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

擁有鐵一般的強制性絕對紀律,以及大量的日常訓練;有着用線式戰術作戰的,強調火力輸出的步兵;能夠實現步、騎、炮三軍的良好協同。

當然,如果不是那麼嚴格的話,滿足前兩點其實就已經是近代軍隊了。也就是說,明軍因爲武器裝備的更換,糧餉的足額供應,以及一直以來的諸般條例,完善的監督部門,長久以來勝利的鼓舞,已經可以算是非常接近近代化軍隊的標準了。

這也是幾年來長久保持的結果,如果橫推猛打,迅速擴軍,戰果或許更大,但卻難免魚龍混雜,兵多卻難保證戰鬥力。

按照統治區的人口比例,兩千萬以上的數量,明軍總數不過三十萬,並不算是大幅度的動員。朱永興的觀點就是走精兵路線,用足額的糧餉和優厚的待遇,供養絕對能戰、敢戰的部隊。

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在限額限量的要求下,明軍各部對裁弱補強的措施便能夠持續實施。誰不想自己的部隊人強馬壯,誰不想手握強軍、建功立業?

而勳分退役制,也給那些希望借當兵掙家當的人們一個寬鬆的選擇。打仗殺敵積勳分,墾荒屯田積勳分,修築水利積勳分,繳獲物資積勳分……只要勳分夠了,你便能光榮退役,領取田地過那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

當然,也有那積功成爲軍官,想再晉升的人們的存在。這更好,愛軍習武是出於對自己所選擇職業的熱愛,也就爲日後要實行的軍官職業化打下了基礎。

相對的,明軍的紀律隨着憲兵、軍法處的職權擴大而越來越嚴明。想混糧餉卻又油滑怯戰的空間被壓縮得幾乎找不到。而對不尊號令、怯戰退縮等等的處罰,則更爲嚴厲,可能被軍令處斬不說,所有的待遇也一概取消,甚至家人也會因爲被摘除軍屬門牌而遭到白眼和歧視。

換句話說。軍人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自己在軍中的表現,也關係到家人的榮譽和生活,因爲他們同樣也因爲軍屬身份而受益得惠。

在訓練上,大明邊軍是五日一練,戚家軍是三日一練。明軍各部目前都能達到戚家軍的水平,甚至有幾個軍能達到一日一練。這也是走精兵路線的好處,能夠保證伙食的數量和質量。要是連飯都吃不飽,或者十天半月不見油水,五日一練也不是體力所能承受的。

時間對於滿清來說要爭取。而朱永興在囤積大反攻所需的糧草物資的同時,也期望明軍能夠在這段時間裡變得更加強大。當然,小戰不斷,以戰代練,這是必需的,也能給清軍施加持續的壓力。

在明清兩方各有心思的情況下,議和便成了拖延時間的最好辦法。談判嘛,就是扯皮。清廷使者兩三天便派回信使請示彙報,明廷這邊則漫天要價,不斷加碼。

以兩淮爲界?好象不行!萬歲有言。山東百二河山不可輕棄,當界河間耳!

荊襄地區以漢水劃界?不好吧,我軍已經佔領漢水以北的一些地方,難道要拱手相讓?

重慶地區以長江分隔?這怎麼可以?我軍已據蜀地大半,長江亦是我軍水師之天下,以漢中爲界最爲適宜。

…………

在討價還價的扯皮談判中。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裡,雙方似乎在表示誠意。戰線上沒有大的戰事,但沒有人認爲已經可以放鬆警惕了。但在拖延中。對誰更有利呢?

清廷想收縮戰線,這是已經確定的戰略方針,但他們想用決意放棄的地盤與明軍作交易,自然不能在談判未達成協議時自行退出。也就是說,他們能撐着,耗着。

明廷絕不會真正的議和,朱永興要的是徹底的勝利。所以,談判爭取到的時間對穩固山東佔領地,以及囤積足夠的物資,加強各部的軍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

天是那樣的藍,日光是那樣的明媚,就象這片景色終年在被夏日的風光籠罩着。茸花在飛上飛下,熱氣在菜葉上跳着舞,四面八方都洋溢着一種柔和的不識不知的嗡嗡聲,好象是燦爛的分秒喃喃地在天與地之間舉行着宴樂。

膠東文登,獨立師的訓練駐紮地。一萬兩千名士兵已經招募滿員,三頓飽飯,餉銀足額,待遇優厚,對於處在艱難困苦境地的百姓來說,吸引力是勿庸置疑的。如果不是要求定編定員,如果不是對身家清白有要求,恐怕會重演歷史上於七起義時人羣洶涌的場面。

而明軍佔領區的面貌在這兩個多月裡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分田分地,雖然並不是馬上就是自己的,但給了百姓希望和盼頭,又有運來的賑濟糧,人們勞動的熱情便高漲起來。

不管是糧食,還是蔬菜,只要能趕在冬季前收割的,便盡數補種。大大小小的船隻也被從南方拖載而來,租賃給漁民,和水師一起,恢復了禁海之後的捕撈,爲軍隊和百姓提供副食。反正,只要能吃的,有助於緩解物資壓力的,能夠儘快穩定民心和統治秩序的,都在被採用之列。

“大人,您再去文登城,估計要嚇一跳了。”楊衍鋒剛從文登回來,便感慨地對於七說道:“乾淨、整潔,讓屬下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於七淡淡一笑,說道:“我有這個預感。與顧大人閒聊時,他曾說過,今上最看不得城市又髒又亂。若是本地提拔的,或許不知道這個關竅。可現在的地方官都是從南方調來的,豈能不知?”

“原來如此啊!”楊衍鋒恍然大悟,說道:“怪不得一上任,便動員百姓打掃衛生,清運垃圾,屬下還以爲這位縣官有潔癖呢!”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於七摸着胡茬若有所思地說道:“萬歲也最見不得當兵的禍害百姓,這一點,顧大人曾反覆提醒過。所以,你我要謹慎小心,莫要姑息牽就,以免引火燒身啊!”

第71章 慘烈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7章 歡歌暢飲第5章 破城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65章 佈署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71章 慘烈第87章 接戰(二)第72章 廝殺第196章 鑑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48章 大戰(二)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66章 無題第68章 正戰穩進第78章 破路第47章 大戰(一)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7章 元江宣慰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88章 大調整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8章 依城挫敵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42章 會晉王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8章 離心之象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0章 慷慨陳詞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4章 真儒,自虐?第91章 外交,內政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72章 退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45章 天變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73章 潰敗第9章 世子殿下?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17章 斷臂?第4章 攻城第47章 齊集元江
第71章 慘烈第59章 援軍?援軍?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7章 歡歌暢飲第5章 破城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55章 地、鹽武器,民爵授封第65章 佈署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71章 慘烈第87章 接戰(二)第72章 廝殺第196章 鑑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9章 再提議和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48章 大戰(二)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15章 術業有專攻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66章 無題第68章 正戰穩進第78章 破路第47章 大戰(一)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7章 元江宣慰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88章 大調整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244章 召見,山東於七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8章 依城挫敵第38章 突破方向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42章 會晉王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8章 離心之象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0章 慷慨陳詞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4章 真儒,自虐?第91章 外交,內政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28章 雙層爆破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72章 退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245章 天變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73章 潰敗第9章 世子殿下?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8章 舜水西渡,預留宰輔第39章 兵臨大理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17章 斷臂?第4章 攻城第47章 齊集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