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身心俱疲

“思威族長,當年收殮家父的遺骨,多年來對家兄照顧有加,大恩大德,我鄭家真的是難報萬一。”鄭硯北鄭重地給思威行了大禮。

“鄭二爺言重了,想我兩家乃是世交,些許小助,說報答就見外了。”思威伸手相扶,感慨道:“幾十年了,猛山克族終是又回滇省,你我兩家終於還是又走到了一起,以後當互相扶持,共建大業。”

大巫臉上的肉抽動了幾下,還是那副冷森的模樣,沉聲道:“互相扶持,患難與共,這是應有之意。只是大事未定,尚不是舉杯相慶之時。”

思威與鄭硯北凜然危坐,凝神靜聽,知道現在所談纔是最機密的事情,關係到兩家日後的發展大計。

“永曆乃天下共主,在岷殿下羽翼豐滿、人心歸附前,暫不可輕動,必要時還要加以保護。封鎖聯絡當馬上進行,不惜財力人力,定不讓朝廷輕易與滇省交通聲息。”大巫陰冷的聲音幽幽響起,直鑽入思威與鄭硯北的耳朵,令他們驚懼異常。

“太子已經十二三歲了吧,不過兩三年,便是岷殿下興王圖霸的一大障礙……緬甸叢林衆多,氣候溼熱,毒蟲瘴癘防不勝防,衆臣保護不周,或致太子中毒、生病,並不爲奇……但此事不可急切,須緩緩圖之,不留痕跡……介時殿下手中握有重兵,又立有蓋世奇功,陛下懦弱,兼失儲君……”

………

楊武跑了?朱永興聽完前鋒陳國公吳子聖送來的信件,不禁嘆了口氣,自己扣留其使有些不妥,怕是打草驚蛇,使其生疑懼怕,轉而他遁了。

算了,跑就跑了,不過是個小人物,所部兵馬也不過兩千,應該影響不到大局。

甩開這點小糾結,朱永興示意易成繼續讀,那是元江那嵩的回信。在騰衝時,朱永興便讓鄭家派人給那嵩送了信。因爲他覺得那嵩象是個比較剛愎、衝動的傢伙,可別有什麼呼應騰衝的想法,擅自行動,從而打亂了他的全盤計劃。

“……那嵩稱其正聯絡降清明將及逶東土司,已見成效,若等到七八月份,清軍糧草將盡時起兵,則勝算大矣。另外,他殷殷期盼與殿下會商,併爲殿下征伐安南準備了不少糧草,還可派土兵助戰……”

“七八月份過於倉促,我軍不定安南,如何援助?”朱永興搖了搖頭,對那嵩有些自大的判斷表示否定,“寫信告訴他,起事之期會商時再定,聯絡降將和各土官時儘量低調保密,別弄得盡人皆知。另外,讓他發動治下民衆,掘壕立樁,加固城池,以作堅守之圖。”

或許那嵩對自己的土兵很有信心,但朱永興卻知道在面對吳三桂所率的清軍時,兩者的差距有多大。野戰全無勝算,堅守城池還可勉強支撐。而且此時聯絡的土司多半會首鼠兩端,想在逶東掀起遍地烽火,完全是那嵩的一廂情願。

根據朱永興的分析判斷,逶東土司可能很懼怕吳三桂,駐紮昆明的清軍數量又很多,所以不敢貿然行動。等到吳三桂率大軍北上鎮壓貴州水西起義時,迤東一些土司才聯合起來,乘虛而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所以,朱永興並不象那嵩那麼自大,以爲自己一舉義旗,便會羣起響應。至少在清軍露出敗象之前,朱永興覺得不可過於樂觀。

易成一一記下要點,擡頭望着朱永興,詢問他還有沒有補充。

“哦,還有——”朱永興豎起了一根手指,說道:“請那嵩蒐集船隻,並且儘可能多造些,我軍若以水爲路,從安南增援元江便可快捷通達。還有——會商地點暫定在元陽,他可坐船沿元江而下。還有——算了,明日就要啓程,很快便可會商,到時再說吧!對了,吾還要見見送信人,詢問一下元江的情形。”

易成見朱永興再無交代,便告退而出。只留下朱永興獨自一人,在屋中苦苦思索。

根基不固,本錢不多,每戰皆需殫精竭慮,不敢稍有疏忽啊!朱永興左思右想,無奈地連連嘆息。騰衝一戰,對於清軍來說不過是小挫,戰術層面的勝利卻難以扭轉整體戰略上的強弱對比。也只有兢兢業業地一仗一仗打下去,才能慢慢改變被動的局面。

勝還好說,若是敗呢?小敗可能還可支撐,若是一場大敗,那恐怕就要萬劫不復了吧?這種輸不起的戰爭態勢,可真令人難以承受。如果能專心打仗也還罷了,可還得擔心永曆君臣是否抽瘋,摘掉自己這個留守之名;還得與各種人打交道,或是示之以威,或是賜之以恩,或是費盡脣舌……太累了,太累了啊!

朱永興把自己窩在椅子裡,微微閉上眼睛,輕撫着額頭,緩解着突然而起的心中煩悶。不知不覺,他慢慢陷入了昏沉的淺睡狀態。然後在驚悸中猛醒,發現夢珠正滿臉關切地給他蓋上薄被。

“阿珠——我覺得好累呀!”朱永興輕輕呼出一口濁氣,攬住少女的腰肢,將頭埋在她的胸口,並不在意顯露出了內心的軟弱。

夢珠任由朱永興抱着貼着,輕撫着他的短髮,過了好一會兒才柔聲說道:“殿下,我有件小事不敢作主,正要稟報——”

“既是小事,就自己作主好了。我不想說話,就這麼讓我抱一會兒吧!”朱永興抱得更緊,少女身上的馨香和溫暖讓他有了放鬆和安詳的感覺,他想盡量保持得久一些。

…….

身疲心累,前途莫測。但路還是要走下去,目標還是要一個一個去實現,這就是自己的宿命。

由磨乃出發,大軍過普洱,走思茅,沿着滇南邊境逶迤東行,在六月十七終於到達了元陽。

將近二十天的轉進,既是行軍,也是鍛鍊,還是擴大影響。現在還不能稱之爲展示“軍事肌肉”,但卻能向土司和民衆證明明軍勢力猶在,滇省形勢還存在着很大的變數。清軍雖佔優勢,但明軍也未必沒有抵擋之力。

;小說限時免費?大神獨家訪談?名家新書首發?每週還有抽獎活動,蘋果手錶、Q幣、起點幣等你來拿!別猶豫了,打開微信,掃一掃左側二維碼,輕鬆關注,精彩不再錯過~?

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5章 被誤導了第50章 伏擊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60章 追擊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7章 接駕第19章 景東會師第91章 川滇呼應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87章 水西局勢第9章 世子殿下?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12章 兵潰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45章 大包圍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54章 再退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60章 歸藩之議第33章 無題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81章 襲擾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24章 授課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章 無題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31章 段氏遺族第81章 襲擾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3章 宗室留守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章 陌生之地第93章 戰馬論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49章 烽火燎原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7章 歡歌暢飲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38章 反撲第203章 總攻(三)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70章 正面決戰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202章 總攻(二)第91章 外交,內政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3章 召見羣將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9章 破城第260章 追擊第48章 急轉直下第43章 保寧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77章 突破,崩潰第85章 急行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37章 李晉王第196章 鑑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
第79章 最親近的密諜第15章 被誤導了第50章 伏擊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60章 追擊第24章 烽起石屏第57章 接駕第19章 景東會師第91章 川滇呼應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87章 水西局勢第9章 世子殿下?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90章 援助水西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12章 兵潰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45章 大包圍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54章 再退第17章 意外之難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60章 歸藩之議第33章 無題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81章 襲擾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24章 授課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00章 英雄頌歌第40章 兩奸計議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章 無題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31章 段氏遺族第81章 襲擾第36章 史載之降將第13章 宗室留守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1章 陌生之地第93章 戰馬論第239章 揚帆海上,鄭經去臺第158章 輝煌大勝,揚帆的風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34章 非奇襲,即決戰第48章 急轉直下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49章 烽火燎原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7章 歡歌暢飲第143章 槍枝合法,移邊實邊第138章 反撲第203章 總攻(三)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34章 失敗,爭吵第70章 正面決戰第41章 自我否決第101章 鐵腳板和轟天炮第212章 鄭經的決定第202章 總攻(二)第91章 外交,內政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19章 訓誡,南征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3章 召見羣將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29章 破城第260章 追擊第48章 急轉直下第43章 保寧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77章 突破,崩潰第85章 急行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137章 李晉王第196章 鑑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219章 名士碩儒不盡可用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