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

只是,正如夢珠所言,依靠現在的兵力,顯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張勇,清初名將,智勇兼備;清軍精銳,實力亦很強大。朱永興雖然極想取得一場大勝利,以振奮頹喪的士氣民心,但要和名將對陣,卻難免心有疑懼。

就算是穿越者,就算滿腦子古今中外的戰例,可朱永興畢竟沒有戰陣廝殺的實踐經驗,小瞧古人可是要付出代價的。

還是再等等再說吧,看看自己能聚攏多少明軍,再結合鄭硯北的人所刺探到的永昌的更準確的情況,然後才能做出最終的選擇。

朱永興輕嘆一聲,暫時把這個誘人的想法拋開,仔細回味了一下與鄭硯北的談話,看看其中有無疏漏的地方。聯絡召集殘存明軍,招攬工匠、礦工,蒐購火藥及相關原料,徵集糧草物資,刺探各地清軍情報……

能夠想到的基本都佈置下去了,效果嗎,只有用時間去檢驗了。而且,鄭家是否具有這樣的能力,是否擁有足夠的人手,現在也是不好確定的事情。

燭火搖曳,夜深人靜,朱永興時憂時喜,思緒萬千。雖然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在即將面對清軍之時,對於廝殺戰陣並不熟悉的朱永興難免患得患失,難免心存疑懼。

不能再想了,再胡思亂想下去,鴨梨就大得要把自己的神經繃斷了。朱永興苦笑着搖了搖頭,該信任的還是要信任,這是逼到份上的無奈。該面對的也總是要面對,這是命運的安排。

……

在銅鐵關駐紮兩日,待央率領的後續族人趕到後,朱永興率領先頭人馬繼續前行,只一日時間便進入了盞達地界。

盞達爲現在盈江縣內,其時爲幹崖宣撫司治下,土司爲傣族刀氏所世襲。聞有大明宗室率軍隊入境,現任土司刀白龍親來迎接,禮數甚恭。

對此,朱永興倒也不感意外。是忠於大明,還是迫於軍威,或是仇恨清軍,這些原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歷史上與南明殘軍作戰的土司很少。而李定國、白文選等南明殘軍在雲南邊遠地區能夠堅持數年,沒有土司、寨主、頭人這些地方實力派在糧秣和物資上的支應和供給,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朱永興從鄭硯北口中已經知道了清軍軍紀敗壞,以及在雲南的暴行,“戎車所至,狐兔不存,每至一地,遍索婦女,行歌侑酒,民深恨之”。

而歷史上,就連洪承疇也用沒頭狀紙的筆法描繪了清軍炮製的罪惡暴行,“……無處不遭兵火,無人不遇劫掠。更將男婦大小人口概行擄掠,致令軍民父母、兄弟、夫妻、子女分離拆散,慘不堪言。所存老弱殘廢又被捉拿弔拷燒烙,勒要窖糧窖銀,房地爲之翻盡,廬舍爲之焚拆,以致人無完衣,體無完膚,家無全口,搶天呼地,莫可控訴……”

“……其在永昌一帶地方更爲慘烈,被殺死、拷烙死者堆滿道路,周圍數百餘里杳無人煙。真使賈生無從痛哭,鄭圖不能盡繪。職不知滇民何至如此其極也……”

荼毒地方,搶殺淫掠,此是自掘墳墓;罪惡昭昭,天道好還,吾定要行懲奸除惡之責。朱永興的決心更加堅定,遲來的正義非正義,讓那些作惡多端的劊子手得享天年,實在是神靈瞎眼,蒼天已死。而這個替天行道的使命,無疑該由他揹負而起,方纔不負穿越一遭。

“殿下。”土司刀白龍見朱永興婉拒了他歌舞邀宴的請求,神情便有些猶豫,但遲疑了半晌,還是開口說出了難處,“自清軍入滇,蹂躪地方,百姓苦不堪言,逃難者甚衆,多往邊境地帶而來,流落盞達、幹崖的逃難者亦是不少。然民族不同,習俗各異,本宣撫雖盡力安置,仍是衝突不斷……”

明白了,朱永興微微頜首,這是原住民與外來人的矛盾,刀白龍希望自己加以解決,可見這些外來的逃難者應該多是漢人。如果自己不管,這些人或者與當地人火併,或者融入當地,或者遠遁他國。比如後世在緬甸的果敢,瓦邦一帶的漢族,都稱是祖籍南京;有不少甚至遷徙往交趾、暹羅等國,成爲了明朝遺民。

刀白龍見朱永興尚在沉吟,便又拋出了一個誘人的原因,“由永昌府、騰越州而來的難民中頗有武力出衆者,殿下宗室之尊,有留守之名,若以大義相召,必能聚攏豪傑,以圖大事。”

這傢伙,怕是吃過苦頭,才急着要自己管束這些難民,或者把這些難民都帶走才更合他的心意。朱永興不置可否地轉向身旁的鄭硯北,客氣地詢問道:“易長史,你看此事該如何處置?”

本來長史作爲明代王府屬官最大的官職,一般應由皇帝親自指定,有點類似於各藩王的保公,是不允許各王府自行延攬的。但現在這樣的狀況,顯然不可能全部都照着規矩來了。更何況朱永興連聖旨都敢僞造,連親王、郡王都敢矯旨加封,一個長史又算得了什麼。

而這個長史應該是給鄭硯北的,但鄭硯北以年老體虛爲由婉拒,卻推薦了叫易成的中年人。對於易成這個人,朱永興並不十分了解,但能得鄭硯北倚重,也就算是代表了鄭家,給其幾分面子也是應有之意。

易成趕忙躬身答道:“永昌原是蠻荒之地,自明以來多有發配充軍之流犯,而永樂之後進入永昌移民多數則因屯兵之故;騰越,極邊之地,歷來尚武強悍。”

只給出理由,卻不正面回答,這是對自己的尊重嗎?朱永興沉吟了一下,微微一笑,說道:“既是可用,吾便前去——”

“殿下千金之軀,豈可輕易勞動。”易成趕忙阻止,說道:“不過是些逃難小民,殿下只需派出信使徵召即可。”

朱永興沉思了一下,點了點頭,看來自己還未完全適應現在的身份,掌握古代做事的方法。這個時候人們注重身份等級,認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過於平易近人反倒會有適得其反的作用。

刀白龍見難題有望解決,心中喜悅,安排好朱永興及所帶人馬的駐所,又送上酒肉以示恭順。

;

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81章 書院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86章 輕視,放鬆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71章 局部——大局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70章 正面決戰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24章 隨想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6章 提點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6章 初涉殺場第29章 破城第18章 元江城防第83章 北望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5章 定情第89章 進退兩難第50章 伏擊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06章 不負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2章 無題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32章 賜名白族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24章 授課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89章 勝利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8章 依城挫敵第67章 排除萬難第90章 俘虜處置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88章 大調整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92章 僞造,詭道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49章 烽火燎原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59章 援軍?援軍?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8章 依城挫敵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
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81章 書院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86章 輕視,放鬆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71章 局部——大局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70章 正面決戰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71章 流寇戰術第124章 隨想第164章 廣州戰役(十)第135章 各自的心思第26章 提點第15章 正妃虛懸第26章 初涉殺場第29章 破城第18章 元江城防第83章 北望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51章 渡河,渡河第15章 定情第89章 進退兩難第50章 伏擊第92章 舉棋不定第106章 不負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2章 無題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32章 賜名白族第258章 坦誠相待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124章 授課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40章 兩隻重拳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194章 策反陰計,奏銷案第89章 勝利第8章 越猜測越神秘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11章 杭州,西湖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8章 依城挫敵第67章 排除萬難第90章 俘虜處置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88章 大調整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76章 神示,開源節流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92章 僞造,詭道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53章 彩金之望,降爵小懲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49章 烽火燎原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59章 援軍?援軍?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8章 依城挫敵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