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特殊人才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朱永興是如此想的,但在初展拳腳之時,面對不斷會聚而來的文官武將,以及前來投效的平民、商賈、土司,又不得不仔細觀察,勤加揣摸,以發現人才,甄除無能。

易成被升爲長史,當時不過是人才匱乏,又要籠絡鄭家的緣故。但經過這段時間的考察,朱永興倒發現這個人能被鄭硯北推出來作爲鄭家的代表,也確實有過人之處。雖然不是擅長軍事,但在文櫝往來、計算分配、瑣碎事務等方面,能力可謂上乘。也或許是因爲朱永興現在手下得力的人才太少,他在拼命表現的緣故。

但接下來的一件事情讓朱永興對易成的觀感又立時上了一個層次,對某些特殊人才有獨到的眼光。

由於朱永興昨天到達騰衝時已經很晚,又沒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易成便很體貼地讓他好好休息了一下。直到第二天才把一些文櫝拿來讓朱永興過目批示,等到都處理完畢,易成又拿出了一個象書冊似的東西,恭敬地放到朱永興的案上。

“殿下,尚有一事需您定奪。”易成指了指桌上的書冊,說道:“前日來了一個自稱是弘光時的舊臣,名叫查如龍,要求見殿下,說有反清大計獻上……”

查如龍?朱永興覺得有點耳熟,卻一時想不起這人在歷史上幹過什麼,便點了點頭,示意易成繼續說,又伸手拿過書冊,隨便翻看着。

“這是從查如龍身上搜出來的,下官看過之後覺得訝疑,便想從其口中得到詳細情況。”易成繼續說道:“但此人只說要見了殿下才細說,十分倔強。下官不敢擅專,便將其軟禁,等殿下回來處置。若此人真是忠心大明,且身兼此特異之能,日後或有大用。”

朱永興起初翻看書冊還有些漫不經心,但神態很快便鄭重起來,思索良久,輕輕一拍桌案,他終於想起來這查如龍歷史上所幹之事了。

查如龍確實是南明弘光政權某部的官員,後流落江湖,以反清復明爲己志,到處活動。至康熙初年,他僞造了全國各省總督、巡撫、提督的書信,其官封、印信、花押、圖章,非常逼真,令人很難識破。在僞造的信中,大多都有“聯絡聲氣,共圖舉事,恢復中原”的內容。他把這些僞信匯爲一冊,攜帶身上,就是朱永興所翻看的類似書冊的東西。當然,現在還不全。

而查如龍之所以在歷史上有過記載,絕不是因爲其造假厲害,而是因爲他一手製造了給吳三桂“上血書”事件。具體時間朱永興倒記不得了,好象應該是明後年左右的事情。

這個查如龍帶着僞信書冊跑到昆明,咬破食指,給三桂寫了一封血書,大意是:“……天下督撫提鎮及朝中大臣,皆有同心,待王爲盟津之會(武王伐紂,會八百諸侯於河南孟津渡口)。大王,您是漢人,當年之事(指吳降清),出於不得已。今天下之機杼把握在王的手裡,王如果出兵以臨中原,天下響應,此千古之功……”

查如龍寫好血書,託付一個侍童送到三桂王府。他企圖讓人們都知道這封信,給三鬼施加壓力,造成他不得不從之勢。侍童到了昆明,卻沒有辦法進王府,便返回到寺廟,把信退給了查如龍。

投書不成,查如龍後來又到了曲靖府,卻不慎犯了事,被知府李率祖拿獲,所有僞造的信札和寫給三桂的血書等都被查出。李率祖與三桂不和,得此物證甚是高興。但見其書札稿中牽連各省官員,無一遺漏,就都給燒掉了,只留下血書,申報督撫,上達朝廷。

三鬼爲免清廷疑心,便命人把查如龍押解進京。臨行,查如龍大呼:“我死,你滅九族之日也不遠了!”至京,被清廷以叛逆十惡不赦之罪凌遲處死。

幼稚,迂腐,也是再也沒有辦法,病急亂投醫,任何一根看似有希望的救命稻草都不放過。吳三鬼何人也,鐵桿漢奸,想爭取他反正,簡直是白日做夢。

儘管朱永興對查如龍是這樣的看法,但也心中敬佩,他們這些殫心竭慮興復大明的義士忠臣,比那些貪生怕死的降清派和遁入空門、藏之深山的所謂遺民更高潔得多,理應受到後世的敬仰。

“吾晚上見見這個查如龍。”朱永興輕輕把僞信札冊合上,說道:“長史所言不差,這是個人才,以後或有大用。”這樣的特殊人才,朱永興自然要留下,日後施展陰謀詭計時非常有用。

“殿下英明。”易成順嘴恭維了一句,又小心地提醒道:“只是尚需摸清這查如龍的底細,方可大用。”

朱永興點了點頭,表示理解易成的謹慎。他的思想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知道不能全憑史書上的記載和評價來甄別忠奸,來使用人才。現在自己的手下已經降將如雲,維繫忠誠的只能是希望和勝利,而不是憑着老印象和空口白話。

“殿下——”易成猶豫了一下,等到朱永興疑惑地擡頭看着他,才遲疑着說道:“聽聞殿下許諾,此戰獲勝後,要加賞衆將,蜀王世子更是要襲爵爲王。這是不是有些封賞過重?日後若是再立大功,該如何……”

明白了,易成還是固有的那種封建思想,封賞要留出餘地,免得最後賞無可賞,。但現在擔心這個問題完全沒有必要,而且朱永興除了空頭爵位,好象也沒有什麼能夠讓衆將滿意並且感到振奮的賞賜。

朱永興略微沉吟了一下,說道:“叛逆孫可望初投我大明之時,擁有十萬左右的兵力和雲南一省的地盤,求一個王爵卻千難萬阻;後來孫可望兵敗失勢,僅帶了一百多名官兵向清朝投降,清帝卻立即派人趕赴湖南封他爲義王。此大廈將傾之時,對忠臣良將又豈能吝公侯之賞?若說是日後,金銀、土地、宅院、美女……這些難道就不是賞賜?”

易成張了張嘴,低聲說道:“殿下睿智,下官所言謬誤……”

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94章 思考方法第50章 伏擊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章 鬥熊救美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71章 慘烈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22章 水利部第15章 被誤導了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30章 無題第6章 暹羅來使第133章 立威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81章 書院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9章 緬甸,山東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37章 李晉王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54章 再退第92章 無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45章 大反攻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89章 進退兩難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45章 險地——灰坡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47章 初勝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楔子第260章 追擊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85章 無題第36章 領悟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20章 急躁,伏擊第35章 阻擊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6章 無題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89章 進退兩難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40章 工部主事
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94章 思考方法第50章 伏擊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章 鬥熊救美第57章 遠方的厚望第67章 廣西戰局,威壓懾服第40章 兩隻重拳第141章 千金之喜,開拓之初第71章 慘烈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22章 水利部第15章 被誤導了第22章 響應配合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149章 討伐安南第130章 無題第6章 暹羅來使第133章 立威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81章 書院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9章 緬甸,山東第34章 石屏擾襲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46章 火箭列裝第137章 李晉王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61章 縝密分析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54章 再退第92章 無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21章 暫時相安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45章 大反攻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89章 進退兩難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03章 用間——擴散效應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45章 險地——灰坡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47章 初勝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楔子第260章 追擊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32章 廣西之變第85章 無題第36章 領悟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31章 未聞駝鈴馬幫來第20章 急躁,伏擊第35章 阻擊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6章 無題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89章 進退兩難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15章 被誤導了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40章 工部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