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緬局有變

一小部分人的認知和感覺或許不全面,而如果大部分人都心悅誠服,那便能確定無疑地說明問題了。

朱永興以宗室留守之尊扛起抗清大旗,這自然是難能可貴。而他從出緬入滇以來,幾乎沒有行差走錯的時候,且每料必中,就令人無法不欽佩敬畏了。

沒有什麼虎軀一震,王八氣迸射;沒有什麼舌綻蓮花,小弟蜂擁拜服。都是朱永興一步一步積攢起來的威望,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功績。

而對於朱永興來說,能夠精確預見的事情幾乎已經沒有了。但他現在還有令人驕傲的地方,那便是對大勢的估計和判斷。這不光是國內的,還有國際的。

只是出於謹慎,或者由於固有思維,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朱永興對於軍隊的戰鬥力所作出的估計顯得保守了一些。在對清軍時如此,在對緬甸時也是如此。這有其有利的一面,便是能儘量保證每戰的勝利把握很大,但有時也會超出原來的計劃。

攻擊緬關本來是對緬甸施加壓力,爭取不動刀兵便能迎回永曆君臣。或者給莽白製造篡位的機會,使緬方改變態度。但緬人的反應,以及之後的發展,卻改變了這個計劃。

在賀九義率領一萬多明軍向緬關逼近之後,緬人竟然出關迎戰了。在緬人看來,趁着滇省的各土司之兵尚未聚集完全,此時若能擊敗明軍,便能改變以後敵衆我寡的態勢。

可惜,緬人高估了自己,小瞧了明軍的戰鬥力。三萬多緬軍被明軍在野戰中一舉擊潰,佛朗機、轟天炮、野戰炮,再加上密集有序的火槍攢射,打得裝備火繩槍的緬軍落花流水。

雖然明軍的意圖並不是攻取緬關,但緬軍在大敗之後驚惶失措,竟燒燬關城退往蠻莫。顯然,緬軍並未做好與明軍大戰的準備,也意識到緬關城小牆低,難以抵擋明軍的攻擊。但他們不知道,明軍其實並未有大規模作戰的意圖。

面對棄守的緬關,賀九義思之再三,還是派兵打掃進駐,並且上奏朝廷,對計劃執行中所出現的異樣變化表示請罪。

在傳統的官場規則中,這樣的請罪是很平常的。就象“臣有罪”這樣的話,在面對皇上時,會經常掛在嘴邊一樣。說到底,這次行動出現變化,賀九義自己認爲是沒有什麼錯的,要怪就只能怪緬人太弱了。

緬軍弱,這是朱永興也知道的事實。否則,歷史上也不會被李定國和白文選率領着疲弊明軍打到阿瓦城下了。當然,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多少出乎了朱永興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大舉攻伐緬甸肯定不是時候,但滇緬邊境的明軍已經足以遏制緬軍,並且有可能實現第二個目的。

莽白有篡位之心,緬臣也不欲因爲永曆君臣而開罪明軍,唯獨緬王莽達在從中作耿。雖然朱永興琢磨不明白莽達這麼做的思路和想法,卻覺得莽白能夠成爲緬王,對明朝是相當有利的事情。

………….(未完待續。。)

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9章 破城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2章 響應配合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7章 意外之難第56章 拒詔第89章 勝利第54章 再退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86章 疍家女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35章 阻擊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38章 大海戰第188章 大調整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98章 以南養北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17章 困局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章 北愁南喜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3章 絕死一擊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81章 襲擾第138章 反撲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7章 大戰(一)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72章 廝殺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52章 血戰廝殺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06章 不負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0章 慷慨陳詞第87章 潛入襲城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71章 流寇戰術第54章 再退第11章 祖上榮光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38章 大海戰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88章 毒蘑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82章 燧發槍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86章 接戰第2章 無題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9章 景東會師
第10章 慷慨陳詞第29章 破城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100章 文化醬缸第22章 響應配合第71章 局部——大局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7章 意外之難第56章 拒詔第89章 勝利第54章 再退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86章 疍家女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36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第68章 慷慨秦腔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107章 只是一小步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35章 阻擊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38章 大海戰第188章 大調整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98章 以南養北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96章 各有安排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17章 困局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98章 以南養北第133章 退避,專打第1章 北愁南喜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3章 絕死一擊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78章 聯合部隊,籌劃大局第81章 襲擾第138章 反撲第19章 緬甸,山東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7章 大戰(一)第39章 兵臨大理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72章 廝殺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52章 血戰廝殺第41章 左氏說項,繞襲遇伏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06章 不負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0章 慷慨陳詞第87章 潛入襲城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71章 流寇戰術第54章 再退第11章 祖上榮光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138章 大海戰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88章 毒蘑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82章 燧發槍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86章 接戰第2章 無題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9章 緬甸,山東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37章 雄心壯志第19章 景東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