78章 破路第274章 定江南,見士紳第105章 二等輔兵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229章 內政之治,疑惑未解第9章 決戰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7章 歡歌暢飲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63章 攻掠遼東第71章 慘烈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80章 教士保羅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5章 定情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章 高平莫氏第48章 黯然收兵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9章 蠱神之誓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72章 無題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99章 接戰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45章 元江接觸戰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02章 轟擊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51章 戰後佈局第20章 急躁,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