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廝殺

感謝哈哈不,忙常子,hghgkfgd,xiaotang246,路小北1994等書友的打賞和評價,祝朋友們狂歡日快樂。

“這裡,擡到這裡來。”一個明軍將領吼叫着,指揮着輔兵把幾個木架子擡過來,立於明軍槍兵身後,幾塊木板一搭,立刻成了一座一人來高的木臺。

猛山克族的弩弓手迅速登臺,二十多人擡手發射,臺下的人則將上好弦的弩弓遞上去。幾輪弩射之後,立體打擊立刻體現出了效果,這裡岌岌可危的形勢被扭轉了過去。

“那邊,擡到那邊去。”明軍將領回頭看了看將臺指揮旗的指向,又吼叫起來。輔兵們抽掉木板,擡起木架子,又向他指的方向跑去。

以後若是再遇到這樣的防守,一定要在後面全都搭起高臺,用立體火力打垮敵人。朱永興暗自後悔,爲何沒早些想到這個辦法。

廝殺還在繼續,清軍幾乎在以一比五,一比六的比例與明軍進行着消耗戰。而明軍士兵也在不斷地付出傷亡,傷者和亡者被迅速拖走,又有士兵拿着武器補上位置。

“轟,轟,轟……”明軍使用了已經所剩無幾的火藥彈,火光迸現,黑煙升騰,清軍的密集隊列立刻象雨打沙灘般,出現了一個個黑點。

“轟!”的一聲,一根柵欄耐不住搖晃和砍劈,與旁邊的木柵完全脫離,倒了下來。缺口處的廝殺立刻更加激烈,時間不長,又一根柵欄被推倒,朱永興的臉色凝重起來,拳頭握得更緊。

“殿下勿驚。”吳三省還很鎮靜,命令士兵揮動旗幟,一支明軍從陣後向缺口處趕了過去,木架子也被輔兵擡着向那裡奔去。

“殺!”一個清軍將領跳過缺口,手中長刀揮舞,盪開幾桿刺來的長槍,上躥下滾,接連砍倒了兩個明軍。又有幾個清兵衝進來,圍攏在他身旁,形成了一個小陣。

“向前衝!”清軍將領吼叫着,帶着部下向前逼去,以便讓更多的清軍從缺口殺出來。

在這個悍勇將領的帶動下,這個小陣形向前推進,明軍陣列被頂出了一個凹陷,又有幾個明軍士兵倒了下去,涌入缺口的清兵已經有幾十人。

“嗖,嗖,嗖……”幾十枝標槍突然從明軍戰陣後飛出,掠過槍兵頭頂,扎向清軍。

慘叫聲響起,在這突然的打擊下,清兵倒下了十幾個,向前衝擊的勢頭爲之一滯。

“當”的一聲,清軍將領迅速後退,長刀橫擋,崩開了一柄刺向自己的長槍,只覺得槍身沉重,來勢甚急。

嘿嘿,劉震冷笑兩聲,並不追迫,而是率領明軍向兩側突然閃開。

清軍將領盯着前面這個盔甲鮮明的大將,知道其身手了得,一時間也不敢獨自上前,只舉着長刀,等待更多的部下聚集過來。但他顯然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明軍隊列向兩旁一閃,露出了幾排手持火銃的士兵。這些明軍士兵頭上的帽子很奇特,象是草帽,但帽檐卻寬大得出奇。

“開火!”隨着一聲響亮的命令,火光閃現,白煙頓生,彈丸疾速射向近在咫尺的清兵。

六個一排,五排輪射,藉助於大檐帽和所攜乾布,再加上細雨如絲,火槍還是保證了不低的發火率。而如此近的距離,準確度和殺傷力是異常的高。

清軍將領只覺得一股大力重重擊在了他的腹部,即便是穿着兩層重甲,他也感覺到難忍的劇痛,捂着肚子跪了下去。他的周圍更是一片慘呼,清兵在彈雨中紛紛倒地。

火槍射完,後面的木臺也組建完畢,梭鏢發射器射出一排排的帶毒梭鏢,將突入缺口的清軍殺得血流成河,有的清兵更被射成了刺蝟。

血順着指縫汩汩流出,落在地上,染紅了地上的泥水,更多的血在周圍淌着,匯聚在他剛剛踩出的深深的腳印裡。氣力隨着血液在迅速流失,清軍將領艱難地擡起頭,正對上劉震冷狠的目光。

槍如游龍,毫無阻礙地刺進了清軍將領的咽喉,劉震單手一轉,一攪,然後猛地向後抽出。血噴涌而出,綻出悽美的血花,清軍將領晃了晃,撲通一聲扎到了血泥混合的地上,眼睛還大大地瞪着。

“殺!”明軍發出一聲吶喊,各挺刀槍,涌向缺口。上有弩箭,下有刀槍,缺口很快被堵住,清兵的屍體在缺口處堆成了一座小山。

火槍攢擊,弩箭輪射,在攻防戰中,明軍依靠着地勢和工事,雖然總體兵力不如清軍,但狹窄的攻擊面卻使明軍在數量上並不顯得劣勢。

雨又大了起來,清軍的戰鼓聲越來越弱,攻擊的勢頭終於被遏制,淒厲的鳴金聲響了起來。僥倖活着的清兵如蒙大赦,倉惶地退了下去。

有驚無險啊,朱永興長長地吐出一口氣,鬆開了握得太久,已經溼漉漉的拳頭。

或許在久經戰陣的將領來看,攻防戰中被敵人偶爾突破防禦線並不算什麼特別嚴重的事情,但對朱永興來講,卻是緊張異常。

“殿下,我軍有足夠的機動兵力和後備隊,敵人衝破的缺口不大,進來的兵力不多,就會被圍而殲之。”吳三省看到了朱永興緊張的樣子,但這並沒有影響朱永興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一個宗室皇親,能站在這慘酷廝殺之地不退縮便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朱永興輕輕點頭,他很喜歡聽這些宿將介紹自己的征戰經驗,使他能更快地瞭解和熟悉古代戰爭的模式和要點。

“即將是城池攻防,被敵人攻上城頭,甚至佔領一大段城牆,也很常見。”吳三省繼續說道:“只要還有充足的後備兵力,便可以將敵人反擊出去。畢竟隔着城牆,敵人增援不便。而防守一方處於內線作戰,調動起來更加的方便快捷。”

“多謝吳將軍爲吾解惑。”朱永興真誠地拱手道謝,吳三省趕忙還禮,口中謙遜不已。

大戰停歇,士兵們裹傷休息,輔兵們開始打掃戰場。這些土司派來助戰的土兵經過連日的廝殺戰陣,似乎已經習慣了這血腥的場面,臉上圍着噴了酒的厚布,將盔甲從清軍屍體上剝下,驗明官階,割取首級,然後拋下山坡。

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2章 兵潰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95章 請兵助戰第7章 歡歌暢飲第186章 疍家女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01章 總攻(一)第4章 攻城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73章 小朝會第30章 輕取永昌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55章 無題第125章 吏治,公學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9章 蠱神之誓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72章 廝殺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81章 襲擾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60章 追擊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74章 貪心不足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60章 大結局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30章 宗室入滇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5章 定情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88章 毒蘑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60章 會趙王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58章 新晉郡王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61章 縝密分析第42章 北伐新策第74章 東逃,後路第81章 書院第43章 保寧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06章 法陣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5章 被誤導了第28章 封官兒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9章 世子殿下?第95章 初印象第66章 棄險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1章 登陸山東第89章 勝利第96章 死地難脫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73章 小朝會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73章 人心散第130章 聚而殲之
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31章 段氏遺族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08章 王在法下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2章 兵潰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95章 請兵助戰第7章 歡歌暢飲第186章 疍家女第151章 有借無還第201章 總攻(一)第4章 攻城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73章 小朝會第30章 輕取永昌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55章 無題第125章 吏治,公學九十六章 進口機晉王決定第19章 蠱神之誓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72章 廝殺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06章 女人能頂半邊天第205章 兵種重配置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81章 襲擾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61章 以人換人,死戰到底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260章 追擊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74章 貪心不足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60章 大結局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第30章 宗室入滇第80章 教士保羅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15章 定情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03章 騎兵追擊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88章 毒蘑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08章 安步當車第60章 會趙王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58章 新晉郡王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61章 縝密分析第42章 北伐新策第74章 東逃,後路第81章 書院第43章 保寧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06章 法陣第233章 三桂之謀,鄭家再亂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5章 被誤導了第28章 封官兒第144章 空前激勵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9章 世子殿下?第95章 初印象第66章 棄險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1章 登陸山東第89章 勝利第96章 死地難脫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73章 小朝會第150章 再戰新會(三)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52章 爲皇除“奸”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73章 人心散第130章 聚而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